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自然进程及预判肝纤维化逆转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超 常秀娟 +1 位作者 李晓东 杨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目的评价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及逆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其中HBeAg阳性69例、HBeAg阴性69... 目的评价HBV核心相关抗原(HBcrAg)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及逆转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CHB患者,其中HBeAg阳性69例、HBeAg阴性69例。109例Ishak评分≥3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72周。收集基线及72周治疗后两次肝活组织标本和血清,检测组织病理及HBcrAg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HBcrAg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在HBeAg阳性CHB患者中,血清HBcrAg水平与肝纤维化进程呈负相关(r=-0. 342,P=0. 004);在HBeAg阴性CHB患者中,血清HBcrAg水平与肝纤维化进程及炎症改变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39、0. 437,P值均<0. 001)。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crAg预测晚期肝纤维和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705、0. 701(P值均<0. 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预测轻微肝纤维化、明显肝纤维化、晚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AUC分别为0.815、0.815、0.726、0. 675(P值均<0. 05)。经抗病毒治疗后,基线血清HBcrAg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组更易发生肝纤维化逆转(53. 7%vs 32. 7%,X^2=4. 888,P=0. 027)。肝纤维化逆转患者血清HBcrAg下降差值高于未逆转患者[1. 5(0. 4~3. 2) log IU/ml vs 0. 8(0. 1~1. 8) log IU/ml,Z=-1. 724,P=0. 042]。结论血清HBcrAg可作为预测CHB肝纤维化分级和判定肝纤维化逆转的一项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生物学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发生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常秀娟 陆荫英 +8 位作者 荣光华 刘泽 陈艳 许桂林 高旭东 楼敏 王春平 杨永平 曾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住院的21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3例用于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78例用于该模型的检验。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住院的211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3例用于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78例用于该模型的检验。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预测血管侵犯模型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纤维蛋白原(Fb)和淋巴结转移为肝癌血管侵犯的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1.376~1.846、1.847~4.195、1.008~1.024、1.608~3.274,P值均=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肿瘤直径、PLR、NLR、Fb(95%可信区间:1.250~1.815、0.173~1.998、1.411~4.397、1.008~2.193,P值分别为0、0.002、0.022、0.046)等4个因素用于回归模型的拟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0.881~0.973,ROC曲线显示最大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9%、86.5%,预测准确率为82.79%。结论采用肿瘤直径、PLR、NLR、Fb代入模型拟合回归方程的预测准确率较高,对原发性肝癌血管侵犯的早期预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侵犯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李素(Rhamnetin)对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安罗替尼(Anlotinib)杀伤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秦萌萌 马德宾 +2 位作者 李昕玲 冯帆 张志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13-219,共7页
目前,安罗替尼(Anlotinib)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和有希望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与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但安罗替尼治疗费用昂贵,也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研究与开发安罗替尼增敏的联合与辅助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安罗替尼(Anlotinib)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的和有希望的分子靶向药物,有助于改善与提高NSCLC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但安罗替尼治疗费用昂贵,也存在潜在的毒副作用。研究与开发安罗替尼增敏的联合与辅助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使用从鼠李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作用杀伤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确定鼠李素是否具有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亚型)、以及H460(非小细胞肺癌中大细胞肺癌亚型)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皮下肿瘤体积与肿瘤重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使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以及H460经由肝门静脉接种进入肝脏建立非小细胞肺癌的肝脏转移模型,对动物灌胃给予安罗替尼联合尾静脉注射鼠李素,观察二者单独与联合作用对肺癌细胞在肝脏形成肿瘤的影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确定肝脏肿瘤病灶所占肝脏面积的比例。在肿瘤组织中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确定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作用的影响。安罗替尼具有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明确的杀伤作用,鼠李素与安罗替尼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安罗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鼠李素能够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作用,发挥对安罗替尼的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鼠李素 安罗替尼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疼痛过程中的机制和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鸿雁 李彤 倪家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9期3675-3678,共4页
趋化运动是非兴奋细胞在趋化因子刺激下所发生的共同反应。神经元的趋化因子受体常通过激活三聚体G蛋白下游信号从而转导级联反应,进而活化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疼痛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趋化因... 趋化运动是非兴奋细胞在趋化因子刺激下所发生的共同反应。神经元的趋化因子受体常通过激活三聚体G蛋白下游信号从而转导级联反应,进而活化分子信号转导通路。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疼痛的发生和持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趋化因子与神经系统的关系、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疼痛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疼痛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同时为寻找和研发阻断趋化因子受体的药物以及疼痛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趋化因子类 受体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