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vB_SauH_IME522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高明明 刘慧莹 +7 位作者 李璞媛 张志华 秦艳红 黄勇 崔玉军 裴广倩 童贻刚 柏长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9-240,共12页
目的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到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vB_SauH_IME522,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测序及进化和基因组学的分析。方法以一株从临床分离到的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应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op... 目的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到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vB_SauH_IME522,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测序及进化和基因组学的分析。方法以一株从临床分离到的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宿主菌分离噬菌体,应用双层琼脂平板法进行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optimal MOI)、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 growth curve)实验,使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病毒,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应用SDS/蛋白酶裂解方案提取噬菌体全基因组,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测序后对噬菌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组装、注释、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分离到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命名为vB_SauH_IME522;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为20 min,裂解期约为200 min,平均裂解量89 PFU/cell;电镜观察该噬菌体,噬菌体vB_SauH_IME522具有典型的二十面体结构和收缩的尾部,其头部直径为(70±1)nm,尾部长度为(135±2)nm。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噬菌体基因组全长为140 246 bp,G+C含量为30.2%。基因组注释显示噬菌体vB_SauH_IME522含有223个蛋白编码基因、164个启动子、66个终止子、4个tRNAs及7个耐药相关位点。其中52个基因的编码产物有预测的功能,其余基因的编码产物均为功能未知的推定蛋白。系统发生分析表明,该噬菌体属于Twortvirinae亚科的Kayvirus属。结论烈性噬菌体vB_SauH_IME522为Twortvirinae亚科的新成员,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和短的潜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异质性耐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方云 王起 +1 位作者 柏长青 李璞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91-796,共6页
异质性耐药是指细菌的不同亚群对某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多报道于对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近年来,在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中这一现象不断地被揭示,并且被逐渐认识到其可... 异质性耐药是指细菌的不同亚群对某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多报道于对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近年来,在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代表的革兰阴性菌中这一现象不断地被揭示,并且被逐渐认识到其可能是导致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细菌一旦出现异质性耐药,在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下,即使是小部分的耐药亚群也可表现出高水平的表型耐药,从而导致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的失败。异质性耐药体现了细菌群体从部分耐药向完全耐药转变的过程。研究异质性耐药对于认识临床常见病原菌耐药的发展过程,以及评估治疗方案和指导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鲍曼不动杆菌异质性耐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异质性耐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vB_PaS_IME307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全基因组分析
3
作者 王灿 刘慧莹 +4 位作者 高明明 米丽媛 喻鑫婷 米志强 柏长青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45-2056,共12页
目的以实验室保存菌株Pa175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学特征。方法利用双层平板法、噬斑法分离并鉴定噬菌体;PEG8000浓缩NaCl沉淀法纯化噬菌体;蔗糖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噬菌体,经... 目的以实验室保存菌株Pa175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得到1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学特征。方法利用双层平板法、噬斑法分离并鉴定噬菌体;PEG8000浓缩NaCl沉淀法纯化噬菌体;蔗糖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噬菌体,经磷钨酸负染染色后,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蛋白酶K/SDS法提取噬菌体DNA,对提取的核酸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得到1株裂解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vB_PaS_IME307,该噬菌体可以形成透明且有晕环的噬菌斑,全基因组大小为51545 bp。透射电镜结果显示vB_PaS_IME307的头部呈正二十面体形状,直径(66±2)nm,尾长(116±2)nm;进化树分析发现该噬菌体为Mccleskeyvirinae病毒属,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vB_PaS_IME307在pH=4.0~11.0、60℃以下能够保持较高活性,感染周期约为60 min,其中包括10 min潜伏期和50 min暴发期,其暴发量为150 PFU/cell。结论噬菌体vB_PaS_IME307具有宿主特异性,对温度和pH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具有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细菌感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噬菌体 生物学特性 基因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