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伟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从AⅡ1受体和AⅡ2 受体的功能、基因等方面阐述两种受体在高血压中的重要作用 ,并简要介绍AⅡ1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病的优越性。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信使核糖核酸的影响
2
作者 王伟新 束长辉 凌树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30-232,235,共4页
目的 :考察缬沙坦 (Valsartan)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Ⅱ1受体 )的调控 ,探讨缬沙坦的长期疗效和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 2 0例 ,口服缬沙坦 ,每天 1次 ,每次 80mg ,连续4周。每天定时测血... 目的 :考察缬沙坦 (Valsartan)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Ⅱ1受体 )的调控 ,探讨缬沙坦的长期疗效和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住院患者 2 0例 ,口服缬沙坦 ,每天 1次 ,每次 80mg ,连续4周。每天定时测血压 ,并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白细胞内AⅡ1mRNA进行定量。 结果 :治疗 6天左右 ,血压和白细胞内AⅡ1mRNA均显著下降 (P <0 .0 1和P <0 .0 5 ) ,血管紧张素Ⅱ (AⅡ )显著上升 (P <0 .0 5 ) ;治疗 14天 ,血压降至稳定状态 ;治疗 2 8天 ,血压回升 ,白细胞内AⅡ1mRNA、AⅡ均恢复原水平。 结论 :缬沙坦短期内降压作用明显 ,机制是阻断了AⅡ1受体 ;长期服用缬沙坦降压作用反而减弱 ,可能是受体敏感性下降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