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潘奇 刘建民 +6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黄清海 李强 赵瑞 杨志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减少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7月至2007年10月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并行血管...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以减少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7月至2007年10月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并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病例,分析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病例(病例组)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从同期治疗的未再出血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3例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者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变量与多变量的统计学分析。结果881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中有17例(1.93%)发生早期破裂再出血,其中12例(占70.6%)死亡。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动脉瘤的真假性、术前动脉瘤的破裂次数、术中造影有明显的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的栓塞程度4项。并得到预测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概率的方程。结论本研究显示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的发生率低,但预后差,病死率高。术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术中尽可能致密栓塞动脉瘤、术后早期及时复查脑血管造影有利于减少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率,积极再治疗可以改善早期再出血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栓塞 破裂再出血 早期 危险因素 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樊新建 骆淑娥 +3 位作者 栗宝鹏 潘奇 邢娟 杜东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2)。对照组在术后脑梗...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共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2)。对照组在术后脑梗死出现后常规维持血容量基础上脱水降颅压,尼莫地平、糖皮质激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神经营养、能量支持对症处理等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23例患者经治疗后19例存活(术后访3~6个月,按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重度残疾5例,中残8例,恢复良好7例),死亡3例,死亡率占13.0%;对照组患者中22例患者经治疗后13例存活(术后访3~6个月,按GOS评分重度残疾6例,中残4例,恢复良好3例),死亡9例,死亡率占40.9%,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5,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更有效,更有利于脑组织创伤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尼莫地平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申伟 陈谦 +5 位作者 黄伟 成惠林 杨毅卿 李维德 马标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和脑血管重建手术后7 d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CTP。对14例患者分别行联合脑血管重建...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和脑血管重建手术后7 d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CTP。对14例患者分别行联合脑血管重建术(12侧)和间接脑血管重建术(4侧)。在CTP上将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皮质区作为感兴趣区(ROI),进行各参数配对t检验。结果 (1)两种血管重建术后7 d,烟雾病患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有减少,联合术式组患者对比剂达峰时间缩短,间接术式组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手术后7 d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均增加,联合术式组术前为(4.5±0.6)s,术后7 d为(4.7±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间接术式组患者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虽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CTP随访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结论 CTP检查显示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短期内可能改变脑血流灌注,但脑组织缺血状态无明显变化;间接脑血管重建术后脑血流灌注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 间接脑血管重建术 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后失明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雪阳 吴家阳 +1 位作者 江建东 张小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02-402,共1页
关键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动脉栓塞 术后并发症 失明 眼球外伤 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癫患者再次手术问题:五例报告并文献分析
5
作者 谭启富 姚一 +2 位作者 高觉民 林志国 江建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回顾5例手术失败癫癎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探讨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与结果5例首次手术失败癫癎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最小2岁7个月、最大24岁。其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3例,海马硬化伴皮质发育不良2例。首次手术失... 目的回顾5例手术失败癫癎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探讨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与结果5例首次手术失败癫癎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最小2岁7个月、最大24岁。其中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3例,海马硬化伴皮质发育不良2例。首次手术失败原因分别为病灶和(或)致癎灶切除不完全(3例)、颞叶内侧致癎灶切除不彻底(1例)和致癎灶定位错误或欠精确(1例)。均经再次手术联合抗癫癎药物或伽玛刀治疗获得较好预后,疗效评价达Engel标准Ⅰ级者4例,Ⅲ级者1例;谭启富标准达满意者4例,良好者1例。结论导致癫癎手术失败的原因可能与致癎灶切除不彻底有关。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价施行再次手术不失为最佳纠正方法,并可获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复发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破裂术后以罂粟碱防治脑血管痉挛12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斌 蔡学见 +4 位作者 陈铮立 胡开树 董吉荣 徐勤宜 蔡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470-471,共2页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导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VSP),是脑动脉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症状性VSP,其后果难定.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对12例脑动... 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导致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VSP),是脑动脉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症状性VSP,其后果难定.解放军第一0一医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4月,对12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手术处理后,即在脑底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10 d滴入0.12%的罂粟碱稀释液,滴速2 ml/h,于术后第3天起行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1],效果确切,操作简便,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罂粟碱 脑血管痉挛 术后 置管 蛛网膜下腔 出血性 致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腔内输液在成人急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新 柯友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6-958,共3页
目的对于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急救患者,使用骨髓腔内(intraosseous,IO)输液可能更安全,至少可以在患者循环血压稳定前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快速可靠的输液措施。文中拟通过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输液... 目的对于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急救患者,使用骨髓腔内(intraosseous,IO)输液可能更安全,至少可以在患者循环血压稳定前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快速可靠的输液措施。文中拟通过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CVC)输液对比分析,探讨10输液作为一种替代输液途径在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成人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成人急救患者,外周静脉穿刺失败2次或时间超过1.5min,即进行10和CVC输液,对比分析两者一次成功率、穿刺时间、观察10输液的速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36例患者中,8例在院外或转运途中未进行CVC穿刺,只进行10输液,一次成功率100%,平均穿刺时间2.2min;其余28例在急救室中同时进行10和CVC穿刺,IO输液一次成功率是96.4%(27/28),平均穿刺时间1.9min,CVC输液一次成功率为71.4%(20/28),平均穿刺时间8.6min。IO最大输液速度因人而异,波动在6~20ml/min,加压后可达50~125mlfmin。所有病例均未发现10输液相关并发症。结论10输液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外周静脉穿刺失败的成人急救中是有效的,可作为首选的替代输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输液 骨髓腔内输液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硬膜外血肿选择性微创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齐一龙 白咏 +3 位作者 孙强 王礼俊 薛光 陈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71-473,共3页
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标准术式和有效方法,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耗时长等缺点。对部分患者而言,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同样能够获得满意疗效。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3月-2010年12月共诊断与治疗急性硬膜... 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标准术式和有效方法,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耗时长等缺点。对部分患者而言,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同样能够获得满意疗效。解放军第一二三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3月-2010年12月共诊断与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638例,其中65例行微创钻孔引流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引流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麻醉处理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友之 周脉涛 +4 位作者 沈意琴 陈亚君 洪卫明 万大庆 蔡学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急诊 手术 麻醉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海蓉 颜幼玲 毛蓓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在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为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13例脑损伤患者,按照其脑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脑损伤组,...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变化在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为判断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13例脑损伤患者,按照其脑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脑损伤组,比较三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同时分析患者预后与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T1~T3时段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脑损伤组,中度脑损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脑损伤组(P<0.05);轻度脑损伤组患者T2时即见空腹血糖水平降低,中、重度脑损伤组患者T2时空腹血糖水平上升,T3时空腹血糖水平降低。三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7±0.5)个月。随访中可见,预后良好65例,预后较差103例,死亡45例。死亡组患者T1~T3时段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较差组及预后良好组,预后较差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T2时空腹血糖水平降至正常值,预后较差及死亡患者T3时空腹血糖水平出现降低趋势,但未降至正常水平。以空腹血糖水平为自变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因变量,Spearman's相关分析提示y=-0.74x+17.305,空腹血糖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即血糖增高程度与脑损伤程度呈高度正相关(r=0.74,P<0.01)。结论脑损伤患者受伤后出现明显的空腹血糖升高反应,而空腹血糖升高程度与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在今后的治疗中,应密切监测脑损伤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策略,防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水平 脑损伤 临床意义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