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短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丁超 李俊峡 +5 位作者 卫亚丽 赵玉英 张莉 汝磊生 李淑荣 刘红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超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肌再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院后72h内接受PCI的162例NSTE-ACS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强化他汀治疗组和标准剂量他汀治疗组,于PC...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超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心肌再灌注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入院后72h内接受PCI的162例NSTE-ACS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强化他汀治疗组和标准剂量他汀治疗组,于PCI术前服用辛伐他汀3d,观察PCI术前、术后即刻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MBG)的差异,以及PCI术后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PCI术后1个月心功能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强化组靶血管TIMI血流2~3级和MBG2~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两组靶血管TIMI血流3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靶血管MBG2~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CK-MB增高比例显著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1个月强化组左心射血分数(LVEF)为(0.58±0.09)%,明显好于标准组(0.5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期大剂量服用他汀可明显改善NSTE-ACS高危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心功能,减少MACE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止血方式的护理观察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梅静 郭小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B期49-50,共2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绷带压迫和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600例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以2∶1的比例分成止血器组(n=400)和绷带组(n=200),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包扎止...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绷带压迫和止血器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600例患者根据手术先后顺序以2∶1的比例分成止血器组(n=400)和绷带组(n=200),观察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包扎止血的操作时间、压迫止血的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不舒适感和住院天数等。结果止血器组止血成功率高于绷带组,不舒适感、局部并发症(2 h内出血、皮下淤血和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低于绷带组(P<0.01);操作时间、压迫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短于绷带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后应用止血器止血,操作快速、简单,便于局部穿刺部位观察,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压迫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介入治疗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柳宁波 王冬梅 +6 位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彭育红 赵玉英 张莉 王刚 李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76-198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术前服用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7例...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STEMI)患者术前服用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7例A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62)及氯吡格雷组(n=65),术前分别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600 mg,比较两组基本情况、术后冠脉血流及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再次住院和死亡等。结果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情况、术后心肌酶峰值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分别为15.2%、3.2%)、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分别为(28.4±13.6)、(23.2±7.4)帧]、术后心肌酶达峰时间[分别为(19.0±8.3)、(16.0±5.9)h]、2 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50%比例(分别为76.9%、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6个月随访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诊PCI前负荷量替格瑞洛可明显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替格瑞洛 无复流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