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夏季风期间海-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蒋国荣 何金海 +2 位作者 王东晓 阎俊岳 姚华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8-346,共9页
利用 2 0 0 0年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 ,建立了南海季风期间海 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的计算公式 ;同时 ,利用2 0 0 0和 2 0 0 2年观测资料与邻近海区同类公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邻近海区的同类公式计算的海 气通量的误... 利用 2 0 0 0年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 ,建立了南海季风期间海 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的计算公式 ;同时 ,利用2 0 0 0和 2 0 0 2年观测资料与邻近海区同类公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邻近海区的同类公式计算的海 气通量的误差高于新建立公式所得结果。因此 ,开展南海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海-气通量 整体输送系数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季风区大气季内振荡与我国东部降水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建东 蒋国荣 刘庭杰 《海洋预报》 2007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研究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季内振荡和气候态背景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大气季内振荡(简称ISO)指数并通过这个指数来讨论东亚季风大气季内振荡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以及热带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东亚季风区大气季内... 为研究具有不同时间尺度的大气季内振荡和气候态背景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大气季内振荡(简称ISO)指数并通过这个指数来讨论东亚季风大气季内振荡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以及热带东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东亚季风区大气季内振荡变化与南海季风区及江淮流域降水有密切关联,当东亚季风区大气低频振荡较强的时候,对应于南亚季风区以及江淮流域较大的降水率,反之亦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同ISO强度指数之间的关联存在年代际差异,80年代以前,两者之间关联较小,80年代以后,两者之间的一致对应性增强,造成这种年代际尺度上的差异可能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气候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季风区 大气低频振荡 降水 ISO指数 赤道中 东太平洋海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奕德 蒋国荣 +3 位作者 张韧 闫俊岳 姚华栋 唐志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1-770,共10页
基于2002年南海夏季风期间西沙海气通量观测试验,采用梯度廓线法计算了观测期间的动量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及其相关要素,并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及其相关要素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天... 基于2002年南海夏季风期间西沙海气通量观测试验,采用梯度廓线法计算了观测期间的动量通量、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及其相关要素,并进行了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及其相关要素等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天气形势下也有较大变化;南海北部海域在全球海气相互作用中的影响可能不如西太平洋显著;平均而言,三次试验的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变化较小,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鲍恩比(Bowen Ratio)维持在大约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海气通量 观测研究 梯度廓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蒋国荣 何金海 +3 位作者 王东晓 张韧 阎俊岳 姚华栋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文中利用 2 0 0 0与 2 0 0 2年二次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和同期西沙站资料 ,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 ,影响海面热收支变化的主要分量是净短波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 ,在季风爆发... 文中利用 2 0 0 0与 2 0 0 2年二次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资料和同期西沙站资料 ,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 ,影响海面热收支变化的主要分量是净短波辐射通量和潜热通量 ,在季风爆发前后不同阶段 ,二个分量的变化有不同表现形式 ,但不论二者如何变化 ,季风爆发与活跃期 ,海面热收入减小或为净支出 ;季风爆发前及中断期间 ,海面热收入逐渐增加 ;由于大的热惯性 ,海温变化落后于海面热收支的变化 ,海温的这种滞后效应通过影响潜热通量调节海面热收支的变化 ,又反过来影响自身的变化 ,形成短期振荡过程 ,这种振荡过程与季风的活跃、中断过程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夏季风 海气通量 海面热收支 SST 海温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国内ENSO研究概述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奕德 张韧 蒋国荣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4-641,共8页
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ENSO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ENSO事件的指标和强度指数、ENSO的机制、ENSO的预测。认为ENSO研究中其指标和强度指数朝着综合指标方面发展是一种趋势;ENSO循环不仅仅是一种热带海洋气候和大气气候事件,更... 综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ENSO研究中取得的一些进展,包括ENSO事件的指标和强度指数、ENSO的机制、ENSO的预测。认为ENSO研究中其指标和强度指数朝着综合指标方面发展是一种趋势;ENSO循环不仅仅是一种热带海洋气候和大气气候事件,更是一种全球性行为,其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ENSO的模式预测存在不稳定,尚不能完整、准确地预报所有El Ni?o/La Ni?a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 指标 强度指数 机制 预测 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海浪几种数值计算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5
6
作者 冯芒 沙文钰 朱首贤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9,共8页
除了统计模型,目前可用于近岸海浪计算的主要模型基本上可以分为Boussinesq方程、缓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三大类。本文在对这三类模型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它们用于近岸波浪计算各自存在的优缺点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然后综合这三类模... 除了统计模型,目前可用于近岸海浪计算的主要模型基本上可以分为Boussinesq方程、缓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三大类。本文在对这三类模型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它们用于近岸波浪计算各自存在的优缺点作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然后综合这三类模型的优点,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一些先进的海浪计算方法,提出一种比较实用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浪 数值计算模型 BOUSSINESQ方程 缓坡方程 能量平衡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辐射平衡分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蒋国荣 何金海 +4 位作者 张韧 陈奕德 姚华栋 阎俊岳 唐致义 《海洋预报》 2005年第1期11-21,共11页
利用 2000 年和 2002 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外场试验获得的辐射资料及同期西沙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及爆发后各个阶段辐射平衡分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辐射平衡各分量均出现突变现象... 利用 2000 年和 2002 年《南海海气通量观测》外场试验获得的辐射资料及同期西沙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及爆发后各个阶段辐射平衡分量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辐射平衡各分量均出现突变现象。爆发前太阳总辐射与净长波辐射日平均强度最大,爆发期最小,中断期次之,活跃期又次之;而正午前后海面反照率趋势相反,爆发前最小,爆发期最大,中断期接近爆发前的值,活跃期则与爆发期接近。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辐射平衡分量的变化是由于南海夏季风爆发对应的大尺度环流调整产生的不同天气过程造成的。爆发前,天气晴朗少云,无降水,海洋得到的净辐射收入最多;相反,爆发期,降水云系增多,导致太阳总辐射急剧减少,海洋得到的净辐射收入最少;中断期,天气有转好趋势,但晴好状况弱于爆发前,故净辐射收入也略低于爆发前;活跃期虽为西南风过程,但局地降水减少,因而净辐射收入减少程度弱于爆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海区 南海 夏季风 反射率 净长波辐射 辐射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边界层内风、浪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建东 陈希 +1 位作者 蒋国荣 刘庭杰 《海洋预报》 2005年第1期58-66,共9页
鉴于海洋边界层内风、浪相互作用在海洋、大气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较详细地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海洋边界层风、浪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由最初的关于风应力和空气动力粗糙长度的统计研究发展到后来的利用模式探讨海洋边界层的结构和... 鉴于海洋边界层内风、浪相互作用在海洋、大气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较详细地回顾、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海洋边界层风、浪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由最初的关于风应力和空气动力粗糙长度的统计研究发展到后来的利用模式探讨海洋边界层的结构和风、浪耦合机制。最后简单讨论了风、浪耦合研究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边界层 空气动力 耦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