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类同级医院综合实力亚单位自我定位评估研究
1
作者 王健康 蔡忠军 +3 位作者 邓传福 刘希华 李小龙 商斌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年第6期372-373,共2页
同类同级医院综合实力亚单位自我定位 (Second Unit Benchmarking Oneself)评估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管理工具 ,其理论研究在国际上也是前沿性的领域 ,在我国尚没有类似的研究。文章在该领域进行尝试性探讨 ,提出了一种综合实力亚单位自... 同类同级医院综合实力亚单位自我定位 (Second Unit Benchmarking Oneself)评估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管理工具 ,其理论研究在国际上也是前沿性的领域 ,在我国尚没有类似的研究。文章在该领域进行尝试性探讨 ,提出了一种综合实力亚单位自我定位的理论框架 ,并结合医疗活动过程本身的特点和技术创新成败因素分析中的研究思路 ,强调了综合实力的系统性和动态性 ,详细设计了具体的要素体系 ,并通过项目研究和可比项目问卷调查验证其可行性。文章旨在帮助我国同级医院真正理解和掌握亚单位自我定位这个管理工具 ,改进传统的医院管理方法 ,并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力亚单位 自我定位 评估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支杆菌38kD和16kD蛋白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8
2
作者 张小刚 庄玉辉 +5 位作者 何秀云 熊志红 董恩军 李书琳 张永胜 李昕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结核分支杆菌蛋白 38kD(rTPA38)和 16kD(rTPA16)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rTPA38和rTPA16为抗原 ,PPD为对照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结核抗体。结果  2 4 6例肺结核病组 ,rTPA38、rTPA16和PPD检测的灵...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结核分支杆菌蛋白 38kD(rTPA38)和 16kD(rTPA16)用于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rTPA38和rTPA16为抗原 ,PPD为对照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结核抗体。结果  2 4 6例肺结核病组 ,rTPA38、rTPA16和PPD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 66.3%、63.0 %和 72 .3%。健康献血组、非结核呼吸疾病组和卡介苗接种阳转组血清同时用rTPA38、rTPA16和PPD检测 ,rTPA38特异性分别为 97.6%、96.8%、86.0 %。rTPA16特异性分别为 94 .7%、93.1%、75 .0 %。PPD特异性为93.4 %、85 .7%、67.9%。统计分析显示 ,rTPA38蛋白和PPD检测非结核呼吸疾病组 ,其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者检测卡介苗接种阳转组阳性率和血清抗体滴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rTPA38和rTPA16同时检测 10 8例肺结核病组血清可提高 11.1%的阳性率。结论 rTPA38蛋白抗原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较高特异性 ,是ELISA的可靠抗原 ,与rTPA16联用可提高灵敏度 ,对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重组蛋白38kD 结核病 重组蛋白16kD ELISA 血清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李辉 谭耀驹 +4 位作者 李洪敏 马晓光 邢进 郝宝林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 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检测临床标本诊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2011年1-5月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单位,连续收集门诊就诊的1... 目的 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检测临床标本诊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2011年1-5月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单位,连续收集门诊就诊的1971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涂片、金标准培养和金标准比例法传统药敏试验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GeneXpert Mtb/RIF与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涂片及培养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1968例(1971例中有3例污染排除)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7%(748/802)、91.93%(797/867)和91.60%(1068/1166)、95.55%(1052/1101);与临床诊断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1945例(1971例中有26例无法定诊)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6%(822/1045)、98.67%(888/900);与金标准传统药敏试验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797例标本诊断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2%(188/192)、100.00%(595/595).结论 GeneXpert Mtb/RIF是一种检测痰标本诊断结核病及耐利福平结核病的快速简便、自动化、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适用于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利福平 抗药性 细菌 核酸扩增技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肺结核病人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董虹 焦卫红 +3 位作者 徐志兰 杨海英 李华艳 王睿岚 《护理研究》 2004年第5期782-783,共2页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卫生状况 ,优化其社会支持系统。[方法 ]选择住院肺结核病人 10 0例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中躯体化、抑郁、焦虑 3个分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支持测量。 [结果 ]... [目的 ]了解住院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卫生状况 ,优化其社会支持系统。[方法 ]选择住院肺结核病人 10 0例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中躯体化、抑郁、焦虑 3个分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支持测量。 [结果 ]住院肺结核病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程度均高于常模 (P <0 .0 1) ,社会支持得分与常模相比无差异 (P >0 .0 5 ) ,心理障碍评分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社会支持利用度与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相关性较高。 [结论 ]住院肺结核病人的心理障碍程度较高 ,且与社会支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社会支持 心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在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志 张广宇 王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509-513,共5页
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及外膜(软骨和纤维组织)的结核病。国外文献报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约有10%-40%并发EBTB。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EBTB的流行病学调查,张广宇对1... 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及外膜(软骨和纤维组织)的结核病。国外文献报道,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约有10%-40%并发EBTB。目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EBTB的流行病学调查,张广宇对1992例进展期肺结核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结核 介入技术 TUBERCULOSIS 肺结核患者 应用 治疗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薛海滨 张聪 +4 位作者 顾苏熙 谢明玖 田斌 简伟 李大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684-690,共7页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药物疗法 抗结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退变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4 位作者 张传森 陈道运 陈兴 才晓军 白一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484-48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一步法抽提6例退变及6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总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椎间盘cDNA的探针,与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得的凋亡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一步法抽提6例退变及6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总RNA,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椎间盘cDNA的探针,与cDNA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所获得的凋亡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例人退变椎间盘及10例正常椎间盘组织的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096条基因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类蛋白为10条,其中Bax蛋白相关基因表达增高,Bcl-2蛋白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正常组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为(24.897±3.62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31.440±4.15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9.372±2.588)%,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83±0.010)、(0.203±0.012)和(0.169±0.005);退变组AI为(49.232±3.440),Bcl-2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8.239±2.470)%,Bax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2.349±3.764)%,阳性颗粒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52±0.003)、(0.310±0.008)和(0.262±0.014),两组间的AI均值、Bcl-2、Bax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参与了髓核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椎间盘退变 细胞凋亡 Bcl-2 BAX 上皮细胞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12种抗原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阳幼荣 王全立 +2 位作者 吴雪琼 梁艳 张俊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486-491,共6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11种重组蛋白和1种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的抗原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2种抗原包被于酶标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0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IgG水平,分析不同抗原组合对结核检出的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11种重组蛋白和1种脂阿拉伯甘露糖(LAM)的抗原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2种抗原包被于酶标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70例血清中抗结核抗体IgG水平,分析不同抗原组合对结核检出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单个抗原检测抗结核抗体的灵敏度介于13.3%(28/210)与40.5%(85/210)之间,特异度介于96.4%(185/192)与99.5%(191/192)之间,4种抗原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65.2%(137/210)和92.2%(177/192)。结论多种抗原联合应用可提高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分枝杆菌 结核 抗原 细菌 血清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系统对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孔区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汤可 周青 +2 位作者 周敬安 赵亚群 刘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具(30侧)尸头标本行CT和MRI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以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记点绘制圆柱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 目的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具(30侧)尸头标本行CT和MRI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以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记点绘制圆柱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将圆柱直径缩小模拟手术路径微创化,观察并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所包含的解剖结构。结果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均由岩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乙状窦之间经过,包含部分乙状窦,不包含小脑半球。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岩骨骨性结构和静脉窦体积均小于微创化前(P=0.000);微创化前后后组脑神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结论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微创化可在有效显露颈静脉孔区靶结构的情况下减少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岩部 颈静脉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远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死亡事件重要危险因素筛查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5 位作者 王强 曹剑 尹慧君 胡亦新 刘霖 马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32-1036,共5页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614例年龄≥65岁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2组,不良事件组194例,无不良事件组420例,随访4.5~6.7(5.6±0.9)年,采用多因素Co...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发生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地区部队干休所614例年龄≥65岁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2组,不良事件组194例,无不良事件组420例,随访4.5~6.7(5.6±0.9)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良事件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614例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6%。与无不良事件组比较,不良事件组年龄、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史、慢性心功能不全比例及纤维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95%CI:1.02~1.07,P=0.00)、女性(95%CI:1.07~2.21,P=0.01)、冠心病(95%CI:1.20~2.42,P=0.00)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95%CI:1.17~2.63,P=0.00)以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95%CI:1.02~1.36,P=0.03)与不良事件具有相关性。结论增龄、女性、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冠心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是老年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不良事件与全因死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重视冠心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管理,关注老年高凝状态,对预防远期不良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生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卒中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积水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亚群 李洪敏 +6 位作者 何秀云 吴雪琼 刘江 许脉 王永 狄淬砺 汤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积水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患者30例,以颅内结核炎症反应是否得到控制分为早期和晚期行脑室腹腔... 目的 探讨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核性脑积水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九医院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结核性脑膜炎继发脑积水患者30例,以颅内结核炎症反应是否得到控制分为早期和晚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两组,分别有9例和21例。分析患者的Palu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术后分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达到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分级等资料。 结果 早期组患者通过Palur分级均为Ⅲ或Ⅳ级,9例患者中有7例GCS评分≤8分;晚期组21例患者中4例Palur分级为Ⅲ或Ⅳ级,且仅有1例GCS评分≤8分。两组均有1例患者于分流术后发生分流管不通,导致分流术失败,并取出分流管。所有患者出院12个月时ADL分级Ⅰ级10例(33.33%),Ⅱ级5例(16.67%),Ⅲ级6例(20.00%),Ⅳ级6例(20.00%),Ⅴ级3例(10.00%)。其中早期组ADL Ⅰ~Ⅲ级7例,ADL Ⅳ~Ⅴ级2例;晚期组ADL Ⅰ~Ⅲ级14例,ADL Ⅳ~Ⅴ级7例。 结论 本研究提示无论颅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否得到控制,积极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可行的, 并没有导致脑脊液蛋白堵管等风险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并发症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密度对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兴 马远征 薛海滨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1 998年 6月到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 65例 ,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 目的 研究骨密度对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1 998年 6月到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实施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资料完整的病例 65例 ,内容包括骨密度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主观满意率和客观疗效之间的关系。随访 1年~ 4年 2个月 ,平均 2年 6个月。结果 椎弓根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 (0 796±0 1 67)g/cm2 ,无螺钉松动患者的骨密度为 (0 953± 0 1 85)g/cm2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患者之间的固定节段椎间隙高度 (P <0 0 5)、植骨融合率 (P <0 0 0 1 )、主现满意率 (P <0 0 1 )和客观疗效 (P <0 0 0 1 )之间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行腰椎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 ,骨密度是影响螺钉松动和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 (DEXA)客观定量测定骨密度可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术前骨密度低于 (0 796± 0 1 67)g/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椎弓根螺钉系统 内固定 后路椎间融合 生物力学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外侧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虚拟现实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可 赵亚群 +1 位作者 周青 刘策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905-909,共5页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比较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三维解剖结构显露情况。方法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输入15例(30侧)尸头的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选择双侧颈静脉结节前缘和咽结节三点为标记点确定平面,...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比较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显露下斜坡的三维解剖结构显露情况。方法在虚拟现实系统中输入15例(30侧)尸头的CT和MRI影像数据构建颅后窝三维解剖模型。选择双侧颈静脉结节前缘和咽结节三点为标记点确定平面,平面以下斜坡区域为下斜坡,平面与斜坡相交曲线前缘为颅底显露标记点。枕髁关节面后缘和乳突尖部分别为经远外侧入路和经乙状窦前入路的开颅标记点,采用直径1 cm圆柱模拟手术路径,圆柱轴线经过开颅标记点。圆柱颅底侧底面圆上缘位于上述颅底显露标记点。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路径中解剖结构显露情况。结果经远外侧入路位于枕骨大孔外侧缘,经过小脑半球腹侧、脑干外侧、颈静脉球内侧、副神经外侧和下部,到达下斜坡,包含舌下神经;经乙状窦前入路由乳突尖部开始磨除岩骨,经过颈静脉球下缘,通过乙状窦前部,位于副神经下部,于枕骨大孔外侧缘经过舌下神经,到达脑干前部下斜坡。在以下斜坡为显露终点的两种手术路径的比较中,经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4629.80±81.00)mm^3对(2622.60±72.58)mm^3;t=91.532,P=0.000]和路径中包含舌下神经[(10.15±0.17)mm^3对(7.15±0.20)mm^3;t=52.413,P=0.000]的体积大于经远外侧入路,经远外侧入路去除骨性结构的体积大于经乙状窦前入路[(2362.90±80.18)mm^3对(1851.60±63.62)mm^3;t=25.714,P=0.000]。结论经远外侧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经过舌下神经时,通过去除部分颅底骨性结构有助于避开小脑和脑干显露下斜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窝 神经解剖学 计算机 模拟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干预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小六 邢晓燕 +4 位作者 赵晓鸥 安雪梅 魏新萍 苏楠 张晓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了解偏瘫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出院后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干预的关系。方法 1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肩-手综合征预防和治疗;于出院后15d、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定、Bar-thel指... 目的了解偏瘫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出院后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干预的关系。方法 1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肩-手综合征预防和治疗;于出院后15d、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定、Bar-thel指数及肩-手综合征发病率。结果 Fugl-Meyer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分,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肩-手综合征发病率随时间延长逐步上升。结论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1~6个月多并发肩-手综合征,制定有效的预防、康复治疗和建立接管机制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并发症 预防 康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胆囊切除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作升 李为民 +2 位作者 萧荫祺 许红兵 邹玉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胆囊切除的最佳术式。 方法 对 86 8例肥胖患者不同术式的胆囊切除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并发症发生率 (5 % )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OC) (15 .1% ) (P <0 .0 1) ,各项临床恢复指...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胆囊切除的最佳术式。 方法 对 86 8例肥胖患者不同术式的胆囊切除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并发症发生率 (5 % )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 (OC) (15 .1% ) (P <0 .0 1) ,各项临床恢复指标优于OC(P <0 .0 1)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C)之切口受肥厚腹壁的影响 ,开展受到影响。 结论 肥胖症不应是LC的禁忌证 ,肥胖患者的胆囊切除应首选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胆囊切除术 手术方式 并发症 单纯胆囊良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和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性的病理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微微 黄勇华 +1 位作者 魏东宁 周小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 对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和脑小动脉玻璃样变的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 ,以期了解不同的病理机制。方法 利用ABC法对 10例CAA、8例脑血管玻璃样病变和 8例非脑病患者尸检脑标本的脑小动脉壁血管间质以及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进行病理... 目的 对脑淀粉样血管病 (CAA)和脑小动脉玻璃样变的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 ,以期了解不同的病理机制。方法 利用ABC法对 10例CAA、8例脑血管玻璃样病变和 8例非脑病患者尸检脑标本的脑小动脉壁血管间质以及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脑小动脉 β A4 为阴性 ,Ⅰ、Ⅲ、Ⅴ型胶原呈阳性反应 ,Ⅳ型为弱阳性。病例组CAA患者中层细胞外间质 β A4 为阳性 ,Ⅳ型胶原和层蛋白纤维型胶原明显阳性 ,外层改变轻微。结论 CAA细胞外间质淀粉样物质异常沉积 ,层蛋白和Ⅳ型胶原堆积及纤维型胶原缺失 ;脑小动脉玻璃样变则是各型胶原层蛋白异常堆积于小动脉中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MPT64质粒DNA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雪琼 张俊仙 +5 位作者 李洪敏 史迎昌 张灵霞 梁建琴 金关甫 由昆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 研究结核分支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MPT64质粒DNA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方法 分别用生理盐水 (A)、载体质粒 (B)、卡介苗 (C)和MPT64重组质粒 (D)免疫小鼠 ,通过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MPT64抗体 ,免疫 8周后... 目的 研究结核分支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MPT64质粒DNA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方法 分别用生理盐水 (A)、载体质粒 (B)、卡介苗 (C)和MPT64重组质粒 (D)免疫小鼠 ,通过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MPT64抗体 ,免疫 8周后以MTB腹腔内攻击小鼠 ,攻击 4或 9周后 ,分别取肺、肝和脾脏观察病理改变、称取重量、作菌落计数及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 D组1 0只小鼠中只有 4只血清中检测出抗MPT64抗体。MTB攻击 4周后 ,D组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其它 3组 ,A、B、D组肺、肝和脾重量明显高于C组 ,A组脾菌落数较其它 3组明显增多 ,其余脏器菌落数各组无明显区别 ,A、B组可见肺部严重病变 ,C组未见明显病变 ,D组存在个体差异。MTB攻击 9周后 ,A、B组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较C组显著降低 ,D组显著增高 ,各组肺、肝和脾重量无显著差别 ,C组肝菌落数明显低于其它 3组 ,其余脏器各组间无显著差别 ,各组鼠肺表面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病变。所有鼠肝、脾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MTBMPT64DNA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能诱发特异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对小鼠抗MTB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支杆菌 MPT64质粒 DNA 免疫原性 保护效力 MPT64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卡介苗重组疫苗对结核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灵霞 吴雪琼 董恩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15-2117,共3页
目的:评价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mpt64-卡介苗重组疫苗、ag85a-卡介苗重组疫苗、ag85b-卡介苗重组疫苗对结核病预防效果。方法:观察四种卡介苗重组疫苗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试验中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T细胞... 目的:评价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mpt64-卡介苗重组疫苗、ag85a-卡介苗重组疫苗、ag85b-卡介苗重组疫苗对结核病预防效果。方法:观察四种卡介苗重组疫苗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预防试验中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时间、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T细胞及B细胞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卡介苗重组疫苗及卡介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都能延长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小鼠的半数死亡时间,降低2个月内的死亡率。其中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组效果最显著,与卡介苗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束时,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组小鼠脏器大体病变较其他各组轻。脏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表明: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组小鼠脏器内结核分枝杆菌较少,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区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ag85a-卡介苗重组疫苗免疫小鼠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其他各组之间无差别。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实验结果表明esat6-卡介苗重组疫苗对结核菌的预防作用强于卡介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半数死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应激麻醉和手术对红细胞内Cu-Zn-SO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卓强 马朋林 +3 位作者 肖菲亚 叶一秀 王晓军 于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345-346,共2页
目的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20例全麻和15例硬膜外麻醉患者手术前1日、麻醉前、麻醉后和术毕红细胞内Cu-Zn-SOD含量的变化。结果:以术前1日为对照,入手术室后麻醉前两组红细胞内Cu-Zn-SOD含量均显著升... 目的和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观察了20例全麻和15例硬膜外麻醉患者手术前1日、麻醉前、麻醉后和术毕红细胞内Cu-Zn-SOD含量的变化。结果:以术前1日为对照,入手术室后麻醉前两组红细胞内Cu-Zn-SOD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麻醉后及术毕,全麻组Cu-Zn-SOD降至术前1日水平;硬膜外组虽有下降,但其值仍显著高于术前1日水平(P<0.05)。结论:麻醉前患者的精神紧张可引起红细胞内Cu-Zn-SOD含量非常显著的增高,而麻醉和手术后Cu-Zn-SOD含量下降与麻醉抑制了应激反应和Cu-Zn-SOD消耗增加有关。提示手术中维持病人适当的应激能力可能对病人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麻醉 外科手术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波姆基质帕司烟肼凝胶体外抗结核活性及动物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洪敏 王巍 +5 位作者 冯端浩 王安生 严黎黎 林明贵 陈宏兵 安慧茹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观察卡波姆凝胶与帕司烟肼联合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 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卡波姆凝胶与帕司烟肼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帕司烟肼的卡波姆凝胶对H37Rv... 目的 观察卡波姆凝胶与帕司烟肼联合体外抗结核作用和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方法 手工法、仪器法分别测定卡波姆凝胶与帕司烟肼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及家兔经支气管介入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帕司烟肼的卡波姆凝胶对H37Rv标准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MIC值分别为 0 1、0 1、0 4mg/L ,MBC值分别为 0 2、0 2和 1 6mg/L ;帕司烟肼的卡波姆凝胶与帕司烟肼单体MIC、MBC值无显著差异 ;家兔动物实验表明该药无任何毒副作用。结论 帕司烟肼凝胶具有与帕司烟肼单体相同的抗结核菌药效 ,卡波姆基质不影响帕司烟肼的抗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司烟肼 卡波姆凝胶 结核 安全性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