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技术在血液病合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叶丽萍 梁艳 +8 位作者 施兵 刘丽辉 金建刚 张玉珠 胡文清 刘明娟 阳幼荣 陈虎 吴雪琼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诊断免疫功能低下的血液病合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的结核病患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ESAT-6和CFP-10融合蛋白为刺激抗...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水平,在诊断免疫功能低下的血液病合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的结核病患者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重组ESAT-6和CFP-10融合蛋白为刺激抗原的ELISPOT检测技术,分析了51例发热的血液病怀疑合并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结核病患者的外周血,作能分泌结核特异的γ干扰素的T淋巴细胞测定,以传统的诊断方法为对照。结果确诊血液病合并结核病24例,排除活动性结核病27例;ELISPOT的灵敏度为73.6%,高于PPD皮肤试验的54.5%(P<0.05),高于抗结核抗体试验的37.5%(P<0.01);准确度82.6%高于抗结核抗体的62.5%(P<0.05),高于PPD的77.77%;特异度88.88%,与抗结核抗体检测(87.5%)及PPD(93.75%)相似;ELISPOT与抗结核抗体、PPD试验结果联合分析,其诊断率为79.2%。此外,ELISPOT检测结果与性别、年龄、结核病史、抗结核抗体、机体免疫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ELISPOT是血液病患者合并活动性结核的重要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结核病 诊断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血尿为首发表现的溴敌隆中毒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明娟 施兵 +3 位作者 叶丽萍 刘丽辉 金建刚 陈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9-1110,共2页
目的总结溴敌隆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结合以往的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两家5例以血尿为首发表现的溴敌隆中毒者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患者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出血不易自止,4例以血尿为首发临床表现,3例伴口腔黏膜出血,3... 目的总结溴敌隆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结合以往的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两家5例以血尿为首发表现的溴敌隆中毒者的病例资料。结果5例患者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出血不易自止,4例以血尿为首发临床表现,3例伴口腔黏膜出血,3例伴皮肤淤点、淤斑,1例伴深部肌肉出血导致肢体疼痛,1例无出血症状。3例患者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1例血红蛋白水平降低;5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减低,2例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凝血因子Ⅶ、Ⅸ、Ⅹ活性下降。补充维生素K1或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后出血控制。结论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要注意溴敌隆中毒的可能,治疗主要为补充维生素K1,注意疗程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敌隆 血尿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干细胞移植前后肺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怡 赵卫国 +1 位作者 刘丽辉 刘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2-764,共3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观察白血病化疗组(A组,n=23)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C组,n=35)各项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50%、75%肺活量时...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方法观察白血病化疗组(A组,n=23)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C组,n=35)各项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50%、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MEF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量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差异。比较20例行干细胞移植(B组)患者移植前7d与移植后3~12个月肺功能变化,并将B组分别按照接受移植的干细胞来源和贫血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观察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和贫血对肺功能的影响及其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DLCO、DLCO/VA和MEF7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分别为76.25%±22.48%、83.77%±21.32%和61.13%±19.08%,与C组(分别为118.21%±19.34%、112.4%±20.96%、81.02%±12.10%)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20例患者中,干细胞移植后FVC、TLC、FEV1、MEF75%、MEF50%、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移植前降低(P<0.01)。B组患者各亚组间通气、弥散功能障碍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血病患者可有小气道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受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受损加重,肺功能障碍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与干细胞来源和贫血程度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试验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剥脱性皮炎一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明娟 施兵 +1 位作者 刘丽辉 叶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5-,共1页
关键词 甲磺酸盐类 皮炎 剥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丽辉 陈虎 +5 位作者 陈斌 孙昭 叶丽萍 施兵 金建刚 赵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9-304,共6页
本研究比较来源于正常志愿者和骨髓增生异常增生综合症-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抑制作用的区别。培养12例正常志愿者和12例MDS患者的骨髓MSC,比较两组MSC的形态、细胞表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植物血凝素(PHA... 本研究比较来源于正常志愿者和骨髓增生异常增生综合症-难治性贫血(MDS-R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免疫抑制作用的区别。培养12例正常志愿者和12例MDS患者的骨髓MSC,比较两组MSC的形态、细胞表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通过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T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T细胞周期检测、T细胞凋亡检测等比较两组MSC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的区别。结果表明:两组MSC的形态、表型基本相同;MDS患者来源的MSC对PHA和同种异体抗原诱导的T细胞的抑制作用均低于正常志愿者来源的MSC;加入正常志愿者的MSC后有更多的T细胞阻滞在G0/G1期,但MDS来源的MSC的这种作用较弱;MDS来源的MSC抑制T细胞活化的能力也下降,但是抑制T细胞凋亡的能力增强。另外,MDS来源的MSC表达转化生长因子(TGF-β1、3)、FasL较正常志愿者MSC表达的明显减弱,而TGF-β2的表达却增加。结论:虽然MDS来源的MSC在形态、增殖和细胞表型上基本正常,但其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其异常是否与MDS的发病机制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间充质干细胞 T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