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人员常见皮肤科疾病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丽英 陈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5期43-45,共3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皮肤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高发病率与外界环境和心理紧张因素密切相关。飞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工种的群体,在飞行活动中可受到包括气流吹袭、活动受限、温度负荷、辐射。
关键词 飞行人员:常见皮肤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美容皮肤科学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2
作者 刘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5-41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皮肤美容 皮肤病 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女性人群皮肤类型调查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玮 赖维 +8 位作者 王学民 李利 田燕 吕瑛 吴琰瑜 李艳 张萍 吴艳 陈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0-423,共4页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群体的皮肤光型或日光反应性分型。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概念设计问卷,采用引导性答卷和自主性答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然后利用标准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最小红斑量(MED)和最小持续黑化量(MPPD),比较分析这些参...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群体的皮肤光型或日光反应性分型。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概念设计问卷,采用引导性答卷和自主性答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然后利用标准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最小红斑量(MED)和最小持续黑化量(MPPD),比较分析这些参数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的变化。结果:接受调查的404名城市女性在引导性调查和自主性调查中,Ⅲ型皮肤分别占71.1%和74.3%,Ⅱ型分别占14.7%和25.6%,Ⅳ分别占14.2%和1.0%。未见Ⅰ、Ⅴ、Ⅵ型皮肤。上述皮肤类型和所测定的MED值和MPPD值有较好的对应变化关系,即从Ⅱ型到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而MPPD值逐渐减小,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所调查的中国女性人群中皮肤类型以Ⅲ型为主,其次是Ⅱ型和Ⅳ型。皮肤类型和所测的MED、MPP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类型 最小红斑量 最小持续黑化量 女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度5城市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赖维 刘玮 +8 位作者 王学民 李德如 李虹 万苗坚 谢淑霞 张萍 蔡瑞康 江以 毛书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分析2003年度5个城市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结果。方法:以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149.1~7-1997)作为诊断标准,用统一的登记表格记录化妆品皮肤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相关化妆品的信息,对年度记录的结果进行... 目的:分析2003年度5个城市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结果。方法:以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149.1~7-1997)作为诊断标准,用统一的登记表格记录化妆品皮肤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和相关化妆品的信息,对年度记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度5家卫生部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机构共诊断和处理化妆品皮肤病565例,其中化妆品接触性皮炎486例,占86.02%;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27例,占4.78%;化妆品痤疮23例,占4.07%;化妆品毛发损害20例,占3.54%;化妆品光感性皮炎8例,占1.42%;化妆品甲损害1例,占0.18%。涉及的化妆品共计有12类、693种,其中进口产品涉及32个品牌、196种产品,占28.28%;国产及合资企业产品涉及85个品牌、436种产品,占62.92%;美容院自制产品和“三无”产品61种,占8.8%。结论:化妆品皮肤病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加强监测并采取措施减少和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损害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紫外线诱导正常皮肤色素斑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萍 刘玮 +1 位作者 信许亚 范立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建立人工紫外线诱导正常皮肤色素斑的模型。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人工光源,以连续紫外线(波段290~400nm)照射健康受试者上臂内侧皮肤,观察不同照射剂量及照射后不同测量时间局部皮肤黑素测量值的变化。结果:照射后1周,2.0倍最小红... 目的:建立人工紫外线诱导正常皮肤色素斑的模型。方法:采用日光模拟器人工光源,以连续紫外线(波段290~400nm)照射健康受试者上臂内侧皮肤,观察不同照射剂量及照射后不同测量时间局部皮肤黑素测量值的变化。结果:照射后1周,2.0倍最小红斑量(MED)照射剂量组产生黑素的强度高于1.5MED组(P<0.05),与2.5ME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ED组红斑消退及表面光滑度较2.5MED组轻(P<0.05),与1.5ME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外线照射后1周,各剂量组黑素测量值(L值)均达到高峰,其后随时间延长迅速下降(P<0.05),在第4、5周下降趋势变缓(P>0.05);而红斑测量值(a值)在紫外线照射1周时达到高峰后呈持续递减趋势(P<0.05)。结论:2.0MED照射剂量是紫外线在正常皮肤诱导色素斑的最佳剂量,照射后1~4周是观察色素变化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色素沉着 CIE-L^*a^*b^* 最小红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长波紫外线多次照射对人体皮肤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田燕 刘玮 +4 位作者 马慧敏 顾伟杰 王毅侠 孟如松 陈周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累积效应。方法:以10名志愿者的臀部作为受试部位,共分为3个区域:阴性对照区域,不进行照射;小剂量照射区域和阳性对照区域分别进行UVA照射,每周照射3次,连续13周,共39次。其中小剂量照... 目的:研究小剂量长波紫外线(UVA)辐射对人体皮肤的累积效应。方法:以10名志愿者的臀部作为受试部位,共分为3个区域:阴性对照区域,不进行照射;小剂量照射区域和阳性对照区域分别进行UVA照射,每周照射3次,连续13周,共39次。其中小剂量照射区域的累积剂量为50 J/cm^2;阳性对照区域的累积剂量为1 000J/cm^2。照射前后测定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pH值、皮肤颜色的L~*a~*b~*值和M、E值。取照射区皮肤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弹性纤维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表皮、角质层厚度、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人类长寿基因SIRT1的蛋白表达产物在UVA照射后的变化。结果:小剂量照射区域角质层含水量有下降趋势,TEWL有增加趋势,L~*值下降、M、a~*、E值升高,pH值无明显变化。皮肤的角质层和表皮厚度增加,真皮中的胶原纤维细碎、淡染,弹性纤维片断化。MMP-1和SIRT1的表达增加。结论:小剂量UVA照射可以引起皮肤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长波 光老化 皮肤 人类长寿基因SIRTI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漾舒护活泉水对1050例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辅助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潘炜华 廖万清 +4 位作者 温海 刘玮 沈新 Sophie Vitse Therese Nocera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3-474,共2页
目的:观察雅漾舒护活泉水对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方法:对1050例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的受试者进行观察,在门诊就诊时喷雾1次,5min后观察效果,以后每天喷雾2~3次。455例受试者单独使用雅漾舒护活泉水,595例受试... 目的:观察雅漾舒护活泉水对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的作用。方法:对1050例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急性期的受试者进行观察,在门诊就诊时喷雾1次,5min后观察效果,以后每天喷雾2~3次。455例受试者单独使用雅漾舒护活泉水,595例受试者活泉水与糖皮质激素软膏及抗组胺药联合应用。结果:治疗15d后所有患者的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单用雅漾舒护活泉水组和联合用药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雅漾舒护活泉水对敏感性皮肤和炎症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和护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护活泉水 雅漾 皮肤 敏感性 皮肤病 炎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A治疗5种皮肤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庆利 王毅侠 +2 位作者 赵广 冯燕君 吴卫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皮肤病 阿维A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弹性过度伴免疫学检查异常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庞晓文 赵广 +2 位作者 刘玮 冯燕君 吴卫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20-721,共2页
报告皮肤弹性过度伴细胞免疫缺陷1例。患儿女,13岁。出生后即有皮肤弹性过度,脓疱疮反复发作4年。实验室检查发现有缺铁性贫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无特异性,脓液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示CD332%,CD427%,CD820%,CD4/CD8... 报告皮肤弹性过度伴细胞免疫缺陷1例。患儿女,13岁。出生后即有皮肤弹性过度,脓疱疮反复发作4年。实验室检查发现有缺铁性贫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无特异性,脓液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示CD332%,CD427%,CD820%,CD4/CD81.35。先后给予免疫调节剂、系统及外用抗生素、抗贫血药等治疗。患儿细胞免疫缺陷得到纠正,深脓疱疮及缺铁性贫血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弹性过度 细胞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镜黑素细胞瘤图像自适应聚类的进化寻优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凤英 秦世引 +1 位作者 姜志国 孟如松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45-1752,共8页
图像的自动准确分割是实现黑素细胞瘤图像自动分析的关键.针对皮肤镜黑素细胞瘤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自生成神经网络(SGNN)相结合的自适应聚类分割算法.首先采用遗传算法选取一组最优的种子样本作为初始神经树;然后通过SGNN... 图像的自动准确分割是实现黑素细胞瘤图像自动分析的关键.针对皮肤镜黑素细胞瘤图像,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自生成神经网络(SGNN)相结合的自适应聚类分割算法.首先采用遗传算法选取一组最优的种子样本作为初始神经树;然后通过SGNN对剩余样本进行训练得到一个自生成神经森林;最后令森林中每棵树代表一个类,完成黑素细胞瘤图像的自适应聚类分割.该算法解决了SGNN对样本训练顺序敏感的问题,并能够自适应地确定类别数,聚类过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同时根据解空间的大小设定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规模,并在进化过程中根据个体的变化对种群规模以及交叉率和变异率等遗传控制参数进行动态调整,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运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稳定性好,聚类结果符合人眼判别的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镜图像 黑素细胞瘤 自生成神经网络 自适应聚类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庆利 任建宏 +3 位作者 万里华 赵广 孟如松 王毅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1-653,共3页
报告1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患者男,56岁。全身皮肤出现丘疹、结节25年,皮肤松弛10年。皮肤科检查:以褶皱部位为主全身可见300余个丘疹、结节,皮肤松弛下垂,未见隆起性及浸润性斑块。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可见多... 报告1例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患者男,56岁。全身皮肤出现丘疹、结节25年,皮肤松弛10年。皮肤科检查:以褶皱部位为主全身可见300余个丘疹、结节,皮肤松弛下垂,未见隆起性及浸润性斑块。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肉芽肿,弹性纤维缺失。免疫组化染色示CD3、CD68、CD45RO均(+),CD20、CD79a均(-),Ki-67阳性细胞的比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松弛症 肉芽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庆利 赵学堂 王毅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9-240,共2页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1岁,因左下肢多发性红色丘疹20年余、加重伴疼痛6年于2007年4月9日来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大腿外侧出现数个米粒大红色丘疹,逐渐增多,无不适,未曾诊治。近6年红色丘疹明显增多,波...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1岁,因左下肢多发性红色丘疹20年余、加重伴疼痛6年于2007年4月9日来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大腿外侧出现数个米粒大红色丘疹,逐渐增多,无不适,未曾诊治。近6年红色丘疹明显增多,波及左下肢外侧、伸侧、屈侧,部分皮损逐渐增大,形成10余个黄豆至蚕豆大结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肌瘤 皮肤 多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身性皮肤病概述 被引量:54
13
作者 杨雪琴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0-192,共3页
介绍精神及心理因素与皮肤病和性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心身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提出对皮肤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巩固治疗效果。
关键词 皮肤病 心身性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反应性皮肤分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本文介绍了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和分型方法,对问卷式调查法的不足之处、皮肤类型与皮肤色的关系、皮肤类型与皮肤对紫外线照射的敏感性以及其它影响皮肤正确分型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笔者提出应正确理解皮肤... 本文介绍了日光反应性皮肤类型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和分型方法,对问卷式调查法的不足之处、皮肤类型与皮肤色的关系、皮肤类型与皮肤对紫外线照射的敏感性以及其它影响皮肤正确分型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笔者提出应正确理解皮肤类型的含义及相关概念,合理对待皮肤类型的分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分型 日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湿眼膜对眼周皮肤滋润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艳 董益阳 +6 位作者 董美仙 王超 苏宁 孙远涛 刘娟 郑洪艳 刘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评价保湿眼膜产品对眼周皮肤的滋润护理作用。方法:采用皮肤水分仪Corneometer检测保湿眼膜产品对眼周皮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双眼外眦外侧使用含保湿眼膜的组合产品2、4、8h后皮肤水分含量比空白对照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评价保湿眼膜产品对眼周皮肤的滋润护理作用。方法:采用皮肤水分仪Corneometer检测保湿眼膜产品对眼周皮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双眼外眦外侧使用含保湿眼膜的组合产品2、4、8h后皮肤水分含量比空白对照区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1、2、3周后的皮肤水分含量仍比使用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使用保湿眼膜的对照产品在3周内对皮肤水分含量的作用不明显(P>0.05)。结论:眼周皮肤的护理不仅需要使用普通的护肤产品,更需要使用针对眼周皮肤生理特性的保湿眼膜产品,才能有效地滋润眼周皮肤,起到保养护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湿眼膜 皮肤 眼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等表现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党育平 赵广 马慧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7-338,共2页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紫癜性皮损6年,于2006年12月来我院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斑、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躯干和上肢皮损经历1至数月后可缓慢消退,但可反复...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4岁。因躯干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紫癜性皮损6年,于2006年12月来我院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斑、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躯干和上肢皮损经历1至数月后可缓慢消退,但可反复发作,消退后不留瘢痕。小腿皮损逐渐转为紫癜性皮损,并融合成片,从未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紫癜性 色素性 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卫 赵广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0-761,共2页
2004年3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皮肤病 大疱性 免疫球蛋白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日晒红斑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3-484,共2页
皮肤日晒红斑是日光引起皮肤光生物学损害的表现之一。文中对此种损害的概念及类型、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就影响日晒红斑的众多因素如照射剂量、紫外线波长、皮肤类型、皮肤色泽以及其他病理生理因素等进行了... 皮肤日晒红斑是日光引起皮肤光生物学损害的表现之一。文中对此种损害的概念及类型、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就影响日晒红斑的众多因素如照射剂量、紫外线波长、皮肤类型、皮肤色泽以及其他病理生理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红斑 光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痒疹样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性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小英 赵广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40-740,共1页
关键词 淀粉样变 皮肤 痒疹样结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中神经肽与银屑病及某些皮肤病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毅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9-131,共3页
近二十年来在皮肤中陆续发现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其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某些皮肤病如银屑病、异位性皮炎、接触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的关系已日益受到关注。这些由感觉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肽具有促进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调节小汗腺分泌、刺... 近二十年来在皮肤中陆续发现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其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某些皮肤病如银屑病、异位性皮炎、接触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的关系已日益受到关注。这些由感觉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肽具有促进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调节小汗腺分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影响皮肤血管活性等功能。因此,对神经肽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某些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银屑病 精神因素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