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病毒携带EGFP基因经完整圆窗膜转导豚鼠耳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伟 杨仕明 +6 位作者 郭维 胡吟燕 孙建和 韩东一 翟所强 杨伟炎 何志洲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20只白色红目豚鼠,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实验组(12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目的研究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经完整圆窗膜途径耳蜗转导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内耳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20只白色红目豚鼠,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实验组(12只)以重组腺病毒携带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对照组(8只)以人工外淋巴液注入豚鼠圆窗龛内。分别于术后5天、14天取双侧耳蜗标本做基底膜铺片,耳蜗冰冻切片观察。结果于圆窗龛内注入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的转导方法对听力无明显影响。转染耳蜗及对侧耳蜗内目的基因呈广泛表达。5天组表达产物最高,14天组逐渐降低。对照组耳蜗未见EPFP表达。结论于圆窗龛内注入腺病毒携带目的基因转导的方法对耳蜗无明显毒害作用,且能够将目的基因成功转导至双侧耳蜗组织并广泛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导 圆窗膜 腺病毒 豚鼠 EG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连锁遗传性耳聋:中国一大家系的听力学表型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秋菊 杨伟炎 +4 位作者 韩东一 于黎明 曹菊阳 郭维 顾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的进行Y-连锁遗传性耳聋(DFNY1)家系的听力学表型特征分析。方法对DFNY1家系中的50名成员进行的听力学检查,包括Madsen502便携式听力计(丹麦),EAR-3A插入式耳机(美国)进行家系成员的纯音测听检查;Madsen901(丹麦)声导抗检测仪进行鼓... 目的进行Y-连锁遗传性耳聋(DFNY1)家系的听力学表型特征分析。方法对DFNY1家系中的50名成员进行的听力学检查,包括Madsen502便携式听力计(丹麦),EAR-3A插入式耳机(美国)进行家系成员的纯音测听检查;Madsen901(丹麦)声导抗检测仪进行鼓室图及镫骨肌反射的检测;便携式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SmartEPIntelligentHearingSystems,America郾)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家系的表型特征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定义为耳聋和非耳聋。结果接受听力检测的50名家系成员中发现耳聋患者21名,其中20名为家系中的直系男性,1名为女性。发病年龄在7-27岁之间,平均为12郾7岁;67%耳聋患者的听力曲线表现为高频下降型曲线,听力曲线的结构具有相似性。结论本文报道了中国DFNY1耳聋大家系的耳聋患者听力学表型特征为双侧、对称性、学语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家系中耳聋患者的听力表型具有均一性,这些特征进一步说明DFNY1家系的致聋基因为单一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连锁遗传性耳聋 中国 家系调查 表型特征 听力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和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延军 杨仕明 +5 位作者 胡吟燕 徐金操 孙建和 李兴启 翟所强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及其ABR阈值变化。方法取C57BL/6小鼠3周、4周、12周、26周各10只,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双侧2、4、8、16、20 kHz ABR阈值。采用基底膜铺片MyosinⅥ、Neurofilamen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耳蜗毛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周龄C57BL/6小鼠内耳形态学及其ABR阈值变化。方法取C57BL/6小鼠3周、4周、12周、26周各10只,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双侧2、4、8、16、20 kHz ABR阈值。采用基底膜铺片MyosinⅥ、Neurofilamen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耳蜗毛细胞和神经丝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耳蜗毛细胞及其静纤毛随年龄的变化。结果随着年龄增长,C57BL/6小鼠各频率ABR阈值明显提高,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缺失逐渐增多,神经丝染色渐淡,毛细胞静纤毛逐渐发生数量减少、增粗融合、倒伏等变化。到26周龄时已达到重度聋,各频率较3周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顶转和底转内毛细胞有连续缺失,外毛细胞完全缺失,内毛细胞只有残存的少量静纤毛,粗细不均,倒伏明显。结论本研究对国产C57BL/6小鼠的内耳形态进行观察,明确了其ABR阈值和内耳毛细胞的变化规律,为用国产C57BL/6小鼠进行老年性聋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7BL/6小鼠 耳蜗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 毛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下耳外科微创手术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仕明 韩东一 杨伟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耳外科 手术显微镜 耳内镜 耳显微外科 微创手术 桥小脑角 颅底外科 科技 技术 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Math1基因内耳应用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金操 胡吟燕 +3 位作者 徐延军 孙建和 黄德亮 杨仕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Math1基因内耳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1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失E1、E3基因片段且构建有Math1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enovirus-Math1-enhanced green fluoresc... 目的研究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载体的Math1基因内耳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将1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失E1、E3基因片段且构建有Math1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enovirus-Math1-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Ad-Math1-EGFP)前庭阶导入组(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在右耳通过耳蜗底回前庭阶打孔的方法导入物理滴度为2.1×1011v.p/ml的上述腺病毒5μl,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7天后对动物进行颈髓硬膜外短声诱发电位(click-evoked potentials on the surface of the cervical dura mater,CDM-CEP)、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和游泳试验,评价前庭和耳蜗功能,然后将动物处死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Ad-Math1-EGFP导入7天后,实验组大鼠前庭及耳蜗的毛细胞及纤毛均未见破坏,形态正常。短声刺激下,对照组大鼠CDM-CEP的阈值为85±3.54dBSPL,ABR阈值为37±4.47dBSPL;实验组大鼠CDM-CEP的阈值为89±6.52dBSPL,ABR阈值为40±3.54dBSPL;对照组大鼠的游泳时间为4.0±0.71s,实验组为5.0±0.71s,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携带Math1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对前庭和耳蜗毛细胞是安全的,可以作为基因导入的理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1基因 安全性 腺病毒 内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王秋菊 兰兰 +7 位作者 韩冰 王大勇 李倩 丁海娜 李娜 赵阳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了解与该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血液学、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分析致病和影...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了解与该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血液学、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分析致病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该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痊愈2耳,有效1耳,总有效率为12.5%。患者双耳同时发病7例,相继发病5例。可明确突聋诱因的6例,首发症状为听力下降21耳、耳鸣17耳,眩晕8耳。12耳既往有听力损失和耳鸣病史,发病后≤7天治疗者20耳,>7天4耳。12例患者听力损失呈下降型听力曲线15耳,治疗有效1例;全聋型5耳,切迹型2耳,治疗无效;山型1耳,平坦型1耳,痊愈。白细胞计数异常8例,在听力损失程度、耳鸣评价方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与正常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抗体检查异常3例;IgE异常增高3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异常增高1例;葡萄糖增高3例、血清脂质和脂蛋白异常7例,脂类代谢功能异常4例。结论双侧突发性聋的病情复杂,预后较差,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血液及免疫学系统检查,有助于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突发性 听力损失 耳鸣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突发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遗传性耳聋病例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飞帆 王大勇 +4 位作者 韩冰 纵亮 赵亚丽 李倩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要症状的患者中,遗传性耳聋患者的诊治及转归。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2月耳内科病房诊治的以突发听力下降为主诉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和家族史询问,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耳声发射,听觉脑... 目的探讨以突发性听力下降为首要症状的患者中,遗传性耳聋患者的诊治及转归。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2月耳内科病房诊治的以突发听力下降为主诉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和家族史询问,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和言语测听;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颅脑MRI等;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对高度怀疑遗传性聋的患者施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包括GJB2、SLC26A4和线粒体DNA 12SRNA 1494及1555位点。对3例确诊为不同致病基因的遗传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归纳总结该病临床特征及转归。结果 3例不同基因致病的患者中,1例为GJB2基因c.109G>A纯合突变,表现为单侧突发听力下降,经治疗后,听力明显改善;1例为SLC26A4基因c.919-2A>G纯合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表现为单侧突发听力下降,治疗后听力有效改善;1例为线粒体12S rRNA 1555 A>G突变,表现为双侧突发听力下降,治疗后无改善。结论以突发性下降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遗传性耳聋。对伴有遗传性耳聋可疑因素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可进行常见致聋基因筛查,以进行早期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听力下降 遗传性耳聋 致聋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郭维维 刘会占 +2 位作者 孙建和 胡吟燕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24-326,共3页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后,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后,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损毛细胞的病理变化。同时做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标记染色。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观测结果。结果强噪声暴露后,毛细胞纤毛大部分消失,只有小部分表皮板存在,同时细胞核碎裂消失,而此时胞体大部分存在,但有肿胀及变形等变化。结论噪声损伤后,毛细胞的纤毛及胞核首先发生变化,随后胞体肿胀溶解,因此毛细胞的胞核及纤毛变化最先反映毛细胞受损情况,但纤毛的缺失并不代表毛细胞的缺失和死亡。如果单从一种形态观测指标评估毛细胞的损伤病理状况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毛细胞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病变导致的传导性耳聋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1 位作者 杨伟炎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内耳病变 传导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ABR阈值 骨导刺激 传导性聋 堵耳效应 脑组织 听骨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梅尼埃病患者双侧耳蜗电图检查的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5 位作者 周娜 冀飞 陈艾婷 谢塑江 杨伟炎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梅尼埃病患者双侧耳蜗电图,以早期发现一侧梅尼埃病对侧耳膜迷路积水的可能性。了解梅尼埃病患者对侧无症状耳内淋巴积水可能的发生率。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梅尼埃病的121例患者行双侧耳蜗电图检查,对其中可统计出明确病程的114... 目的分析梅尼埃病患者双侧耳蜗电图,以早期发现一侧梅尼埃病对侧耳膜迷路积水的可能性。了解梅尼埃病患者对侧无症状耳内淋巴积水可能的发生率。方法对明确诊断为梅尼埃病的121例患者行双侧耳蜗电图检查,对其中可统计出明确病程的114例比较其双侧耳蜗电图结果与病程的关系。结果可以统计出梅尼埃病病程的114例中,单侧异常46例,平均病程7.42±7.68年(5天-37年);双侧异常38例,平均病程5.43±5.73年(3个月-20年);双侧正常者30例,平均病程5.37±4.40年(4个月-12年)。三种情况下,病程与耳蜗电图结果无直线相关(P〉0.05)。在121例行双侧耳蜗电图检查的病例中,双侧耳蜗电图异常者39例。其中9例有双侧耳鸣,占23.1%(9/39),而单侧耳蜗电图异常者51例中,出现双侧耳鸣的仅有1例,占2%(1/51),双侧耳蜗电图异常伴双侧耳鸣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耳蜗电图异常伴双侧耳鸣的发生率(P〈0.01)。结论耳蜗电图对梅尼埃病诊断的评价应建立在对梅尼埃病动态变化的理解基础之上;耳蜗电图对早期听力正常的梅尼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耳蜗电图 膜迷路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型与前庭型梅尼埃病的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5 位作者 周娜 冀飞 陈艾婷 刘兴健 杨伟炎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结合4例典型病例,探讨两类不典型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结合纯音测听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甘油试验,回顾分析4例耳蜗型和前庭型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演变。结果4例患者中,2例为蜗型梅尼埃病,表现为复发性、波动性听... 目的结合4例典型病例,探讨两类不典型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结合纯音测听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甘油试验,回顾分析4例耳蜗型和前庭型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与临床演变。结果4例患者中,2例为蜗型梅尼埃病,表现为复发性、波动性听力下降,甘油试验阳性,而无眩晕;1例患者为前庭型梅尼埃病,表现为复发性眩晕和平衡障碍,前庭双温试验异常,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甘油试验阳性;1例由蜗型梅尼埃病转变为典型梅尼埃病。结论不典型梅尼埃病是客观存在的,在临床上有些病例为蜗型梅尼埃病,有些患者可为前庭型梅尼埃病,也有的患者可从蜗型梅尼埃病向典型梅尼埃病转变。在鉴别诊断中,纯音测听、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与甘油试验结合可以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耳蜗 前庭 甘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蛋白突变与遗传性耳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庆忠 王秋菊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关键词 连接蛋白 基因突变 遗传性耳聋 内耳 β-连接蛋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中GJB2基因突变频率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惠培林 郭玉芬 +3 位作者 鲍晓林 刘晓雯 王大勇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分析在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与散发人群之间GJB2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性,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其特点。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29个家系的87例耳聋患者、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69例及... 目的分析在中国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与散发人群之间GJB2基因突变频率的差异性,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西北地区耳聋家系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及其特点。方法收集中国西北地区29个家系的87例耳聋患者、散发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69例及听力正常人117例血样,提取外周血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将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运用DNAStar5.0软件进行测序结果分析,对各组GJB2基因突变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家系耳聋患者中存在GJB2致病突变28例,占32.18%;169例散发耳聋患者中GJB2基因致病突变24例,占14.20%;117例正常对照人群发现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5例,占4.27%。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家系耳聋患者与散发耳聋人群的发生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474,P<0.05),对存在GJB2基因突变的耳聋患者进一步对其家系成员重点进行该基因的突变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基因 突变 耳聋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耳聋人群中GJB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边盼盼 徐百成 +7 位作者 马建鹂 杨小龙 李倩 刘晓雯 纵亮 朱一鸣 韩冰 郭玉芬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耳聋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其民族特异性。方法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集甘肃省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及裕固族中184例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针对GJB2基因的编... 目的探讨GJB2基因突变在甘肃省特有少数民族耳聋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其民族特异性。方法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集甘肃省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及裕固族中184例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针对GJB2基因的编码区行PCR扩增及DNA序列测定,分析GJB2基因突变在这三个民族耳聋患者中的分布,并与已经完成的本地区464例汉族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GJB2基因在东乡族155例、裕固族12例、保安族17例和汉族464例耳聋患者中的致病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3%(28/310)、12.5%(3/24)、5.88%(2/34)、12.17%(113/928),三个特有少数民族与汉族均无统计学差异。c.235delC和c.299_300delAT是东乡族的热点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均为3.87%(12/310),在所有致病等位基因中占85.71%(24/28)。裕固族c.35delG的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8.33%(2/24),汉族中c.235delC是热点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10.35%(96/928),东乡族c.299_300delAT和裕固族c.35delG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0.87%(12/310)、8.33%(2/310]均高于汉族[分别为0.43%(4/928)、0.54%(5/928)]。结论在甘肃省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和裕固族非综合征型聋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具有相似的分布且与汉族类似;东乡族与裕固族GJB2基因的热点突变与汉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GJB2 少数民族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耳内科学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29-133,共5页
“耳将聋者,先闻蚋飞”,《列子·仲尼》中最早记载了耳聋的表征,并将耳聋和耳鸣联系在一起.我国汉朝时期出现的《华佗神方》,已经开出了“治肾虚耳聋、治风聋、治病后耳聋”等多个聋病的药方。因此,耳鼻咽喉科学的雏形,或者... “耳将聋者,先闻蚋飞”,《列子·仲尼》中最早记载了耳聋的表征,并将耳聋和耳鸣联系在一起.我国汉朝时期出现的《华佗神方》,已经开出了“治肾虚耳聋、治风聋、治病后耳聋”等多个聋病的药方。因此,耳鼻咽喉科学的雏形,或者说其发展的最初阶段,有可能始于对耳聋的内科药学诊治。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传承的文明赋予了其新的名字一耳内科学,犹如一朵盛开的奇葩,出现最早,却盛开的最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耳聋 内科学 耳鼻咽喉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区部分语前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关静 郭玉芬 +3 位作者 徐百成 赵亚丽 李庆忠 王秋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在中国西北地区部分语前聋患者中进行GJB2基因突变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初步掌握GJB2基因在该地区语前聋患者中的分布。方法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274例聋哑学生进行临床资料的采集,抽取外周静脉血,血样经基因组DNA提取,进行GJB2... 目的在中国西北地区部分语前聋患者中进行GJB2基因突变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初步掌握GJB2基因在该地区语前聋患者中的分布。方法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274例聋哑学生进行临床资料的采集,抽取外周静脉血,血样经基因组DNA提取,进行GJB2基因的PCR扩增,PCR产物行双向直接测序,检测GJB2基因突变。结果274例聋哑学生均为非综合征型耳聋,语前聋。GJB2基因检测发现了10种序列改变方式,包括2种多态性改变(79G→A、341A→G)、7种文献中已有报道的致病突变(30delG、94C→T、109G→A、139G→A、176→191del16、235delC、299-300delAT)和一种新的序列改变方式(257C→G)。结论GJB2基因突变在中国西北部语前聋人中的比例很高,占10·95%,开展GJB2基因筛查工作对该地区聋病的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CJB2 语前聋 遗传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突发性聋临床诊治研究论文的再评价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仕明 郭维 +1 位作者 杨伟炎 顾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复习国内近5年来有关突发性聋疗效的报道,分析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的现状,重点分析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执行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以突发性... 目的复习国内近5年来有关突发性聋疗效的报道,分析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的现状,重点分析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执行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以突发性聋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2000~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依据国际循证医学标准,进行逐篇分析。结果共检出2000-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234篇。其中2000-2002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176篇,有关药物疗效的126篇,在关于药物疗效的文章中,以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在上海制订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为标准的文章26篇,占20.6%,设有对照试验的89篇,占70.6%,其中符合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的36篇约占28.5%。2003-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58篇,其中有关药物疗效的25篇,全部均标明以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在上海制订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为标准。但全部234篇文章设有空白对照试验的0篇,有长期随访记录的文章0篇,做组间均衡性检验的文章0篇,记有不良反应的文章共为6篇,平均疗效最低60.3%,最高94.5%。结论目前国内治疗突发性聋的报道很多,但对其诊断和疗效的评估标准认识不够统一,1996年制定的标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必要进行标准修订,而且应该增加治疗原则的制定,有利于规范治疗,指导临床。多中心RCT研究对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治疗 循证医学 临床诊治 研究论文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国内 疗效评定标准 中华医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尼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云 单希征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6-431,共6页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临床特征为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基因技术的发展,MD的遗传...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以膜迷路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临床特征为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以及基因技术的发展,MD的遗传学研究被认为是打开其病因及发生与发展秘密大门的钥匙。本文将就梅尼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尤其是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机制 梅尼埃病 病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 膜迷路积水 发作性眩晕 病理基础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部分聋哑学生聋病易感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一鸣 郭玉芬 +6 位作者 刘晓雯 王艳莉 徐百成 纪育斌 历建强 李倩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常见致聋基因的筛查,初步了解陕西省部分耳聋人群的分子遗传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集陕西地区283例非综合征型聋哑学生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GJB... 目的通过对常见致聋基因的筛查,初步了解陕西省部分耳聋人群的分子遗传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集陕西地区283例非综合征型聋哑学生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编码区、SLC26A4基因第8、第19外显子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NA,mtDNA)目的片断,Alw26Ι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m1555A>G点突变,对酶切阳性标本和GJB2基因编码区及SLC26A4基因的第8、第19外显子进行DNA测序。结果 283例患者中,9例(3.18%,9/283)存在线粒体DNA12SrRNAm.1555A>G均质性突变;55例为GJB2基因突变所致(包括纯合、复合杂合或显性携带者),突变频率为19.43%(55/283),8例为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c.235delC和c.299_300del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4.13%(80/566)和3.89%(22/566),占所有GJB2基因致病等位基因数的87.18%(102/117),是该地区的热点突变;7例为SLC26A4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2.47%(7/283),13例携带SLC26A4基因单等位基因碱基改变,c.919-2A>G和c.2168A>G(p.H723R)占所有SLC26A4基因碱基改变等位基因数的88.89%(24/27)。结论 GJB2基因突变是导致陕西省聋哑学生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c.235delC是其最常见的突变形式,c.919-2A>G和c.2168A>G(p.H723R)为SLC26A4基因主要的两种突变形式。对该地区耳聋患者行三个常见基因筛查,将为25.08%(71/283)患者提供明确分子病因学诊断,并将对32.51%(92/283)的患者及家族成员给予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线粒体DNA 12S RRNA GJB2 SLC26A4 基因突变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关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子明 周娜 +3 位作者 张素珍 刘兴健 杨伟炎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研究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并初步证实该电位的前庭源性,即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同源。方法分别检... 目的 研究声诱发的短潜伏期负反应(acoustically evoked short latency negative response,ASNR)的特点,并初步证实该电位的前庭源性,即与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同源。方法分别检测28例健康成人、16例前庭疾病和1例全聋患者的VEMP和ASNR,比较ASNR与VEMP之间的关系。结果 ASNR正常引出率为87.5%,潜伏期正常值为3.50±0.25ms;2倍标准差作为正常值的上、下限,ASNR潜伏期的范围为3~4ms,阈值为80~90dB nHL。16例前庭疾病患者均行双侧检查,在VEMP消失的9耳(9例)中,ASNR均未引出;VEMP低振幅的8例(8耳)中,5例(5耳)未引出ASNR,3例(3耳)ASNR正常引出。5例梅尼埃病患者接受甘油试验,1例(2耳)甘油试验前后VEMP与ASNR均正常,2例(4耳)双侧VEMP与ASNR甘油试验前异常,甘油试验后正常,1例(1耳)患侧VEMP正常,甘油试验前后无变化,ASNR由异常变为正常;1例(2耳)VEMP甘油试验前双侧异常,甘油试验后正常,但ASNR均未引出。1例听力正常的前庭神经炎患者,患侧VEMP未引出,ASNR电位也未引出。1例先天性全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前,VEMP、ASNR正常引出;植入后,术侧VEMP振幅降低,ASNR未引出。结论 ASNR与VEMP可能均源于球囊。鉴于目前的结果,在不便进行VEMP检测时可用ASNR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电位 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