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耳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1
作者 翟所强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0年第5期10-14,共5页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耳鼻咽喉科学所属的各个领域也在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其中耳科学就是有突出进展的学科之一。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于耳科学研究,对耳科...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耳鼻咽喉科学所属的各个领域也在日新月异地蓬勃发展,其中耳科学就是有突出进展的学科之一。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等高新科技广泛应用于耳科学研究,对耳科学所有领域都产生了变革性的冲击,使得耳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学 科学研究 中国 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计算机科学 现代医学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彭振兴 尹金淑 +2 位作者 胡吟燕 白娟 徐先发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91-594,共4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内镜手术两种方法对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这一手术入路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4具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与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的相关解剖标志,并测量其... 目的通过影像学、内镜手术两种方法对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这一手术入路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4具国人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高分辨率CT扫描,观察与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的相关解剖标志,并测量其距离。选择5例10%甲醛固定、动脉灌注染料的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10侧)。记录内镜下解剖图像,描述其相关解剖关系。结果通过影像学资料可了解蝶窦发育情况并测量一系列颅底骨性解剖标志的距离,蝶骨嵴至两侧视神经管眶口直线距离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标本通过内镜经鼻入路均从颈内动脉内侧到达岩尖,翼管及翼管动脉可作为寻找颈内动脉的重要解剖标志。结论影像学资料应作为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手术的术前常规参考;蝶骨嵴位于两侧视神经管眶口的中点,为术中可靠的解剖标志。从解剖学角度内镜下经鼻入路暴露岩尖具有可行性,该入路径路短,副损伤小,可作为临床治疗岩尖病变的重要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尸体解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家系临床听力学特征分析及致病基因定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宇 朱庆文 +4 位作者 程静 李建忠 孙艺 冀飞 袁慧军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一个连续六代遗传的耳聋家系临床听力学特征及遗传特征,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定位致聋基因。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对一个高频感音神经性聋家系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及临床听力学和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 目的分析一个连续六代遗传的耳聋家系临床听力学特征及遗传特征,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定位致聋基因。方法通过家系调查,对一个高频感音神经性聋家系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及临床听力学和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体检、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结果该耳聋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耳聋患者表现为语后.迟发,渐进、以高频下降为主的听力损失,早期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累及全频听力,听力曲线由下降型变为平坦型。结论该耳聋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表现为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通过全基因组SNP扫描及连锁分析,初步定位于4号染色体190384723--190669832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聋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淋巴液压力改变对耳蜗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军 于宁 +3 位作者 于飞 袁永一 李兴启 韩东一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外淋巴液部分丢失导致压力降低对耳蜗功能的影响,为相关临床手术和动物实验的安全性,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为外淋巴液瘘降低外淋巴压力但不损伤耳蜗内结构,记录60只豚鼠造瘘前及造瘘后2小时耳蜗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目的探讨外淋巴液部分丢失导致压力降低对耳蜗功能的影响,为相关临床手术和动物实验的安全性,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为外淋巴液瘘降低外淋巴压力但不损伤耳蜗内结构,记录60只豚鼠造瘘前及造瘘后2小时耳蜗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阈值和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幅度的变化。结果外淋巴压力降低可导致CM幅度轻度下降(P〈0.05),CAP阈值略有上升(约5 dB SPL)(P〈0.05)。结论外淋巴液部分丢失使外淋巴压力降低,在不损伤耳蜗内结构的情况下,可导致CM幅度下降。CAP阈值上升,但影响程度不大。在不损伤耳蜗内结构而仅丢失少量外淋巴液的条件下,相关的手术或动物实验是相对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动作电位 外淋巴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对豚鼠耳蜗电位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勍 李兴启 +1 位作者 单希征 孙建和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电位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杂色豚鼠10只,以右耳为噪声暴露耳,以左耳为对照耳,右耳持续给白噪声100dBSPL2小时。于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后测量右耳耳蜗电位,并于噪声暴露后取噪声暴露耳和对照耳的耳... 目的观察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电位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杂色豚鼠10只,以右耳为噪声暴露耳,以左耳为对照耳,右耳持续给白噪声100dBSPL2小时。于噪声暴露前及噪声暴露后测量右耳耳蜗电位,并于噪声暴露后取噪声暴露耳和对照耳的耳蜗,应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的观察。结果噪声暴露后耳蜗微音电位幅度下降并且其非线性特点消失,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明显升高;内毛细胞及其下方传入神经末梢空化,外毛细胞溶酶体增多、胞浆内出现空泡。结论噪声暴露不仅引起外毛细胞的损伤,还可以引起内毛细胞及传入神经纤维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电位 超微结构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噪声暴露 传入神经纤维 内毛细胞 细胞溶酶体 暴露后 杂色豚鼠 透射电镜 电位幅度 神经末梢 外毛细胞 右耳 白噪声 形态学 非线性 胞浆内 对照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9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军 戴朴 +6 位作者 洪梦迪 冀飞 陈艾婷 杨仕明 武文明 黄德亮 韩东一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259例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7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59例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人... 目的分析259例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997年3月~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59例患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平均年龄8.4岁,最小11个月,最大52岁。随访时间平均2.9年。有4例患者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1例鼓膜穿孔行二期修补术、2例面神经麻痹行面神经减压术、1例脑脊液耳漏合并脑膜炎)。有39例患者出现轻度手术并发症,包括鼓膜穿孔、血肿、切口感染、面神经部分暴露等,经保守治疗或术中简单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与人工耳蜗装置相关的并发症10例(3例人工耳蜗电极未植入或仅部分植入耳蜗内、1例术后电极脱出、5例人工耳蜗装置故障、1例耳蜗内植入后无反应)。所有手术并发症经过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10例人工耳蜗装置故障经调整或再植入后,9例得到圆满解决,1例植入体取出。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相对安全的手术。大部分手术并发症为轻度并发症,通过保守治疗或小的手术干预预后良好。人工耳蜗植入病例的选择要注意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并发症 外科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不同处理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赵素萍 杨仕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10期534-536,共3页
目的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和缝合两种处理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31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患者接受调查,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6±11.2)岁。根据鼻腔处理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填塞组20例,缝合组11例。采... 目的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和缝合两种处理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31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患者接受调查,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6±11.2)岁。根据鼻腔处理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填塞组20例,缝合组1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标尺,刻度面标有0~10的刻度,请患者标出自己疼痛的级别感受。分值越高,主观疼痛感觉越强烈。总共进行了9个方面的VAS评分。结果缝合组在鼻部疼痛(t=2.152,P=0.040)、头痛(t=4.944,P〈0.001)、疼痛所致流泪(t=4.944,P=0.002)、吞咽困难(t=3.359,P=0.003)、鼻闷胀感(t=3.359,P=0.023)、睡眠时的疼痛感(t=3.225,P=0.004)、生活舒适度(t=3.332,P=0.002)等7个方面的VAS平均得分低于填塞组,出血(t=-0.372,P=0.714)和通气(t=1.522,P=0.144)两个方面的VAS评分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总体VAS评分缝合组显著低于填塞组(P〈0.001)。结论鼻中隔缝合可为患者提供更高的术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测定 手术后并发症 鼻中隔 鼻中隔成形术 鼻腔填塞 缝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Hz声导抗测试豚鼠中耳积液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宏伟 李兴启 余力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分析用1000Hz探测音测试不同体积中耳内积液情况下的鼓室导抗,评价用高频探测音进行鼓室导抗检测在鼓室积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SI33中耳分析仪对实验性中耳积液的白色豚鼠进行226Hz和1000Hz探测音的鼓室导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 目的分析用1000Hz探测音测试不同体积中耳内积液情况下的鼓室导抗,评价用高频探测音进行鼓室导抗检测在鼓室积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SI33中耳分析仪对实验性中耳积液的白色豚鼠进行226Hz和1000Hz探测音的鼓室导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Graph Pad 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的鼓室峰压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中耳积液量增加,鼓室导抗峰压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1000Hz探测音的声导抗检查可以反映中耳腔内的积液,鼓室导抗图曲线参数因中耳积液量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阻抗试验 豚鼠 动物 实验 中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面瘫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军 张宇丽 +9 位作者 陈星睿 王若雅 李佳楠 韩维举 洪梦迪 冀飞 陈艾婷 戴朴 杨仕明 韩东一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37-339,共3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CI)后的面瘫并发症病例,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201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1299例患者中发生的面瘫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CI)后的面瘫并发症病例,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201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1299例患者中发生的面瘫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9例患者中,4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面神经麻痹,其中3例为迟发性面瘫,2例行面神经减压术,预后良好。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相对安全的手术,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较低,为0.31%,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人工耳蜗植入 并发症 面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耳蜗毛细胞丝状肌动蛋白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新 刘鋋 +5 位作者 陈秀伍 刘博 郭连生 韩德民 王沛英 翟所强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5-498,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生理状态下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借助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逐层观察耳蜗毛细胞骨架蛋白-丝状肌动蛋白的分布特点。结果... 目的研究正常生理状态下丝状肌动蛋白(F-actin)的结构特征和分布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借助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逐层观察耳蜗毛细胞骨架蛋白-丝状肌动蛋白的分布特点。结果在连续的光学切片上,可以看到静纤毛、表皮板和外毛细胞(outerhaircells,OHCs)的周围环都有明亮的鬼笔环肽染色。除基底转外,其余各转皮板下网络(infracuticularnetwork,ICN)均有鬼笔环肽显色,外毛细胞侧壁着色亮度自基底转到顶转逐渐减弱。内、外柱细胞和Deiters细胞染色明亮,其中耳蜗各转外柱细胞头板的显色亮度都强于OHCs。结论豚鼠耳蜗OHCs中F-actin的结构和分布存在差异,内毛细胞(innerhaircells,IHCs)的结构和分布无差异,表明局部结构的梯度决定局部功能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 细胞骨架 显微镜检查 共焦 肌动蛋白类 耳蜗毛细胞 肌动蛋白 蛋白表达 丝状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缝隙连接蛋白相关基因(GJB2)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军 戴朴 +8 位作者 韩东一 于飞 杨仕明 王国建 武文明 黄德亮 洪梦迪 康东洋 张昕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缝隙连接蛋白相关基因(gapjunctionproteinbeta2,GJB2)突变情况,分析耳聋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41例患者进行聋病基因GJB2基因突变筛查。结果241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检测出65例GJB2...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缝隙连接蛋白相关基因(gapjunctionproteinbeta2,GJB2)突变情况,分析耳聋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241例患者进行聋病基因GJB2基因突变筛查。结果241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检测出65例GJB2基因突变,其中1例为新发现突变GJB2235delC/598G>A。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GJB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为27.0%,GJB2基因突变是人工耳蜗植入人群中耳聋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 基因突变 人工耳蜗植入 遗传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线粒体12S rRNA 1095 T>C突变相关的遗传性耳聋病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永一 李琦 +4 位作者 刘新 刘军 管敏鑫 黄德亮 戴朴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单倍体型、环境因素及核基因背景在1095T>C突变携带者耳聋表型中的作用。方法对通过基因筛查在赤峰市特教学校发现的3例携带1095T>C突变的耳聋患者进行病史、家系调查、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及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 目的探讨线粒体单倍体型、环境因素及核基因背景在1095T>C突变携带者耳聋表型中的作用。方法对通过基因筛查在赤峰市特教学校发现的3例携带1095T>C突变的耳聋患者进行病史、家系调查、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及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结果3例耳聋患者均表现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均有聋前氨基糖甙类药物应用史,家族中其他成员听力正常,耳聋外显率低。线粒体全序列分析表明这3例患者的线粒体基因组除都有1095T>C突变之外,其线粒体DNA的多态位点还显示独特的多态性。75例中国听力正常对照中发现1例携带该突变。结论1095T>C在这些遗传背景不同的、应用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有听力损失的家庭中出现及其低外显率强烈提示这个突变是导致听力损失的条件致病因素,可以在携带者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后发病,1095T>C突变可能与母系遗传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耳聋 突变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耳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NA5与遗传性耳聋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占国(综述) 袁慧军 韩东一(审校)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1年第3期33-36,共4页
遗传性耳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疾病,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而非综合征性耳聋具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迄今为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DFNA)已成功定位了64个位点,24个... 遗传性耳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系统器官疾病,分为综合征性耳聋和非综合征性耳聋,而非综合征性耳聋具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迄今为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DFNA)已成功定位了64个位点,24个基因(HereditaryHearingLossHomepage:http://webhost.ua.8C.be/hhh/)。第五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DFNA5(OMIM600994)于1995年在一个高频进展性听力下降的荷兰家系中首先定位在7p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非综合征性耳聋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重大疾病 耳聋基因 遗传异质性 人类健康 系统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JB2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性耳聋的特点及JL055小家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飞 戴朴 +9 位作者 韩东一 刘军 袁永一 刘新 康东洋 张昕 朱庆文 孙勍 袁慧军 杨伟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利用JL055小家系分析GJB2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的特点,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来自吉林聋哑学校的先证者JL055及其部分家属的血样,进行GJB2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olym... 目的利用JL055小家系分析GJB2基因突变导致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impairment,NSHI)的特点,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来自吉林聋哑学校的先证者JL055及其部分家属的血样,进行GJB2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产物测序,检测GJB2基因的序列改变,对测序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JL055的基因型为35delG/299-300delAT,两个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系和母系。结论JL055家系的测序结果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基因 突变 非综合征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暴露引起耳蜗内毛细胞谷氨酸样免疫反应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祖林 韩梅 +2 位作者 夏辉 于宁 李兴启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2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观察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豚鼠耳蜗内毛细胞 (inner hair cell,IHC)谷氨酸样免疫反应 (glutamate- likeimmunoreactivity,Glu- IR)的变化。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即刻、8小时、1天、3天和 7天组。噪声暴露... 目的 :观察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豚鼠耳蜗内毛细胞 (inner hair cell,IHC)谷氨酸样免疫反应 (glutamate- likeimmunoreactivity,Glu- IR)的变化。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即刻、8小时、1天、3天和 7天组。噪声暴露前 ,先破坏全部动物的右耳鼓膜 ,并用磷酸锌牙科水泥堵塞右侧外耳道 ,然后将实验各组在准自由声场中暴露于 12 0 d BL p1/ 3倍频程的 4 k Hz窄带声中 4小时 ,造成左侧 (单侧 )耳蜗噪声损害的动物模型。用 SP法对耳蜗 Corti器半薄切片作谷氨酸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耳蜗 IHC中 Glu- IR的平均光密度 (average opticaldensity,AOD)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 ,豚鼠两侧耳蜗 IHC中 Glu- IR的 AOD值无差异 (P >0 .0 5 ) ;在噪声暴露后即刻组 ,豚鼠左侧耳蜗 IHC中 Glu- IR的 AOD值较右侧高 (P <0 .0 1) ,在噪声暴露后 8小时组较右侧低 (P <0 .0 5 ) ,在噪声暴露后 1天、3天和 7天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噪声暴露后耳蜗 IHC中 Glu- IR经过一个从增强 -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毛细胞 噪声 豚鼠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舒张因子对豚鼠耳蜗血管纹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晓瑞 康梦奎 +1 位作者 孙建和 姜泗长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99年第4期236-239,共4页
本实验利用活体显微镜摄像技术、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内皮舒张因子(EDRF)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保护作用。结果提示:①速尿组(F)动物,经静脉注射药10min后,耳蜗微动脉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②对速尿/L-精氨酸组(F/L-Arginin... 本实验利用活体显微镜摄像技术、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内皮舒张因子(EDRF)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保护作用。结果提示:①速尿组(F)动物,经静脉注射药10min后,耳蜗微动脉缺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②对速尿/L-精氨酸组(F/L-Arginine)动物,EDRF能使速尿引起的微动脉缺血明显改善,血管纹血管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较单纯F组减轻;③速尿/L-硝基-精氨酸组(F/L-NNA)动物,耳蜗的缺血程度较F组加重。结论提示;EDRF能通过增加局部血流的灌注而改善和保护耳蜗微循环。本研究提供的实验结果,于临床开展微循环致聋疾病的治疗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血管纹 内皮舒张因子 听力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31基因与遗传性耳聋
17
作者 马丽涛 孙勍 +1 位作者 袁慧军 韩东一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遗传性耳聋作为-种单基因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迄今共有187个耳聋位点(54个为常染色体显性位点,67个为常染色体隐性位点,8个X-连锁位点,2个修饰基因位点,1个Y-连锁位点,1个听神经病基因位点,13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8个... 遗传性耳聋作为-种单基因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迄今共有187个耳聋位点(54个为常染色体显性位点,67个为常染色体隐性位点,8个X-连锁位点,2个修饰基因位点,1个Y-连锁位点,1个听神经病基因位点,13个线粒体DNA突变位点.8个与耳硬化症有关的基因位点.33个与综合征性耳聋有关的位点)见诸报道,已克隆的听觉基因共73个,其中45个与非综合征性耳聋有关。研究表明,耳聋与多种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突变有关.缝隙连接对于维持正常听觉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并可感受到相差100万倍以上的声强变化。听觉器官的灵敏度与频率选择性分别为听力阈值与语言识别能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 遗传性耳聋 单基因疾病 非综合征性耳聋 常染色体显性 常染色体隐性 基因位点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在内耳基因功能与突变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国建 戴朴 韩东一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3-36,共4页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寡核苷酸微阵列等,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它融合了多领域的各项技术,具有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能够高效平行地处理和应用日益庞大的基因组信息,被称为继单克隆抗...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寡核苷酸微阵列等,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它融合了多领域的各项技术,具有高通量、高集成、微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能够高效平行地处理和应用日益庞大的基因组信息,被称为继单克隆抗体技术和PCR技术之后生命科学中的又一重大技术创新,在序列分析、新基因的发现、基因表达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功能 基因芯片 突变检测 人类基因组计划 寡核苷酸微阵列 单克隆抗体技术 内耳 D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锋枪射击噪声对压力波安全标准的验证研究
19
作者 尹嘉才 姚治中 +4 位作者 吴铭权 宋学政 陈洪文 王沛英 顾瑞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996年第4期292-292,共1页
冲锋枪射击噪声对压力波安全标准的验证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300050)尹嘉才姚治中吴铭权宋学政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陈洪文王沛英顾瑞此前,我们曾观察过冲锋枪射击噪声对动物听觉的影响,发现豚鼠... 冲锋枪射击噪声对压力波安全标准的验证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300050)尹嘉才姚治中吴铭权宋学政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陈洪文王沛英顾瑞此前,我们曾观察过冲锋枪射击噪声对动物听觉的影响,发现豚鼠暴露条件处于国军标2号(GJ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听力损伤 压力波 安全标准 冲锋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市聋校聋儿SLC26A4基因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袁永一 戴朴 +5 位作者 黄德亮 朱秀辉 朱庆文 康东洋 刘丽贤 滕国春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1-256,共6页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内蒙古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病因,本文着重进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突变分析。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134例,对照组为中国北方听力正常者100例。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内蒙古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病因,本文着重进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突变分析。方法调查对象来自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134例,对照组为中国北方听力正常者100例。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SLC26A4基因编码区20个外显子测序,对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者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发现内耳影像学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134例耳聋患者中32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对其中29例进行颞骨CT检查发现20例内耳影像学异常(前庭水管扩大18例,前庭水管扩大合并其他内耳畸形1例,单纯Mondini畸形1例);进一步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1例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聋患者甲状腺右叶囊性占位,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其余19例患者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或处于临界值。发现SLC26A4基因12种新的变异。结论通过对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筛查结合内耳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庭水管扩大和/或内耳畸形20例,为该校14.93%(20/134)耳聋学生明确了病因;在该地区SLC26A4基因是仅次于GJB2基因(16.42%,22/134)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常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前庭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