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ut|NLRP6缺失通过E-Syt1调控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抑制肝癌进展
1
作者 陆荫英 李爽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5-1055,共1页
尽管免疫治疗为肝细胞癌(HCC)带来新的希望,但是大多数患者疗效不佳,急需探索新的细胞治疗方式。2025年5月,北京大学三〇二临床医学院李爽博士作为第一作者,陆荫英教授为通信作者,在Gut发表了一项研究,系统探讨了NLRP6在肝癌相关巨噬细... 尽管免疫治疗为肝细胞癌(HCC)带来新的希望,但是大多数患者疗效不佳,急需探索新的细胞治疗方式。2025年5月,北京大学三〇二临床医学院李爽博士作为第一作者,陆荫英教授为通信作者,在Gut发表了一项研究,系统探讨了NLRP6在肝癌相关巨噬细胞功能中的作用。研究团队通过患者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结合多种HCC小鼠模型(包括自发性、原位种植及皮下移植模型),在野生型、Nlrp6基因敲除小鼠及巨噬细胞特异性敲除模型中,开展了转录组测序、流式细胞术和组织病理学分析,并利用肿瘤细胞和荧光微粒评估了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组织 肝癌 免疫荧光染色 GUT 巨噬细胞 NLRP6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的短期预后分析
2
作者 彭宇辉 陈婧 +7 位作者 刘晓燕 李晨 孙漫漫 宁鹏 李会 严立龙 关崇丹 苏海滨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8-1393,共6页
目的 探讨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开发新的预后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89例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患者入组时为基线,... 目的 探讨酒精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开发新的预后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89例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患者入组时为基线,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天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53)和死亡组(n=36),对比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Z检验对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评估模型诊断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与生存组相比,Hb(t=-2.397,P=0.019)、ALT(Z=-3.437, P=0.001)、GGT(Z=-2.617, P=0.009)、Cr(Z=-3.938, P<0.001)、BUN(Z=-3.423, P=0.001)、NH_(3)(Z=-4.406, P<0.001)、INR(Z=-3.428, P=0.001)、CRP(Z=-2.128, P=0.033)、PCT(Z=-2.441, P=0.015)、MELD评分(t=-4.817, P<0.001)、AKI发生率(χ^(2)=21.602, P<0.001)、肺部感染发生率(χ^(2)=4.866, P=0.027)、休克发生率(χ^(2)=16.285, P<0.001)更高,Alb水平(Z=-2.473, P=0.013)、腹腔感染发生率(χ^(2)=5.897, P=0.015)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NH_(3)(OR=1.027,95%CI:1.006~1.049, P=0.012)、MELD评分(OR=1.103,95%CI:1.011~1.203,P=0.027)、休克发生率(OR=6.326,95%CI:1.533~26.101,P=0.011)是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新的预测模型Y=0.027×NH_(3)+0.098×MELD评分+1.845×休克-4.111。ROC曲线显示,新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61,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88.68%)诊断价值高于MELD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76,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6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6,P=0.032 6)。结论 ALD-ACLF合并感染患者短期预后不佳,MELD评分、NH_(3)和发生休克是此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三者联合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感染 饮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美国肝病学会实践指南: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诱导的肝损伤》摘译 被引量:5
3
作者 景婧 何婷婷 +3 位作者 柏兆方 王伽伯 王睿林 肖小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19-2223,共5页
随着药物和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HDS)等广泛使用,社会各方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关注度逐年凸显。尽管大部分DILI患者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后可恢复,但仍有>10%的患者进展为慢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ALF),... 随着药物和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HDS)等广泛使用,社会各方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关注度逐年凸显。尽管大部分DILI患者停用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后可恢复,但仍有>10%的患者进展为慢性肝损伤、急性肝衰竭(ALF),甚则死亡。此外,DILI也是药物研发及其上市后采取监管措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美国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田华 余强 +3 位作者 游绍莉 吕飒 刘树红 朱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74-28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TJLB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穿刺的适应证、成功率、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TJLB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穿刺的适应证、成功率、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8例因肝衰竭凝血机制障碍、13例因肝硬化合并腹水、10例因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50×10^(9)/L)不宜行经皮肝穿刺活检,符合实施TJLB适应证。TJLB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条数2~4条。无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出院明确诊断26例(83.87%)。其中特发性门静脉高压5例,药物性肝衰竭或肝硬化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5例,其他原因肝硬化或肝衰竭7例,尚不能明确病因者5例,此外,为证实诊断及决策是否肝移植患者3例。结论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尚有一定局限性,临床上应注意筛选适宜患者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表型特征及毒理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婷婷 柏兆方 +1 位作者 王伽伯 肖小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5-1532,共8页
为科学看待中草药安全性问题,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时俱进深化中草药肝损伤研究尤为必要。本文从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表型特征及毒理机制两方面开展论述,强调不能局限于过去传统中草药固有毒性的认知模式,还应认识到特异... 为科学看待中草药安全性问题,进一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时俱进深化中草药肝损伤研究尤为必要。本文从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表型特征及毒理机制两方面开展论述,强调不能局限于过去传统中草药固有毒性的认知模式,还应认识到特异质毒性、间接型毒性和混合型毒性等新的类型,这些类型为认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毒理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对了解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表型和毒理机制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6
作者 宋芳娇 徐天娇 +5 位作者 尹艺睿 田华 吕飒 游绍莉 辛绍杰 朱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84-2491,共8页
目的通过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SAH的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15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招募的172例马德里判别函数>32分的SAH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 目的通过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重症酒精性肝炎(S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SAH的临床用药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2015年6月—201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招募的172例马德里判别函数>32分的SAH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NAC组(n=84)和对照组(n=86),评价NAC(8 g/d,28 d)治疗对SAH患者的安全性、28 d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28 d、180 d生存率的改善作用。进一步评价NAC对SAH中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SAH)患者及非ACLF患者(non-ACLF-SAH)28 d及180 d生存率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对生存曲线进行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NAC治疗期间未发生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良好。与对照组相比,NAC对SAH患者28 d生化指标(P值均>0.05)及生存率(P=0.081)无明显改善作用,但可提高SAH患者180 d的生存率(67.4%vs 81.0%,χ^(2)=4.280,P=0.039)。NAC对ACLF-SAH患者28 d及180 d的生存率均无改善作用(P值均>0.05);NAC对non-ACLF-SAH患者28 d生存率无改善作用(P>0.05),但可提高其180 d的生存率(68.4%vs88.9%,χ^(2)=4.883,P=0.02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采用NAC治疗(HR=2.530,95%CI:1.334~4.796,P=0.004)、马德里判别函数(HR=3.852,95%CI:2.032~7.304,P<0.001)、血钠水平(HR=1.948,95%CI:1.079~3.517,P=0.027)是SAH患者180 d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AC治疗SAH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提高SAH患者180 d的中长期生存率,且中长期生存率受益患者群体主要是non-ACLF-SAH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 乙酰半胱氨酸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7
作者 李晓娟 修叶 +2 位作者 李兴杰 孙岩峰 李瑞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6,160,共6页
目的 探讨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人肝癌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30只PD-1人源化小鼠,将HepG2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右侧腹股沟皮下组织,构建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人源化小鼠随机分... 目的 探讨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人肝癌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30只PD-1人源化小鼠,将HepG2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右侧腹股沟皮下组织,构建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人源化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1)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2)17-DMAG组(按25 mg/kg腹腔注射17-DMAG,3次/周);(3)顺铂组(腹腔注射20 mg/kg, 2次/周),实验持续4周。注射结束后测量人源化小鼠移植瘤的长、短径计算体积,测量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1(以阳性细胞数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17-DMAG组和顺铂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5),17-DMAG组的抑瘤率略高于顺铂组,但17-DMAG组和顺铂组肿瘤质量和体积以及抑瘤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7-DMAG组和顺铂组MVD标记微血管数量及VEGF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17-DMAG组又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 17-DMAG可显著降低肝癌移植瘤中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在肿瘤中发生发展,从而对人源化小鼠肝癌移植瘤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人源化小鼠 17-DMAG 肝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郭北辰 李雨韩 +8 位作者 陈蕊 王乐微 李莹 刘芳 徐曼曼 陈煜 段钟平 辛绍杰 韩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5-2642,共8页
目的比较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 d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共605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 目的比较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90 d生存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和北京佑安医院共605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90 d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存组(n=392)和死亡组(n=21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区分改善度(IDI)和决策曲线(DCA曲线)研究基线、3 d、1周和2周时MELD 3.0、MELD和MELD-Na评分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在3 d和1周时,MELD 3.0评分的AUC分别为0.775、0.808,优于MELD评分(P值均<0.05);在3 d、1周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NRI分别为0.125、0.100、0.081,相较于MELD-Na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NRI分别为0.093、0.140、0.204;在基线、3 d、1周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IDI分别为0.011、0.025、0.017、0.013;在3 d和2周时,MELD 3.0相较于MELD-Na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IDI分别为0.027、0.038;以上NRI和IDI均>0,为正向改善(P值均<0.05);DCA曲线发现MELD 3.0在3 d时优于MELD,MELD 3.0在2周时明显优于MELD-Na;3种评分对不同分型ACLF患者预后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3种评分对病因为HBV感染、酒精、HBV感染合并酒精ACLF患者预后预测能力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是对于其他病因的患者,MELD 3.0优于MELD评分(P<0.05)。结论MELD 3.0评分对ACLF患者90 d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优于MELD和MELD-Na评分,但优势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MELD-Na评分 MELD 3.0评分 MELD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检出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乐 廖昊 +6 位作者 思兰兰 陈容娟 王钧 张珊 徐东平 纪冬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新型血清学标志物HBVRNA、HBV核心抗原相关抗原(HBcrAg)、HBV核心抗体(anti-HBc)及肝组织HBV总DNA(tDNA)、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不同类型HBV感染中的检出特点。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住院并接受肝组织活检的227例不同疾病类型的HBV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检测其血清HBVRNA、HBcrAg、anti-HBc定量及肝组织HBVtDNA、cccDNA水平,比较分析各指标的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对其的影响。结果 在16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中,HBV RNA检出率为25.0%(4/16),HBcrAg检出率为93.8%(15/16),肝组织HBV 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为87.5%(14/16)及81.3%(13/16)。在18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34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其HBVRNA和HBcrAg定量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anti-HBc定量明显高于未治疗组(P<0.05)。在18例肝硬化(LC)患者中,9例接受NAs治疗,除HBVDNA外,其他新型病毒学指标在NAs经治者与未治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例肝癌(HCC)患者中,HBVRNA检出率为55.6%(5/9),HBcrAg检出率为77.8%(7/9),肝组织HBVtDNA及cccDNA检出率分别88.9%(8/9)及66.7%(6/9)。结论 HBcrAg可作为AHB彻底治愈的鉴别指标;对于NAs经治患者,即使HBVDNA降至不可测,但只要能检测出HBV RNA,则仍可导致疾病缓慢进展,因此应继续抗病毒治疗;HBV RNA及HBcrAg在不同疾病类型中可作为肝组织HBV cccDNA的血清学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感染 新型血清学标志物 共价闭合环状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证据链、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效用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婷婷 梁庆升 +7 位作者 王丽苹 梁龙鑫 李筱涵 崔延飞 景婧 柏兆方 宫嫚 王睿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7,共7页
目的从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2个维度对目前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3种常用诊断方法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并比较其特征及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急性药物性肝... 目的从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2个维度对目前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3种常用诊断方法进行临床适用性分析,并比较其特征及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非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28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药肝损伤187例,西药肝损伤102例。分别应用整合证据链(IEC)、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RUCAM)、结构化专家观点程序(SEOP)3种诊断方法对289例患者进行诊断,收集患者急性起病时的一般资料、潜伏期、详细服药情况、实验室指标ALT、AST、GGT、ALP、TBil等。统计分析3种诊断方法分别对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病例诊断结果评定的一致性和各自适用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西药肝损伤与中药肝损伤的临床肝损伤类型均以肝细胞型为主(81.4%、74.3%),实验室指标表现为有更高的ALT和AST水平。应用IEC、RUCAM、SEOP分别对西药肝损伤病例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率依次为65.7%、100%、63.7%;西药肝损伤构成比依次是23.2%、35.3%和22.5%。再依次对中药肝损伤病例进行诊断,临床诊断率分别为47.6%、100%、29.9%;中药肝损伤构成比分别为30.8%、64.7%、19.4%。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诊断西药肝损伤病例时,除IEC与SEOP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外(Kappa=0.785,P<0.05),RUCAM vs IEC(Kappa=0.149,P>0.05)和RUCAM vs SEOP(Kappa=0.117,P>0.05)的一致性评定结果均较差。在诊断中药肝损伤时,RUCAM vs SEOP(Kappa=0.066,P>0.05)的一致性评定结果较差,而RUCAM vs IEC(Kappa=0.026,P<0.05)和IEC vs SEOP(Kappa=0.437,P<0.05)评价结果存在一致性。结论IEC对西药肝损伤和中药肝损伤均有较好的适用性,IEC与SEOP在诊断西药肝损伤时存在一致性,虽然在诊断中药肝损伤病例结果间也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水平较低。RUCAM与另2种诊断方法评定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差。临床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综合运用IEC、RUCAM和SEOP,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药物与肝损伤之间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Hepatology|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可进一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的风险 被引量:3
11
作者 纪冬 杨永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51,共1页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的风险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纤维化是肝细胞癌(HCC)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包括核苷类似物(NUC)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很难完全根除HBV(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为标志),并且其逆转纤维化/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癌的风险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纤维化是肝细胞癌(HCC)发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包括核苷类似物(NUC)或聚乙二醇干扰素,很难完全根除HBV(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为标志),并且其逆转纤维化/肝硬化的疗效尚有待进一步提高。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纪冬等基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共纳入1000例具有明显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CHB初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恩替卡韦(ETV)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BRC)的中西医结合“双抗”治疗〕和对照组(ETV单独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间HCC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鳖甲软肝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聚乙二醇干扰素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肝细胞癌 中西医结合 恩替卡韦 核苷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明月 韩琳 +1 位作者 孙颖 邹正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9-1465,共7页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肝细胞炎症性损伤,可进展为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及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生化缓解甚至组织学缓解,进而改善预后。但治疗过程中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规...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肝细胞炎症性损伤,可进展为肝硬化及终末期肝病。及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可使患者获得生化缓解甚至组织学缓解,进而改善预后。但治疗过程中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停药后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因此规范治疗、适时减量、及时停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归纳总结了国内外AIH诊治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医师治疗AIH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成年人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其进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丽丽 闫建国 +7 位作者 董漪 朱世殊 徐志强 王福川 王璞 李爱芹 王丽旻 张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03-1608,共6页
目的总结儿童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分析其进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肝病科因肝功异常住院的≤18岁患儿2944例,统计病程中新发血象... 目的总结儿童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分析其进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7月—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病医学部肝病科因肝功异常住院的≤18岁患儿2944例,统计病程中新发血象中性粒细胞减少(<1.5×10^(9)/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分析其进展为AA的危险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944例以肝功能异常入院的儿童中38例为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3%。68.4%(26/38)为药物性肝损伤、2.6%(1/38)为自身免疫性肝炎、28.9%(11/38)为不明原因肝损伤。血液异常表现为粒细胞减少症21.1%(8/38),粒细胞减少+三系下降47.4%(18/38),粒细胞缺乏症7.9%(3/38),粒细胞缺乏+三系下降23.7%(9/38)。骨髓细胞学检查,14例(36.8%)诊断为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24例(63.2%)为非HAAA。HAAA组与非HAAA组的CD4^(+)(8.5%vs 17%,P=0.008)、CD4^(+)/CD8^(+)(0.17 vs 0.47,P=0.0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4^(+)下降为HAAA发生的危险因素(OR=0.009,95%CI:0-0.838,P<0.05)。38例患儿均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14例HAAA患儿中6例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异基因骨髓移植,血象逐渐恢复,1例因重型AA死亡;24例非HAAA患儿中23例经治疗血象逐渐恢复正常,1例因急性肝衰竭死亡。结论儿童肝炎伴发粒细胞减少需警惕AA,尤以药物性或不明原因多见,其中CD4^(+)下降可作为AA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粒细胞缺乏 中性粒细胞减少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儿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相关进展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敏 刘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8-544,共7页
自2022年4月以来,多国陆续报道了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截至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已有33个国家报告了至少650例。目前,其病因仍无定论,有部分病例检测出腺病毒,也有推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特殊免疫应答有关。... 自2022年4月以来,多国陆续报道了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截至5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已有33个国家报告了至少650例。目前,其病因仍无定论,有部分病例检测出腺病毒,也有推测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特殊免疫应答有关。本文就近期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可能病因等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进行概述,并从传染病和儿童肝病的角度探讨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使我国在不明原因儿童急性肝炎的监测管理方面做到未雨绸缪,精准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 儿童 急性肝炎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本知识库的肝损伤药物不良反应大数据智能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斐林 郭玉明 +4 位作者 牛明 赵旭 柏兆方 王伽伯 肖小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7-391,共5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药物不良反应(ADR)文本知识库的探索性构建,尝试建立肝损伤相关ADR的大数据智能识别方法。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药源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等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检索并随机抽取药... 目的本研究基于药物不良反应(ADR)文本知识库的探索性构建,尝试建立肝损伤相关ADR的大数据智能识别方法。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药源性肝损伤”“肝功能异常”等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检索并随机抽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中5%(4152份)肝损伤相关ADR病例报告。结合医师临床再评价,分为“否定病例”“疑似病例”“确定病例”。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要素的识别(不良反应名称、生化指标、临床症状),采用关键要素与临床再评价的相关性分析,以及ROC曲线确定评分阈值等构建肝损伤相关ADR智能识别方法,并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评价该智能识别方法的效能。结果肝损伤相关ADR评价识别公式为:总分(M)=症状分数+指标分数+不良反应名称分数,“否定病例”与“疑似病例”“确定病例”在M=5分区分度最好(AUC=0.97),敏感度为99.57%,特异度为84.61%;“确定病例”与“疑似病例”“否定病例”在M=12分区分度最好(AUC=0.938),敏感度为87.93%,特异度为85.98%。结论该方法将为肝损伤相关ADR大数据智能识别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有望有效减轻人工处理肝损伤相关ADR大数据的负担,为肝损伤相关ADR的早期风险信号识别及预警提供有效工具和方法学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知识库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GIT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前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琳 张明月 孙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56-659,共4页
免疫耐受失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共抑制信号分子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自身抗原耐受性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共抑制信号分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 免疫耐受失衡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免疫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共抑制信号分子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自身抗原耐受性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共抑制信号分子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TIGIT)是一种主要表达在Treg上的抑制性受体。本文阐述了Treg与AIH相关的免疫机制以及TIGIT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以寻找TIGIT作为AIH候选靶点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治疗学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急性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刘婉姝 申力军 +2 位作者 翟庆慧 辛绍杰 游绍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32-2536,共5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急性静脉曲张出血(AVB)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9年—2015年收治ACLF患者1409例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AVB分为AVB组(n=167)和非AVB组(n=1242)。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急性静脉曲张出血(AVB)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9年—2015年收治ACLF患者1409例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出现AVB分为AVB组(n=167)和非AVB组(n=1242)。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使用Student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随访过程中组间病死率及进展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VB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409例患者发生AVB 167例,占11.85%。AVB及非AVB患者30 d存活率分别为43.42%、67.79%(χ^(2)=33.558,P<0.001);两组患者180 d存活率分别为18.91%、53.97%(χ2=76.881,P<0.001)。Log-rank检验显示AVB与非AVB患者30 d生存率、180 d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950、89.320,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AVB发生的危险因素,胸腔积液(OR=1.522,95%CI:1.071~2.162,P=0.019)、急性肾损伤(OR=2.201,95%CI:1.415~3.426,P<0.001)、ACLF分型(OR=2.491,95%CI:1.489~4.168,P=0.001)、ACLF分期(OR=2.403,95%CI:1.687~3.421,P<0.001)及尿素(OR=2.567,95%CI:1.570~4.196,P<0.001)与ACLF患者AVB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AVB是影响ACLF近期生存的重要因素,胸腔积液、急性肾损伤、ACLF分型BC型、ACLF晚期以及尿素是AV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静脉曲张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