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听力学临床研究建设的现状分析
1
作者 左慧君 陈艾婷 +1 位作者 李世博 冀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7-810,共4页
目的调研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听力学临床建设情况,分析其听力学中心及业务开展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成员单位情况。结果各成员单位耳科医师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10%的28家,11%~30%的40家,31%~50... 目的调研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员单位听力学临床建设情况,分析其听力学中心及业务开展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成员单位情况。结果各成员单位耳科医师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10%的28家,11%~30%的40家,31%~50%的35家,≥51%的17家。全职听力师为1~5人,全职和(或)兼职助听器验配师0~1人。测听室具有中国计量科学院出具的声学检测报告的36家,具有地方计量院出具的检测报告的54家。34家成员单位具有声源定位测试所需的声场测听室。37家成员单位采用统一的专业听力学信息系统,实现了患者及检查结果的数字化管理。结论各成员单位全职工作人员较少,仍需加强人员引进;主、客观测听结果之间的修正值需要进一步统一完善;纯音测听室、隔音屏蔽室及声场测听室的数量配比,需要标准化文件给予指导;信息化建设仍需要进一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学 临床研究建设 调研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采政策下人工耳蜗植入人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趋势演变:基于单中心首月百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2
作者 李佳楠 陈云鹤 +6 位作者 杜海侨 孙越 颜硕 周沁晔 庄博翔 康思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9-534,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人工耳蜗集采政策实施后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选择趋势及并发症管理情况,为优化政策落地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5年3月3日至2025年3月31日集采政策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听...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人工耳蜗集采政策实施后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选择趋势及并发症管理情况,为优化政策落地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5年3月3日至2025年3月31日集采政策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听觉植入中心首月连续114例(138耳)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收集人口学特征、耳聋病史、术前干预、手术类型及并发症数据,与之前数据进行趋势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集采首月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数量114例(138耳),与历年相比有大幅度提升。患者年龄范围在8个月至74岁,儿童患者占比44.74%,成人患者占比55.26%,较既往成人患者比例(23.09%)大幅提升。所有患者中非常规病例占比42.98%,较历史数据(23.91%)大幅提升。在手术侧别的选择上,双侧植入占比21.05%,较集采政策前(7.00%)大幅提升。术前评估分析表明,助听器儿童使用率为21.05%,成人使用率为35.09%,扩展版听觉行为分级问卷分级绝大部分在0~2级之间,言语可懂度分级问卷分级情况为儿童组主要分布在1级(17.54%),成人组在5级(21.05%)中占较高的比例。术后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包括急性期耳鸣占16.58%、头晕占6.63%、发热占4.47%、皮瓣水肿1例,提示术前进一步优化并发症管理方案。结论 集采政策显著扩大了人工耳蜗受益人群,推动手术向成人、复杂病例及双侧植入发展,但术前宣教和并发症管理仍需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集采政策 临床特征 手术趋势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正常者耳鸣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香香 熊海霞 +2 位作者 张培丽 朱玉华 刁明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听力正常者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喉科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且听力正常的初诊患者150例,通过耳鸣障碍量表(THI)评... 目的分析影响听力正常者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喉科门诊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且听力正常的初诊患者150例,通过耳鸣障碍量表(THI)评估患者耳鸣严重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别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情况。采用Pearson方法、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耳鸣严重程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耳鸣侧别、耳鸣主调频率、耳鸣主调响度、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睡眠质量(r=0.667,P<0.001)、焦虑状态(r=0.603,P<0.001)和抑郁状态(r=0.593,P<0.001)与耳鸣THI分级有相关性,睡眠质量较差,焦虑抑郁得分较高的患者,其耳鸣程度较重;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睡眠质量对THI分级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睡眠质量可能与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耳鸣严重程度有关,在这类患者的临床诊治中要重点关注其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听力正常 严重程度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基酸纳米水凝胶负载地塞米松的内耳递送研究
4
作者 艾苹苹 赵立东 +4 位作者 汤朝晖 贺超良 陈学思 杨仕明 吴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78,共9页
目的 构建一种用于地塞米松内耳递送的新型聚氨基酸纳米水凝胶给药系统,以提高地塞米松给药效率。方法 合成经荧光标记的基于聚谷氨酸的聚氨基酸地塞米松纳米药物水凝胶,并测试其凝胶化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手术将水凝胶注射于豚鼠的... 目的 构建一种用于地塞米松内耳递送的新型聚氨基酸纳米水凝胶给药系统,以提高地塞米松给药效率。方法 合成经荧光标记的基于聚谷氨酸的聚氨基酸地塞米松纳米药物水凝胶,并测试其凝胶化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手术将水凝胶注射于豚鼠的圆窗龛,测定其在活体豚鼠中耳腔内的降解时间,并评价该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及地塞米松在内耳中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37℃水浴锅中,该水凝胶的凝胶化时间为80 s;在活体豚鼠中耳腔内,水凝胶7 d内基本可完全降解。中耳腔给药1 d后豚鼠出现一过性听力损失,随着时间延长,听力逐渐恢复正常。未观察到该水凝胶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未见豚鼠具有前庭功能刺激体征,病理学检测亦未见螺旋神经节细胞具有异常改变和明显的炎症反应。药代动力学显示,该水凝胶具有药物缓释作用,并可延长地塞米松作用时间。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地塞米松在耳蜗和前庭器官中均有明显分布。结论 聚氨基酸纳米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和可降解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耳药物递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基酸 纳米水凝胶 地塞米松 耳科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凝胶在内耳局部药物递送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海霞 刁明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38,共4页
水凝胶一般由强亲水性的三维网状结构组成,是一种具备软组织特性的半固体聚集态凝胶,既可维持特定的形态,亦可实现药物分子从凝胶基质中的扩散和渗透。由于其独特的网状结构及较高的黏滞性,更有利于药物在中耳腔的滞留。与药物溶液相比... 水凝胶一般由强亲水性的三维网状结构组成,是一种具备软组织特性的半固体聚集态凝胶,既可维持特定的形态,亦可实现药物分子从凝胶基质中的扩散和渗透。由于其独特的网状结构及较高的黏滞性,更有利于药物在中耳腔的滞留。与药物溶液相比,使用水凝胶经鼓室注射,可减少给药次数,实现药物缓慢、长效释放。我们对目前内耳局部药物递送系统中所使用水凝胶的分类、特性、疗效及其研究进展作统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内耳给药 泊洛沙姆407 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样本先天性耳前瘘管临床特征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张铭 张红佳 邹艺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27,共5页
目的 探索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CPF)临床特征,明确术后多次复发关键影响因素以优化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912例(1262耳)CPF患者,收集人口学、瘘管解剖、伴发畸形... 目的 探索先天性耳前瘘管(congenital preauricular fistula,CPF)临床特征,明确术后多次复发关键影响因素以优化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912例(1262耳)CPF患者,收集人口学、瘘管解剖、伴发畸形、感染相关及治疗数据并进行分析。按术后复发情况分为首次复发与多次复发组,分析上述变量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1)临床特征:912例(1262耳)CPF患者中女性占54.17%(男女比例为0.8∶1),38.38%为双侧瘘管,右侧(32.02%)略多于左侧(29.61%),侧别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98.34%为单瘘管,其中85.58%位于耳轮脚前;16.01%伴发其他耳畸形、耳以外部位畸形6.47%;有家族史者占2.85%;60.62%有感染史,其中67.32%感染病程>1年;来我院就诊前有过治疗史的占55.94%,药物治疗占49.72%,切开引流占41.93%,瘘管切除手术占8.36%。(2)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随访患者410例(592耳),经我院手术治疗后,复发率4.05%(24/592),首次术后复发占2.36%(14/592),多次术后复发占1.69%(10/592)。两组性别、侧别与复发次数无相关性(P>0.05);两组术前均合并感染并行切开引流;感染病程>1年、切开引流>1次与复发次数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CPF女性多发,多为单侧、耳轮脚前单一瘘口,可伴发耳及其他部位畸形。我院CPF大部分患者有感染史及治疗史,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低。感染病程长及反复切开引流是多次复发危险因素,需强化术前瘘管评估并实施根治性切除以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前瘘管 临床特征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感染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发耳聋核心家系的基因新发突变(DNM)特征分析及遗传咨询策略
7
作者 关静 吴萧男 +3 位作者 李进 谌国会 王洪阳 王秋菊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9-341,共13页
新发突变(de novo mutation, DNM)是导致散发耳聋的重要遗传因素,也是复杂耳聋综合征发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为了分析散发耳聋DNM遗传学特征及其致病因素,本文以2015年10月~2023年10月纳入“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的410个散发耳聋核心家系... 新发突变(de novo mutation, DNM)是导致散发耳聋的重要遗传因素,也是复杂耳聋综合征发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为了分析散发耳聋DNM遗传学特征及其致病因素,本文以2015年10月~2023年10月纳入“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的410个散发耳聋核心家系为对象,对收集到的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信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通过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线粒体基因组及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进行了“父+母+先证者”核心家系遗传学比对分析,应用同源等位基因检测方法来计算DNM先证者核心家系成员之间关系系数。结果发现,这些散发耳聋核心家系中有7.3%(30例)先证者携带17种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新发SNV、Indel和1种新发拷贝数变异,涵盖所有DNM类型,其中WFS1 c.2051C>T、ATP1A3 c.2452G>A、ACTG1 c.94C>T是散发耳聋中常见DNM,基因型C>T变异占比最高(34.6%);临床特征分析也显示有56.7%(17/30)先证者为非综合征性耳聋,但其中有半数以上(52.9%,9/17)携带明确与“综合征性耳聋”相关的致病基因型,可能存在暂时性“拟”非综合征性耳聋表型特征。本组30例先证者父母的平均生育年龄分别为29.4岁和28.3岁,其中父亲或母亲生育年龄≥35岁的各占13.3%;同时在遗传咨询的先证者家庭结构中,63.3%为独生子女家庭且有明确再生育意愿,16.7%先证者父母为孕育“二孩”产前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时,需要以“父+母+先证者”核心家系为单位进行检测,以便分析DNM在聋病发生中的遗传贡献度;由于DNM发生与父母生育年龄的增加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对于已生育DNM散发耳聋患者家庭,还需要采集听力健康父母的生育年龄及孕产史等临床信息,当这些家庭再生育时建议受孕后进行已明确DNM致病变异的产前诊断并重视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耳聋 新发突变 遗传咨询 年龄因素 生育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实时多频耳蜗电图测试及电极扫描在人工耳蜗植入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淑为 王丹丹 +1 位作者 杜海侨 李佳楠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0-636,共7页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过程中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agram,ECochG)中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振幅变化,探讨术中实时监测ECochG与残余听力保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过程中耳蜗电图(electrocochleagram,ECochG)中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振幅变化,探讨术中实时监测ECochG与残余听力保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CI患者4例,记录4例不同病因、不同年龄的CI患者术中人工耳蜗电极插入持续时间,分析植入时长与听力阈值改变的关系;分析人工耳蜗电极在250、500、1000、2000 Hz 4个刺激频率产生的CM振幅变化;比较各患者术前听力阈值、术中预测听力阈值与术后听力阈值,评估CM振幅变化与听力阈值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4例患者电极插入的持续时间从99~265 s不等,植入时长>90 s以上时听力阈值改变与植入持续时间无明显相关性;CM振幅基本呈现持续增长模式,幅值从14.4~115μV不等;在人工耳蜗电极放置期间CM振幅下降百分比与CI术后听力变化值之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实时监测CI术中ECochG可以在手术期间为术者提供有价值的反馈,并对术后残余听力保留情况提供参考。但仍需要更多的数据来研究术中ECochG与术后听力变化之间的潜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耳蜗电图 耳蜗微音电位 听力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临床症状与偏侧咀嚼习惯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9
作者 马博文 黄东宗 +8 位作者 徐鑫宇 王一涵 李晓星 胡一帆 杨淑芝 李鸿波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TMD)患者临床症状和偏侧咀嚼习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4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TMD的患者285例,分为耳鸣组和非耳鸣组。分析2组患者中偏侧咀嚼习惯... 目的探讨伴耳鸣的颞下颌关节病(TMD)患者临床症状和偏侧咀嚼习惯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4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TMD的患者285例,分为耳鸣组和非耳鸣组。分析2组患者中偏侧咀嚼习惯的占比、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侧的相关性、TMD临床症状(弹响、关节疼痛、张口受限)与耳鸣的相关性、偏侧咀嚼习惯与耳鸣的相关性、关节盘移位类型与偏侧咀嚼和耳鸣的相关性。结果在耳鸣组中,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90.70%(39/43),无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9.30%(4/43)。在无耳鸣组中,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76.03%(184/242),无偏侧咀嚼者的比例为23.97%(58/242)。耳鸣组出现偏侧咀嚼的比例高于无耳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耳鸣与偏侧咀嚼习惯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耳鸣与偏侧咀嚼习惯呈正相关(P<0.05)。在左侧耳鸣组中,左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54.55%(12/22)]高于右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45.45%(10/22)];在右侧耳鸣组中,右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81.82%(9/11)]高于左侧偏侧咀嚼者的比例[18.18%(2/11)]。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分布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P<0.05)。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耳鸣发生侧与偏侧咀嚼习惯侧呈正相关(P<0.05)。耳鸣组患者的疼痛比例显著高于无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中发生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发生关节盘移位(无关节盘移位、单侧关节盘移位、双侧关节盘移位)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组与无耳鸣组患者发生关节盘移位(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偏侧咀嚼习惯的TMD可能是不明原因耳鸣的诱发因素,不明原因耳鸣与TMD患者的关节区疼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病 耳鸣 偏侧咀嚼 关节盘移位 关节区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成像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大脑皮层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0
作者 颜硕 杜海侨 李佳楠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9-994,共6页
功能性近红外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携的神经成像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患者的大脑皮层活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fNIRS技术的优缺点与其在... 功能性近红外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安全、便携的神经成像技术,在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患者的大脑皮层活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fNIRS技术的优缺点与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重点综述了其在CI患者听觉皮层的跨模态重组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fNIRS技术在评估CI患者的语言认知能力、言语发展机制和预测术后康复效果方面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成像技术 人工耳蜗植入 跨模态重组 语言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23例高分辨率颞骨CT的内耳畸形分类研究
11
作者 聂卉一 赵星 +2 位作者 高搏 刘硕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 基于1823例高分辨率颞骨CT影像,补充不同类型内耳畸形的患病率,分析不对称内耳畸形患者的类型特点,探讨其发生特征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内耳畸形的182... 目的 基于1823例高分辨率颞骨CT影像,补充不同类型内耳畸形的患病率,分析不对称内耳畸形患者的类型特点,探讨其发生特征及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内耳畸形的1823例患者,收集高分辨率颞骨CT图像,按Sennaroglu 2017分类标准对内耳结构进行分型,统计不同类型内耳畸形的患病率,并统计不对称内耳畸形出现的特点。结果 在1823例患者3487耳畸形耳中,不完全分隔Ⅱ型为最常见类型(占62.95%),单纯前庭/半规管/内听道畸形占比7.31%,前庭导水管扩大占比6.34%,不完全分隔Ⅰ型占比6.05%;迷路未发育、初级听泡、耳蜗发育不全Ⅰ型和Ⅱ型均低于1%。1823例内耳畸形患者中,85.08%例为双侧对称畸形,6.20%例为双侧不对称畸形,8.72%例为单侧畸形,14.92%的患者表现为不对称内耳畸形。各类型的对称性占比差异较大,不完全分隔Ⅲ型的双侧对称比例达100%,不完全分隔Ⅱ型为97.75%,而耳蜗发育不全Ⅱ型、初级听泡的双侧对称比例分别为13.64%和4.35%;蜗孔畸形患者最常见表现为单侧畸形(56.36%)。结论 本研究补充了不同类型内耳畸形的患病率,不对称内耳畸形在临床中并不罕见,各类型及对称性占比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畸形 不对称内耳畸形 颞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灌流模式下的耳内镜外科手术 被引量:30
12
作者 廖华 虞幼军 侯昭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鉴于传统耳内镜手术方式的一些缺陷,一种新型的持续灌流模式下的耳内镜外科手术模式得以形成和发展。镜头需要反复擦拭、单手操作限制、术中磨骨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持续灌流模式下的耳内镜外科手术模式... 鉴于传统耳内镜手术方式的一些缺陷,一种新型的持续灌流模式下的耳内镜外科手术模式得以形成和发展。镜头需要反复擦拭、单手操作限制、术中磨骨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本文详细地介绍了持续灌流模式下的耳内镜外科手术模式的应用原理、使用方法、技术优点、临床应用场景和技术不足,有助于学习和开展该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手术 持续灌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中耳外科手术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方园 吴南 +1 位作者 杨仕明 侯昭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耳内镜技术的出现为中耳外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随着耳内镜器械和设备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更多的耳内镜实用手段被应用于中耳外科手术中,一些传统中耳外科的方法和理念也被重新审视和再认识。在此过程中,一些耳内镜手术的实用理念... 耳内镜技术的出现为中耳外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随着耳内镜器械和设备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更多的耳内镜实用手段被应用于中耳外科手术中,一些传统中耳外科的方法和理念也被重新审视和再认识。在此过程中,一些耳内镜手术的实用理念逐渐清晰,手术方法渐渐成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耳内镜中耳外科手术体系。耳内镜中耳外科手术体系的建立,不但有助于年轻医生理解耳内镜中耳手术的理念,快速掌握耳内镜中耳外科技术,对于中耳微创手术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外科 中耳功能性手术 耳道锁孔技术 上鼓室外侧壁重建 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放疗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菲 杨崇灵 +2 位作者 曹伟 吕萍 刘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早期小剂量放疗对耳廓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9例(60耳)耳廓瘢痕疙瘩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手术+放疗组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小剂量放...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早期小剂量放疗对耳廓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49例(60耳)耳廓瘢痕疙瘩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手术+放疗组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小剂量放疗,共30例(37耳),手术+激素组采用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注射激素,共6例(8耳),单纯手术组术后未进行辅助治疗,共13例(15耳)。对比三组临床疗效、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及术后复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放疗组、手术+激素组和单纯手术组有效率分别为96.67%、83.33%和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V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手术+放疗组、手术+激素组和单纯手术组VSS评分分别为3.00±1.15分、3.17±1.47分和5.77±2.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放疗组、手术+激素组和单纯手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0.00%、33.33%和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彻底切除瘢痕组织联合术后早期小剂量放疗可有效减少瘢痕增生,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放射治疗 糖皮质激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内镜与显微镜相结合模式在耳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娅 王方园 +1 位作者 邹世桢 侯昭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7-350,共4页
目的 分析耳内镜和耳显微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耳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培养耳科医师的教学效率。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进行规范化培训且没有耳科临床工作... 目的 分析耳内镜和耳显微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耳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培养耳科医师的教学效率。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进行规范化培训且没有耳科临床工作经验的33名学员进行耳科问卷调查,该问卷为作者自制问卷,内容包括:耳内镜、耳显微镜的学习时长,对耳科11项知识点的自我评价,对耳内镜学习和显微镜学习重要性的主观评价等。结合学员的耳科轮转结业考试成绩,分析耳内镜和耳显微镜教学的应用效果。结果 33份问卷共收回问卷29份,去除耳科培训尚未结束的5名,共有24名纳入调查研究,男10名,女14名,年龄23~36(27.8±4.1)岁。自我评价量表信度分析Alpha值为0.905。耳科闭卷考试的成绩为(93±2)分,均通过了耳科培训考试。24名学员对耳内镜教学和耳显微镜教学的重要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3,P=0.2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4名学员耳内镜学习时长与中耳通气引流的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502,P=0.012),耳显微镜学习时长与咽鼓管的结构功能、中耳胆脂瘤的病理生理、中耳胆脂瘤的治疗方案的主观评估呈正相关(r=0.456、0.528、0.455,P=0.025、0.008、0.026)。耳显微镜学习时长与耳科闭卷考试成绩呈正相关(r=0.494,P=0.014)。耳科知识点的学习情况主观评分排在前列的有中耳胆脂瘤的治疗、中耳炎的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病理生理、中耳炎的病理生理等。结论内镜与耳显微镜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员的耳科学习效率,为耳科规范化培训提供高效良好的教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师培训 耳科 耳内镜 显微镜 中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组学和机器学习构建咽喉反流唾液菌群诊断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林熙 尹龙龙 +4 位作者 崔小缓 毕欣欣 张延平 蒋兴旺 李丽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索使用微生物组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唾液菌群诊断模型的可能性。方法以2022年2~11月就诊的经8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显效的34例LPR患者为病例组,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相匹配... 目的探索使用微生物组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的方法构建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唾液菌群诊断模型的可能性。方法以2022年2~11月就诊的经8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显效的34例LPR患者为病例组,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相匹配的4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留取用药前的唾液标本,提取DNA,扩增16S片段后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比较菌属水平物种差异。选择病例组24例、对照组33例作为训练集,其余作为测试集,随机森林法分类数据,进行十折交叉验证,选择最优菌属组合构建诊断模型,计算疾病概率指数(probability of disease,POD),绘制ROC曲线,使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唾液中22个属相对丰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构建由6个菌属组成的诊断模型,即乳酸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新鞘氨醇杆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罗尔斯通菌属和Phocaeicola属,测试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诊断模型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87.71%,Kappa值为0.470。结论由唾液菌群构建的菌属组合诊断模型可以区分LPR患者与健康人,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喉反流 唾液菌群 16S rDNA测序 疾病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组固定方式对应小鼠耳蜗组织染色效果的研究
17
作者 位格格 邱士伟 +3 位作者 熊巍 袁永一 聂卉一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方式对耳蜗结构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探索耳蜗内特定细胞类型的最佳固定方式,最大限度保存耳蜗不同细胞类型以及细胞内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为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耳蜗细胞形态学研究提供一种更为个性化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 目的研究不同固定方式对耳蜗结构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探索耳蜗内特定细胞类型的最佳固定方式,最大限度保存耳蜗不同细胞类型以及细胞内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为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耳蜗细胞形态学研究提供一种更为个性化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方法选择野生型C57BL/6小鼠9只,将小鼠随机分为一组、二组及三组,每组3只。一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4%多聚甲醛(polyformaldehyde,PFA)心脏灌流、二组采用直接4%PFA心脏灌流、三组采用耳蜗4%PFA灌流。对3组固定后的耳蜗采用常规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低倍镜、高倍镜以及超高分辨率等模式下观察并比较3组耳蜗内不同细胞和细胞内形态结构。结果3种染色方法在不同观察模式下均能清楚显示毛细胞、神经丝形态结构,3组毛细胞、神经丝形态结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纹区域在一组的固定方式下,其形态结构相比于其他两种固定方式保存的更为完整。结论3组耳蜗固定方式均可以用来研究Corti's器、螺旋神经节区域的形态结构,而一组的固定方式更适合用于研究血管纹区域内的细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灌流 耳蜗灌流 Corti's器 血管纹 螺旋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患者自我管理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刘静 赵诺 +3 位作者 李志红 苏怡 杜彩霞 王大勇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8-443,共6页
目的探究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潜在剖面,分析不同类别患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6月205例突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突聋患者自我管理状况... 目的探究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潜在剖面,分析不同类别患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6月205例突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突聋患者自我管理状况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采用Mplus 8.0软件进行潜在剖面分析,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将患者按自我管理水平分为3个类别,据其特征分别命名为“高管理-自我效能良好组”(52例,26.00%)、“中管理-症状特别关注组”(101例,50.50%)、“低管理-信息获取欠缺组”(47例,23.50%)。文化程度、是否伴睡眠障碍、社会支持水平是突聋患者不同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突聋患者整体自我管理水平为中等,且存在明显异质性,文化程度、睡眠障碍情况及社会支持水平是各类别患者的分层依据,可据此进行分类识别和干预策略制定。重点给予“低管理-信息获取欠缺组”患者信息支持,针对“中管理-症状特别关注组”患者薄弱环节提供干预,充分发挥“高管理-自我效能良好组”患者自我效能,调控自我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自我管理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BAS和CAPE-V量表中文听感知评估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阳 刘恒鑫 +2 位作者 屈歌 李瑞香 黄冬雁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 评估在中文语境下GRBAS和CAPE-V的评估者内和评估者间一致性。方法 5名嗓音相关专业人员使用《发音评估助手》APP对抽取自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病理嗓音数据库V1.0的52例语音样本进行GRBAS和CAPE-V评估,52例用于评估者间一致... 目的 评估在中文语境下GRBAS和CAPE-V的评估者内和评估者间一致性。方法 5名嗓音相关专业人员使用《发音评估助手》APP对抽取自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病理嗓音数据库V1.0的52例语音样本进行GRBAS和CAPE-V评估,52例用于评估者间一致性分析,其中的38例用于评估者内部一致性评估。使用ICC对CAPE-V进行评估者内和评估者间一致性分析,采用Cohen's Kappa方法对GRBAS的5个特征进行评估者内一致性分析,采用Fleiss Kappa方法对GRBAS评估者间一致性进行分析,并对两个量表中相同的特征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评估者内一致性分析结果示,CAPE-V 6个特征均呈现出高的一致性,各特征的ICC系数分别为总体音质(OS)=0.80,粗糙度(R)=0.69,气息音(B)=0.77,紧张度(S)=0.75,音调异常程度(P)=0.74,响度异常程度(L)=0.78;GRBAS除特征G(0.48)和S(0.45)存在较弱的评估者内一致性外,其余特征的评估者内一致性均较差。评估者间一致性分析结果示,CAPE-V各特征的ICC相关系数均大于0.85,提示不同评估者对各特征的评分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GRBAS除G特征(相关系数=0.48)外,其余特征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40,说明除特征G外,其余特征的评估者间一致性均较差。在同时使用GRBAS和CAPE-V对同一样本进行评估时,总体音质(OS/G)、粗糙度(R)、气息音(B)、紧张度(S)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5、0.91、0.91,提示两个量表中的这4个特征的评分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在中文语音样本的听感知评估中,CAPE-V量表的评估者内和评估者间一致性更高,较GRBAS量表更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BAS评估 共识听觉-知觉嗓音评估 评估者内部一致性 评估者间一致性 中文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传导的相关机制与骨导植入装置的现况及应用
20
作者 庄博翔 汪蓉 +5 位作者 杜海侨 王淑为 陈云鹤 康烁烁 王倩 李佳楠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7-983,共7页
随着骨传导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创新发展,骨传导在助听器和听觉植入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骨传导中的传递机制各不相同,本文就骨传导研究中比较认可的耳道内声压、中耳听骨惯... 随着骨传导机制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创新发展,骨传导在助听器和听觉植入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研究表明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骨传导中的传递机制各不相同,本文就骨传导研究中比较认可的耳道内声压、中耳听骨惯性、内耳淋巴液惯性、内耳空间压缩和扩张以及脑脊液压力传递5种机制假说展开综述,探讨骨导植入装置对声源定位和耳鸣症状的影响,对骨导、中耳植入装置的分类和特性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师和患者选择合适的听觉植入装置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传导机制 骨传导助听器 振动声桥 声源定位 耳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