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展期胃癌术后自身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
作者 巩新建 刘军权 +3 位作者 李玺 王涛 冯霞 陈复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803-806,共4页
目的:评估进展期胃癌术后用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细胞免疫治疗组52例:常规诱导培养患者自身CIK和DC,再将培养的自身CIK细胞回输,DC给予患者腹股沟、腋下浅表淋巴结内... 目的:评估进展期胃癌术后用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DC)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1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细胞免疫治疗组52例:常规诱导培养患者自身CIK和DC,再将培养的自身CIK细胞回输,DC给予患者腹股沟、腋下浅表淋巴结内和淋巴结附近皮下注射以及静脉回输;患者1个疗程接受CIK细胞总数在1.1~8.0×10^(10)之间,DC总数在3~7×10~7之间。每周回输CIK细胞2次,8~12次为1个疗程,3~6个月后行第2次治疗:每例患者每个疗程接受3~5次成熟DC注射。2)化疗组58例:全部采用CF+5-FU+ADM+DDP方案,3例治疗2个周期,6例治疗3个周期,49例治疗4个周期以上。结果:细胞免疫治疗组(Ⅰb、Ⅱ和Ⅲa)中,3年生存率为86.8% (33/38),5年生存率为78.9%(30/38),化疗组分别为65.1%(28/43)、53.5%(23/43),细胞免疫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细胞免疫治疗后患者食欲增加、疼痛减轻、睡眠改善、体重增加较化疗组明显。CEA增高患者治疗后恢复正常高于化疗组。结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自身CI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治疗组(Ⅰb、Ⅱ和Ⅲa)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细胞免疫治疗能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临床体征,无不良反应,对进展期胃癌术后防止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皮素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刚 陈复兴 +2 位作者 刘军权 吕小婷 费素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2-606,615,共6页
目的:探讨根皮素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IPP法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根皮素作用于γδT细胞及胃癌SGC-7901细胞48小时后,MTT法检测γδT细胞及SGC-7901细胞的生长曲线,FCM检测γδT细胞PF... 目的:探讨根皮素对人γδT细胞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IPP法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根皮素作用于γδT细胞及胃癌SGC-7901细胞48小时后,MTT法检测γδT细胞及SGC-7901细胞的生长曲线,FCM检测γδT细胞PFP及GraB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γδT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Western blot检测γδT细胞中Wnt3a的表达情况。结果:IPP作用10天后,γδT细胞比例由3.12%增加到79.6%。与对照组比较,浓度2.3518.75μg/ml的根皮素作用后γδT细胞的增殖率显著提高(P〈0.05),75μg/ml根皮素对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提高(P〈0.05),且2.3575μg/ml根皮素作用后的γδT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强(P〈0.05),γδT细胞中PFP、GraB及Wnt3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根皮素能够增强γδT细胞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根皮素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提高γδT细胞PFP、GraB表达及活化Wn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皮素 ΓΔT细胞 胃癌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体外扩增γδT细胞的新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吕小婷 刘军权 +5 位作者 周忠海 陈玲 张娟 张颂 黄菲 陈复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9-742,74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γδT细胞扩增方法。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用唑来膦酸预处理过的未成熟DCs按10:1混合,在含IL-2 400 U/ml和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倍数。用流式细胞...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γδT细胞扩增方法。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用唑来膦酸预处理过的未成熟DCs按10:1混合,在含IL-2 400 U/ml和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倍数。用流式细胞仪对γδT细胞进行表型分析并检测其细胞内的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含量。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LDH)检测细胞杀伤活性。结果:经唑来膦酸预处理的树突状细胞与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到11天时γδT细胞增殖倍数达到(120±15)倍,第8天和11天γδT细胞百分率分别达到70.26%±3.56%、90.11%±4.67%。γδT细胞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及CD107a在第8天时分别为81.66%±4.32%、86.62%±5.21%和80.12%±3.78%,均高于对照组。培养的γδT细胞对SGC-7901、SW-1990、SW-480肿瘤细胞株杀伤活性至第8天时达到峰值。结论:此法能有效诱导γδT细胞体外扩增,培养的γδT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及CD107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唑来膦酸 ΓΔT细胞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军权 陈复兴 +2 位作者 主鸿鹄 周忠海 王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4-276,280,共4页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毒的影响。方法 从CGL患者和正常人末梢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PBMC) ,用细胞因子 (rhGM -CSF、rhIL - 4和rhTNF -α)联合定向诱导培养DC。... 目的 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患者树突状细胞 (DC)对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毒的影响。方法 从CGL患者和正常人末梢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PBMC) ,用细胞因子 (rhGM -CSF、rhIL - 4和rhTNF -α)联合定向诱导培养DC。用CGL细胞抗原致敏DC ,再将致敏的DC与CIK共同培养后 ,检测CIK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CGL患者和正常人的PBMC经细胞因子联合诱导培养后 ,DC占 2 0 7%~ 5 6 0 %。CGL患者的CIK和经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作用后的CIK ,对自身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5 6 0 %和 83 4 % ;正常人对照组则分别为 30 %和 6 2 %。经CGL患者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作用后的CIK ,对K5 6 2和SGC 790 1的杀伤活性较未致敏的CIK活性低 ,而正常人对照组则无此现象。结论 从CGL患者的PBMC中能定向诱导扩增出DC。经CGL细胞抗原致敏的D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史跃 高从敬 +2 位作者 董生良 陈复兴 徐永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 目的探讨肝动脉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灌注+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及经皮肝穿刺瘤体内多点注射CIK细胞共38例(研究组);将同期采用常规剂量经肝动脉段性化疗栓塞(C-TACE)联合经皮肝瘤体内注入无水乙醇80例(双介入组);单纯经皮肝动脉常规剂量C-TACE134例(单纯组)相比较。结果研究组、双介入组和单纯组近期显效率分别为76.3%、41.3%和14.9%,研究组的AFP降至正常及明显下降率则显著高于双介入组和单纯组,3组血清AF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选择段性肝动脉灌注CIK细胞+超液化碘油栓塞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介入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林酸对人γδT细胞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巩新建 刘军权 +3 位作者 陈复兴 李玺 费素娟 唐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讨舒林酸在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对人γδT细胞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及检测舒林酸诱导的γδT... 目的:探讨舒林酸在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对人γδT细胞的影响。方法: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及检测舒林酸诱导的γδT细胞和SGC-7901细胞凋亡百分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γδ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γδT细胞培养10天时从扩增前4.21%增加到70.35%,CD44达94.0%。舒林酸在100%mol/L时对γδT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42.1%,明显高于对SGC-7901抑制率(7.4%)。γδT细胞和胃腺癌细胞SGC-7901细胞经不同浓度的舒林酸诱导24h后杀伤SGC-7901细胞作用在12.5μmol/L时最强。舒林酸浓度在100%mol/L时对γδT细胞作用24h的凋亡率(52.71%)显著高于SGC-7901细胞(7.88%)。结论:舒林酸在临床常规使用的药物浓度时可增强γδT细胞杀伤瘤细胞作用,超过这一浓度可明显抑制γδ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活性,而对胃癌细胞株抑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果为临床非甾体类药物预防消化道肿瘤的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培养 舒林酸 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毕亭亭 刘军权 +2 位作者 陈复兴 刘岩 朱炳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共刺激细胞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 NK样T细胞,既往研究表明羽扇豆醇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改变NK细胞、γδT细胞的生长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的影响。... 目的:共刺激细胞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 NK样T细胞,既往研究表明羽扇豆醇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能改变NK细胞、γδT细胞的生长及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羽扇豆醇对人共刺激细胞杀伤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的影响。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为共刺激细胞;不同浓度的羽扇豆醇在作用于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不同时间段后,甲基偶唑蓝( MTT)法检测羽扇豆醇对共刺激细胞及结肠癌细胞株 SW480生长的影响;乳酸脱氢酶( LDH)法检测共刺激细胞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杀伤活性。结果羽扇豆醇浓度在0.1~200.0μg/mL时对共刺激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有抑制作用;羽扇豆醇诱导后,共刺激细胞对SW480的杀伤活性增强,浓度为12.5 mg/L时与空白对照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vs 40%, P<0.05)。结论羽扇豆醇能促进共刺激细胞的增殖,抑制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并能增加SW480对共刺激细胞的敏感性,增强共刺激细胞对SW480细胞株的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共刺激细胞 结肠癌细胞株SW480 杀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烯焦磷酸刺激γδT细胞增殖及体外抗HBV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桂万羊 马勇 +1 位作者 陈复兴 贺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γδT细胞特异性增殖,观察其体外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培养10天,流... 目的采用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γδT细胞特异性增殖,观察其体外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培养10天,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前后γδT细胞含量;将γδT细胞与HepG2.2.15细胞按一定比例共孵育培养后,ELISA法测定上清中HBsAg,HBeAg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采用IPP和rhIL-2刺激人PBMCs,可以使人外周血γδT细胞选择性激活和扩增,由4.34%±1.79%。增加至55.65%±6.88%。所扩增的γδT细胞,能够部分抑制HepG2.2.15细胞中HBVDNA复制和HBeAg的表达,对HB-sAg的表达没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采用IPP刺激PBMCs,能使γδT细胞选择性增殖,增殖的细胞能够降低HepG2.2.15细胞中HBV的复制和HBeAg表达,在乙型肝炎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烯焦磷酸单酯 乙型肝炎 ΓΔT细胞 HEPG2.2.15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分娩对产妇和新生儿血中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德朋 陈复兴 +1 位作者 王全英 周忠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分娩对产妇和新生儿血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足月分娩产妇60例,其中自然分娩(NL)组、择期剖宫产(PCS)组、临产后剖宫产(ECS)组各20例。分别采取分娩即刻的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NK细胞的百分数... 目的:探讨手术分娩对产妇和新生儿血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足月分娩产妇60例,其中自然分娩(NL)组、择期剖宫产(PCS)组、临产后剖宫产(ECS)组各20例。分别采取分娩即刻的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NK细胞的百分数。结果:血中NK细胞百分数在产妇中3组无差异(P>0.05);PCS组的新生儿血中NK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NL组(P<0.05),同时也低于其母体产妇(P<0.01)。结论:手术分娩不影响产妇血中NK细胞数;择期剖宫产减少新生儿血中NK细胞数,手术分娩儿增加了对病原体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手术 免疫 NK细胞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增强人NK细胞增殖及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燏 高小宁 +4 位作者 吕小婷 孙蕾清 陈玲 郑璐 周忠海(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对人NK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扩增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金丝桃苷作用于细胞,CCK-8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处理前后颗粒酶、穿孔素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FasL...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对人NK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常规方法扩增健康人外周血NK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金丝桃苷作用于细胞,CCK-8法检测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处理前后颗粒酶、穿孔素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FasL、TNF-α的表达。结果:金丝桃苷各浓度组对CD3-CD56+的比例无明显影响,但在1.6~8.0μg/ml时能显著促进NK细胞增殖,并提高颗粒酶和穿孔素的表达。金丝桃苷在1.6~40μg/ml浓度能明显促进NK细胞分泌FasL、IFN-γ,但对TNF-α的分泌无明显影响。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金丝桃苷能增强NK细胞的增殖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NK细胞 增殖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3AK细胞肝瘤内注射结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永茂 张国龙 +3 位作者 张南征 刘军权 邓凯莉 史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CD3AK细胞肝瘤内局部注射结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观察疗效。方法:对2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外周血行CD3AK细胞培养后肝瘤内局部注射并结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并与同期24例中、晚期... 目的:观察CD3AK细胞肝瘤内局部注射结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近期观察疗效。方法:对2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外周血行CD3AK细胞培养后肝瘤内局部注射并结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并与同期2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单纯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相对照。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5例,有效率RR(CR+PR)80.0%,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CD3AK细胞局部注射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增加(P<0.05),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AK细胞 局部注射 肝癌 TACE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陈复兴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66-69,共4页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 T细胞 (CTL)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用 MH C- 类分子的 α链和β2 -微球蛋白、抗原肽和有荧光染料标记的联接蛋白组成的四聚体试剂 ,可以检测相应的抗原特异性 CTL。这项技术将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 T细胞 (CTL)在控制病毒感染和某些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用 MH C- 类分子的 α链和β2 -微球蛋白、抗原肽和有荧光染料标记的联接蛋白组成的四聚体试剂 ,可以检测相应的抗原特异性 CTL。这项技术将对病毒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病机制、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为这些疾病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 病毒 肿瘤 流式细胞仪 四聚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链球菌菌体制剂OK-432刺激的树突状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丽梅 陈剑群 +3 位作者 陈复兴 刘军权 周忠海 陈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经链球菌菌体制剂OK-432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自体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 cells,NK)体外扩增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DC分为未成熟DC组和OK-432刺激的DC组,48小时后MTT法检测DC增殖情况,FCM检测DC表型CD8... 目的:探讨经链球菌菌体制剂OK-432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自体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ler cells,NK)体外扩增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DC分为未成熟DC组和OK-432刺激的DC组,48小时后MTT法检测DC增殖情况,FCM检测DC表型CD80、CD83、CD86的表达情况;后将未成熟DC组和OK-432刺激的DC组分别与NK细胞以1∶1、1∶5、1∶10、1∶20、1∶40比例混合继续培养。0、2、4、6天时计算NK细胞扩增倍数;FCM检测NK细胞PFP、GraB、CD107a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NK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OK-432(5μg/ml)使DC增殖达到最佳(30%),且能显著增强DC表型表达(P<0.05)。1∶5(OK-DC)组NK细胞扩增倍数达最大(P<0.05);1∶5(OK-DC)组能显著促进NK释放穿孔素(Pore-forming protein,PFP)、颗粒酶(Granzyme B,GraB)、CD107a(P<0.05);1∶5(OK-DC)组对HepG2细胞的杀伤活性(67.12±5.36)%达到最大(P<0.05)。结论:OK-432(终浓度5μg/ml)能促进DC增殖,并促进DC成熟;OK-DC与NK细胞共培养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增强NK细胞杀伤HepG2细胞功能,可能与增加NK扩增倍数和PFP、GraB、CD107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K-432 树突状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