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配穴法针灸治疗手术后肠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丁宇 李焱 张艳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配穴方法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的疗效。方法96例腹部手术后肠麻痹患者分为募-合配穴组44例、俞-合配穴组52例,观察针刺治疗肠麻痹的疗效。结果两种配穴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俞-合配穴组效果优于募-合配穴组(P<0.05)... 目的观察两种配穴方法针灸治疗术后肠麻痹的疗效。方法96例腹部手术后肠麻痹患者分为募-合配穴组44例、俞-合配穴组52例,观察针刺治疗肠麻痹的疗效。结果两种配穴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俞-合配穴组效果优于募-合配穴组(P<0.05)。结论配穴法针灸治疗手术后肠麻痹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肠麻痹 选穴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 被引量:22
2
作者 郑志新 高谦 +4 位作者 王军 侯京山 姜岳波 马玲 陈国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6-668,共3页
目的观察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磁治疗,共2周。治... 目的观察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热磁治疗,共2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指地距离(FFD)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FD均改善(P<0.05),治疗后VAS评分及FFD的差值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优于热磁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 气动弹道式体外冲击波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丁宇 石现 +2 位作者 杨卓 张岳 张伟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84-485,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腰椎间盘患者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探索中医人体功能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康威人体经络特性分析系统,检测分析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经络状况,并且进行针刺前后的对照比较。结果针刺前,膀胱经和肾经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异常... 目的通过研究腰椎间盘患者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探索中医人体功能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康威人体经络特性分析系统,检测分析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经络状况,并且进行针刺前后的对照比较。结果针刺前,膀胱经和肾经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异常率高于十二正经,针刺后两经的改善率也同样高于十二正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经络异常主要集中在膀胱经和肾经,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可能通过调整膀胱经和肾经实现。检测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以用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指导治疗以及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疗法 原穴 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睡眠状况调查以及夜班工作对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关玲 蔡兰萍 李金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的睡眠状况,以及夜班工作对睡眠的影响。方法对348名护理人员、50名通讯值班员,100名夜勤人员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测查和睡眠特征分析,采用DSM-Ⅳ标准进行失眠症诊断。结果护理人员中睡眠状况差者占71.86%,符合DSM-... 目的调查护理人员的睡眠状况,以及夜班工作对睡眠的影响。方法对348名护理人员、50名通讯值班员,100名夜勤人员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测查和睡眠特征分析,采用DSM-Ⅳ标准进行失眠症诊断。结果护理人员中睡眠状况差者占71.86%,符合DSM-Ⅳ中原发性失眠诊断者占38.22%;通讯值班员该两项比例分别为74%和48%;夜勤人员分别为26.76%和7%。护理人员睡眠状况差与年龄、从事夜班年限有关;护理人员与通讯值班员的睡眠状况相似(P>0.05),与夜勤人员的睡眠状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班工作方式对护理人员的睡眠状况影响较大,使其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障碍,但对此不倾向于使用药物治疗,可采用非药物疗法如穴位按摩、自我保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睡眠状况 夜班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利平 焦伟国 +1 位作者 刘立民 丁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简单康复疗法组32例,以Bobath治疗为主;综合康复疗法组40例,除采用Bobath治疗外,增加中药、针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每周...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简单康复疗法组32例,以Bobath治疗为主;综合康复疗法组40例,除采用Bobath治疗外,增加中药、针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每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ADL、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组内和组间显著性差异;治疗6周后,简单疗法组的ADL、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疗法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合康复 针灸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加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朱才兴 焦伟国 +2 位作者 陈利平 王娜 刘立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87-388,共2页
目的探讨手法加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对32例KOA患者(49膝)采用手法松解股四头肌远端、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分离膝关节,研磨髌骨四周,外加运动疗法治疗。结果32例患者(49膝)治愈11例(18膝)、显效16例(2... 目的探讨手法加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对32例KOA患者(49膝)采用手法松解股四头肌远端、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分离膝关节,研磨髌骨四周,外加运动疗法治疗。结果32例患者(49膝)治愈11例(18膝)、显效16例(23膝)、好转5例(8膝),显效率达84%。结论手法治疗与运动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KOA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手法治疗 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丹结肠溶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臧倩 仝战旗 +1 位作者 钱妍 吴整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60-1862,I0005,共4页
目的:评价军丹结肠溶胶囊治疗大鼠肾功能不全的药效。方法:健康成年大鼠80只,进行左肾2/3切除,右肾全切造模,选取存活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高剂量组、灌胃低剂量组、灌肠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通过血清肌酐、尿素氮、2... 目的:评价军丹结肠溶胶囊治疗大鼠肾功能不全的药效。方法:健康成年大鼠80只,进行左肾2/3切除,右肾全切造模,选取存活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灌胃高剂量组、灌胃低剂量组、灌肠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通过血清肌酐、尿素氮、24 h蛋白尿的检测评价军丹结肠溶胶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通过组织病理学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评价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探讨军丹结肠溶胶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第12周模型组、中药灌胃高剂量组、中药灌胃低剂量组、中药灌肠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与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研究表明结肠给药能够延缓慢性肾功能大鼠的肾衰进程,改善剩余肾单位的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从而起到延缓肾功能下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益气活血 中药药效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头穴对人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影响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左芳 石现 +1 位作者 田嘉禾 姚树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前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以左侧大脑为主;患者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运动前区及顶上小叶和健侧的补充运动区发生了明显的代谢功能改变,表现为糖代谢增高的区域集中于健侧,代谢减低集中于病灶侧。结论针刺百会与曲鬓穴可以改变大脑双侧有关运动区域的代谢,从而可能诱导与运动相关的某些区域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促进运动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脑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臧倩 吴整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2期2528-2530,共3页
慢性疲劳综合征对现代人类健康威胁日益严重,也是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现代医学对疲劳综合征的定义、病因及病理机制有了系统的研究,但缺乏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公认的客观有效的疗效评价指南和... 慢性疲劳综合征对现代人类健康威胁日益严重,也是近年临床研究的热点。现代医学对疲劳综合征的定义、病因及病理机制有了系统的研究,但缺乏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缺乏公认的客观有效的疗效评价指南和大样本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中医辩证与前额叶及海马^1H-MRS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冬梅 图娅 +1 位作者 陈利平 吴整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0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与前额叶及海马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辨证分型为A组(痰热型)、B组(瘀血型)、C组(虚热型)、D组(寒湿型)四型,应用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3D1H-MRS)检查,并分别...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与前额叶及海马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辨证分型为A组(痰热型)、B组(瘀血型)、C组(虚热型)、D组(寒湿型)四型,应用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3D1H-MRS)检查,并分别与20例健康者对照,比较双侧前额叶背外侧白质和海马组织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NAA/肌酸(Cr)和Cho/Cr的比值。结果A、C组双侧前额叶Cho/Cr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C、D三组双侧海马NAA/Cr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前额叶、海马部位的相关生化物质代谢改变与不同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 磁共振波谱 前额叶 海马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型交替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黄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7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波型交替电针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选用穴位相同,治疗组交替使用疏密波与断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疏密波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 目的探讨波型交替电针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疗效。方法6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选用穴位相同,治疗组交替使用疏密波与断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疏密波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1),痊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时,将疏密波和断续波交替使用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疏密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电针 疏密波 断续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学研究在抑郁症发病机制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冬梅 图娅 +1 位作者 陈利平 吴整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5期944-948,共5页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了遗传因子的作用,连锁和关联研究未得出一致性的结果,这些研究主要涉及某些候选基因,如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单胺氧化酶基因等。最近大多数实验结果提示:抑郁症的遗传易感性是多基因的,其作用...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了遗传因子的作用,连锁和关联研究未得出一致性的结果,这些研究主要涉及某些候选基因,如5-羟色胺受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单胺氧化酶基因等。最近大多数实验结果提示:抑郁症的遗传易感性是多基因的,其作用效果依赖于生理、心理、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 Hunt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6-587,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法 65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就诊时给予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即时电针治疗,电针取穴采用阳白...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 Hunt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法 65例患者按就诊单双日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2),两组患者就诊时给予抗病毒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即时电针治疗,电针取穴采用阳白-旁阳白(阳白外侧1.5寸)、承泣-瞳子髎、颊车-牵正、颧髎-地仓、迎香-上迎香5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取穴完骨、阳白、颧髎、地仓。每治疗5次休息2 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效果和3个月后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1.9%)(P<0.01)。3个月后随访62例,丢失3例,随访率为95.4%。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26.7%)(P<0.01)。结论电针结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可提高疗效,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SAY HUNT综合征 电针疗法 穴位注射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