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1403例成年女性骨密度测定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建庭 谭小云 +1 位作者 金大地 唐焕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2-264,267,共4页
目的 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BMD)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身高的变化规律、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 ,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了解本地区成年女性人群腰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 (BonemineraldensityBMD)随年龄、绝经年限、体重、身高的变化规律、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情况 ,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 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 1 4 0 3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 (L2 L4 前后位及L3侧位 )、非优势 (左 )股骨近端各部位 (股骨颈、大粗隆及Ward’s三角 )BMD值 ,按 1 0岁一个年龄组分 7组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地区成年女性腰椎骨峰含量出现在 30~ 39岁组 ,而股骨近端骨峰含量出现在 2 0~2 9岁组 ,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BMD值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腰椎和Ward’s三角部位在 50~ 59岁和 60~ 69岁两年龄组骨量呈快速丢失现象。各部位骨密度的偏相关分析显示 :各部位的骨密度均呈相关性 (P <0 0 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和体重对绝经前女性股骨颈的骨密度有影响 (P <0 0 1 ) ,而绝经后女性腰 3侧位骨密度除了年龄和体重的影响外 ,身高和绝经年限均对其有影响 (P <0 0 1 )。成年女性在达到峰值骨量后随着年龄的增加 ,各部位骨质疏松的患病率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女性机体BMD随年龄而变化 ,年龄、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成年女性 骨密度 测定 分析 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