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67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赵丹 蒋丽娜 +3 位作者 刘树红 魏海燕 鲍春梅 赵景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慢性乙型肝炎(pCHB)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及其比值与肝组织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为pCHB患者治疗优势人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1月—2022年8月入院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pCHB患者1267... 目的通过比较儿童慢性乙型肝炎(pCHB)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及其比值与肝组织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为pCHB患者治疗优势人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1月—2022年8月入院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pCHB患者1267例,分析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常规、血生化、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肝穿刺活检资料。根据肝穿刺活检炎症程度,将患者分为无或轻度炎症活动组(G0~G1)和显著炎症活动组(G2~G4),比较各组的血清转氨酶及其比值水平,分析其与pCHB患者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同时,按照不同年龄分层,分析在不同年龄亚组中血清转氨酶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1267例pCHB患者中G0~G1组468例(36.9%),G2~G4组799例(63.1%)。两组相比,AST、ALT、AST/ALT、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HBeAg定量、低密度脂蛋白、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与血小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值均<0.05),与GG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HBeAg滴度呈正相关(P值均<0.05),但与患者血清ALT、AST、AST/ALT比值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在0~12岁组、13~18岁男性组及13~18岁女性组患者中,肝脏炎症程度随着血清ALT、AST表达水平升高而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0~12岁组AST/ALT>1与AST/ALT≤1相比,肝脏显著炎症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67例中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患者447例(35.28%),其中G≥2有196例(43.85%),占所有入组患儿的15.47%。结论p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程度与血清ALT、AST、AST/ALT比值无显著相关,血清转氨酶水平不能真实反映转氨酶<2×ULN的p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在临床实践中,针对转氨酶<2×ULN的患儿,建议行肝穿刺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转氨酶类 活组织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儿童肝糖原累积病临床及病理学分析
2
作者 赵素贤 刘世恒 +10 位作者 李文聪 韩芳 刘树红 张庆山 任伟光 孔令波 付娜 王荣琦 孔丽 南月敏 赵景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糖原累积病(GSD)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2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及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经病史、肝脏生化及肝活组织检查确诊的GSD 10例,对比分析人群特征、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糖原累积病(GSD)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2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及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经病史、肝脏生化及肝活组织检查确诊的GSD 10例,对比分析人群特征、临床表现、生化指标、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10例患儿发育迟缓,矮小,均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轻度乏力、纳差、尿黄、眼黄,4例患者肝脾肿大。6例患者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1例患儿双侧腓肠肌肥大,Gower征阳性。2例患儿巨细胞病毒IgG阳性。肝组织病理学表现肝细胞弥漫性肿大,胞浆空淡,核小居中似植物细胞状,伴或不伴纤维组织增生。结论GSD患者多数有发育迟缓、转氨酶异常,肝组织病理检查有其特异性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贮积病 肝疾病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数分裂内切酶1高表达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王可欣 陈椿 +6 位作者 贺梦雯 李乐 刘妍 王洪波 王春艳 赵景民 纪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3-650,共8页
目的探讨减数分裂内切酶1(EME1)的高表达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及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对HCC肿瘤与非肿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并进行生存分析。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 目的探讨减数分裂内切酶1(EME1)的高表达对肝细胞癌(HC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及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对HCC肿瘤与非肿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并进行生存分析。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癌切除术的80例患者的病理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E1的表达情况,进行生存分析,评估EME1对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采用基因富集分析预测EME1在HCC中的功能。结果TCGA数据库筛选出371例HCC癌组织及50例非肿瘤组织样本,分析显示EME1 mRNA在HCC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筛选GEO数据库中的107例样本(包括70例HCC癌组织,37例非肿瘤组织),癌组织的EME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肿瘤组织(P<0.05)。生存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组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44.1%vs.53.0%,P<0.05)。免疫组化结果半定量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32.8%vs.45.0%,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EME1高表达[风险比(HR)=2.234,95%CI 1.073~4.649,P=0.032]和中国肝癌分期(CNLC)高分期(HR=4.317,95%CI 1.799~10.359,P=0.001)是影响H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ME1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HC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减数分裂内切酶1 免疫组化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应重视ALT正常、年龄≤30岁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燕娜 李明蔚 +5 位作者 王雷婕 赵鸿 党双锁 陈香梅 赵景民 鲁凤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拟对2022年2月发布的《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的推荐意见进行分析验证和完善。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20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且ALT正... 目的拟对2022年2月发布的《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的推荐意见进行分析验证和完善。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20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且ALT正常的成人慢性HBV感染者,并分析≤30岁和>30岁亚组中不同HBeAg状态人群存在中、重度肝损伤人群比例。结果共纳入慢性HBV感染者290例,HBeAg阳性者121例(41.7%),HBeAg阴性者169例(58.3%)。进一步按年龄分组,在HBeAg阳性中,≤30岁37例,>30岁84例;在HBeAg阴性感染者中,≤30岁24例,>30岁145例。4组比较,年龄(H=151.539)、性别(χ^(2)=9.959)、ALT(H=29.041)、AST(H=11.127)、Alb(H=23.538)、HBV DNA(H=187.982)、HBsAg(H=132.5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30岁和≤30岁组均有近50%的患者存在中度及以上肝损伤(50.22%vs 47.54%)。根据HBeAg状态和年龄进一步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30岁(n=37)和>30岁(n=84)以及HBeAg阴性≤30岁(n=24)和>30岁(n=145)共4组。在HBeAg阳性亚组中,>30岁与≤30岁者存在中度及以上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vs 37.8%,P=0.605);≤30岁的HBeAg阴性亚组与>30岁的HBeAg阴性亚组存在中度及以上肝损伤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62.5%vs 54.5%,P=0.464)。在无创指标无法决策的队列(LSM<9.0 kPa者和LSM数据缺失但FIB-4<3.25者,n=269)中,≤30岁的HBeAg阴性亚组与>30岁的HBeAg阴性/阳性亚组存在中度及以上肝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1%vs 50.7%、59.1%vs 41.8%,P值分别为0.468、0.149)。结论在扩大抗HBV治疗时,也应关注HBeAg阴性且年龄≤30岁的慢性HBV感染者。条件允许时,依照本研究总结修订的抗病毒治疗启动线路图,或可进一步提高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年龄因素 丙氨酸转氨酶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雷婕 李明蔚 +4 位作者 刘燕娜 陈香梅 赵景民 刘树红 鲁凤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0-926,共7页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大样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队列的分析,对我国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的划分提出修订建议。方法:回顾性地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过肝组织活检的慢性... 目的:通过对单中心大样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队列的分析,对我国慢性HBV感染自然病程的划分提出修订建议。方法:回顾性地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过肝组织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参考《欧洲肝病学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版)》等国内外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防治指南,将患者按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及肝损伤程度分为HBeAg阳性感染(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CHB(免疫清除期)、HBeAg阴性感染(免疫控制期)和HBeAg阴性CHB(再活动期)四个自然病程分期,并重点比较了不同分期患者的人口学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两组间年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最终纳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760例,包括197例未成年(年龄<18岁)和563例成年感染者,男性456例、女性304例,纳入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四分位间距:16,39岁)。上述四个自然病程分期患者分别有173、329、95和163例,进一步比较四期患者的年龄发现:HBeAg阴性CHB的中位年龄尽管大于HBeAg阳性CHB(37岁vs.24岁,P<0.001),但却小于HBeAg阴性感染者(37岁vs.39岁,P=0.240)。结论:根据本研究可以推测,HBeAg阴性CHB患者并非都是由HBeAg阴性感染者进入再活动期发展而来,也可以由仍处于持续免疫活动状态的HBeAg阳性CHB患者发生HBeAg阴转或血清学转换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自然史 乙型肝炎E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中SSTR表达谱及全数字切片自动图像分析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杰 李晓欧 +3 位作者 幸兵 张明 肖雨 王文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索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腺瘤中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的表达以及全数字切片自动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的37例垂体TSH腺瘤的石蜡包... 目的:探索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腺瘤中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的表达以及全数字切片自动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的37例垂体TSH腺瘤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各型SSTR1-SSTR5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进行人工判读和全数字切片自动图像分析,比较各型SSTR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Ki-67指数以及侵袭的相关性,并对比人工判读和软件自动分析的一致性。结果:垂体TSH腺瘤中SSTR1、SSTR2、SSTR4和SSTR5多为2分和3分表达,其中3分占比均超过50.0%(4型SSTR占比依次分别为59.5%、78.4%、64.9%和56.8%)。SSTR1表达与侵袭呈明显负相关(人工r=-0.417,P=0.010;软件r=-0.406,P=0.013),并与SSTR2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人工r=0.420,P=0.010;软件r=0.338,P=0.040)。各型SSTR表达的人工判读与图像自动分析结果均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垂体TSH腺瘤肿瘤组织中SSTR1、SSTR2、SSTR4和SSTR5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利用基于数字化全切片的图像自动分析技术可获得与病理医师人工判读相近的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 生长抑素受体 全数字切片 自动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华 余强 +3 位作者 游绍莉 吕飒 刘树红 朱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74-28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TJLB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穿刺的适应证、成功率、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穿刺活检(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断及治疗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TJLB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穿刺的适应证、成功率、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8例因肝衰竭凝血机制障碍、13例因肝硬化合并腹水、10例因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50×10^(9)/L)不宜行经皮肝穿刺活检,符合实施TJLB适应证。TJLB穿刺成功率100%,穿刺条数2~4条。无严重不良事件。患者出院明确诊断26例(83.87%)。其中特发性门静脉高压5例,药物性肝衰竭或肝硬化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5例,其他原因肝硬化或肝衰竭7例,尚不能明确病因者5例,此外,为证实诊断及决策是否肝移植患者3例。结论TJLB在疑难重症肝病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尚有一定局限性,临床上应注意筛选适宜患者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卟啉病复发1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洪波 李丽昕 +5 位作者 于雁宾 孟令展 白瑛 李晓东 孙艳玲 刘振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45-2547,共3页
卟啉病是一种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所需酶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其代谢途径中8种酶的缺乏可导致8种亚型卟啉病,多数卟啉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最常见的3种亚型包括: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和红细胞生成性... 卟啉病是一种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所需酶的缺陷导致的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其代谢途径中8种酶的缺乏可导致8种亚型卟啉病,多数卟啉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最常见的3种亚型包括: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和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rythropoieticprotoporphyria,E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病 红细胞生成性 肝移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抗病毒治疗临床随访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攀 董漪 +5 位作者 刘佳琦 高雪 武艺伟 朱世殊 王丽旻 魏振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58-1560,共3页
目的评估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抗病毒治疗的长期临床获益。方法对前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的46例治疗组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儿童进行长期随访,在临床试验开始后的第108、120、132、144、168、192周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结... 目的评估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抗病毒治疗的长期临床获益。方法对前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的46例治疗组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儿童进行长期随访,在临床试验开始后的第108、120、132、144、168、192周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结果4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结束(第192周)与临床试验完成时(临床试验开始后第96周)相比较,血清HBV DNA阴转增加3例,血清HBeAg阴转增加7例,HBeAg抗体转换增加6例,血清HBsAg阴转例数无变化,HBsAg抗体转换例数增加3例,总计分别为37例(80.4%)、22例(47.8%)、21例(45.7%)、10例(21.7%)、10例(21.7%)。9例(19.6%)未达到HBV DNA阴转,停药后均出现病毒学突破。结论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抗病毒治疗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深入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免疫耐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环境毒物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0
作者 何婷婷 周光德 +6 位作者 刘树红 周超 朱莉 张宁 王焱 肖小河 宫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30-2533,共4页
与处方药、中草药、饮食添加剂等所致肝损伤类似,环境毒物亦可导致肝损伤,然而,公众和肝病专家对此类型肝损伤的重视度远不及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关注。环境毒物导致肝损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尚不明确。为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毒物肝损伤临床特... 与处方药、中草药、饮食添加剂等所致肝损伤类似,环境毒物亦可导致肝损伤,然而,公众和肝病专家对此类型肝损伤的重视度远不及对药物性肝损伤的关注。环境毒物导致肝损伤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尚不明确。为进一步加强对环境毒物肝损伤临床特征的认知,现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近年收治的8例典型环境毒物导致肝损伤病例汇总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环境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