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磊 李鸣皋 叶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1-512,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Ang-Ⅱ...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保护作用。方法:将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仅给予细胞培养液)、Ang-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为10-7mol/L)、Ang-Ⅱ+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0.1μmol/L)、Ang-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单纯Ang-Ⅱ组的基础上加入阿托伐他汀,使阿托伐他汀的终浓度为1μmol/L)。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各组细胞的[Ca2+]i。结果:(1)Ang-Ⅱ组的[Ca2+]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2)Ang-Ⅱ+阿托伐他汀组的[Ca2+]i显著低于Ang-Ⅱ组(P<0.01)。(3)Ang-Ⅱ+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Ca2+]i低于Ang-Ⅱ+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Ang-Ⅱ可引起细胞内[Ca2+]i的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对Ang-Ⅱ所致的[Ca2+]i增加具有保护作用,且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CA2+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杜瑞雪 范利 张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31-631,共1页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患者 血压昼夜节律 控制情况 影响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 监测资料 动态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PPARβ/δ途径下调老年大鼠心肌细胞IL-1β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韩磊 叶平 李鸣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下调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β/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β/δ,PPARβ/δ)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24月龄...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下调老年大鼠心肌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的作用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β/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β/δ,PPARβ/δ)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24月龄大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PPARβ/δ拮抗剂GSK0660+阿托伐他汀组。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阿托伐他汀、阿托伐他汀+GSK0660处理。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IL-1βmRNA和蛋白含量。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溶剂对照组细胞的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的IL-1βmRNA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3)阿托伐他汀+GSK0660组的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或P<0.01),但仍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激活PPARβ/δ信号通路来下调衰老心肌细胞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阿托伐他汀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β δ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叶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正在不断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高血压造成靶器官的损害,同时,影响脂类的细胞水平代谢,高血压通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协同危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20岁到65岁总胆固醇水平逐...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正在不断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高血压造成靶器官的损害,同时,影响脂类的细胞水平代谢,高血压通常与血脂异常并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协同危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从20岁到65岁总胆固醇水平逐渐增加,尽管老年患者总胆固醇水平有所降低,但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情况也很常见, 这类人群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绝对危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心血管系统 血脂异常 老年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 他汀类 心脏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治疗(续6)
5
作者 叶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血脂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曹泽玲 叶平 +3 位作者 龙超良 陈凯 李小卫 汪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再灌注30min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3mg·kg^(-1),n=7)组,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一为再灌注30min组,进一步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和吡格列酮(3mg·kg^(-1),n=7)组,测定有关心功能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另一为再灌注2h组,再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6)以及吡格列酮0.3mg·kg^(-1)(n=6)、1mg·kg^(-1)(n=7)和3mg·kg^(-1)(n=6)组,共5组,免疫组化检测MMP-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和PPAR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γ)蛋白质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梗死面积(necrosis,nec)与缺血区面积(area at risk,aar)之比减少28%(P<0.01),nec与左室面积(left ventricular,lv)之比减少32%(P<0.01);吡格列酮作用后心率和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指标的+dp/dt_(max)以及反映舒张功能指标的-dp/dt_(max)明显改善(P<0.05~0.001)。吡格列酮0.3、1、3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减少MMP-2蛋白质和mRNA表达,增加PPARγ蛋白质和mRNA表达(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而抑制MMP-2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吡格列酮 MMP-2 心脏 PPAR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及上游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瑞雪 叶平 +6 位作者 颜光涛 邓子辉 梁文涛 张红红 耿淼 郭子宽 吴红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10-1614,共5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人选无症状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人选无症状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服用瑞舒伐他汀5~20 mg/d,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及血浆VCAM-1水平;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ICAM-1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及核内蛋白表达。结果与基线时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淋巴细胞表面ICAM-1表达明显降低,单个核细胞核内PPARγ蛋白表达增加。血浆VCAM-1水平、单核细胞表面ICAM-1表达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舒伐他汀抑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ICAM-1的表达,上游机制可能与PPARγ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哺乳类动物骨实质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3
8
作者 边素艳 郭子宽 +3 位作者 叶平 盛莉 肖铁卉 祁莉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生物学特性,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体外研究。然而,由于MSC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志,这类细胞在体内存在的具体部位仍不清楚。既往的研究表明,人和小鼠骨实质中存在MSC。为观察此现象是否见于... 人们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的生物学特性,已经进行了广泛的体外研究。然而,由于MSC缺乏特异性的表面标志,这类细胞在体内存在的具体部位仍不清楚。既往的研究表明,人和小鼠骨实质中存在MSC。为观察此现象是否见于其他动物,收集Wistar大鼠、Beagle犬、C57小鼠及新西兰白兔股骨,用I型胶原酶将其骨片消化;去除消化细胞后,将消化后的骨碎片接种于人骨髓MSC培养体系中。结果表明,数天后可见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从骨片中迁移,并逐渐形成致密的贴壁层,可传代培养,且均一表达间充质细胞标志波形蛋白。分化实验表明,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鉴于骨实质结构简单,本研究结果为MSC体内分布特性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实质 细胞培养 哺乳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凋亡过程中释放膜微粒 被引量:2
9
作者 边素艳 崔华 +2 位作者 张新宁 祁莉萍 李冬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3-457,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已经用于多种损伤组织的修复,但无论全身或局部应用,培养的MSC进入体内后短期内大量死亡。为探讨死亡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MSC为对象,利用低氧及乏营养为诱导条件,对凋亡MSC释放的亚细胞结构进行... 间充质干细胞(MSC)已经用于多种损伤组织的修复,但无论全身或局部应用,培养的MSC进入体内后短期内大量死亡。为探讨死亡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的机制,本研究以大鼠MSC为对象,利用低氧及乏营养为诱导条件,对凋亡MSC释放的亚细胞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氧(1%O2)及无血清培养均可诱导MSC凋亡,尤以二者联合为著,72 h后细胞凋亡比例达(17.44±2.15)%。与此同时,培养上清经低温超速离心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细胞可释放大量的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其表面同时表达CD29、CD44A和凋亡相关的磷脂酰丝氨酸。结论:MSC经诱导后释放MP,其量相当于原细胞数目的15.2倍。MP是组织损伤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本研究为探讨MSC治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膜微粒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冬梅 曹瑞华 +4 位作者 刘源 王东晓 王瑞芳 秦宇红 陈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重构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结扎50只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术后24h存活41只(82%),另选20只为假手术组。采用高频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2周、8周时心脏结构及功能,8周时...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重构评价的可行性。方法结扎50只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术后24h存活41只(82%),另选20只为假手术组。采用高频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后2周、8周时心脏结构及功能,8周时进行血流动力学测定。结果心肌梗死大鼠与假手术组比较,2周时梗死区室壁变薄,运动明显降低,左心室内径和容量增大,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下降,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增加,晚期血流峰值(A)降低,E/A比值增加;8周时梗死区斑痕化,心腔球形化,左心室内径和容量继续增大,左心室功能进一步下降,E/A比值继续增大。模型组左心室收缩末压力以及最大心室内压力变化速率下降,而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增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与dp/dtmax呈正相关。结论高频超声心动图可以动态评价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大鼠 高频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欧洲血脂异常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9
11
作者 杜瑞雪 叶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87-90,共4页
2011年6月28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携手发布了欧洲首个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以下称2011 ESC/EAS血脂指南)[1]。该指南汲取了当前多项循证... 2011年6月28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携手发布了欧洲首个血脂异常管理指南(以下称2011 ESC/EAS血脂指南)[1]。该指南汲取了当前多项循证医学研究的成果,与既往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NCEP)成人治疗组第三套指南(ATP Ⅲ)等指南相比,具有以下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 他汀 LDL ESC CVD 目标函数值 目标值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心房纤颤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洪昌明 郑强荪 舒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3,共2页
目的分析一个家族性心房纤颤家系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查此家族成员的病史,记录心电图,绘制家系图。结果该家系3代19人中有6人患有心房纤颤。结论经过遗传分析,认为该家系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系谱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微粒:干细胞组织修复的新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边素艳 崔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0,共5页
多种干细胞对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但机制不明。除了可溶性分子,细胞释放的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新机制。MPs是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在诱导或凋亡后分泌的小囊泡。MPs与靶细胞通过特异的受... 多种干细胞对衰老和病变引起的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但机制不明。除了可溶性分子,细胞释放的膜微粒(microparticles,MPs)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新机制。MPs是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在诱导或凋亡后分泌的小囊泡。MPs与靶细胞通过特异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转移蛋白质、脂质、RNA等生物活性物质。干细胞来源MPs的组成及功能是近年研究的新视点。本文综述MPs的组成、产生机制、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以及干细胞衍生MPs的研究进展,为干细胞组织修复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膜微粒 组织修复 信息传递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1-565C/T基因多态性对心梗患者来源的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祁莉萍 严晓伟 +1 位作者 叶平 陈连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比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启动子区-565C/T不同基因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及ABCA1蛋白表达。方法应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原代细胞培养及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诱导获得巨噬细胞,3H标记的胆固醇测量... 目的比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启动子区-565C/T不同基因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及ABCA1蛋白表达。方法应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原代细胞培养及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诱导获得巨噬细胞,3H标记的胆固醇测量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量ABCA1蛋白表达。结果(1)单核细胞原代培养分化成巨噬细胞,经Ac-LDL诱导成泡沫细胞;(2)ABCA1-565C/TTT型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率低于CT型和CC型;(3)TT型巨噬细胞中ABCA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T型和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A1-565C/T位点TT基因型ABCA1的蛋白表达及胆固醇外流功能较CC、CT型减低,推测TT基因型通过影响ABCA1蛋白表达而影响巨噬细胞胆固醇外流功能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 胆固醇逆向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他汀类药物安全性再认识 被引量:13
15
作者 叶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8期1-4,6,共4页
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他汀治疗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的重视,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 大量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强化调脂的理念已经深入临床。他汀治疗对肝脏和肌肉潜在的不良反应已得到医患的重视,2012年2月29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官方网站上又发布了有关他汀类药物说明书需要修改的告示,包括他汀的肝酶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血糖异常和新发糖尿病等,以及以往关于肿瘤、肾脏安全性的争议再次引起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的关注。重新认识他汀的安全性对于贯彻指南、推动临床降脂实践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 心血管疾病 剂量 FDA 用药量 药物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治疗的热点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平 边素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61-564,共4页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药物。进一步研发针对脂代谢的不同作用靶点、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降脂药物是目前血脂领域的热点之一。针对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研发的...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药物。进一步研发针对脂代谢的不同作用靶点、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降脂药物是目前血脂领域的热点之一。针对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研发的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已进入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apoB抑制剂和微粒体甘油三酯转移蛋白抑制剂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虽然在他汀基础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药物治疗未获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预期结果,但全球仍未放弃针对胆固醇逆向转运的新药研发。在他汀类药物时代,研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型降脂药物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血脂异常的最佳干预策略仍在不断探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治疗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ApoE基因缺陷小鼠心肌肥厚一级预防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秦彦文 叶平 +1 位作者 王绿娅 杨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胆固醇膳食喂养的ApoE基因缺陷[ApoE(-/-)小鼠心脏形态学和心肌间质成分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poE(-/-)小鼠心肌损害的一级预防作用。方法:16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被分为两组:模型组和阿托伐...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胆固醇膳食喂养的ApoE基因缺陷[ApoE(-/-)小鼠心脏形态学和心肌间质成分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ApoE(-/-)小鼠心肌损害的一级预防作用。方法:16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被分为两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10 mg.kg-1.d-1),每组8只,饲以胆固醇膳食饲料喂养至24周龄,相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在24周结束时处死小鼠。常规检测血浆胆固醇水平,留取新鲜心脏组织测定TC及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另取心脏组织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形态学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组ApoE(-/-)小鼠血浆、心脏组织胆固醇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NO和SOD水平明显增加(P<0.05),心肌细胞直径和心肌胶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西方膳食喂养的ApoE(-/-)小鼠,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减少胶原含量,可能减轻心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缺陷鼠 心肌 胶原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老对大鼠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韩磊 叶平 +1 位作者 刘永学 韩春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观察衰老对大鼠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l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水平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0只20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大... 目的观察衰老对大鼠心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l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表达水平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30只20月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老年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大剂量组,10 mg·kg^(-1)·d^(-1))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处理组(小剂量组,1mg·kg^(-1)·d^(-1),每组10只;另选10只3月龄Wistar大鼠为青年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灌胃,共4个月。老年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共4个月,青年组未灌胃。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PPARγ mRNA含量,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心肌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大鼠心肌PPARγ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老年组比较,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PPARγ mRNA含量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衰老大鼠心肌PPAR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可显著上调老年大鼠心肌PPAR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心肌 降血脂药 衰老 干预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中层缩短率与高血压者左室构型和左室重量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苗冬梅 叶平 +2 位作者 高鹏 张今尧 肖文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67-769,共3页
目的探讨左室中层缩短率与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及左室重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08年12月的51例患者入高血压病组,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临床特点,同时行超声心动图,采用常规M型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 目的探讨左室中层缩短率与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及左室重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08年12月的51例患者入高血压病组,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临床特点,同时行超声心动图,采用常规M型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量,软件计算射血分数、缩短分数、左室中层缩短率以及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根据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将高血压患者分为4个亚组:正常结构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分析各组的收缩功能指标,观察左室中层缩短率与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的相关性。结果①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室间隔舒张末内径显著增加(1.18±0.28vs0.95±0.13,P<0.001)、后壁舒张末内径明显增加(1.01±0.17vs0.89±0.17,P<0.01)、左室中层缩短率明显降低(18.0±4.9vs22.3±5.9,P<0.01)。②高血压不同构型亚组的收缩功能和左室构型的比较: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相对室壁厚度、左室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舒张末左室内径、射血分数以及缩短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中层缩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高血压组左室收缩功能与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的相关性:左室中层缩短率与相对室壁厚度相关(r=-0.42,P<0.05)、左室中层缩短率与左室重量指数显著相关(r=0.67,P<0.01)、而射血分数、缩短分数与左室重量、相对室壁厚度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左室壁内缩短分数可以更有效的评价早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功能,并与其相对室壁厚度和左室重量有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室壁内缩短分数 左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喂养ApoE基因缺陷小鼠的心脏改变
20
作者 秦彦文 叶平 +1 位作者 王绿娅 杨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38-40,I0001,I0002,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高胆固醇喂养的不同周龄ApoE基因缺陷小鼠心脏形态学以及心肌胶原的变化。方法以24、32周和40周龄ApoE基因缺陷鼠(n=6/组)为研究对象,相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常规检测血清胆固醇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形态... 目的动态观察高胆固醇喂养的不同周龄ApoE基因缺陷小鼠心脏形态学以及心肌胶原的变化。方法以24、32周和40周龄ApoE基因缺陷鼠(n=6/组)为研究对象,相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常规检测血清胆固醇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改变,KS4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之比(PVCA),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40周龄ApoE-/-小鼠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侧壁、左心室后壁较24周龄ApoE-/-小鼠增厚(P<0.05);24、32和40周龄ApoE-/-小鼠随着周龄增加心肌胶原含量随之增加(P<0.05),Ⅰ型胶原逐渐增多。结论高胆固醇喂养的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着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脏增大,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鼠 心肌 胶原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