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住院死亡患者68例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吉铁凤 刘志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5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医院感染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择68例合并有医院感染的死亡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时间≥30d的患者医院感染的次数明显高于住院时间<30d的患者,且两者比较,因医院... 目的:观察并分析医院感染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择68例合并有医院感染的死亡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住院时间≥30d的患者医院感染的次数明显高于住院时间<30d的患者,且两者比较,因医院感染而直接导致死亡及使病情恶化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感染多见。结论;就医院感染与晚期肿瘤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护理角度对晚期肿瘤患者预防、治疗感染方面的护理特点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住院死亡患者 护理 晚期肿瘤 治疗 恶性肿瘤 情况分析 结论 角度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恶性肿瘤合并高钙血症患者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9
2
作者 戴广海 石燕 +2 位作者 胡毅 王治宽 焦顺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35-437,440,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高钙血症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规律、诊治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合并高钙血症的13例患者,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O-CPC法),瑞士COBASEMI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钙浓度。13...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高钙血症患者的发病情况、临床规律、诊治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合并高钙血症的13例患者,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O-CPC法),瑞士COBASEMI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钙浓度。13例均予水化、双膦酸盐静脉滴注治疗,其中9例使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2例使用伊班膦酸钠4mg,2例使用唑来膦酸钠4mg。结果:13例患者血钙浓度为2.82~4.37mmol/L;经双膦酸盐治疗后血钙均降至正常,临床表现好转,5例患者在0.5~1个月出现血钙再度升高,中位缓解时间0.5个月;发现高钙血症后患者生存时间为0.47个月至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仅1.07个月;COX回归分析提示高钙血症缓解时间的增加可能是减少相对危险度,提高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53)。结论:高钙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临床症状重,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应早期诊断,积极予以双膦酸盐类药物降血钙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血症 恶性肿瘤 双膦酸盐 COX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哲峰 焦顺昌 +1 位作者 杨俊兰 戴广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2-604,607,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黄疸。经... 目的研究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1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黄疸。经腹部X线、消化道钡剂造影、CT、MRI等影像学手段以及纤维内镜取活组织检查或手术探查确诊。十二指肠为高发部位,占54.1%,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55.8%。中位生存期19.2个月,1年生存率55.4%,小肠腺癌接受化疗者的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与未化疗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842)。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应尽早诊断及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治疗方案 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IL-10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莹 于海明 +1 位作者 焦顺昌 杨俊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IL-10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01/2002—12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的130例I-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IL-10蛋白的... 目的探讨IL-10在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01/2002—12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的130例I-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IL-10蛋白的表达,分析IL-10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IL-10在肿瘤细胞及肿瘤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肿瘤细胞IL-10高表达与较小的肿瘤直径、较高的肿瘤分化程度、ER阳性和脉管癌栓阴性相关(P〈0.05或P〈0.01);在COX多因素预后分析中,肿瘤细胞质IL-10染色强度是无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43,P=0.022),IL-10+间质细胞密度是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11,P=0.051)。结论IL-10在乳腺肿瘤细胞和间质的表达强度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较低的IL-10表达水平与乳腺癌较差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乳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细胞粘附特性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焦顺昌 赵宏 +4 位作者 杨俊兰 李方 戴广海 李瑛 魏秀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28-630,共3页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对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的差异,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收集72例恶性肿瘤患者、33例同期的非癌症患者及35例健康成人的清晨空腹血浆,做体外细胞粘附试验。结果:肿瘤患者血浆的细胞粘附性...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对肿瘤细胞的粘附特性的差异,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收集72例恶性肿瘤患者、33例同期的非癌症患者及35例健康成人的清晨空腹血浆,做体外细胞粘附试验。结果:肿瘤患者血浆的细胞粘附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及非癌症患者血浆的细胞粘附性,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细胞粘附性显著降低,在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及转移防治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粘附分子 肿瘤转移 细胞粘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燕翔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目的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NIH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统计库(CBM)、中国... 目的对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 databases、NIH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统计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并检索所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综述及重要会议资料,纳入CD3+、CD4+、CD8+和Fox P3+细胞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预后价值的研究。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对119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CD3+和CD8+细胞的高表达与总生存期(OS)延长有关(OR=0.52,95%CI=0.40~0.68,P〈0.0001;OR=0.52,95%CI=0.34~0.79,P=0.002),且CD8+高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延长显著相关(OR=0.68,95%CI=0.51~0.91,P=0.01)。CD4+细胞表达水平与OS、DFS均无相关(P=0.14,P=0.73)。Fox P3+细胞高表达不利于DFS的延长(OR=1.78,95%CI=1.36~2.31;P〈0.0001)。结论 CD3+、CD8+及Fox P3+细胞在微环境中的表达水平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CD3+高表达与OS的延长相关,CD8+高表达与DFS和OS的延长均相关,而Fox P3+高表达不利于DFS的延长,CD4+细胞与生存及复发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微环境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宁治疗3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戴广海 石廷章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47-850,共4页
目的:探讨博宁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作用及骨骼修复作用。方法:35 例患者接受博宁单独或联合化疗治疗。结果:骨痛总缓解率为80 .0% ,单用博宁及博宁联合化疗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有效率分别为76 .5% 和86 .3 % ,疼痛缓解与病种之间也... 目的:探讨博宁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作用及骨骼修复作用。方法:35 例患者接受博宁单独或联合化疗治疗。结果:骨痛总缓解率为80 .0% ,单用博宁及博宁联合化疗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有效率分别为76 .5% 和86 .3 % ,疼痛缓解与病种之间也未发现明显差别, 博宁应用后疼痛缓解的显效时间为2~15 天, 平均为4 天左右,28 例患者疼痛缓解后有11 例患者再次出现疼痛复发,时间为用药后1 ~4 个月,平均3 个月,治疗后血清离子钙水平明显降低。本组患者随访3 个月~2 年,骨折发生率仅为11 .4% ,有3 例患者肿瘤骨转移部位的骨质有修复现象。结论:博宁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骨痛和高血钙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长期应用会出现骨骼修复,减少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博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治疗141例恶性肿瘤骨痛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戴广海 焦顺昌 +2 位作者 杨俊兰 姜少灏 刘东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6-329,333,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治疗恶性肿瘤骨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骨痛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mg(A组68例)、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60mg(B组73例),观察3周内骨痛变化和... 目的:评价国产伊班膦酸钠(Ibandronate)治疗恶性肿瘤骨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骨痛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4mg(A组68例)、静脉滴注帕米膦酸二钠60mg(B组73例),观察3周内骨痛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141例患者入组,可评价疗效136例。A组治疗有效率为72.3%(47/65),B组为63.4%(45/7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不良反应类似。结论: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疗效确切,与帕米膦酸二钠相比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 伊班膦酸钠 帕米膦酸二钠 骨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GM-CSF预防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戴广海 石廷章 +1 位作者 黄建瑾 刘亚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rb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化疗和r... 目的:观察rb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和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减少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临床研究的方法,对64例病人进行化疗和rhGM-CSF治疗,每一例病人连续观察2个周期。AB组病人第1周期为治疗组(A周期),采用化疗加rhGM-CSF治疗,第2周期为对照组(B周期),采用单纯化疗;BA组病人第1周期为对照组(B周期)采用单纯化疗,第2周期为治疗组(A周期)采用化疗加rhGM-CSF治疗。结果:59例病人可评价疗效,治疗组WBC和ANC下降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WBC和ANC最低值也高于对照组,并且最低值时的中位化疗序日也比对照组明显提前,第21天时,治疗组WBC和ANC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延迟的例数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rhGM-CSF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保证化疗如期进行,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M-CSF 白细胞减少 肿瘤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125)Ala)治疗恶性肿瘤Ⅱ期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廷章 戴广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考察北京双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124 IL-2对某些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方法:单独应用125AlaIL-2经胸腹腔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局部瘤体及介入动脉灌注等治疗18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目的:考察北京双鹭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124 IL-2对某些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方法:单独应用125AlaIL-2经胸腹腔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局部瘤体及介入动脉灌注等治疗183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果:CR11例,PR60例,总经解率为38.8%,主要有效病种为恶性胸腹水、乳腺癌、淋巴瘤、肾癌、黑色素瘤等。其中胸腹腔注射有效率为63.8%,局部注射为53.8%,皮下注射为33.3%,静脉滴注为24.1%,介入注射未见到疗效。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由72.6分升高至80.6分,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指标C92、CD4、NK均明显提高。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乏力、恶心、轻度食欲下降等,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25Ala IL-2确实具有客观抗肿瘤作用,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使用安全、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lL-2 恶性肿瘤 注射疗法 欣吉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潘生丁增强抗肿瘤药物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俊兰 石廷章 魏秀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811-813,共3页
为观察潘生丁与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及足叶乙甙(VP-16)联合应用的价值,我们选用人肺癌细胞株A549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可以看到:当阿霉素浓度为0.5μg/ml时,对A549的抑制... 为观察潘生丁与临床常用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及足叶乙甙(VP-16)联合应用的价值,我们选用人肺癌细胞株A549进行体外细胞毒试验。可以看到:当阿霉素浓度为0.5μg/ml时,对A549的抑制率为29.76%,加入0.5~10μg/ml潘生丁时,其细胞生长抑制率提高了13.27%~31.42%,对长春新碱、足叶乙甙来说,当加入不同浓度潘生丁(0.5~10μg/ml)时,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提高了18.43%~43.21%及16.13%~29.47%。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潘生丁具有增强某些抗肿瘤药物(ADM、VP-16、VCR)对肺癌细胞株A549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株A549 抗肿瘤 哌醇啶 肺肿瘤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妥昔单抗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瑾昱 张国庆 +2 位作者 焦顺昌 温新宇 孙胜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西妥昔单抗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情况;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比较西妥昔单抗作用组与对照组K-ra...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对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西妥昔单抗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情况;通过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比较西妥昔单抗作用组与对照组K-ras突变的A549细胞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西妥昔单抗对K-ras突变的A549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西妥昔单抗作用后,有10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9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Real-timePCR检测验证西妥昔单抗作用后STAT1基因及IGFBP3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结论西妥昔单抗对K-ras基因突变的肺腺癌A549细胞具有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STAT1和IGFBP3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西妥昔单抗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妥昔单抗 基因 K-ras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STAT1转录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丽威 戴广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892-894,899,共4页
双膦酸盐的抗骨吸收机制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标准药物。然而,越来越多的体内外临床前实验表明,双膦酸盐也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粘附和侵袭以及影响血管生成与调节免疫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且与放化... 双膦酸盐的抗骨吸收机制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标准药物。然而,越来越多的体内外临床前实验表明,双膦酸盐也能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粘附和侵袭以及影响血管生成与调节免疫作用发挥抗肿瘤作用,并且与放化疗等其他抗肿瘤方式联合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抗肿瘤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28例化疗前后营养状况和饮食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丽 刘志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1期11-12,共2页
调查 2 8例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膳食情况 ,利用《食物成份表》计算热量和饮食结构。本组患者化疗后 (第 7天 )总热量的摄入较化疗前下降 38.5 % (P <0 .0 1) ;化疗后 (第 7天 )脂肪的摄入量较化疗前减少 18.8% (P <0 .0 1) ;... 调查 2 8例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膳食情况 ,利用《食物成份表》计算热量和饮食结构。本组患者化疗后 (第 7天 )总热量的摄入较化疗前下降 38.5 % (P <0 .0 1) ;化疗后 (第 7天 )脂肪的摄入量较化疗前减少 18.8% (P <0 .0 1) ;化疗后 (第 10天 )蛋白质摄入较化疗前增加 36.5 % (P <0 .0 1) ,提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要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肠道肿瘤 化疗 营养 饮食结构 营养素摄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雪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3期45-46,共2页
目的 保护化疗肿瘤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对60例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从肘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至上腔静脉或锁骨上静脉内。结果 应用PICC导... 目的 保护化疗肿瘤患者的外周静脉,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预防和减少化疗所致静脉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对60例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从肘部静脉穿刺,将导管置入至上腔静脉或锁骨上静脉内。结果 应用PICC导管60例,留置时间15~350d,平均147.9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穿刺技术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应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或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系的协同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俊兰 石廷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92-293,共2页
本文采用体外细胞毒试验方法(MTT),检测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和/或6种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顺铂(DDP)、卡铂(CBP)、足叶乙甙(VP-16)、异环磷酰胺(IFO).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及BEL-7402的细胞毒效... 本文采用体外细胞毒试验方法(MTT),检测了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和/或6种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阿霉素(ADM)、丝裂霉素(MMC)、顺铂(DDP)、卡铂(CBP)、足叶乙甙(VP-16)、异环磷酰胺(IFO).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及BEL-7402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rhTNF-α对两种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有明显差异;两种肝癌细胞株对六种化疗药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对ADM、DDP、MMC的敏感性较高.rhTNF-α与六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结果表明,rhTNF-α与ADM、DDP、VP-16有协同增强抗瘤效应,而rhTNF-α与MMC、CBP、IFO仅呈简单的叠加效应.体外细胞毒试验证明,rhTNF-α与某些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在临床肿瘤治疗中联合应用有可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肝癌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对自然杀伤细胞体外抗肿瘤效应的影响
17
作者 杨波 刘辉 +4 位作者 张丽娅 李瑾昱 白莉 孙胜杰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将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阻断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观察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体外杀伤能力。方法将HT-29细胞与TGF-β1共孵育,使其终浓度为10ng/ml,采用AmaxaNucleofector技术分别将pIRES2-AcGFP-DN... 目的将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阻断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观察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体外杀伤能力。方法将HT-29细胞与TGF-β1共孵育,使其终浓度为10ng/ml,采用AmaxaNucleofector技术分别将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和pIRES2-AcGFP空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活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二者对HT-29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 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和绿色荧光蛋白空质粒的转染效率分别为18.85%和35.28%;Western blotting、RT-PCR证实DNTβRⅡ在NK细胞表达;与TGF-β1共孵育后,原代NK细胞的杀伤活性减弱(效靶比10∶1时14.40%±2.00%比26.14%±2.50%,P<0.05;效靶比20∶1时19.18%±2.49%比40.81%±3.50%,P<0.05);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组NK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绿色荧光蛋白对照质粒转染组(效靶比10∶1时21.17%±2.49%比11.48%±1.11%,P<0.05;效靶比20∶1时35.30%±3.78%比17.19%±2.29%,P<0.05)。结论 pIRES2-AcGFP-DNTβRⅡ质粒转染原代NK细胞提高了NK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为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 自然杀伤细胞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提高肿瘤细胞对足叶乙甙化疗敏感性的体外研究
18
作者 田春桃 焦顺昌 魏秀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987-990,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胰岛素能否提高离体肿瘤细胞对足叶乙甙化疗敏感性。方法:将胰岛素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BA-MD-543),运用四氮唑盐,直接细胞计数等方法观察化疗药物足叶乙甙(Vp-16)与胰岛素对MBA-MD-543细胞株活... 目的:旨在探讨胰岛素能否提高离体肿瘤细胞对足叶乙甙化疗敏感性。方法:将胰岛素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BA-MD-543),运用四氮唑盐,直接细胞计数等方法观察化疗药物足叶乙甙(Vp-16)与胰岛素对MBA-MD-543细胞株活细胞数及其活力,细胞总数等的影响。结果:胰岛素(4.0~32mU·ml^-1,8~18h)使MBA-MD-543细胞株的细胞总数、活细胞数增加,在调整细胞密度一致的情况下,与单独的Vp-16作用组相比,Vp-16对胰岛素处理后的MBA-MD-543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结论:在体外,胰岛素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BA-MD-543增殖,胰岛素对Vp-16有一定的化疗增效作用,其用药时机和浓度的选择是实现增效的关键。“提高癌细胞的生长代谢水平,继之给予化疗,可提高化疗药物细胞毒作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足叶乙甙 乳腺癌细胞株 增殖 化疗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相关性炎症与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19
作者 魏智民 孙玉发 +2 位作者 李刚 刘哲峰 焦顺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17-1121,共5页
癌症相关性炎症是癌症的关键特征之一。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及其调控,在影响肿瘤生物学的诸多因素中扮演重要角色。炎症通过改变肿瘤组织内稳态,参与构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ME浸润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相互... 癌症相关性炎症是癌症的关键特征之一。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及其调控,在影响肿瘤生物学的诸多因素中扮演重要角色。炎症通过改变肿瘤组织内稳态,参与构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ME浸润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通过促炎、免疫编辑以及免疫逃逸等多种机制发挥促肿瘤作用。本文拟就炎症、细胞因子网络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炎症 细胞因子网络 肿瘤免疫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肿瘤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云姝 周洁 +2 位作者 潘军 于观贞 梁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34-839,共6页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提高肺癌的诊疗效率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为肺癌的诊治带来了新思路,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肺部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病程管理,以及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提高肺癌的诊疗效率至关重要。人工智能技术为肺癌的诊治带来了新思路,目前大量研究集中于肺部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病程管理,以及研发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肺部肿瘤早期筛查、病理诊断、预后评估、手术导航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必将为肺癌的诊治带来新的机遇,并将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肺肿瘤 肺结节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