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教学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君 张啸波 +2 位作者 李世俊 王玉林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2-8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CBL)教学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放射诊断学规范化培训轮转的65名临床专业学员为研究对象。2021级和2020级34...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CBL)教学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9月—2021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进行放射诊断学规范化培训轮转的65名临床专业学员为研究对象。2021级和2020级34名学员为研究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教学方法;2019级和2018级31名学员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培训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知识测试、阅片考核及问卷调查评价。结果理论知识测试和阅片考核结果显示,研究组学员的理论成绩(90.62±3.46)分、阅片成绩(91.53±2.79)分和总成绩(91.07±2.68)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52±5.34)分、(87.52±4.03)分和(86.52±4.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12、4.702、5.260,均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学员对授课方式满意程度、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1、8.480、7.110,P均<0.05)。结论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案例学习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影像诊断水平,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替代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案例学习 放射诊断学 互联网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特异性抗原灰区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云 董喆 +3 位作者 刘百川 赵建 王海屹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目的基于双中心数据,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中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 目的基于双中心数据,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I-RADS v2.1)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灰区(4~10 ng/ml)患者中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中心一)和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心二)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且具备病理结果的PSA灰区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中心一患者作为训练组(220例),中心二患者作为测试组(50例)。训练组应用Logistic回归确定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分析多参数组合对csPCa的诊断效能,在测试组进行验证。结果训练组csPCa和非csPCa组前列腺体积、PSAD、PI-RADS v2.1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68、6.589、75.67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 v2.1评分和PSAD是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01)。训练组和测试组PI-RADS v2.1+PSAD组成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PSA灰区csPCa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 0.808~0.903)、0.906(95%CI 0.790~0.970);Logistic回归模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PI-RADS v2.1和PS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PI-RADS v2.1评分为低或中危组且PSAD<0.15 ng/ml^(2)时,训练组和测试组的csPCa检出率较低。结论PI-RADS v2.1评分和PSAD是预测PSA灰区csPCa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应用对PSA灰区csPCa的诊断效能优于两者单独应用,有助于临床活检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时间依赖扩散诊断指标判断胶质母细胞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
3
作者 梁晓晶 张云 +4 位作者 符永瑰 谢雁 魏倩倩 程流泉 王庆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74,共8页
目的使用MRI时间依赖扩散诊断指标判断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O6-甲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eoxyribonucle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材料与方法对22例甲基化MGMT启动子(methylated ... 目的使用MRI时间依赖扩散诊断指标判断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O6-甲基鸟嘌呤-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eoxyribonucle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材料与方法对22例甲基化MGMT启动子(methylated MGMT,mMGMT)和29例非甲基化MGMT启动子(unmethylated MGMT,uMGMT)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诊断分析以及对14例mMGMT和14例uMGMT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应用验证。使用3 T MRI震荡梯度回波和脉冲梯度回波进行时间依赖扩散扫描。基于两室模型获取MRI时间依赖扩散微结构诊断指标,包括细胞内容积分数(f_(in))、细胞外扩散率(D_(ex))、细胞直径(d)、细胞密度(cellularity)、不同频率的扩散率(D_(0Hz)、D_(15Hz)和D_(30Hz))。比较mMGMT和uMGMT两组胶质母细胞瘤之间以上指标的差异。首先使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各指标区分两组胶质母细胞瘤的能力,然后使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是否存在构建逻辑回归联合诊断模型的可能。两两比较各诊断指标区分两组胶质母细胞瘤的能力。结果相对于uMGMT胶质母细胞瘤,mMGMT胶质母细胞瘤表现出更高的f_(in),D_(ex)和cellularity(P<0.05)以及更低的D0 Hz(P=0.018)。f_(in)对于区分两组胶质母细胞瘤诊断能力最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和90%,且与其他诊断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f_(in)为独立影响变量,因此无联合诊断模型的构建。以f_(in)>0.16作为诊断阈值进行应用验证,准确度为82.14%。结论MRI时间依赖扩散诊断指标f_(in)对于判断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表现出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时间依赖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微结构 震荡梯度回波 MGMT启动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鉴别诊断:基于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庆军 程流泉 +3 位作者 符永瑰 梁晓晶 洪柳 李梦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甲状腺MRI多序列图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分类诊断模型鉴别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22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14个桥本甲状... 目的研究基于甲状腺MRI多序列图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分类诊断模型鉴别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6月—2022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14个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和76个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b=0、800、2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和增强扫描T1WI。基于MRI图像对两组病灶进行分割、配准、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经有监督机器学习建立并超参数调优6个常用的单模型分类诊断模型:逻辑回归、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K邻近算法、高斯朴素贝叶斯和分类回归树,比较6个分类模型对两组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结果每个序列图像提取960个特征,共提取6720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经特征选择筛选出30个表观扩散系数原始图像形状和一阶统计量特征。在6个分类诊断模型中,支持向量机和逻辑回归模型鉴别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效果最优,曲线下面积均为0.97。结论基于甲状腺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分类模型鉴别诊断桥本甲状腺炎性结节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甲状腺癌 乳头状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样本甲状腺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在鉴别诊断结节型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庆军 石清磊 +3 位作者 袭肖明 符永瑰 逯巧慧 任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64-1069,1075,共7页
目的探讨小样本甲状腺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组学分类模型鉴别诊断结节型桥本甲状腺炎(NHT)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40例46个NHT和48例61个PTMC甲状腺高b值DWI,对结节进行分割、特征... 目的探讨小样本甲状腺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组学分类模型鉴别诊断结节型桥本甲状腺炎(NHT)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经病理证实的40例46个NHT和48例61个PTMC甲状腺高b值DWI,对结节进行分割、特征值提取,并使用3种特征值标准化、2种降维、3种特征值筛选方法确定影像组学特征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10种分类模型对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46个NHT和61个PTMC共提取了107个影像组学特征值。当选择Normalize to unit(NormUnit)进行标准化、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ANOVA进行特征值筛选,在15个特征值时,线性判别分析分类模型鉴别诊断NHT与PTMC效果最优,准确度为85.71%,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100.00%,AUC值为0.925。结论小样本甲状腺高b值DWI影像组学分类模型对于NHT和PTMC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甲状腺炎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TX、t-P1NP及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津 张云 +2 位作者 陈实 李晓艳 张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2... 目的探讨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总1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N端中段骨钙素(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的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是否发生骨折将其分为PMOP骨折组(39例)与PMOP未骨折组(63例),另选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并进行比较,用ROC曲线评价β-CTX、t-P1NP及N-MID-OT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的平均体重、体质量指数、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左髋总和BMD及L 1~4总和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平均身高及绝经年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β-CTX、t-P1NP及N-MID-O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依次为12.688、37.430、26.599,P<0.05)。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预测PMOP的AUC值为0.978,敏感度为98.04%,特异度为97.00%,表明β-CTX+t-P1NP+N-MID-OT三指标联合检测用于预测PMOP的效能更高。PMOP骨折组的β-CTX、t-P1NP及N-MID-OT均明显高于PMOP未骨折组(t值依次为6.078、16.363、12.227,P<0.05)。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评估PMOP骨折风险的AUC值为0.939,敏感度为94.87%,特异度为95.24%,表明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用于评估PMOP骨折风险的效能更高。结论PMOP患者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均明显升高,而PMOP骨折患者β-CTX、t-P1NP及N-MID-OT水平升高更为明显,且β-CTX+t-P1NP+N-MID-O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PMOP预测及骨折风险评估效能,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TX t-P1NP N-MID-OT 绝经后女性 骨质疏松性骨折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功能的MRI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程流泉 张恒 李梦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41-647,共7页
心功能分析作为心脏MRI提供的关键诊断信息之一,伴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能力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各种分析指标不断被发现,这些指标各自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意义,诊断效能也不尽相同。认识和掌握这些指标的原理、意义及适应证有助于心脏疾病... 心功能分析作为心脏MRI提供的关键诊断信息之一,伴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能力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各种分析指标不断被发现,这些指标各自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意义,诊断效能也不尽相同。认识和掌握这些指标的原理、意义及适应证有助于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管理,对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维度分解的角度,综述从四维、三维、二维和一维4个方面,对磁共振心功能指标进行归类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影磁共振成像 心脏功能 心脏病 心脏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维相位对比速度编码技术研究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左心室直流血流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梦露 席晓旭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5-663,共9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二维相位对比速度编码技术测量左心室内直流成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集的24例DCM心... 目的采用磁共振二维相位对比速度编码技术测量左心室内直流成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采集的24例DCM心力衰竭患者和21例健康志愿者的心脏磁共振图像。用平衡稳态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完成常规电影图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用二维相位对比速度编码序列在左心室心底、中部和心尖3个水平短轴位采集垂直成像层面的血流速度,流速编码预设值120 cm/s,每个心动周期划分为24个时相。采用Medviso Segment软件对电影成像和血流成像序列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取左心室内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定向动能(SKE),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直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进行合理的血流动力学解释。结果在曲线轮廓特征上,对照组的平均速度、净流量和SKE曲线上呈横置的S形,规律性明显;研究组的曲线缺乏这种规律性。两组血流速度射血峰值与充盈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与心底及心腔中部平均射血速度、心腔中部平均充盈速度呈正相关(r=0.624、0.630、0.610,P<0.01);收缩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指数与心腔中部平均射血速度呈负相关(r=-0.611、-0.625,P<0.01),与心底及心尖部平均射血速度呈负相关(r=-0.57~-0.52,P<0.01);舒张末期容积/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与3个水平的平均射血速度峰值呈负相关(r=-0.57~-0.48,P<0.01);心排血量与心底及心腔中部平均充盈速度呈正相关(r=0.656、0.634,P<0.01)。除心底部充盈流量峰值与LVEDV/LVESV呈正相关(r=0.516、0.411,P<0.01)外,其余血流量相关参数及SKE与LVEF、LVEDV/LVESV、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指数、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均呈弱相关或无相关(r<0.4)。舒张充盈SKE的达峰时间差异与LVEF呈负相关(r=-0.67,P<0.05)。结论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直流血流流速峰值与功能参数显著相关,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舒张充盈SKE的达峰时间差异与LVEF显著相关,反映左心室内直流成分的失同步性,可以定性解释DCM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大性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青年人左心室扭转特征的MRI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席晓旭 李梦露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9-474,共6页
目的用特征追踪技术测量正常青年志愿者心脏MRI电影成像上心肌扭转参数,分析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的规律及扭转参数的参考值范围。资料与方法采集29例24~34岁健康志愿者的心脏基底、中部和心尖3个短轴层面电影成像序列。采用心肌特征追踪... 目的用特征追踪技术测量正常青年志愿者心脏MRI电影成像上心肌扭转参数,分析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的规律及扭转参数的参考值范围。资料与方法采集29例24~34岁健康志愿者的心脏基底、中部和心尖3个短轴层面电影成像序列。采用心肌特征追踪软件TOMTEC对MRI电影图像进行分析,获得3个层面心肌旋转角度、旋转速率、扭转和扭矩等参数,分析基底、中部和心尖3个水平心肌扭转参数的分布特征。结果自基底-中部-心尖心肌旋转角度依次增大,达峰时间依次增加。心尖旋转呈单相,逆时针扭转后解旋;心底旋转呈双相,逆时针扭转-解旋-顺时针扭转-解旋。旋转角度和达峰时间个体差异比较大。心尖-心底心内膜和心外膜的最大扭角分别为(13.44±7.18)°、(8.88±4.53)°;心尖-心底心内膜和心外膜的最大扭矩分别为(1.84±0.99)°/cm、(1.21±0.63)°/cm。结论心肌扭转运动有一定的特征性,左心室心尖-心底的扭矩可以是相对恒定的功能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左心室 磁共振成像 特征追踪 心肌扭转 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的关系: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兰坤 杜鹏 +1 位作者 魏颖恬 高苗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7-43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的关系。方法将2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只;分别以20、25、30、40 W消融功率对包含直径≤3 mm小血管的单侧肺局部组织行CT引导下经皮...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的关系。方法将2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共4组,每组5只;分别以20、25、30、40 W消融功率对包含直径≤3 mm小血管的单侧肺局部组织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组织射频消融,对各组内5只兔分别设定消融时间为4、7、10、15及20 min。完成消融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于光镜下观察消融区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消融4 min后,4组消融区血管内均见不完全性血栓形成;消融7 min后,A、B、C组血管内见不完全性血栓,D组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A、B、C组消融10、15、20 min后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D组消融10、15 min后血管内见完全性血栓形成,继续消融见局部组织炭化严重、阻抗过高,难以维持20 min消融。结论射频消融后肺组织血管内血栓形成与消融功率及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活组织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