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及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婧 刘晓燕 +3 位作者 杨昊臻 黄坤 胡瑾华 辛绍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研究磷酸化后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氨基半乳糖(D-Gal N)或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以及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D-Gal N/LP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急性肝衰竭模型... 目的研究磷酸化后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氨基半乳糖(D-Gal N)或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模型以及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D-Gal N/LPS诱导C57BL/6小鼠构建急性肝衰竭模型,分别在给药0、0.5、1、2、4、6、8 h设立实验组,每组4只,处死小鼠取肝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分别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半定量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定位检测肝组织中p-p38MAPK的表达;同时对照研究pp38MAPK在HBV-ACLF、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p38MAPK在肝衰竭小鼠肝组织匀浆中的表达随时间变化持续增高,给药6 h组半定量分析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27,P=0.03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随存活时间的延长,小鼠肝组织炎症程度逐渐加重,炎症早期主要为窦细胞表达p-p38MAPK,随着肝组织损害加重,肝细胞表达p-p38MAPK渐多,坏死肝组织附近分布大量p-p38MAPK阳性肝细胞;正常人肝组织中p-p38MAPK的表达量很低,CHB患者肝组织内可见浸润淋巴细胞及肝细胞表达pp38MAPK,并且随病程进展呈增多趋势,与临床观察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相一致。结论 D-Gal N/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中,p-p38MAPK表达随肝组织损害加重,表明其在肝衰竭病变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在HBV-ACLF患者致病过程中,p-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功能衰竭 P3 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美国胃肠病学会急性肝衰竭诊断和管理指南》摘译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婧 苏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813-815,共3页
本指南的制订方法已在他处进行了详细介绍。简而言之,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在制订临床实践指南时结合了GRADE系统证据质量分级方法以及医学会提出的最佳实践方案。GRADE系统证据质量分级方法用于指南的背景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评论... 本指南的制订方法已在他处进行了详细介绍。简而言之,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在制订临床实践指南时结合了GRADE系统证据质量分级方法以及医学会提出的最佳实践方案。GRADE系统证据质量分级方法用于指南的背景信息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评论的准备。通过阅读相关的技术评论可以提高对本指南的理解。2016年5月20日,指南专家组成员和技术评论作者开会讨论了证据的质量(表1),并考虑到了与推荐意见利弊相关的其他因素后制订了本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诊断 美国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对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吴贻琛 姚红宇 +6 位作者 王开利 姜祺予 刘畅 邢汉前 刘素霞 游绍莉 赵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83-2387,共5页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对外周血CD34+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的培养基体外培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通过比较2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及RT-...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对外周血CD34+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的培养基体外培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通过比较2组细胞的生长曲线,及RT-PCR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PK-M2、Integrin-β1、L-PK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表面标志Integrin-β1的表达情况,了解血浆置换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对外周血CD34+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血浆置换后组外周血CD34+细胞的增殖明显优于含血浆置换前血清培养组(P <0. 05);血浆置换前组与血浆置换后组均能检测到PK-M2、Integrin-β1,未检测到L-PK。结论血浆置换对肝衰竭患者机体内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维持外周血CD34+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有助于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抗原 CD34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1例胆汁淤积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吕飒 游绍莉 +6 位作者 田华 宋芳娇 刘婉姝 王海波 李晨 刘利敏 朱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527-1531,共5页
目的探讨胆汁淤积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激素治疗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住院的AIH、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AIH-LC)、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衰竭(AIH-LF)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胆汁淤积... 目的探讨胆汁淤积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激素治疗转归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住院的AIH、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AIH-LC)、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衰竭(AIH-LF)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胆汁淤积型AI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激素治疗患者的好转率及未应用激素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胆汁淤积型AIH患者181例,其中AIH组15例、AIH-LC组142例,AIH-LF组24例,男女比例1∶11.1,符合抗核抗体阳性和(或)抗平滑肌抗体阳性的1型AIH患者占96.7%(175/181)。胆汁淤积型AIH患者中以肝硬化所占比例最高(78.5%)。3组患者在年龄、Alb、PTA、ALT、AST、GGT、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836、13.271、41.819;χ~2值分别为29.153、22.759、8.826、26.942,P值均<0.05)。181例胆汁淤积型AIH患者总体治疗好转率为36.5%,其中AIH组好转率最高(66.7%)。应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共35例,占19.3%,其治疗好转率显著高于未应用激素治疗患者(57.1%vs31.5%,χ~2=8.009,P=0.005)。感染、腹水和消化道出血是未应用激素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 AIH出现胆汁淤积以女性、肝硬化以及1型AIH者最为多见,且激素治疗有效,但其应用比例较低,感染、腹水和消化道出血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胆汁淤积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