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胆肿瘤疾病智能化诊疗模式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晓云 李林峰 +6 位作者 郭佺 曾义岚 李海洋 杜映荣 陈刚 梁跃东 陆荫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60-2364,共5页
建立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和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是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从国内外CDSS和MDT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和分析,总结其特点与不足,同时结合"医疗大数据资源"及"大数据技术"的时代背景,对发展适合... 建立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和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是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措施。从国内外CDSS和MDT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和分析,总结其特点与不足,同时结合"医疗大数据资源"及"大数据技术"的时代背景,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肝胆肿瘤智能化诊疗平台-"联合CDSS和MDT"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道肿瘤 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 肿瘤治疗方案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相关胆汁酸代谢失衡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哲睿 贾晓东 陆荫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0-694,共5页
胆汁酸代谢、肠道菌群及胆汁酸受体调控通路均参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全过程。HCC小鼠模型的肝脏组织、HCC患者的血浆和粪便中某些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等水平均显著升高;肠道产胆盐水解酶细菌及梭状芽胞... 胆汁酸代谢、肠道菌群及胆汁酸受体调控通路均参与了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的全过程。HCC小鼠模型的肝脏组织、HCC患者的血浆和粪便中某些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等水平均显著升高;肠道产胆盐水解酶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丰度失衡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及机体免疫微环境的改变等也会促进HCC发生;此外,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X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1、孕烷X受体、本构雄烷受体及鞘氨醇-1-磷酸受体2等多种受体亦被证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控HCC的发生发展。胆汁酸代谢的各个环节在HCC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系统诠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加深对HCC发病机制的认识,开发早期诊断、预后预测及精准治疗的生物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胆汁酸类和盐类 胃肠道微生物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在肝胆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小强 左石 +1 位作者 贾晓东 陆荫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9-1182,共4页
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既是胆汁酸吸收入肝的重要转运体,又是HBV、HDV的功能性受体;其结构、功能、基因特点、表达调控机制等已得到广泛研究;且NTCP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细胞... 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既是胆汁酸吸收入肝的重要转运体,又是HBV、HDV的功能性受体;其结构、功能、基因特点、表达调控机制等已得到广泛研究;且NTCP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细胞癌相关,本文系统阐述了NTCP在各种肝胆疾病中的作用,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硬化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细胞 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家敏 曾珍 陆荫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189-1193,共5页
随着测序技术、靶向及免疫治疗在肝胆肿瘤领域的发展和普及,分子标志物在肝胆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改善预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规范及指导肝胆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肝胆领域内多个专家协会结合中国... 随着测序技术、靶向及免疫治疗在肝胆肿瘤领域的发展和普及,分子标志物在肝胆肿瘤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及改善预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规范及指导肝胆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肝胆领域内多个专家协会结合中国实际,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肝胆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文将从诊断、治疗、质量控制等环节阐述共识要点,并结合肝胆肿瘤最新指南及研究结果,详解分子标志物的进展及部分争议内容,以期为肝胆肿瘤个体化诊疗提供科学依据,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肿瘤 临床诊断 分子标记物 免疫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V重叠感染可增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哲 杨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4-947,共4页
HDV的重叠感染可加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病进程,尤其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但HDV的致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治疗方式及效果也亟待突破。综述了HDV相关HCC流行病学新特点、致病机制的新认识和诊疗进展等,对推进研发更精准... HDV的重叠感染可加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病进程,尤其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明显增高。但HDV的致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治疗方式及效果也亟待突破。综述了HDV相关HCC流行病学新特点、致病机制的新认识和诊疗进展等,对推进研发更精准的HDV检测手段、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及减少HDV相关HCC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重叠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行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蕊 常秀娟 +4 位作者 程家敏 赵志芹 李茵茵 陆荫英 曾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1-626,共6页
目的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根治性治疗后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43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DL-C水平分为正常... 目的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根治性治疗后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43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DL-C水平分为正常组(n=26)及异常组(n=17)。比较2组间基本信息、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相关指标、肿瘤BCLC分期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38±60.86)mg/L vs(120.06±64.08)mg/L,t=2.184,P=0.035];肿瘤数目(HR=2.839,95%CI:1.120~7.200,P=0.028)、肿瘤大小(HR=2.634,95%CI:1.062~6.529,P=0.037)及HDL-C水平(HR=2.400,95%CI:1.040~5.537,P=0.040)是影响酒精相关性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正常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5%、72.4%、55.7%,HDL-C异常组分别为70.6%、43.7%、17.5%,2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1,P=0.015)。结论HDL-C水平的降低可能预示酒精相关性HCC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疾病 酒精性 胆固醇 HDL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生物学特性与肝纤维化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常秀娟 李因茵 +3 位作者 杨斌 曾珍 黄加干 杨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34-1837,共4页
HBV通过激发宿主免疫反应,引起肝损伤,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进展是肝脏疾病相关死亡的关键过程,归纳了HBV基因型、HBV基因(包括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前C区、前S区、X区)变异、HBV基因剪接体、HBV RNA、HBcAg、 HBsAg 与肝... HBV通过激发宿主免疫反应,引起肝损伤,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纤维化进展是肝脏疾病相关死亡的关键过程,归纳了HBV基因型、HBV基因(包括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前C区、前S区、X区)变异、HBV基因剪接体、HBV RNA、HBcAg、 HBsAg 与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认为上述HBV生物学特性和肝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基因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对肝细胞癌患者临床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向姣 贾晓东 +11 位作者 卢姗姗 吴大为 张婷 董金珂 黄家干 李茵茵 杨斌 徐勇 董政 路营 曾珍 陆荫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28-1733,共6页
目的 探讨冷冻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临床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6月-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治疗的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冷冻消融治疗组( n=30)和微波... 目的 探讨冷冻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前后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临床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6月-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治疗的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冷冻消融治疗组( n=30)和微波消融治疗组(n =32)。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1周及手术后2 d的血常规(WBC、Hb、PLT)、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功能(INR)和外周血细胞因子[IL-2、TNFα、IL-6、IL-8、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2 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Mann-Whithey U 检验。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WBC均升高、PL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冷冻消融组: t 值分别为-7.480、-4.280;微波消融组: t值分别为-5.735、-3.075,P值均<0.001),其中冷冻消融组PLT变化更显著( Z=-4.457,P <0.001);两组患者术后ALT、AST、 TBil水平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冷冻消融组: Z值分别为-4.457、-4.445、-4.229;微波消融组Z值分别为-3.617、-4.703、-4.228,P 值均<0.001),其中冷冻消融组ALT、AST变化更显著(Z值分别为-3.411、-3.829,P值均<0.05);冷冻消融组患者术后IL-6、HGF、VEGFA水平均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76、-4.311、-3.123,P值均<0.05),与微波消融组相比,冷冻消融组IL-6、HGF、VEGFA变化更显著( Z值分别为-2.735、-2.578、-2.201,P 值均<0.05)。结论 与微波消融相比,冷冻消融术后短期内可诱发更显著的急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消融技术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高小强 左石 +1 位作者 贾晓东 陆荫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6-1439,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发病率高、早诊率低、预后差的肿瘤,其发生与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是体内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部位之一,并参与调控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线粒体膜、...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发病率高、早诊率低、预后差的肿瘤,其发生与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是体内活性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部位之一,并参与调控细胞凋亡,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线粒体膜、氧化呼吸链、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DNA、线粒体钙稳态等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且这种改变会影响HCC的进展。系统阐述线粒体与HCC的关系,为HCC的诊治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肝细胞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