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高位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关欣 郑红光 辛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2期3047-3049,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KD3~4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联合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观...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KD3~4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联合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分析指标有治疗前后总有效率、肾功能、尿酸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68.00%,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S cr和UA、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BUN、CD+4和CD4+/CD+8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高位结肠透析联合西医常规治疗CRF(Ⅲ、Ⅳ期)疗效确切,且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药高位结肠透析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关欣 郑红光 杜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832-83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变化、脂质代谢、氧化-抗氧化系统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出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变化、脂质代谢、氧化-抗氧化系统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出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糖尿病肾病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中药复方水煎剂浓度:2kg/L生药,中药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20.30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天,连续6周。检测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尿微量白蛋白(uALB)、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方法(W estern B lot)检测肾皮质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水平,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GLu、TC、TG、LDL、uALB、MDA的水平比模型组均降低,肾组织中SOD水平比模型组升高。肾皮质中pERK水平比模型组明显下调,肾组织病理变化相应减轻。结论:①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②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化与糖尿病肾病高血脂和氧自由基有关;③中药复方对糖尿病肾病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胞外调节蛋白激酶活性、降低高血脂有关;并对肾内活性氧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糖尿病肾病大鼠 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辛普利对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关欣 郑红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41-3843,共3页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福辛普利组(C组)。C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福辛普利10g/(kg·d)灌胃;A组及B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检测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p-ERK1/2;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治疗后6周B组和C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C组血糖值与B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治疗6周B组和C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肥大指数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相对面积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C组低于B组(均P<0.01)。C组肾皮质p-ERK1/2、TGF-β1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p-ERK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2)福辛普利抑制DN大鼠肾皮质中ERK的活性,并下调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3)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性有关。(4)ERK活化与DN高血糖、肾小球高滤过、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模型 动物 中药复方 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 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兜铃酸引起肾脏损害发病机理及其治疗 被引量:11
4
作者 左巍 冯江敏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2期260-261,264,共3页
近年研究表明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而马兜铃酸肾病是一种表现较为特殊的肾间质纤维化 ,它是由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引起的肾脏疾病 ,近年来呈增高趋势。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 ,尤其... 近年研究表明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而马兜铃酸肾病是一种表现较为特殊的肾间质纤维化 ,它是由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引起的肾脏疾病 ,近年来呈增高趋势。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 ,尤其是近端肾小管坏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小管酸中毒或伴Fanconi综合征三种类型。应尽可能避免应用含有AA的中药。如果必须使用 ,小剂量并短期应用为宜 ,或改进炮制方法 ,减少AA含量 ,减轻其毒性。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 ,也无有效治疗方法。明确发病机理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 ,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 肾脏损害 发病机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