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 被引量:7
1
作者 樊双义 王天昊 +2 位作者 何宝明 刘景峰 马朋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 目的探讨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以及其他磁共振(MRI)技术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并判断在超早期(发病6h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3年7月至200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MRI检查(包括DWI、PWI及其他磁共振技术)。采用rt-PA进行溶栓,剂量0.9mg/kg,静脉滴注。另设30例普通常规治疗患者(未做溶栓治疗)作为对照。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溶栓组治疗后1hNIHSS(21.0±2.65)较溶栓前(25.18±2.98)明显降低(P<0.05);溶栓后30dNIHSS(12.66±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9.12±2.89,P<0.05)。治疗后1~60d,各时间段溶栓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0d溶栓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3%、64.2%、87.4%,显著高于对照组15.4%、27.5%、42.8%(P<0.05)。溶栓组治疗60d后NIHSS评分(10.25±3.15)显著低于治疗前(25.18±2.98,P<0.05)。溶栓组发生脑出血2例,预后仍然良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应用DWI、PWI和MRI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在严格掌握溶栓治疗适应证的基础上应用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缺血半暗带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运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红 马林 +4 位作者 苏家贵 何宝明 由昆 洪剑 赵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减影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对增强前后T1加权图像行减影处理。在不同的解剖层面,随机选取120处异常强化柔脑膜在常规增强T1加权和减影图像中分别进行长度及相... 目的评价磁共振增强减影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对增强前后T1加权图像行减影处理。在不同的解剖层面,随机选取120处异常强化柔脑膜在常规增强T1加权和减影图像中分别进行长度及相对信号强度测量,所获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并比较异常强化柔脑膜在减影图像与常规增强T1WI中的显示。结果磁共振减影图像比常规增强T1WI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更清晰、直观。减影图像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多呈连续状,而常规增强T1加权图像大多呈断片状,2种成像方法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的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减影图像中异常强化柔脑膜信号强度相对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增强T1WI,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是一种能明显提高结脑异常强化柔脑膜显示率的简便方法,可为临床早期诊断结脑提供一个全新的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 减影技术 结核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对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的诊断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红 马林 +3 位作者 何宝明 由昆 全昌斌 洪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8-190,共3页
目的: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HOD的MRI表现及引起该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自原发病变出现到MRI检查时间为3~30个月。结果:MRI图像均表现为下橄榄核(ION)部位T2WI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 目的: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OD)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8例HOD的MRI表现及引起该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自原发病变出现到MRI检查时间为3~30个月。结果:MRI图像均表现为下橄榄核(ION)部位T2WI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有3例双侧ION部位出现高信号,5例ION体积有不同程度增大。8例病人中原发病变为中脑梗塞3例,桥脑出血2例,小脑出血2例、梗死1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Guillain-Mollaret三角区病变所致ION变化,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可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核 神经变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活体供肾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宝明 由昆 +5 位作者 李红 乔远罡 李强 王钦媛 田梅 许国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3-884,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活体供肾血管解剖、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37例活体供肾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活体供肾血管解剖、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37例活体供肾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重建方法进行肾血管及肾实质的三维重建技术,使用层块体积测量方法测量肾脏体积并与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测量肾动脉直径并与GFR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血管造影显示肾脏血管的准确性为89.2%,在各种三维重建方法中,VR在显示肾脏血管全貌、不同角度观察血管方面比较清晰,MPR显示肾脏实质较好。MIP结合轴位图像在判断血管分支,确定血管数量和显示血管有无异常方面比较准确,肾脏体积与GFR呈正相关,肾动脉直径与GF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血管、肾实质及肾脏功能的评估中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CT血管三维成像 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楠 敖国昆 +3 位作者 王欣 朱建华 翟俊山 黄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1-68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联合介入治疗前后行MRA检查,检测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变化,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和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结果MRA对...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联合介入治疗前后行MRA检查,检测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变化,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和胃镜检查结果比较。结果MRA对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胃左静脉的显影质量与IPV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门静脉平均直径〔(1.23±0.06)cm和(1.22±0.05)c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05)。治疗前门静脉直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直径呈正相关(r=0.8019,P<0.01)。结论MRA能较好地显示门静脉系统解剖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间接门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支架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重度气管软化 被引量:7
6
作者 敖国昆 赵卫国 +1 位作者 郭青云 黄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观察置入气管支架对复发性多软骨炎重度气管软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例复发性多软骨炎重度气管软化患者,置入5枚气管支架治疗。其中1例置入2枚管状支架于气管,1枚“Y”型支架于双侧支气管。1例置入1枚管状支架于气管全段,1例... 目的观察置入气管支架对复发性多软骨炎重度气管软化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例复发性多软骨炎重度气管软化患者,置入5枚气管支架治疗。其中1例置入2枚管状支架于气管,1枚“Y”型支架于双侧支气管。1例置入1枚管状支架于气管全段,1例置入1枚管状支架于气管上段。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置入气管支架,解除气管狭窄引起的呼吸困难,术后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气管支架对复发性多软骨炎重度气管软化,有良好的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架 复发性多软骨炎 重度气管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治疗巨大胆汁瘤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洪剑 王晓野 +1 位作者 黄沁 敖国昆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5-645,共1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治疗 胆汁瘤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ARTERIAL 介入治疗后 胆管坏死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间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4 位作者 敖国昆 宋鹏 段峰 刘凤永 刘国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979-9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肋间动脉(intercostal artery,IC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4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C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巨块型15例,结节型9例。术前行CT或MRI... 目的探讨经导管肋间动脉(intercostal artery,IC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4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C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巨块型15例,结节型9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肋间动脉造影,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进行栓塞化疗,并摄肝区碘油平片。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病灶均位于肝右叶S6、S7段。参与肿瘤供血的ICA侧支均在T8(7.5%,3/40),T9(15.0%,6/40),T10(47.5%,19/40)和T11(30.0%,12/40)椎体水平右侧。22例肋间动脉TACE成功。治疗后复查CT显示87.5%(21/24)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82.6%(19/23)血甲胎蛋白(AFP)下降至正常范围。3例术后肩部疼痛剧烈。1例术中皮肤瘙痒。5例术后出现皮肤红斑。结论IC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并且肿块位于肝右叶S6、S7段的患者。肋间动脉TACE安全,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肋间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0,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癌患者 血管内介入治疗 消化道恶性肿瘤 转移淋巴结 早期诊断 消化道肿瘤 实验室检测 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作为溶剂行胰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2 位作者 段留新 宋鹏 敖国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以脂肪乳作为溶剂,行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6例中晚期胰腺癌选择性动脉插管于胰腺癌的供血动脉,灌注吉西他滨、20%脂肪乳混合液。观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患者的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结果6例... 目的探讨以脂肪乳作为溶剂,行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6例中晚期胰腺癌选择性动脉插管于胰腺癌的供血动脉,灌注吉西他滨、20%脂肪乳混合液。观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患者的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结果6例均获临床受益,2例均获临床缓解,Kaplan-Meier法计算6、9和12个月的分别生存6例、5例和4例。结论以脂肪乳作为溶剂,行胰腺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胰腺肿瘤 脂肪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脂肪乳对血流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2 位作者 段留新 宋鹏 敖国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6-52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动脉灌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脂肪乳(LE)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探讨LE作为载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和30%LE进行动脉灌注,剂量分别为2ml和20ml,分为4组:A组(20%LE,2ml)、B组(20%LE,20ml)、C组(30%LE,2ml)、D组(30%LE,20ml)。用... 目的通过观察动脉灌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脂肪乳(LE)对血流速度的影响,探讨LE作为载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和30%LE进行动脉灌注,剂量分别为2ml和20ml,分为4组:A组(20%LE,2ml)、B组(20%LE,20ml)、C组(30%LE,2ml)、D组(30%LE,20ml)。用2只健康杂种犬,在DSA引导下分别置管于肝动脉、脾动脉进行灌注。统计各组从导管头端对比剂显现至脾动脉、肝动脉选定点血管显影所需的帧数,并记录造影时间。结果不同浓度和剂量的LE灌注后均可减缓血流速度,但减缓的持续时间和最大减缓速度(减缓峰值)有所不同(P<0.05)。A组约5min血流速度恢复正常,B组需5~10min,C组需20min,D组需20~30min;流速减缓峰值于A组为18帧(1.44s),B组为30帧(2.4s),C组为9帧(0.72s),D组为14帧(1.12s)。结论LE经动脉灌注后均可造成局部血流速度减缓,30%LE造成流速减缓程度比20%LE轻,但其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乳 血流速度 介入放射学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肾多发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破裂出血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媛 敖国昆 +1 位作者 李强 黄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324-4324,共1页
患者女,26岁。4年前体检发现双肾占位性病变,未行任何治疗。今无明显诱因,左侧腰部持续性胀痛,进行性加重:入院前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约200mL。入院后血常规:WBC20×10^9/L,Hb109g/L,BP90/55mmHg。... 患者女,26岁。4年前体检发现双肾占位性病变,未行任何治疗。今无明显诱因,左侧腰部持续性胀痛,进行性加重:入院前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约200mL。入院后血常规:WBC20×10^9/L,Hb109g/L,BP90/55mmHg。患者精神差、口渴。腹部膨隆,左肾区饱满,左肋下缘触及包快,质中.压痛及左肾区叩击痛明显。双下肢轻度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破裂出血 多发 双肾 肾占位性病变 持续性胀痛 进行性加重 胃内容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多软骨炎继发肺内多发囊肿一例
13
作者 敖国昆 田媛 +3 位作者 李强 贾树林 黄沁 刘哲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1期1288-1288,共1页
关键词 复发性多软骨炎 多发囊肿 肺内 继发 反复咳嗽 病例资料 声音嘶哑 剧烈胸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
14
作者 田媛 敖国昆 +2 位作者 田建明 王莉 李强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76-276,共1页
女性,60岁,12年前发现右乳鸽蛋大小肿块,无明显不适及变化。近4月余肿块迅速增大,触痛明显,余无异常。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乳腺 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介入治疗
15
作者 敖国昆 李虎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1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T型管及其窦道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25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26例患者分别行胆道气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3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 目的:探讨经T型管及其窦道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252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狭窄的26例患者分别行胆道气囊扩张术、胆道引流术和胆道支架置入术。结果:3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3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术和胆道引流后痊愈。6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5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12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囊导管扩张后,10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2例T型管引流口段狭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结论:经T型管及其窦道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是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胆道疾病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