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亚楠 陈昌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4-511,共8页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核酸检测家喻户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此次防疫使用最多的核酸检测方法,但因对操作人员、仪器及场地的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某些资源匮乏或者实验室外场景的应用。恒温扩增技术特别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核酸检测家喻户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是此次防疫使用最多的核酸检测方法,但因对操作人员、仪器及场地的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某些资源匮乏或者实验室外场景的应用。恒温扩增技术特别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反应时间短等优点,在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RPA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及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扩增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现场检测 防疫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在创伤性脑损伤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亚楠 徐东刚 +1 位作者 陈昌国 邢微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2-748,共7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万患者发生TBI。当前TBI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评分量表,筛选客观的TBI生物标志物极为必要。近年相关研究多集中于TBI蛋白标志物的筛选,然而蛋白标志物存在半衰期...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全球每年有超过5000万患者发生TBI。当前TBI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评分量表,筛选客观的TBI生物标志物极为必要。近年相关研究多集中于TBI蛋白标志物的筛选,然而蛋白标志物存在半衰期短、灵敏度低等缺陷,因此筛选新的生物标志物对于TBI的快速诊断评估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TBI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依赖对症治疗。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的非编码RNA,其表达水平变化与包括TBI在内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在神经可塑性调控、神经元损伤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分子量小,可穿过血脑屏障,易在外周体液中检测到,具有成为TBI诊断及治疗靶标的潜力。本文对miRNA的主要特征及其与TBI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和潜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MICRORNA 诊断标志物 治疗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兆艳 杨印祥 +3 位作者 王倩 屈素清 丁毅伟 栾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自体与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BN大鼠和Lewis大鼠ADMSC,将培养的第3代的ADMSC用氯甲基苯并胺二烷基碳花青(CM-DiI)标记。雄性Lewis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自体细胞移... 目的探讨自体与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BN大鼠和Lewis大鼠ADMSC,将培养的第3代的ADMSC用氯甲基苯并胺二烷基碳花青(CM-DiI)标记。雄性Lewis大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自体细胞移植组(移植自体ADMSC)、异体细胞移植组(移植BN大鼠ADMSC)。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模型,经心内膜将标记后的ADMSC注入大鼠梗死心肌及其周边部位。ADMSC移植后7 d,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4^+ T淋巴细胞、 CD8^+ T淋巴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浸润情况; ADMSC移植后7、 14、 28 d,比较移植细胞存活率;细胞移植后28 d,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观察移植细胞附近血管生成情况。结果经CM-DiI标记的细胞阳性率近100%;细胞移植后7 d,异体细胞移植组移植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增多,自体细胞移植组未见淋巴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增加;与异体细胞移植组相比,自体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后7、 14、 28 d,移植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以及舒张期左心室前壁厚度(LVAWTd)增加,梗死心肌周边血管生成数量要明显增多。结论自体ADMSC移植对AMI大鼠心功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异体ADMSC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