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枣仁提取物对睡眠剥夺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翠 张颖 +4 位作者 王璐 王国玉 陈军 曲忠慧 李伟(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探讨酸枣仁提取物对睡眠剥夺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动物模型,建模同时实验组给予酸枣仁提取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酸枣仁提取物对睡眠剥夺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动物模型,建模同时实验组给予酸枣仁提取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计算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采用MMT法评价脾淋巴细胞活性和NK细胞活性。通过旷场实验测定大鼠行为学。测定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采用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2、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和垂直得分、脾脏指数、胸腺指数、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升高;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NF-α、IL-1β、IL-2和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酸枣仁提取物能够缓解睡眠剥夺引起的焦虑行为,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抑制血清TNF-α、IL-1β、IL-2和IL-6炎症因子释放,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酸枣仁提取物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辉 谭耀驹 +4 位作者 李洪敏 马晓光 邢进 郝宝林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 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检测临床标本诊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2011年1-5月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单位,连续收集门诊就诊的1... 目的 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检测临床标本诊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2011年1-5月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单位,连续收集门诊就诊的1971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涂片、金标准培养和金标准比例法传统药敏试验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GeneXpert Mtb/RIF与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涂片及培养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1968例(1971例中有3例污染排除)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7%(748/802)、91.93%(797/867)和91.60%(1068/1166)、95.55%(1052/1101);与临床诊断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1945例(1971例中有26例无法定诊)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6%(822/1045)、98.67%(888/900);与金标准传统药敏试验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797例标本诊断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2%(188/192)、100.00%(595/595).结论 GeneXpert Mtb/RIF是一种检测痰标本诊断结核病及耐利福平结核病的快速简便、自动化、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适用于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利福平 抗药性 细菌 核酸扩增技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1年)(第二部分 结核病临床治疗) 被引量:24
3
作者 唐神结 胡忠义 +18 位作者 张青 范琳 崔振玲 刘一典 张宗德 谢汝明 白连启 陆宇 杜凤娇 张延安 侯代伦 金锋 张广宇 陈志 胡族琼 闫世明 赵云虹 邢勇 孙炳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463-471,共9页
一、抗结核新药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遴选出了20余种化合物,其中10余种已进入了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一)硝基咪唑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是对Mtb有较高活性的一类新的化合物。其中,PA-824和OPC-6768... 一、抗结核新药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遴选出了20余种化合物,其中10余种已进入了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一)硝基咪唑类药物硝基咪唑类药物是对Mtb有较高活性的一类新的化合物。其中,PA-824和OPC-67683已在进行治疗结核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治疗 结核病 年度报告 临床诊治 硝基咪唑类药物 抗结核药物 Ⅱ期临床试验 PA-8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睡眠剥夺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伟 张海峰 +3 位作者 王淼 霍静 张颖 赵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8-1003,I0004,共7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睡眠剥夺大鼠血清心肌酶和氧化应激酶,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和高剂量黄芪注射液组,每组10只。低和高剂...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睡眠剥夺大鼠血清心肌酶和氧化应激酶,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和高剂量黄芪注射液组,每组10只。低和高剂量黄芪注射液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0.2和0.8 mL·kg^-1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 mL·100 g^-1,连续给药2周。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法(MMPWM)建立睡眠剥夺大鼠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表现;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凋亡心肌细胞,计算细胞凋亡指数(AI);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酶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和高剂量黄芪注射液组大鼠炎症浸润明显减轻,水肿程度减轻,AI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LDH、CK、α-HBDH和ALT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Bax、ICAM-1、VCAM-1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黄芪注射液组比较,高剂量黄芪注射液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改善情况及各指标改变更加明显。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保护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下调黏附分子和凋亡蛋白表达,以及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效应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睡眠剥夺 氧化损伤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荧光探针法检测临床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梁建琴 高华方 +5 位作者 李洪敏 赵智贤 张广宇 王金河 王甦民 刘佳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对1015例痰标本和56株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与Mtb核酸扩增(PCR)荧光(目前临床上认可惟一同类产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1....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法快速检测Mtb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分枝杆菌核酸检测试剂对1015例痰标本和56株临床分离株进行检测,与Mtb核酸扩增(PCR)荧光(目前临床上认可惟一同类产品)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痰标本分枝杆菌灵敏度50.3%(373/741),特异度98.9%(271/274);菌阳肺结核标本检测灵敏度97.0%(257/265),菌阴肺结核标本检测灵敏度24.4%(116/476);1015份痰标本中检测出1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核酸阳性标本(占1.1%),经16SrDNA测序确认,准确率100.0%。随机数字量表法抽取138例标本重复进行第2次检测,符合率100.0%。对56株临床分离株(1株Mtb临床分离株,55株NTM临床分离株)检测,准确率100.0%。对临床需要的226份标本同时与达安公司试剂盒检测结果比较,总体符合率95.1%(215/226),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P=0.226)。结论PCR-荧光探针法可快速检测和区分痰标本Mtb与NTM,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分枝杆菌属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链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宇红 杜建 +16 位作者 高微微 钟球 傅衍勇 梁煊 纪滨英 李波 林明贵 马丽萍 王晓萌 尚好珍 陈森林 吴湘 高飞 黎友伦 闫兴录 谢莉 黄学锐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S)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复治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胸科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20余家结核病医疗和防治机构治疗的... 目的观察含链霉素(S)方案与含左氧氟沙星(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复治肺结核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北京胸科医院、广东省结核病控制中心等20余家结核病医疗和防治机构治疗的143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比使用两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其中接受国家标准化治疗方案(2SHRZE/6HRE)的患者97例(S组),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使用S、而接受含Lfx加一线抗结核药物方案(2HRZELfx/6HRE)的患者46例(Lfx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转归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复治患者不使用含S方案的原因。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设定为α=0.05。结果疗程结束时S组和Lfx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失败率、丢失率、死亡率分别为83.5%(81/97)和84.8%(39/46)、12.4%(12/97)和10.9%(5/46)、3.1%(3/97)和4.3%(2/46)、1.O%(1/97)和0.o0,4(0/46),治疗转归各项指标经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第3、6和8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好转率分别为67.0%(65/97)和80.4%(37/46)、82.5%(80/97)和87.0%(40/46)、83.5%(81/97)和91.3%(42/46),化疗后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胸部影像学表现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5、0.464和1.578,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第3、6、8个月时空洞缩小率分别为:S组46.3%(19/41)、56.1%(23/41)和63.4%(26/41);Lfx组:50.0%(14/28)、67.8%(19/28)和78.6%(22/28),Lfx组空洞缩小率略高于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9、0.996、1.805,P值均〉0.05)。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4.1%(14/41)和28.6%(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8,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6%(21/102)和26.8%(11/41)(χ^2=0.656,P〉0.05),接受S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因不良反应而更改方案。患者未首选使用含S标准化方案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和医生对于s不良反应的担忧,占65.9%,(27/41),由于患者自身不方便或不愿使用注射方式治疗者占34.1%(14/41)。结论研究发现含Lfx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含S的国家标准化方案无显著不同。患者不首选使用S方案的原因主要与医生和医院担心S可能出现的不可逆副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链霉素 氧氟沙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间质化疗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井泉 王世亮 +3 位作者 丁满志 陈殿良 祝牡丹 蒲永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789-3791,共3页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制剂间质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1例经剖腹探查且行术中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间质化疗组(33例)和对照组(38例)。间质化疗组瘤内植入...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缓释制剂间质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1例经剖腹探查且行术中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间质化疗组(33例)和对照组(38例)。间质化疗组瘤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制剂,有胆、肠梗阻时行内引流术;对照组仅行剖腹探查,有胆、肠梗阻时行内引流术。以临床受益反应〔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全身状况(全身状况评分,KPS)、体质量〕及生存状况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间质化疗组患者VAS评分、KPS及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3.4、3.6,P>0.05);治疗后间质化疗组VAS评分及K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5、59.7,P<0.05),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P>0.05)。间质化疗组随访1.0~19.5个月,33例患者中29例死亡,4例存活;对照组随访1.0~16.0个月,38例患者均死亡。间质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4个月,对照组为4.0个月。间质化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63.6%(21/33)和31.6%(12/38);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21.2%(7/33)和5.3%(2/38)。两组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5)。结论氟尿嘧啶缓释制剂间质化疗能够有效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以作为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氟尿嘧啶 迟效制剂 间质化疗 临床受益反应 生存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与尿Podocalyxin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任献国 何旭 +8 位作者 杜丽芳 高远赋 樊忠民 高春林 茅松 张沛 夏正坤 任献青 刘光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儿童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寻找评价肾组织病理损伤的分子标志物,文中探讨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足细胞损伤情况与尿Podocalyxin的联系,将尿Podocalyxin作... 目的紫癜性肾炎(henoch-Sch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儿童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寻找评价肾组织病理损伤的分子标志物,文中探讨儿童HSPN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足细胞损伤情况与尿Podocalyxin的联系,将尿Podocalyxin作为分子标志物评估儿童肾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方法分析72例经肾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过敏性HSPN的住院患儿,对其进行肾穿刺活检和尿Podocalyxin检测。肾组织病理除常规进行病理分级和免疫荧光分型外,还在电镜下观察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程度,按照足突融合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其临床特点、肾组织病理、尿Podocalyxin的关系。结果病理分级集中在Ⅱ级和Ⅲ级,其中病理分级为Ⅱ级的患儿34例,占47.2%;Ⅲ级患儿38例,占52.8%,与Ⅱ级的患儿比较,尿Podocalyxin检测值高(P<0.05)。电镜下观察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情况:足突广泛融合21例,足突节段融合35例和无足突融合11例,5例电镜下未见肾小球。患儿足突融合程度加重,尿中Podocalyxin检测值升高。孤立性蛋白尿型患儿尿中Podoca-lyxin检测值较孤立性血尿型高,较肾病综合征型低(P<0.05)。结论儿童HSPN的肾小球病理改变除系膜细胞的增生外,还存在足细胞损伤的情况。尿Podocalyxin检测可作为分子标志物,评估儿童HSPN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情况和肾组织病理分级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病理分级 尿Podocalyx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的改变血液流变学 被引量:7
9
作者 周青 徐如祥 +4 位作者 张世忠 彭萍 余俐 陈镇洲 樊龙中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95-1397,共3页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兵组、新兵组、新兵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组,在湿热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抽血测定跑步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跑步前后3组之间...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下运动前后人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90名南沙巡防区战士,分成老兵组、新兵组、新兵服药组(口服乌拉地尔片剂)3组,在湿热环境下20min内跑步3000m,抽血测定跑步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跑步前后3组之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差别,但跑步后3组之间改变的幅度不一样,其中新兵组幅度最大,老兵组其次,新兵服药组幅度最小,而3组之间的血浆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较大,新、老兵在此环境下出现的耐受和适应情况不同,口服乌拉地尔片剂可以降低和减少运动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环境 血液流变学 血液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相关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白雪娟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结核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早期发现、诊断并有效治疗潜伏感染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主要包括与结核分枝杆菌缺氧... 结核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是结核病的主要来源,早期发现、诊断并有效治疗潜伏感染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抗原主要包括与结核分枝杆菌缺氧、营养缺乏及与结核分枝杆菌复苏、再激活相关的蛋白。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具有良好的T细胞免疫能力,尤其更易在被潜伏感染人群中识别,有望成为新型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诊断标志物及潜伏感染候选疫苗;有些潜伏感染相关抗原对B淋巴细胞具有较强免疫原性,在结核病体液免疫诊断方面有潜在诊断价值。这些潜伏感染相关蛋白在未来结核分枝杆菌潜伏疫苗及诊断试剂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细菌蛋白质类 监控蛋白类 抗原 细菌 磷酸果糖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训练对青年男性军人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茵 高爽 +3 位作者 李平 吴基伟 张长龙 胡志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3-666,70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军人与非军人青年男性骨密度和髋关节几何结构的异同,探讨运动对处于骨量缓慢增长期的青年男性骨密度及骨力学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60名青年男性军人和60名普通青年男性作为受试者。采用美国HOLOGIC双... 目的通过比较军人与非军人青年男性骨密度和髋关节几何结构的异同,探讨运动对处于骨量缓慢增长期的青年男性骨密度及骨力学结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60名青年男性军人和60名普通青年男性作为受试者。采用美国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对受试者的腰椎和左髋关节骨密度进行检测,在分析骨密度的同时,利用髋关节结构分析(Hip strength analysis,HSA)软件在DXA扫描图像基础上得出股骨近端几何力学参数。结果军人组腰椎总体BMD、股骨颈BMD较普通青年对照组分别增加2.97%和6.45%,但两组腰椎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股骨颈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几何力学参数比较结果显示:军人组FNCSA、FN-CT大于普通青年对照组(P<0.05),而FN-BR明显低于普通青年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SMI、SM相关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可提高骨量缓慢增长期的骨密度值,同时可改善股骨颈近端骨几何结构,提高骨强度。即骨量增加与髋关节结构重塑同步,共同提高髋部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骨密度 骨几何结构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治体会
12
作者 赵学伟 周伟 +1 位作者 张智敏 石海滨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Rh(D)检测及其在输血中的意义
13
作者 李振才 高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66-467,共2页
探讨输血前检测受血者Rh血型的意义及对Rh(D)阴性者能及时输用同型血或采用自体输血的可能性。对近 5年来住院治疗首次申请输血的病人共 2 1 68例 ,在输血前 1天进行Rh(D)血型抗原的检测 ,应用BASO公司生产的IgM抗 -D血清 ,采用试管法... 探讨输血前检测受血者Rh血型的意义及对Rh(D)阴性者能及时输用同型血或采用自体输血的可能性。对近 5年来住院治疗首次申请输血的病人共 2 1 68例 ,在输血前 1天进行Rh(D)血型抗原的检测 ,应用BASO公司生产的IgM抗 -D血清 ,采用试管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在 2 1 68例病人中检测出Rh(D)阴性者 7例 ,Rh(D)阴性率占 0 .32 % ,其中 2例采用自体输血 ,2例输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液 ,3例未输血。结论 :输血前检测Rh(D)血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 ;如果病人是Rh(D)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血型 输血 自体输血 试管法 阴性率 溶血性输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临床诊治进展年度报告(2011年)(第一部分 结核病临床诊断) 被引量:13
14
作者 唐神结 胡忠义 +17 位作者 张青 范琳 崔振玲 刘一典 张宗德 谢汝明 白连启 陆宇 张延安 侯代伦 金锋 张广宇 陈志 胡族琼 闫世明 赵云虹 邢勇 孙炳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93-403,共11页
结核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与结核病斗争的历史长河里,取得的每一次关键性进步都是以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的重大进展为标志的。从100多年以前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Mtb,到以后结核菌素及细菌学、影像... 结核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人类社会与结核病斗争的历史长河里,取得的每一次关键性进步都是以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的重大进展为标志的。从100多年以前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了Mtb,到以后结核菌素及细菌学、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诊断 临床诊断 年度报告 临床诊治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人类社会 结核菌素 M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晚期和复发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温娜 边立华 +1 位作者 龚静 孟元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5-938,共4页
目的: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应用于晚期和复发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晚期和复发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化疗方案不同... 目的: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应用于晚期和复发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晚期和复发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化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n=52)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的治疗方案,对照组(n=49)采用紫杉醇脂质体+顺铂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35例(67.3%) vs 23例(46.9%),P<0.05];两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25138.8±3540.7元 vs 14971.6±1633.5元,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20例(38.5%) vs 31例(63.3%)]、周围神经症状[3例(5.8%) vs 11例(22.4%)]和过敏反应[0例(0) vs 4例(8.2%)]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顺铂联合用于治疗晚期和复发子宫颈癌,其疗效和安全性较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更有优势,但昂贵的费用是其推广使用最大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化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紫杉醇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5 位作者 王强 曹剑 吴建中 尹慧君 胡亦新 刘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9-922,共4页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年龄≥60岁的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663例,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91例与非贫血组572例,随访截... 目的探讨贫血对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及死亡住院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年龄≥60岁的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663例,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贫血诊断标准分为贫血组91例与非贫血组572例,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观察终点事件,包括随访期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结果随访4.4~6.7(5.5±0.9)年,205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发生率30.9%。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7%vs 27.4%,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2.10倍(95%CI:1.39~3.17,P<0.01)。经多因素校正后,贫血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是非贫血组的1.64倍(95%CI:1.15~2.35,P<0.01)。结论贫血是老年患者远期因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死亡住院风险独立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卒中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钬激光与冷刀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广 汤元杰 +3 位作者 胡有根 吴芸冰 宁松毅 钱叶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输尿管镜下钬激光与冷刀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比较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与冷刀内切开2种方法在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8例接受输尿... 目的输尿管镜下钬激光与冷刀内切开治疗输尿管狭窄的疗效比较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与冷刀内切开2种方法在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8例接受输尿管狭窄内切开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钬激光组(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治疗,n=40)和冷刀组(接受输尿管镜冷刀内切开治疗,n=38)。统计分析比较2组临床近期疗效、并发症及远期疗效。结果钬激光组患者术后均有轻度血尿,持续1~2d血尿自行消失,未出现临近器官损伤,无输尿管撕脱、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冷刀组患者术后均有中度血尿,应用止血药2~3d血尿消失。钬激光组手术时间[(35.3±3.8)min]、术后住院天数[(4.0±0.8)d]、术后感染率(7.7%)、治愈率(87.2%)均明显优于冷刀组[(43.4±5.8)min、(5.0±1.4)d、27.3%、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冷刀内切开术,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内切开 钬激光 冷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对代谢综合征大鼠心功能的可能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玉松 柯瑟章 +6 位作者 高进辽 刘璐 李瑞生 黄鑫 邹晓 范利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38-1143,共6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L4F)对于代谢综合征(MS)大鼠通过血红素氧合酶1(HO-1)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20只)与MS组(4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与高果糖饲料喂养6周,每组各取10只行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测...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L4F)对于代谢综合征(MS)大鼠通过血红素氧合酶1(HO-1)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20只)与MS组(4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与高果糖饲料喂养6周,每组各取10只行心脏超声及血流动力学检测后处死,对照组剩余10只给予碳酸铵缓冲溶液(ABCT);MS组剩余3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T组、L4F组及抑制剂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ABCT、L4F、L4F+抑制剂,继续喂养6周,检测心肌脂联素、HO-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表达。结果 MS组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L4F组血压、血糖、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降低;脂联素、p-AMPK、p-Akt、p-eNOS表达显著升高(P<0.05)。L4F组HO-1表达与抑制剂组相近(P>0.05)。结论L4F可能是通过作用于能量代谢通路HO-1、脂联素、p-AMPK、p-Akt、p-eNOS上调HO-1的表达,降低MS大鼠血压和血糖,改善心室顺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Ⅰ 胰岛素抗药性 肥胖症 高血压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19
作者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3-137,共5页
目前结核病依然是全球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杀手",Mtb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艾滋病、移民和贫困等社会问题使得结核病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回升。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都较严重,2011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 目前结核病依然是全球感染性疾病的第一"杀手",Mtb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艾滋病、移民和贫困等社会问题使得结核病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回升。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都较严重,2011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疫苗 耐药情况 感染性疾病 结核病疫情 发达国家 社会问题 发病人数 调查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PPD试验结果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8
20
作者 梁艳 王兰 +6 位作者 张翠英 王志耘 侯英 阳幼荣 张俊仙 赵文娟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40-747,共8页
目的研究2种γ干扰素(IFN7)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assays,IGRA)和PPD试验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78名驻京部队河南籍入伍新兵进行PPD试验,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培养滤液蛋白10(culturef... 目的研究2种γ干扰素(IFN7)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assays,IGRA)和PPD试验在结核感染诊断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78名驻京部队河南籍入伍新兵进行PPD试验,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培养滤液蛋白10(culturefiltrateprotein10,CFP10)-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arlysecretoryantigenictarget6,ESAT6)融合蛋白(重组CFPl0-ESAT6融合蛋白)-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potassay,EUSPOT)检测新兵外周血释放IFN-γ的效应T淋巴细胞,并用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重组蛋白-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hemiluminescenceenzymeimmunoassay,CLEIA)检测其全血中IFN-γ水平。结果178名入伍新兵中,PPD试验、ELISPOT和CLEIA的阳性率分别为39.89%(71/178)、31.46%(56/178)和21.35%(38/178)。前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后二者(χ^2=14.3663,P〈0.01),ELISPOT法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LEIA法(χ^2=4.6834,P〈0.05)。在107名PPD试验阴性者中,ELISPOT、CLEIA法检测阳性者分别为33例(30.84%)、14例(13.08%),前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9.8425,P〈0.01)。在71例PPD阳性者中,ELISPOT、CLEIA法检测阳性者分别为23例(32.39%)、24例(33.8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8,P〉0.05)。ELISPOT法和PPD试验的一致率为54.49%(97/178,U=0.218,P〉0.05);CLEIA法和PPD试验的一致率为65.73%(117/178,U=3.227,P〈0.01),ELISPOT和CLEIA法的一致率为66.29%(118/178,U=1.885,P〉0.05);PPD试验、ELISPOT和CLEIA检测方法的一致率为42.70%(76/178)。ELISPOT法检测的斑点数与PPD试验反应的硬结平均直径之间缺乏相关性(r=0.13851,P〉0.05);CLEIA法检测的IFN-γ水平与PPD试验反应的硬结平均直径之间有低的相关性(r=0.25244,P〈0.01);ELISPOT检测的斑点数与CLEIA检测的IFN-γ水平之间也有低的相关性(r=0.2755,P〈0.01)。在卡介苗接种者中,PPD试验检测的阳性率为50.00%(48/96),ELISPOT为22.92%(22/96),CLEIA为23.96%(23/96);在无卡介苗接种者中,PPD试验检测的阳性率为28.05%(23/82),ELISPOT为47.56%(39/82),CLEIA为17.07%(14/82)。结论两种IGRA方法与PPD试验之间的一致性差、相关性低,用IGRA方法能够有效地筛查结核感染,而ELISPOT检测的阳性率高于CLE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诊断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免疫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