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疲劳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杜东鹏 张克华 +3 位作者 葛宝丰 陈东安 刘兴炎 苗国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了解腰椎疲劳骨折后各结构力学变化。方法:建立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疲劳骨折的载荷状态。结果:骨折后各结构位移增加,椎间盘膨出半径增大,皮质骨,松质骨,裂纹两端应力增加。结论:腰椎疲劳骨折后各结构应力增加,小... 目的:了解腰椎疲劳骨折后各结构力学变化。方法:建立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疲劳骨折的载荷状态。结果:骨折后各结构位移增加,椎间盘膨出半径增大,皮质骨,松质骨,裂纹两端应力增加。结论:腰椎疲劳骨折后各结构应力增加,小梁裂纹表现出明显的裂纹扩展趋势,增大的椎间盘膨出半径是引起下腰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疲劳骨折 有限元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剪切力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杜东鹏 吴哲 +3 位作者 邢娟 龚晓燕 缪祥文 袁成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建立髌骨骨折内固定抗剪切力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方法运用Pro/E 5.0建立髌骨横型骨折髌骨爪的内固定结构模型,导入ABAQUS 10.1中进行有限元力学性能分析。分别对人体屈膝30°、6... 目的建立髌骨骨折内固定抗剪切力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方法运用Pro/E 5.0建立髌骨横型骨折髌骨爪的内固定结构模型,导入ABAQUS 10.1中进行有限元力学性能分析。分别对人体屈膝30°、60°、90°时不同髌骨关节作用力FQ下髌骨爪力学性能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当FQ分别为367.5和3 675 N时,不同屈膝角度下最大位移变形量的位置不同。与张力带固定分析相比,髌骨爪固定稳定性更佳,抗张力更强,且抗剪切力。结论髌骨爪的变形和位移符合临床所需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其稳定性能够满足临床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切力 髌骨爪 髌骨骨折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晖 何明长 +1 位作者 林斌 赵卫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方法测量腰椎峡部裂模型上位脊椎三维活动范围,分析峡部裂上位脊椎稳定性,为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9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5双侧椎弓峡部制成实验模型,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造模前(正常组...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方法测量腰椎峡部裂模型上位脊椎三维活动范围,分析峡部裂上位脊椎稳定性,为腰椎峡部裂外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9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切断L5双侧椎弓峡部制成实验模型,通过脊柱三维运动试验机对造模前(正常组)及造模后(峡部裂组)标本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10N·m力矩,由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分析比较峡部裂组及正常组上位及同序脊椎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9具标本峡部裂组上位脊椎(L4)在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范围均值分别是12.71°、4.79°、3.71°,正常组均值分别为10.41°、3.70°、2.7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峡部裂组分别增加了22.1%、29.4%、33.8%,而侧屈活动范围峡部裂组均值为7.74°,正常组为7.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峡部裂同序脊椎(L5)在前屈、后伸及旋转活动范围均值分别为12.69°、6.29°、4.10°,正常组均值分别为10.12°、5.19°、3.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峡部裂组分别增加25.4%、44.1%、36.4%,而侧屈活动范围峡部裂组为6.12°,正常组为6.0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也有重要影响,可导致上位脊椎在前屈、后伸和旋转方向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志伸 郭延杰 +1 位作者 练克俭 刘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316-316,31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 方法 10例 ( 11个椎体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PVP治疗 ,观察PVP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结果  10例行PVP后症状均显著缓解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 方法 10例 ( 11个椎体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采用PVP治疗 ,观察PVP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 结果  10例行PVP后症状均显著缓解 ,腰背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analoguepainscale,VAS)由术前的 ( 9 4± 1 8)分下降到 ( 1 1± 0 7)分 (t=13 5 90 ,P =0 0 0 0 )。无临床并发症发生。随访 4~ 14个月 ,平均 6 4月 ,1例T11骨折者又出现L1骨折 ,未再治疗 ,余 9例疼痛无复发。 结论 PVP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 骨折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到三叉神经运动核的间接投射通路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庞有旺 张富兴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搞清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Vme)与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之间的间接投射通路。方法:将束路追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注入一侧咬肌神经跨... 目的:搞清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Vme)与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之间的间接投射通路。方法:将束路追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注入一侧咬肌神经跨节标记Vme神经元及其中枢突,同时将四甲基罗达明(tetramethyl rhodamine,TMR)注入对侧Vmo逆行标记运动前神经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二者之间的重叠分布和接触情况。结果:CTb跨节标记终末(Vme神经元的中枢突)与TMR逆标神经元(Vmo的运动前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重叠分布区域包括:(1)三叉上核(supratrigeminal nucleus,Vsup)尾端,该区域范围小,其内CTb跨节标记终末极密集;(2)Vmo周边区域,以Vmo与Vsup之间的区域为主,其内CTb跨节标记终末呈中等密度分布;(3)小细胞网状结构(parvicellular reticular formation,PCRt),该区域范围最广,CTb跨节标记终末在该区域呈松散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上述区域内一些CTb标记终末与其中的部分TMR逆标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结论:大鼠Vme神经元的中枢突经分布在Vsup,Vmo周边区域及PCRt内广泛的运动前神经元向Vmo发出间接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跨节追踪 逆行追踪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对椎体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及再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施铁英 周琦浩 +2 位作者 冯丽 周东明 侯振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研究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治疗对术后炎性因子及再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椎体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与对照组,各48例。通过比较两组患... 目的:研究椎体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治疗对术后炎性因子及再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椎体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与对照组,各48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1、IL-6水平及腰椎胸椎骨密度、随访期间再骨折、疼痛、肿胀等情况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疼痛、肿胀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骨密度、胸椎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期间研究组再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补肾补血中药复方治疗椎体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抑制术后炎性反应,缓解疼痛、肿胀,提高患者椎体骨密度,降低再骨折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补肾补血复方 炎性因子 再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滑膜肉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俊 杨双石 +4 位作者 白杨 蔡伟斌 肖斌 秦晓平 郭新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1-641,共1页
滑膜肉瘤是一种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发生于软组织内、具有滑膜分化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肿瘤的6%~10%。多见于四肢临近关节和腱鞘的部位,如膝、髋等大关节附近,尤其以下肢多见,发生于手部较少见。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左手疼痛、肿... 滑膜肉瘤是一种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发生于软组织内、具有滑膜分化的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肿瘤的6%~10%。多见于四肢临近关节和腱鞘的部位,如膝、髋等大关节附近,尤其以下肢多见,发生于手部较少见。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左手疼痛、肿胀4个月余,加重2周"第一次就诊我院。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疼痛、肿胀、局部淤斑,就诊外院行抗炎等对症治疗无效,近2周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型脊柱垫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黄盛 张孝建 +4 位作者 张艳芬 夏虹 王炜 金丹 李松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塔型脊柱垫 治疗 神经损伤 神经功能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形态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9
9
作者 单云官 李俊祯 +4 位作者 杨少华 魏焕萍 王卫平 周善锐 于进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4期219-221,248,共4页
在59副男性成人脊柱骨的1003个椎骨上(胸椎708个、腰椎295个)。观测了椎弓根的前后、内外、上下径,以及椎弓根斜向前内、前下方的角度。为临床医师开展椎弓根螺丝钉钢板手术,提供具体的进钉点、角度和深度。还讨论了有关注意事项。
关键词 椎弓根 下关节突 横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莎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244-244,共1页
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萎缩、疏松,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股骨部位,跌倒时极易发生.高龄患者因年老、体弱、多病、脏器功能减退等多方面原因,股骨骨折后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骨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物理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明义 张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45-1249,共5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人易患的骨骼性疾病,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效果确切,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费用较高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相比其他几种方法,物理疗法具有副作用小的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中老年人易患的骨骼性疾病,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效果确切,但存在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费用较高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相比其他几种方法,物理疗法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为了更全面阐释物理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主要从物理治疗的角度对脉冲电磁场(PEMFs)、高压氧、超声波、电针、体外冲击波、振动以及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分析它们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以指导临床更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找出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休门氏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晓宁 彭宝淦 +1 位作者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索腰椎休门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9例严重下腰痛患者,X线片显示腰椎1—2个椎间隙狭窄,相邻终板不规则,Schmorl结节形成,所有患者均进行椎间盘造影术,并实施前路植骨或后路椎间融合术。结果:病变椎间... 目的:探索腰椎休门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9例严重下腰痛患者,X线片显示腰椎1—2个椎间隙狭窄,相邻终板不规则,Schmorl结节形成,所有患者均进行椎间盘造影术,并实施前路植骨或后路椎间融合术。结果:病变椎间隙椎间盘造影试验出现疼痛复制。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个月。6例术后腰痛症状消失,3例腰痛较术前明显缓解。结论: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休门氏病,在精确评估腰椎间盘造影结果的前提下,腰椎融合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休门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