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T2 mapping和dGEMRIC对膝关节再生软骨的纵向评估 被引量:9
1
作者 徐贤 陈敏 +3 位作者 张君 钟立森 安宁豫 李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T2 mapping和磁共振软骨延迟增强成像(dGEMRIC)评估膝关节再生软骨的修复过程。资料与方法对13例患者的20处再生软骨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后1、3、6、12个月进行磁共振T2 mapping和dGEMRIC检查,测量再生... 目的通过磁共振T2 mapping和磁共振软骨延迟增强成像(dGEMRIC)评估膝关节再生软骨的修复过程。资料与方法对13例患者的20处再生软骨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后1、3、6、12个月进行磁共振T2 mapping和dGEMRIC检查,测量再生软骨和邻近正常软骨的T2值和纵向弛豫率差(ΔR1)值,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再生软骨和正常软骨T2值和ΔR1值的差异,观察再生软骨T2值和ΔR1值在术后1、3、6、12个月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生软骨区T2值和ΔR1值在MACI术后1、3、6、12个月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CI术后1、3、6个月,再生软骨T2值和ΔR1值高于正常软骨(P均<0.01)。术后12个月,再生软骨的T2值和ΔR1值与正常软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磁共振T2 mapping和dGEMRIC能作为评价再生软骨生物特性的有效方法,为临床软骨移植工作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磁共振成像 关节软骨 T2 DGEMR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MRI在隆胸术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静 郭勇 +1 位作者 王庆军 王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7-610,614,共5页
目的分析隆胸术后假体及并发症的MRI表现,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动态增强MRI应用于隆胸术后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4例隆胸术后患者,包括水凝胶注射隆胸术17例34个假体,硅胶假体植入隆胸术19例34个假体,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18... 目的分析隆胸术后假体及并发症的MRI表现,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动态增强MRI应用于隆胸术后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4例隆胸术后患者,包括水凝胶注射隆胸术17例34个假体,硅胶假体植入隆胸术19例34个假体,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18例36个乳腺,分析假体有无破裂、破裂分型及周围腺体病变的MRI表现。结果水凝胶注射隆胸术组17例34个水凝胶注射假体中,30个假体破裂(聚集型破裂14个,离散型破裂16个),并发乳腺癌1例、脓肿1例;硅胶假体植入隆胸术组19例34个硅胶假体中,未破裂23个(其中包膜挛缩15个),假体破裂11个,其中囊内破裂8个,表现为“包膜下线”征、“索套”征等;囊外破裂3个,表现为假体突破纤维包膜,进入腺体后方或腺体内;并发乳腺癌1例;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18例,表现为乳腺周围脂肪间隙多个环形强化结节。结论不同隆胸术及隆胸材料具有特征性MRI表现,DWI结合动态增强MRI能够准确评估假体有无破裂及破裂类型,并能发现腺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胸术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图像增强 水凝胶 硅胶 乳房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的高场强MRI表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丽静 张琨 +2 位作者 逯巧慧 应立刚 张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810,共3页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有过剖宫产手术史的育龄妇女再次生育的需求明显增加,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局部及周围子宫肌层的情况与下一次妊娠的质量和结局息息相关。据报道,约50%的剖宫产患者会有瘢痕缺陷,并可能由此导致不良妊...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有过剖宫产手术史的育龄妇女再次生育的需求明显增加,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局部及周围子宫肌层的情况与下一次妊娠的质量和结局息息相关。据报道,约50%的剖宫产患者会有瘢痕缺陷,并可能由此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瘢痕异位妊娠和子宫破裂等情况[1-2],因此,妊娠前后对子宫瘢痕局部进行精细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高场强核磁共振(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且无电离辐射,在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对47例女性的子宫瘢痕高场强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子宫瘢痕的高场强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 瘢痕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龄妇女子宫高场强MRI的表现及其周期性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史丽静 陆伟 +2 位作者 郭勇 谢雁 胡建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子宫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为正确诊断子宫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采用GE3.0T MRI高场强磁共振仪分别于增生期、分泌期对有正常月经周期的30...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子宫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及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为正确诊断子宫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采用GE3.0T MRI高场强磁共振仪分别于增生期、分泌期对有正常月经周期的30名健康育龄女性志愿者进行高场强MRI检查,以T2加权成像(T2WI)矢状位为主要序列,观察子宫的MRI表现并对两次成像中子宫各带信号、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T2WI上,子宫由内至外分为高信号内膜层、低信号结合带、中等高信号肌层、低信号浆膜层。子宫各层信号随月经周期而有所变化,分泌期内膜带厚度[(12.2±1.6)mm]明显大于增生期[(5.4±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肌层的T2WI信号值在分泌期(281.3±22.4)明显高于增生期(205.9±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场强MRI能够精细分辨子宫各层结构,并能评估其周期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月经周期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