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标准介绍 被引量:71
1
作者 孙喜斌 李兴启 张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听力残疾 抽样调查 残疾人 标准 二次 中国 听力障碍 周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及定位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维 杨仕明 +1 位作者 胡吟燕 杨伟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5-586,共2页
目的了解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应用RTPCR检测Smad5基因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耳蜗中Smad5mRNA的表达部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Smad5蛋白在耳蜗中的定位。结果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中有高表达,表达部位在毛细胞... 目的了解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应用RTPCR检测Smad5基因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耳蜗中Smad5mRNA的表达部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Smad5蛋白在耳蜗中的定位。结果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中有高表达,表达部位在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基底膜等。结论Smad5在耳蜗中存在,是耳蜗中众多蛋白中的一种。它可能在耳蜗的形成、毛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Smad5 耳蜗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嗓音障碍主观听感知评估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3
作者 于萍 王荣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关键词 听感知评估 嗓音障碍 生理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 嗓音异常 嗓音质量 治疗效果 嗓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中隔偏曲与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临床观察与CT图像处理 被引量:6
4
作者 杨东霖 王荣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和CT图像观察了解鼻中隔偏曲与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关系,探讨鼻中隔偏曲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包括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浆液性囊肿、... 目的通过临床和CT图像观察了解鼻中隔偏曲与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关系,探讨鼻中隔偏曲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证实的鼻中隔偏曲伴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包括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浆液性囊肿、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霉菌性上颌窦炎)患者56例,观察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与鼻中隔偏曲的关系。随机抽取10例患者的鼻窦冠状位CT图像,按Uygur法计算钩突所在平面两侧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以坐标纸格数表示)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并与10例正常对照(鼻中隔正直、无鼻窦病变)进行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单侧慢性上颌窦炎25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9例,上颌窦浆液性囊肿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17例;病变位于鼻中隔偏曲鼻腔宽大侧35例(62.5%),狭窄侧21例(37.5%)。10例鼻中隔偏曲伴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患者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在鼻腔宽侧为48.8%,窄侧为44.1%,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正常对照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的横断面积在各自鼻腔所占的百分数为右侧40.1%,左侧39.8%,两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使鼻腔宽大侧发生单侧上颌窦炎性病变的机会大于鼻腔狭窄侧;临床处理上颌窦炎性病变的同时应矫正偏曲的鼻中隔,恢复鼻腔鼻窦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阻断鼻中隔偏曲造成的代偿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炎 鼻中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温朝阳 童一砂 +6 位作者 李民 李玉柱 赵玉生 韩斌 李为民 谢立新 唐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52-2654,共3页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对24例诊断为OSAHS的男性患者(病例组)和22例男性健康个体(对照组)进行b-aPWV检测。两组患者均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无颈动脉或上下肢动脉...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对24例诊断为OSAHS的男性患者(病例组)和22例男性健康个体(对照组)进行b-aPWV检测。两组患者均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无颈动脉或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钙化或动脉瘤形成,两组间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分析两组患者b-aPWV的差异。结果 OSAHS组b-aPW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346.86±123.48vs1237.91±84.46,P<0.01),b-aPWV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24vs1/22,P<0.01)。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HS患者b-aPWV值及其阳性率增高,动脉僵硬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超声 动脉僵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套管护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6
作者 刘则杨 李家育 侯军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60-160,F003,共2页
关键词 气管套管 消毒 气管切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盐预防庆大霉素耳毒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杰 胡吟燕 +2 位作者 于宁 于黎明 李兴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4-26,7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应用庆大霉素时,观察水杨酸钠是否仍有预防耳毒性的作用。方法 选33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A(11只)、B(11只)、C(11只)三组。A组腹腔注射药物庆大霉素+水杨酸钠;B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组动物用... 目的 探讨大剂量应用庆大霉素时,观察水杨酸钠是否仍有预防耳毒性的作用。方法 选33只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为A(11只)、B(11只)、C(11只)三组。A组腹腔注射药物庆大霉素+水杨酸钠;B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组动物用药前、用药后第2、4、6、8、10天分别行双耳ABR的阈值测试。耳蜗铺片光镜下毛细胞记数,分别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体重:A组体重平均增加10.2克,B组体重平均减少5.2克,对照组体重平均增加16.5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BR检查:第10天A组平均阈值为43.15±6.96,较B组平均83.93±19.33有显著改善(P<0.01),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毛细胞计数:A组比B组损伤毛细胞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毛细胞损伤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示在临床上为了在短期内控制细菌感染采用大剂量的庆大霉素时,仍可用水杨酸来预防其耳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甙类抗生素 水杨酸盐 耳毒性 肾毒性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电子耳蜗的刺激脉冲序列的合成方案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卫东 袁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380,共7页
现有的电子耳蜗的刺激脉冲序列的合成方案都是以固定频率和位置编码方式刺激听觉神经纤维来诱发听觉。但是,这些合成方法破坏了语音信号的时间上的相关性和相干性,均不能反映人的耳蜗对语音信号的时间编码方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 现有的电子耳蜗的刺激脉冲序列的合成方案都是以固定频率和位置编码方式刺激听觉神经纤维来诱发听觉。但是,这些合成方法破坏了语音信号的时间上的相关性和相干性,均不能反映人的耳蜗对语音信号的时间编码方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刺激脉冲序列的合成方案,该方案能够在语音信号的小波变换域上的过零点处产生刺激脉冲合成脉冲序列,我们将之称为小波过零刺激方案。小波 过零刺激方案可有效地克服电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刺激脉冲序列的时间间隔完全由语音信号的动态特性确定,从而保证了语音信号的时间相关性和相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脉冲序列 小波变换 过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毛细胞突触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申卫东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内毛细胞负责将机械刺激转换为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控制毛细胞向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释放递质谷氨酸;同时橄榄耳蜗传出系统对内毛细胞与I型节细胞形成的传入突触进行反馈调节,该系统的功能障碍将导致螺旋神经节兴奋性毒性的发展。随... 内毛细胞负责将机械刺激转换为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控制毛细胞向突触后膜上的AMPA受体释放递质谷氨酸;同时橄榄耳蜗传出系统对内毛细胞与I型节细胞形成的传入突触进行反馈调节,该系统的功能障碍将导致螺旋神经节兴奋性毒性的发展。随着对内毛细胞突触复合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使今后对螺旋神经节病变的局部治疗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毛细胞突触复合体 分子机制 螺旋神经节病变 谷氨酸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县752例耳聋患者病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幼勤 张昌华 +2 位作者 李为民 杨清保 杨士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了解锦屏县耳聋发病情况。方法 对锦屏县 75 2例听力残疾人进行了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 ,并对遗传性耳聋患者采用PCR扩增及限制酶切技术进行线粒体DNA15 5 5A -G点突变筛查。结果 在被调查人中侗、苗族患病比例为 1.3... 目的 了解锦屏县耳聋发病情况。方法 对锦屏县 75 2例听力残疾人进行了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 ,并对遗传性耳聋患者采用PCR扩增及限制酶切技术进行线粒体DNA15 5 5A -G点突变筛查。结果 在被调查人中侗、苗族患病比例为 1.35 :1,与当地居民中侗、苗族比例接近 (1.33 :1) ;0~ 14岁组听力残疾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 2 1.5 % ,明显高于 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 7.12 %的比例 ;个案调查中先天性耳聋占 36 % ,与我国主要大城市以后天性聋为主有较大差别 ;在 2 9例遗传性聋中发现三个家系 10例为mtDNA 12SrRNA 15 5 5A -G点突变家族 ;71例纯音测听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结论 该县耳聋患病情况与当地文化水平及卫生条件有关 ,其康复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病因 基因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申小青 吕雁娥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2期42-43,共2页
对 37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人实施综合治疗及护理。结果 10例完全恢复 ;17例发作次数减少 ,症状减轻 ;10例发作次数无改变但症状较治疗前减轻。提出应重点做好健康教育及药物、体位、前庭习服治疗的护理。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器官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
12
作者 韩维举 韩东一 +3 位作者 杨伟炎 姜泗长 郭维维 曹菊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4-18,共6页
目的 探讨听觉器官中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饲养不同年龄组的大鼠,测试ABR阈值,PCR检测其耳蜗、蜗核、大脑、颞肌和外周血中是否存在mtDNA^(4834)缺失,对存在的缺失进行定量分析;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老年... 目的 探讨听觉器官中线粒体DNA缺失在老年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饲养不同年龄组的大鼠,测试ABR阈值,PCR检测其耳蜗、蜗核、大脑、颞肌和外周血中是否存在mtDNA^(4834)缺失,对存在的缺失进行定量分析;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老年组大鼠的ABR平均阈值为92.22±10.60dBSPL(n=20),中年组为42.75±5.73dBSPL(n=24),青年组为30.50±1.54dBSPL(n:24),老年组大鼠的ABR阈值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其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方差分析,P<0.01);(2)所有老年大鼠的听觉器官和颞肌中均存在mtD-NA^(4834)缺失,其缺失发生率高于中年组,青年组mtDNA^(4834)缺失发生率最低;(3)定量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大鼠听觉器官中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不同,老年组mtDNA^(4834)缺失占总mtDNA的百分比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大鼠的ABR阈值明显升高,其包括耳蜗、蜗核在内的多种组织中普遍存在的mtDNA^(4834)缺失,提示mtDNA缺失在老化和老年聋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脱氧核糖核酸 老年聋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13
作者 韩维举 姜泗长 +1 位作者 杨伟炎 韩东一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3期19-21,共3页
耳科学在人类与耳部疾病的斗争中兴起于19世纪,在本世纪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抗菌素和手术显微镜的出现,使耳显微外科技术不断提高,不仅能彻底地祛除耳部感染,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耳科学家在聋病的治疗过... 耳科学在人类与耳部疾病的斗争中兴起于19世纪,在本世纪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获得迅速发展,特别是抗菌素和手术显微镜的出现,使耳显微外科技术不断提高,不仅能彻底地祛除耳部感染,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耳科学家在聋病的治疗过程中,已能够有效地治疗传导性耳聋,但仍面临着治疗神经性耳聋的挑战,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在21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科学 耳聋 发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对灰鼠中枢听觉系统的影响(英文)
14
作者 孙建和 杨伟炎 +3 位作者 丁大连 孙伟 Sandra McFadden 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 卡铂选择性破坏灰鼠的内毛细胞和Ⅰ型传入神经末梢已被人们所证实,但是,卡铂是否损害耳蜗核、下丘和听觉皮层还不清楚,本文旨在观察卡铂对灰鼠听觉中枢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恒低温冷冻连续脑组织切片,以中枢听觉系统神经元的密度... 目的 卡铂选择性破坏灰鼠的内毛细胞和Ⅰ型传入神经末梢已被人们所证实,但是,卡铂是否损害耳蜗核、下丘和听觉皮层还不清楚,本文旨在观察卡铂对灰鼠听觉中枢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恒低温冷冻连续脑组织切片,以中枢听觉系统神经元的密度来评价卡铂对灰鼠中枢听觉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注射卡铂3和4周后,耳蜗背侧核和腹侧核神经元明显的减少,与正常动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下丘和听觉皮层神经元的变化与正常灰鼠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说明注射卡铂3和4周后对耳蜗核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耳蜗核神经元明显的减少,但是,对灰鼠下丘和听皮层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毒性 卡铂 耳蜗核 下丘 听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音性听力减退耳声反射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
15
作者 许箭 商燕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5-56,共2页
1952年Metz报道在有响度重振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耳的声反射阈与听阈级之差比正常耳小。正常耳的声反射阈在听阈级上为60dB以上,耳蜗病变耳的声反射阈与听阈级相差<60dB。这一Metz试验的方法现在常用于判断有无响度重振。
关键词 感音性 听力减退 声反射阈 听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