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ILE术前屈光状态对术后调节功能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张梅洛 田春雨 +7 位作者 杨青华 贾烈曦 张鸿瑫 李满梅 杜争情 曾卓 王雪 张葳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状态下SMILE手术前后患者的调节灵敏度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随机选取2023-06/12就诊于我院行SMILE手术且建立视功能档案的患者59例118眼,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18-35(平均25.19±5.65)岁。... 目的:探讨不同屈光状态下SMILE手术前后患者的调节灵敏度情况及变化规律。方法: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随机选取2023-06/12就诊于我院行SMILE手术且建立视功能档案的患者59例118眼,其中男37例,女22例,年龄18-35(平均25.19±5.65)岁。按照术前等效球镜(SE)分为两组:中低度近视组(SE≥-6.00 DS)40例80眼,高度近视组(SE<-6.00 DS)19例38眼。比较术前,术后1 wk,1 mo单眼(右眼、左眼)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分析两组患者SMILE手术前后的调节灵敏度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低度近视组33例66眼完成术后1 mo随访,失访率为17.5%(7/40);高度近视组15例30眼完成术后1 mo随访,失访率为21.1%(4/19)。两组患者SMILE术后裸眼视力和等效球镜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5)。所有患者右眼调节灵敏度术后1 mo较术前和术后1 wk均提高(P=0.002、0.006)。左眼调节灵敏度术后1 mo较术后1 wk显著提高(P=0.005)。双眼调节灵敏度术后1 mo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7)。中低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 mo右眼调节灵敏度较术前和术后1 wk比较均有差异(P=0.011、0.004),左眼术后1 mo较术后1 wk显著提高(P=0.001),双眼术后1 mo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高度近视组患者手术前后右眼、左眼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均无差异(均P>0.017)。结论:SMILE术后单眼调节灵敏度出现一过性下降后在术后1 mo提升至超过术前,双眼调节灵敏度在术后逐渐提高。SMILE手术对中低度近视的单眼和双眼调节灵敏度均产生积极影响,对高度近视的调节灵敏度无明显影响。加强SMILE术前和术后单眼及双眼的调节灵敏度检测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调节 调节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前后裸眼远视力及眼调节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秦力维 王凤翔 +4 位作者 曹利群 田春雨 于洁 曹卫华 温琪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39-1542,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手术前后裸眼远视力(UCDVA)及眼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12/2019-12在我中心行PRK手术病例120例24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等效球镜(SE)分为低中度近视组(SE≤-6.00D)70例及高度近视组... 目的: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手术前后裸眼远视力(UCDVA)及眼调节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12/2019-12在我中心行PRK手术病例120例24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等效球镜(SE)分为低中度近视组(SE≤-6.00D)70例及高度近视组(-6.00D<SE≤-9.00D)50例。测量术前及术后1wk,1、3mo UCDVA(LogMAR)、单眼的调节幅度(AMP)、负相对性调节(NRA)、正相对性调节(PRA)及单眼的调节灵敏度(AF)。结果:低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PRK术后1wk,1、3mo的UCDVA较术前明显提高(均P<0.01)。术后3mo低中度近视组UCDVA的提高幅度优于高度近视组(P<0.05)。单眼的AMP,两组患者术后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术后1wk,1mo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1),到术后3mo均达到并优于术前水平(均P<0.01),低中度近视组较高度近视组提高的幅度大、提升的速度快。低中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wk PRA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1mo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mo优于术前(P<0.05);高度近视组术后1wk,1mo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均P>0.05),至术后3mo也优于术前水平(P<0.01)。低中度近视组术前术后NRA变化均无差异,高度近视组与术前相比术后1wk NRA有短暂的增加(P<0.01),术后1mo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mo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两组患者术后1wk单眼AF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术后1mo恢复并优于术前,术后3mo提升的更加明显(均P<0.01);低中度近视组较高度近视组提升的幅度更大。结论:PRK对于-9.00D以下的近视的矫正效果好,低中度近视较高度近视组术后UCDVA矫正更佳。术后短期内眼调节功能会出现异常,低中度近视组各调节参数恢复和改善的时间较高度近视组快,但在术后3mo时均可恢复或优于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裸眼远视力 眼调节参数 视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影响
3
作者 李娜 樊郑军 +2 位作者 石芊 王静 隋艳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7-618,624,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观察应用多柔比星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影响,评估其抑制PRK术后Haz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探讨PRK术中多柔比星替代丝裂霉素C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新...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观察应用多柔比星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影响,评估其抑制PRK术后Haz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探讨PRK术中多柔比星替代丝裂霉素C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0只(20眼),其中右眼为多柔比星治疗的实验组,左眼为丝裂霉素C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兔眼均行PRK激光切削校正-8.00 D后,分别用0.2 g·L-1多柔比星或0.2 g·L-1丝裂霉素C的棉片处理,分别于术后1 d、1周、2周、3周、4周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上皮愈合及Haze情况。结果术后1周,两组所有兔眼角膜上皮均已完全愈合。实验组3眼术后1 d即出现角膜基质片状炎性浸润灶,其中2眼治疗后角膜基质炎性浸润灶消退,另1眼形成浅层斑翳;实验组其余7眼及对照组10眼均未见Haze。结论多柔比星虽然可能引起角膜基质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但在抑制PRK术后细胞增殖方面或具有与丝裂霉素C类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 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