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大转子区感觉的应用解剖
1
作者 郑和平 张发惠 +1 位作者 钟桂午 王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在20具成尸标本上,应用巨微解剖方法,对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股外侧皮神经后支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前皮支与后支在髂结节和耻骨联合连线与通过髂前上棘内一横指的垂线相交处交叉,此处横径1.9mm、厚0.5mm的前皮支可与横... 在20具成尸标本上,应用巨微解剖方法,对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股外侧皮神经后支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前皮支与后支在髂结节和耻骨联合连线与通过髂前上棘内一横指的垂线相交处交叉,此处横径1.9mm、厚0.5mm的前皮支可与横径2.0mm、厚0.6mm的后支直接缝接,以重建截瘫病人大转子区皮肤感觉、预防和治疗大转子区褥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腹下神经 前皮支 神经后支 神经缝接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中段骨膜瓣移植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钟桂午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在4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中间肌近端血管及其骨膜支的来源、分支分布。结果表明:近端的股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占57.5%;来自股深动脉占28.9%;来自股动脉占13.1%。肌动脉干长15... 在4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中间肌近端血管及其骨膜支的来源、分支分布。结果表明:近端的股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占57.5%;来自股深动脉占28.9%;来自股动脉占13.1%。肌动脉干长15.8±0.7mm,外径2.2±0:7mm。88.9%的骨膜支来自肌动脉,经股中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达股骨中段前份。骨膜支干长36±11mm,外径1.5±0.4Tmm。以肌动脉为蒂,可截取较大面积的骨膜瓣,顺行逆行修复股骨远近端骨折骨不连,临床已应用成功。证实是一个易于转位又易于吻合血管移植的新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不连 骨膜瓣 骨膜移植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供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韧带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钟桂午 高建明 +3 位作者 徐达传 王国文 戴平均 胡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报道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重建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的应用解剖及术式设计。方法: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标本,解剖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及其血供,2侧新鲜下肢标本模拟手术设计。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 目的:报道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重建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的应用解剖及术式设计。方法: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标本,解剖观测大收肌腱的形态及其血供,2侧新鲜下肢标本模拟手术设计。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膝关节韧带断裂缺损。结果:应用带血供大收肌腱转位修复胫侧副韧带30例,胫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8例,胫侧副韧带和后交叉韧带4例,多韧带损伤1例,经随访疗效较为满意。结论:大收肌腱与膝关节毗邻,与膝关节韧带形态近似,以膝上内侧血管为蒂转位修复重建胚侧副韧带尤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收肌腱 膝关节 转位术 韧带断裂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