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琛 李大伟 +4 位作者 马壮田 华堃池 李尧 高雁卿 邱淳烈 《中国骨伤》 202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运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在皮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且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69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椎压缩骨折患者,34例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观察组),男8例,女26例,年龄(73.30±7.96)岁;3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男7例,女28例,年龄(77.30±7.84)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1年内再发骨折情况。术前及术后1 d、1年,测量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es,ODI)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对照组发生2例再骨折。观察组手术时间(41.9±11.9)min,少于对照组(52.7±1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少于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分布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Cobb角及ODI术前及术后1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背痛VAS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ACS软件术前规划个性化穿刺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提高骨水泥弥散且更久地维持椎体术后形态及保持患者腰背部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穿刺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强直性脊柱炎误诊原因分析
2
作者 李祎 李奎蒙 冯会成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至2023年收治的AS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RF 1例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为31岁男性,因腰背部及...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至2023年收治的AS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RF 1例的病例资料。结果1例为31岁男性,因腰背部及右下肢疼痛伴晨僵3个月就诊,腰椎间盘CT检查示L_(4~5)椎间盘轻度突出,初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出现低热,查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人白细胞抗原B27阳性,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有虫噬样改变,诊断为AS。1例为16岁青少年,因双踝双膝关节肿痛1年余、加重1月余就诊,因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合并有多关节疼痛症状,诊断为RF,予苄星青霉素注射后症状好转停用后再发,后行骶髂关节MRI检查示双侧骶髂关节面局部融合,ESR与CRP升高,综合以上排除RF后诊断AS。误诊时间3个月、14个月。2例确诊后均予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等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1~2年病情平稳。结论部分AS患者初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加强对AS及相关疾病的认识、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仔细采集病史,认真查体,早期行骶髂关节影像学检查及人白细胞抗原B27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病情,可避免本病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误诊 椎间盘突出 风湿热 HLA-B27 红细胞沉降率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膝骨关节炎合并先天髌骨脱位1例
3
作者 谢鸿斌 谢聪钦 +1 位作者 刘宇博 余方圆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025-1029,共5页
患者,女,64岁,自诉幼年时行走不如常人,但能正常行走,无须拄拐。10多年前无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可行走,须口服止痛药物;7年前双膝疼痛加重,跛行,须拄拐,行走500 m左右;2021年1月,摔倒,未予治疗,遂不能行走,须卧床或乘轮椅出行。2021年... 患者,女,64岁,自诉幼年时行走不如常人,但能正常行走,无须拄拐。10多年前无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可行走,须口服止痛药物;7年前双膝疼痛加重,跛行,须拄拐,行走500 m左右;2021年1月,摔倒,未予治疗,遂不能行走,须卧床或乘轮椅出行。2021年5月,因双膝关节持续疼痛,影响生活而来就诊。体格检查:乘轮椅就诊,双膝严重屈曲外翻畸形,双侧髌骨外侧脱位,不能回复,能主动屈膝,不能主动伸膝,左膝被动活动度0°~50°,外翻50°,右膝被动活动度0°~100°,外翻40°,踝关节及足发育畸形。内外侧应力试验显示内侧副韧带明显松弛,外侧副韧带无明显松弛。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股四头肌肌力5级。左膝可以触及股骨内侧髁的异常活动和骨擦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膝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不全瘫患者MSCT影像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娅丽 罗小波 赵倩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4-568,共5页
本研究探讨脊柱结核不全瘫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选取脊柱结核术前不全瘫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24例,C级27例,D级21例,同时选取肌力正常的脊柱结核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SC... 本研究探讨脊柱结核不全瘫患者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及临床意义。选取脊柱结核术前不全瘫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24例,C级27例,D级21例,同时选取肌力正常的脊柱结核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MSCT影像特征差异。观察组3个及以上椎体受损比例、病变椎体胸段以上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性椎管不完整、椎体总高度丢失≥1个椎体、椎旁脓肿及致压物压迫椎管、压迫椎间孔比例及后凸Cobb角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rankel分级B级患者骨性椎管不完整比例为37.50%,显著高于C级和D级患者(P<0.05);观察组Frankel分级B级患者椎旁脓肿及致压物压迫椎管比例、压迫椎间孔比例及后凸Cobb角高于D级患者(P<0.05)。与肌力正常的脊柱结核比较,脊柱结核术前不全瘫患者MSCT影像有所差异,在不同Frankel分级间同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不全瘫痪 多层螺旋CT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引导下小切口入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锦德 郑晓勇 +4 位作者 赵征 王文利 苏全贵 廖梦颖 吴德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切口入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小切口入路手术的CTS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3例。实验组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腕管受损情况,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切口入路治疗腕管综合征(CT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小切口入路手术的CTS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3例。实验组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检查腕管受损情况,对照组术前未行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瘢痕长度、术后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2月,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6.39±4.44mLvs18.97±5.05mL)、手术时间(12.55±1.75minvs13.48±2.02min)、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9.1%vs33.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疤痕长度、术后疼痛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小切口入路行腕管切开松解减压术是治疗CTS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高频超声 正中神经 小切口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