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体温症紧急救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威 何蕾 +9 位作者 尹明 万涛 唐柚青 王艾平 李阳 余万霰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整合康复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院前急救工作委员会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1-655,共15页
低体温症是在寒冷环境中体表丢失大量热量导致核心体温<35℃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全身性冷损伤,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对低体温症实施紧急诊断和救治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2005年美军陆军环境医学研究所颁布了预防和管理冷损伤的相关... 低体温症是在寒冷环境中体表丢失大量热量导致核心体温<35℃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全身性冷损伤,救治不及时可致死亡。对低体温症实施紧急诊断和救治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2005年美军陆军环境医学研究所颁布了预防和管理冷损伤的相关指南,但我国尚无相应的规范。因此,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应急救治装备分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整合康复医学分会和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院前急救工作委员会共同编写了《低体温症紧急救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该共识包括低体温症的病理生理学、病因和流行病学、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院前治疗和院内治疗,共15条推荐意见,旨在为相应的临床救治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体温症 紧急救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症链球菌肝脓肿1例报告 被引量:4
2
作者 封立魁 杜国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8-410,共3页
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为主[1],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S.mitis)属于条件致病菌,致病力较弱,国内尚无由其引起PLA的报道。本文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近期收治的1例... 化脓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PLA)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为主[1],缓症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S.mitis)属于条件致病菌,致病力较弱,国内尚无由其引起PLA的报道。本文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近期收治的1例S.mitis感染导致肝脓肿的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化脓性 轻型链球菌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导致双下肢疼痛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永根 周林 +2 位作者 杜国盛 朱志东 封立魁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FK506)导致的下肢疼痛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方法1例男性52岁患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恶性肿瘤行肝移植手术后应用FK506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双下肢疼痛综合征,经排除血管神...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FK506)导致的下肢疼痛综合征的治疗经验。方法1例男性52岁患者,因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恶性肿瘤行肝移植手术后应用FK506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双下肢疼痛综合征,经排除血管神经性疼痛后,停用FK506并转化为西罗莫司(SRL)治疗,血药浓度早期维持在6~8ng/mL,后根据移植物存活时间逐步调整。结果经转化治疗2周后,患者双下肢肿胀疼痛逐步减轻、皮肤瘙痒逐步消退,1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功能,随访至投稿日无反复。结论FK506不良反应导致的双下肢疼痛综合征较为罕见,改用SRL可规避这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双下肢疼痛综合征 他克莫司 器官移植 甲胎蛋白 西罗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衰老
4
作者 王瑞官 王静 +2 位作者 闫茂慧 李新技 孙志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17期2028-2038,共11页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glutathioneperoxidase7,GPX7)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患者...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glutathioneperoxidase7,GPX7)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患者的临床和转录组数据,评估GPX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qRT-PCR、CCK-8实验和EdU染色、SA-β-Gal染色等方法,比较GPX7在HCC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构建稳定敲低GPX7的Hep3B细胞系,通过RNA-seq分析转录组变化,并利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激活剂740 Y-P验证GPX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衰老;体内实验采用18只6周龄雄性裸鼠(体质量18~22 g)构建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肝胆外科56例HCC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样本,评估GPX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GPX7在HCC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且高表达GPX7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缩短(P=0.018)。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GPX7在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P均<0.01)。敲低GPX7后,HCC细胞的CCK-8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EdU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均<0.01)。RNA-seq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增强敲低GPX7对细胞衰老的诱导作用(P<0.01),而PI3K激活剂740 Y-P则部分逆转此效应(P<0.05)。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敲低GPX7显著抑制裸鼠肿瘤生长(P<0.01),PI3K激活剂740 Y-P能部分逆转这一效应(P<0.01)。临床样本分析显示,GPX7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P<0.05),且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缩短(HR=2.61,95%CI:1.26~5.39,P=0.005)。结论GPX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和衰老,可能是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 细胞增殖 细胞衰老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