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分析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41,共9页
-
文摘
清至民国时期,中国茶叶海外市场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其中欧美市场最为重要;就国别来看,荷兰、英国、俄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及澳洲、北非则是这一时期中国茶叶最重要的海外承销市场。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上述各国茶叶市场的地位和份量呈现出动态特性。
-
关键词
清至民国时期
中国茶叶
海外市场
-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Chinese tea
overseas markets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清至民国时期茶叶消费主体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5
- 2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5,共10页
-
文摘
清至民国时期茶叶消费主体呈现许多新特征、新变化。平民百姓的茶叶消费带有更多的市场行为,少数民族茶叶消费数量更多,军士以茶充饷现象屡见不鲜,国外消费主体异军突起,官僚文人、富商大贾、和尚道士的茶叶消费与茶叶市场关系更紧密,皇亲国戚的茶叶消费披上了浓浓的市场色彩。这些新特征、新变化对茶叶市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茶叶消费主体的消费数量、消费能力、消费层次、消费习惯、消费方式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茶叶市场的基本走势。
-
关键词
清至民国
茶叶
消费主体
变化
影响
-
Keywords
from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tea
consumer
change
influence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宋代茶业生产经营中的包买商——兼与姚治中先生商榷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8-273,共6页
-
-
关键词
生产经营
茶业
宋代
国内市场
流通领域
商业资本
生产者
茶叶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F203.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马克思论中俄茶叶贸易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8年第3期32-34,共3页
-
文摘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出身于普鲁士王国莱因省特里尔市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把自己毕业心血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事业。他一生著述颇丰,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主要体现在多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一百多年来,这些不朽论著和光辉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
关键词
马克思
茶叶贸易
社会活动家
知识分子
社会主义
世界历史
创始人
恩格斯
-
分类号
F752.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宋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被引量:13
- 5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古今农业》
2010年第2期44-56,共13页
-
文摘
宋代茶叶生产在唐五代基础上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茶叶产地空间分布广阔;茶叶产量的提高;专业化生产的加强;名茶名品的增多。
-
关键词
宋代
茶叶生产
发展
-
Keywords
Song Dynasty, Tea Production, Development
-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试论明清茶文化的由盛转衰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7,共4页
-
-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
明清
社会历史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宋代对茶叶走私的法律制裁
被引量:5
- 7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0年第10期29-31,共3页
-
文摘
茶叶走私贩私,自古有之,宋代尤甚。无论是通商法、禁榷法还是卖引法等茶法下,茶叶走私贩私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泛滥成灾。遍布各地的"茶寇"是茶叶走私贩私活动公开化的突出表现,成为宋朝突出的社会现象。为了维护官府对茶利的榨取,宋朝对茶叶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行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严厉打击,收到了一定成效。所谓私茶,通常是指非官有或违禁贩卖的茶叶。
-
关键词
茶叶
走私
法律制裁
宋代
社会现象
市场行为
公开化
突出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752.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
-
题名宋代茶叶消费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4
- 8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3期34-37,共4页
-
文摘
宋代饮茶十分普及,"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皇帝嗜茶,文人士大夫嗜茶,僧侣嗜茶,平民百姓也普遍饮茶,饮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所谓"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饮茶兴盛突出表现在茶馆的兴盛上。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饮茶大盛,汴梁(开封)、临安(杭州)大街小巷,
-
关键词
茶叶消费
社会影响
宋代
社会生活
商品经济
饮茶
茶馆
盐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宋代茶叶外销管理机构述论
被引量:4
- 9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
文摘
宋代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重要扩张时期。以辽、金、夏为代表的周边市场和以朝鲜、日本为代表的海外市场得以拓展。为适应茶叶外销的发展,官府对茶马贸易、榷场贸易、海路贸易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经营管理机构。
-
关键词
中国茶叶
管理机构
宋代
对外贸易
海外市场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宋代茶园的茶叶商品生产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0年第5期44-46,共3页
-
文摘
宋代的茶园主要有小农茶园、专业户茶园、寺院茶园、国营茶园。这些茶园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茶叶的商品生产,或者为茶叶商品交换提供了货源。比较而言,民营茶园是茶叶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尤以专门从事茶业生产的园户为代表。小农茶园是宋代最主要的茶叶生产方式,其次才是专业户,寺院只向市场提供少量茶叶,国营茶园基本模式是自产自销。
-
关键词
商品生产
茶园
茶叶
宋代
商品交换
茶业生产
生产方式
专业户
-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宋代茶园户的经营业务与绩效分析
被引量:4
- 11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古今农业》
2009年第1期62-70,共9页
-
文摘
宋代茶园户身份不同,经营绩效相差很大。大茶园户经营情况较好。个体小农式的茶园户财力有限,在负担种茶成本、采制成本、交易成本、高利贷剥削、交易损失、赋税折色、付款折扣、贡茶剥夺后,往往所剩无几,经营状况极为不利。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采取多种手段弥补损失,结果仍不理想。
-
关键词
宋代
茶园户
业务
绩效
-
Keywords
Song Dynasty, Tea Peasant, Business, Performance
-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洋务派与近代中国茶业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0年第7期41-43,共3页
-
文摘
洋务派在引进西方科技,发展近代中国军事、民用工业,对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然而洋务派对茶叶出口倾注了极大热情,也有过贡献,却鲜为人知。19世纪60年代,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蒸蒸日上,洋务派骨干人士就已敏锐地觉察到茶业潜伏的种种危机。19世纪80年代,中国茶业内外交困,开始走下坡路,引起朝野人士的震惊和强烈关注。
-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洋务派
茶业
民用工业
茶叶出口
茶叶生产
近代化
年代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唐五代时期官府对茶叶市场的法律管理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1年第4期29-31,共3页
-
文摘
唐五代时期,官府非常注意利用法律手段对茶叶市场进行管理和调控,并使之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溶为一体,共同维护官府的统治利益,体现自身的政治意愿,把茶叶市场置于监管之下,最大限度地按照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影响市场。法律管理的主要办法是通过立法活动,制定或修改茶叶法律,打击走私,谋取茶利。
-
关键词
茶叶市场
法律管理
五代时期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利益
经济
走私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D922.29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明清茶叶技术述论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9年第3期38-40,共3页
-
文摘
中国古代传统茶叶技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度繁荣,无论是茶叶制造技术、茶树栽管技术,还是茶叶贮藏技术都在前代基础上有很大进步。
-
关键词
制造技术
明清时期
茶叶
贮藏技术
茶树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马克思论中英茶叶贸易
被引量:2
- 15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8年第5期29-32,共4页
-
文摘
一、马克思对中英茶叶贸易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
历史上中英茶叶贸易是中西最重要的茶叶贸易。英国自17世纪始饮茶之事,嗣后茶叶逐渐成为人们的嗜好品。到了18世纪中叶,每个家庭,不管其地位多少低下,都要喝茶。18世纪末,英国消费的茶叶,“平均每人每年超过两磅”。据美国人威廉·乌克斯统计,英国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不断攀升。
-
关键词
茶叶贸易
马克思
消费量
英国
美国人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民国茶叶科技发展述论
被引量:5
- 16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福建茶叶》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
文摘
中国传统茶业技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度繁荣,无论是茶叶制造技术、茶树栽管技术,还是茶叶贮藏技术都在前代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
-
关键词
科技发展
茶叶
民国
制造技术
明清时期
贮藏技术
-
分类号
S571.1-09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清末中国茶叶科技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1年第6期32-35,共4页
-
文摘
清末民初,社会上在兴洋务、闹维新、搞新政、求变革的同时也兴起了一股振兴茶业的热潮,主要标志是振兴茶业组织,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选派官员出国考察,设立茶业学校,建立改良场、试验站,成立茶业公司,推广机器制茶,改良栽培技术,组织参加国内外博览会等。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中国传统茶业,以求改变中国茶业科技落后的状况。这项振兴运动标志着中国茶业开始从低谷中走出来,日益进入近代科技时代。
-
关键词
茶叶科技
清末民初
中国
技术改造
出国考察
先进设备
科技时代
茶业
-
分类号
F326.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宋代通商法对茶叶市场的管理
被引量:5
- 18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广东茶业》
2009年第2期24-30,共7页
-
文摘
通商法是宋代重要的茶叶市场管理方法之一。通商法茶叶市场管理体制的确立,反映了茶叶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体现了时代的强烈呼声。在通商法茶叶市场管理体制下,官府对茶叶市场的管理从主要依靠计划、行政手段转移到主要依靠财税手段,因而对茶园户、茶商、官府本身都发生了深刻影响。
-
关键词
宋代
通商法
茶叶市场
管理方法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宋代卖引法茶叶市场管理机构述论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广东茶业》
2008年第6期5-10,共6页
-
文摘
卖引法是宋代主要的茶叶市场法律管理方法之一。与此相适应,宋代建立了以户部——太府寺——榷货务都茶场为核心的茶事管理体制,对茶叶市场进行严密管理。这些管理机构分工不同,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榨取茶利的目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
关键词
宋代
卖引法
茶叶市场
管理机构
功能
-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唐五代时期的茶叶管理机构
被引量:2
- 20
-
-
作者
陶德臣
-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
出处
《广东茶业》
2009年第5期11-14,共4页
-
文摘
唐五代时期,官府一改历代对茶业经济的放任自流政策,建立了不同的行政管理机构,对茶叶产销进行管理。与不同的经营方式相对应,官府对茶事的行政管理分为税茶制管理机构、榷茶制管理机构、贡茶制管理机构,以期达到不同的管理目标。
-
关键词
唐五代
官府
茶叶市场
行政管理
机构
-
分类号
F426.8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