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抗原免疫联合内毒素诱导的新的EAU小鼠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杰 孙卫民 +3 位作者 王金泉 宋斗 张超雄 徐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2-517,共6页
背景 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多年来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仍是沿用传统的造模方法制备相关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的葡萄膜炎自然病程有较大偏差. 目的 本研究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替代百日咳毒素(PTX)作... 背景 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多年来该领域的基础研究仍是沿用传统的造模方法制备相关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的葡萄膜炎自然病程有较大偏差. 目的 本研究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即脂多糖(LPS)替代百日咳毒素(PTX)作为主要诱发因素,建立更符合人类自然发病环境的新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动物模型,并与传统的造模方法进行比较,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6~8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C57BL/6(H-2b)小鼠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内毒素注射组(EIU组)、多肽+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射组(EAU组)、多肽+CFA+LPS组(LPS-EAU组).LPS-EAU组先用人类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20)+CFA免疫小鼠,免疫后第7天小鼠足底注射LPS,诱发小鼠EAU模型.采用组织病理学损害、眼球组织病理学评分、迟发型过敏反应、特异性淋巴细胞增生反应等评价指标对动物模型进行鉴定,并与LPS诱导的EIU及IRBP 1-20+ CFA免疫诱导的EAU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组织结构未见异常;EIU组小鼠虹膜睫状体可见轻微血管扩张、蛋白及纤维素渗出,但玻璃体和视网膜组织内未见血管异常及炎症反应;EAU组小鼠虹膜睫状体未见血管扩张及炎性渗出,但可见视网膜轻微血管周围炎及神经纤维层肿胀;LPS-EAU组小鼠视网膜结构紊乱,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及视网膜全层破坏.正常对照组小鼠和EIU组小鼠病理评分均为0分,EAU组病理评分为0.5分,而LPS-EAU组小鼠病理评分为3.0分,显著高于EA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246,P=0.001).LPS-EAU组小鼠耳廓增厚值为(35.60±0.55) tm,显著高于EIU组小鼠的(12.60±0.5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3.003,P<0.01);但与EAU组小鼠的(34.80±0.84)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820,P>0.05).LPS-EAU组小鼠的脾细胞体外培养的克隆数显著增加,其3 HTdR掺入值(CPM)为(8 540.00±54.77)/min,而EAU组的cpm为(8 484.00±47.7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56.634,P=0.069),但与EIU组的cpm(2 050.00±50.00)/min比较,LPS-EAU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95.683,P=0.000). 结论 LPS可以成功诱发小鼠的EAU,该动物模型在模拟病因方面更符合人类自然发病环境,为研究人类EAU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可能更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内毒素 脂多糖 动物模型 C57BL 6(H-2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和百日咳毒素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的不同作用
2
作者 陈杰 孙卫民 +4 位作者 宋斗 张超雄 王金泉 徐晓 陶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3-598,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使用百日咳毒素(PTX)诱导的传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上与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环境有明显差异,且PTX本身可影响免疫应答.我们先前的研究已成功建立了内毒素——脂多糖(LPS)诱... 背景 研究表明,使用百日咳毒素(PTX)诱导的传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上与人类葡萄膜炎的发病环境有明显差异,且PTX本身可影响免疫应答.我们先前的研究已成功建立了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的EAU模型,但PTX与LPS在EAU模型中的不同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比较在不同免疫阶段注射PTX和LPS对EAU诱导的不同影响,探讨LPS和PTX在葡萄膜视网膜炎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SPF级6~8周龄C57BL/6(H-2 b)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 d-PTX-EAU组、7 d-PTX-EAU组、0 d-LPS-EAU组和7 d-LPS-EAU组,分别于人类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多肽片段1-20(IRBP 1-20)及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小鼠后即刻或第7天在小鼠足底注射10 g/L LPS 30 μl或腹腔内注射1.0 mg/L PTX 0.5 ml,分别建立PTX和LPS诱导的EAU模型.于免疫后第19天,耳廓皮内分别注射IRBP 1-20,48 h测量模型鼠耳廓厚度,比较两种模型小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制备小鼠脾脏细胞匀浆,用3H脱氧胸苷(3H TdR)掺入法比较各组小鼠的特异性淋巴细胞增生反应;收集小鼠视网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的炎症表现并参照Caspi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对不同模型组小鼠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0 d-PTX-EAU组和7 d-LPS-EAU组小鼠均出现典型的葡萄膜视网膜炎病理损害,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视网膜皱褶和脱离及视网膜全层结构排列紊乱,0 d-PTX-EAU组小鼠玻璃体炎和肉芽肿反应略重于7 d-LPS-EAU组;而7 d-PTX-EAU组小鼠仅见视网膜血管轻度扩张,0 d-LPS-EAU组小鼠可见少量视网膜血管扩张和个别区域的视网膜折叠.0 d-PTX-EAU组和7 d-LPS-EAU组小鼠的EAU评分明显高于7 d-PTX-EAU组和0 d-LPS-EA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 d-PTX-EAU组和7 d-PTX-EAU组小鼠耳廓厚度分别为(62.600±3.362) μm和(60.000±2.345) μm,均明显高于0 d-LPS-EAU组的(30.400±1.817) μm和7 d-LPS-EAU组小鼠的(32.800±1.643) μm,4个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59.751,P=0.000).0 d-PTX-EAU组和7 d-PTX-EAU组小鼠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克隆数显著增加,其3H TdR掺入值(cpm)分别为(16 150.000±799.218)/min和(16 120.000±729.383)/min,均明显高于0d-LPS-EAU组的(8 348.000±258.979)/min和7 d-LPS-EAU组的(8 540.000±81.548)/min,4个组间小鼠淋巴细胞增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16.978,P=0.000). 结论 免疫的同时注射PTX和免疫后第7天注射LPS均可诱导典型的EAU,LPS在EAU中的作用与PTX不同,主要作用于免疫的效应阶段,可能与血-眼屏障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视网膜炎 免疫 获得性免疫 自身免疫 内毒素 百日咳毒素 小鼠 C57BL 6(H-2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