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体片段C4d与实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被引量:7
1
作者 宋继勇 石炳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0,233,共3页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补体C4d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器官移植学术及伦理委员会对活体肾脏移植18例干预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蔡明 许亮 +1 位作者 许晓光 韩永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通过活体器官移植学术及伦理委员会对活体肾脏移植前供、受体行医疗及伦理评估,从而提高移植手术顺利进行的医疗安全性并保证活体移植的伦理可行性。方法:成立活体器官移植学术及伦理委员会,对我中心18例拟行活体肾脏移植供、受体... 目的:通过活体器官移植学术及伦理委员会对活体肾脏移植前供、受体行医疗及伦理评估,从而提高移植手术顺利进行的医疗安全性并保证活体移植的伦理可行性。方法:成立活体器官移植学术及伦理委员会,对我中心18例拟行活体肾脏移植供、受体行医疗听证,对供、受体及其家属行伦理听证,综合评估移植手术的可行性,提高供体围术期及术后远期的安全性及保证活体移植的伦理认知性,确保移植手术的顺利实施。结果:18例拟行活体肾脏移植供、受体,经器官移植学术及伦理委员会听证并仔细评估后,1例因供体为II型糖尿病取消手术,1例因供体配偶拒绝听证取消手术,1例因供体体重指数超标而推迟手术日期,余15例手术均顺利实施,术后供、受体恢复良好。结论:活体器官移植学术及伦理委员会的干预评估对于保证活体器官移植的规范性、医疗安全性及伦理道德性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移植 器官移植学术及伦理委员会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范宇 石炳毅 +5 位作者 常京元 柏宏伟 王振 欧阳昀 杜原 钱叶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9-530,共2页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829例肾移植患者中15例发生恶性肿瘤的病例。恶性肿瘤总发病率为1.9%,其中泌尿系统肿瘤占66.7%,肝癌占13.3%,淋巴瘤...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在肾移植患者中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发病率增高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829例肾移植患者中15例发生恶性肿瘤的病例。恶性肿瘤总发病率为1.9%,其中泌尿系统肿瘤占66.7%,肝癌占13.3%,淋巴瘤、皮肤癌及肺癌各占6.7%。结果15例患者肾移植术后肿瘤诊断时间为20~73个月,平均时间54.7个月。诊断肿瘤时14例患者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肾功能失功能。发现肿瘤时均无远处转移,3例肾盂尿路上皮癌患者肿瘤侵犯输尿管腔。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及时调整减少免疫抑制药物剂量,辅以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结论肾移植患者发生恶性肿瘤除了与应用免疫抑制治疗有关,也不能忽视移植术本身及肾移植术前原发病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肿瘤 发病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活体供肾移植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豫波 石炳毅 +2 位作者 蔡明 侯瑞鹏 裴向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及其安全性,以及供者选择、供肾摘取手术方式、术前干预措施、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7月亲属活体肾移植30例,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28例;首次肾移植29...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及其安全性,以及供者选择、供肾摘取手术方式、术前干预措施、配型结果与移植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7年7月亲属活体肾移植30例,其中夫妻间供肾2例,血缘亲属供肾28例;首次肾移植29例,二次肾移植1例;ABO血型相同28例,相容2例;HLA无错配1例,4位点错配者3例,2位点错配者13例,1位点错配者13例;29例取供者左肾,1例取供者右肾;21例经开放手术取肾,9例手辅助腹腔镜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2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6.3±8.0d;1例因术中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切除移植肾;1例术后移植肾功能未恢复正常,半年后行尸体肾移植。4例在术后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经充分引流、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后痊愈;2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全部供者恢复顺利,在10d内出院,术后复查生化指标、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严格把握供者的选择以及术前对供、受者双方进行全面评估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亲属活体肾移植具有供肾来源广、等肾时间短、组织配型好、供肾缺血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尿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远期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石炳毅 王振 +2 位作者 郑慧丽 钱叶勇 韩孟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远期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361例肾移植受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点为移植后第1、6、12、24、36、48、60个月,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CVD累积发病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远期心脑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361例肾移植受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点为移植后第1、6、12、24、36、48、60个月,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CVD累积发病率,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CVD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1、6、12、24、36、48、60个月新发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1%、5.4%、9.9%、13.0%、18.0%、21.1%、24.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受者术前有CVD和糖尿病史,术后CVD发病相对危险因素(RR)分别为6.34(95%CI3.76~14.60,P=0.002)和2.19(95%CI1.32~3.97,P=0.009);移植术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移植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CVD发病RR分别为2.82(95%CI1.33~7.26,P=0.002)、1.18(95%CI1.02~1.34,P=0.04)、2.04(95%CI1.26~5.17,P=0.008)、1.81(95%CI1.08~3.21,P=0.03)和1.56(95%CI1.12~3.54,P=0.05);未见移植受者性别、年龄、肥胖和移植术前高血脂与CVD发病有关。结论移植受者术前有CVD和糖尿病病史,移植术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移植肾功能不全和蛋白尿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移植术后体液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宋继勇 石炳毅 +5 位作者 杜国盛 蔡明 朱志东 金海龙 戴新 钱叶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寻找体液因素参与肝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相关证据,探索临床监测和治疗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合理方案。方法通过检测肝脏移植术后肝穿组织中补体C4d、CD20(B细胞)和CD138(浆细胞)的表达情况,诊断肝损伤患者是否存在体液性排斥反应。临床结... 目的寻找体液因素参与肝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相关证据,探索临床监测和治疗体液性排斥反应的合理方案。方法通过检测肝脏移植术后肝穿组织中补体C4d、CD20(B细胞)和CD138(浆细胞)的表达情况,诊断肝损伤患者是否存在体液性排斥反应。临床结合病理诊断为排斥反应时,首先增加他克莫司(普乐可复)用量,肝功能损害严重者采用激素冲击治疗;诊断为体液性排斥反应的患者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给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雷帕霉素(RPM)治疗。结果16例患者共进行25次肝脏穿刺检查,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10例患者诊断为体液性排斥反应15次,4例患者诊断为细胞性排斥反应6次,另外2例患者均先后诊断为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体液性排斥反应激素冲击治疗有效率(29.4%,5/17)明显低于细胞性排斥反应(87.5%,7/8)。7例患者12次肝损害时诊断为耐激素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后1例给予ATG治疗,5例加用RPM,排斥反应均得以纠正,另外1例接受"O"型供肝的"AB"型患者出现2次肝功能明显异常,采取多种治疗方法无效,最终因肝功能衰竭死亡。结论体液免疫因素可能参与了部分肝脏移植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应用ATG和RPM治疗体液性排斥反应较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体液性排斥反应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豫波 石炳毅 +2 位作者 蔡明 侯瑞鹏 裴向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可导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的209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7例术后发生DGF的患者作为研究组(DGF组),同期162例未发生DG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对热缺血时间≥...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可导致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的209例肾移植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47例术后发生DGF的患者作为研究组(DGF组),同期162例未发生DGF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对热缺血时间≥10min,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神经钙调素抑制剂(CNI)肾毒性,急性排斥反应(AR),12h≤冷缺血时间≤24h,性别,年龄≥50岁,术前透析方式,移植次数,HLA配型,术后早期尿瘘、输尿管梗阻,术前输血,术前肝炎病毒感染等1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经单因素分析后确定为DGF危险因素者用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各个因素的相对危险度。结果DGF发生率为22.5%(47/209)。2例AR引起者及1例移植肾静脉血栓引起者切除移植肾,其余均恢复正常。与DGF相关的危险因素按其相关度递减依次为ATN,CNI肾毒性,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AR,热缺血时间≥10min。多因素分析显示,AR,ATN,CNI肾毒性,术中、术后早期低血压等4个因素与DGF密切相关。结论充分了解肾移植全过程中DGF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利于临床避免或弱化这些因素的影响,降低DGF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向免疫调节树突细胞对心脏移植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郑德华 石炳毅 +6 位作者 邹一平 蔡明 钱叶勇 史迎昌 黎立 洪宝发 窦立萍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受体树突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对心脏移植受体Th1/Th2类细胞因子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正常的供体脾淋巴细胞(SP),... 目的探讨受体树突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对心脏移植受体Th1/Th2类细胞因子及移植物存活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正常的供体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供体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PUVA-SP或SP与受体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共同培养,检测上述处理对受体DC分泌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按受体术前1周静脉输注的细胞成分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7),单纯输注PBS;SPDC组(n=8),输注负载供体SP的受体大鼠DC;PUVA-SPDC组(n=8),输注负载PUVA处理的供体SP的受体大鼠DC。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移植术后6d检测受体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10),并取移植心脏标本作切片检查,确定排斥反应的病理分级。结果受体DC与供体PUVA-SP共培养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FN-γ的水平分别为75.3±3.7、24.3±1.2ng/ml,明显高于同供体SP共培养后的受体DC(分别为39.0±3.1ng/ml、12.1±0.5ng/ml,P<0.01)。心脏移植术后,PUVA-SPDC组受体大鼠血清中Th1细胞因子IL-2和INF-γ的浓度分别为199.3±8.4、9.0±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5.0±3.2、61.0±3.2ng/ml,P<0.01)及SPDC组(分别为559.3±35.3、69.0±2.3ng/ml,P<0.01),而其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58.2±0.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6ng/ml,P<0.01)及SPDC组(20.1±1.6ng/ml,P<0.01)。PUVA-SPDC组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则低于SPDC组。与对照组(6.7±0.3d)比较,PUVA-SP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27.3±1.3d)显著延长(P<0.01),而SPD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短于对照组(5.5±0.3d,P<0.05)。结论PUVA-SPDC具有负向免疫调节特性,能够在移植物受体体内诱导Th2免疫偏移,下调移植物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心脏移植 免疫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振 石炳毅 +2 位作者 郑慧丽 钱叶勇 韩孟霞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40例肾移植受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n=10)、糖代谢失常(IFG+IGT)组(n=16)和PTDM组(n=14),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结... 目的研究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40例肾移植受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n=10)、糖代谢失常(IFG+IGT)组(n=16)和PTDM组(n=14),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结果3组间的钙离子神经蛋白抑制剂血药谷浓度和前1个月糖皮质激素总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IFG组和PTDM组的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和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NGT组(P均<0.05),PTDM组的胰岛素初期分泌指数和HOMAβ细胞功能指数均明显低于NGT组和IGT+IFG组(P均<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低可能是PTDM发病的关键,胰岛素抵抗贯穿于PTDM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Β细胞功能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的初步经验(附2例报道)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国盛 石炳毅 +3 位作者 朱志东 宋继勇 戴新 金海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例肝移植术后GVH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包括GVHD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免疫抑制剂的用法及用量,确诊后的治疗措施等。结果2例患者...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诊治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例肝移植术后GVHD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包括GVHD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免疫抑制剂的用法及用量,确诊后的治疗措施等。结果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9、20天出现不明原因高热、皮疹及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无明显受损。例1患者经用大量激素、增大免疫抑制剂的剂量等治疗无效,于术后第34天死亡,死亡原因为混合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患者早期高度疑似GVHD,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后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注射丙种球蛋白,鼻饲加强营养,早期应用抗细菌、真菌及抗病毒药物,患者痊愈,截至目前(术后11个月)仍健康存活。结论肝移植术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胃肠道症状应警惕GVHD的发生,停用或减少免疫抑制剂、恢复受体的免疫系统、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26例救治经验总结 被引量:8
11
作者 柏宏伟 石炳毅 +5 位作者 钱叶勇 蔡明 武若君 常京元 王亚炜 范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对2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有22例检出病原体,其中细菌15例次,主要为耐药G性杆菌,出现频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对26例肾移植术后发生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中有22例检出病原体,其中细菌15例次,主要为耐药G性杆菌,出现频次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真菌感染12例次,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曲霉菌等;巨细胞病毒感染10例次。26例中单纯感染12例,混合感染14例。73.1%(19/26)感染发生在术后1-6个月,尤以术后2-4个月多见。26例中12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放弃治疗,其余22例中18例经积极抢救治愈,4例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重症感染应予以高度重视和积极救治,及时给予广谱高效抗生素和联合用药控制感染、早期明确病原体、加强全身支持治疗、适时应用呼吸机改善通气、果断减少或者停用免疫抑制剂等综合措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组织中C4d沉积与B细胞聚集性浸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明 石炳毅 +5 位作者 许晓光 许亮 王强 韩永 周文强 肖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93-1295,共3页
目的检测切除的移植肾组织中C4d和CD20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B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在移植肾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因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行移植肾切除的病例,移植肾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C4d沉积... 目的检测切除的移植肾组织中C4d和CD20的表达,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B细胞及体液免疫机制在移植肾丢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0例因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失功行移植肾切除的病例,移植肾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C4d沉积与CD20群聚性表达的情况,分析二者间及其与移植肾丢失的相关性;同时统计移植肾的存活时间,分析二者表达对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40例切除的移植肾组织中,C4d单阳性10例(25.0%),CD20单阳性12例(30.0%),C4d、CD20双阳性7例(17.5%),C4d、CD20双阴性11例(27.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C4d沉积与CD20群聚性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Log-Rank生存分析表明,C4d沉积与CD20群聚性表达同时存在的移植肾存活时间明显低于只有C4d沉积的移植肾(P<0.05)。结论同时存在C4d沉积和CD20群聚性表达的移植肾存活时间明显减低,预示着移植物预后较差。C4d沉积与CD20群聚性表达不存在相关性,提示移植肾中浸润的CD20阳性B细胞可能不参与移植排斥的体液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切除术 抗体生成 移植物排斥 补体4 抗原 CD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STAT3活化在大鼠肝移植胆管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莉萍 郭毅斌 +3 位作者 戴睿武 曾永毅 张玉君 董家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的意义。方法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肝动脉重建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并随机分为CP1h、CP12h组(供肝在4℃UW液中分别冷保存1h...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胆管上皮细胞(BEC)增殖过程中IL-6/STAT3信号通路活化的意义。方法在"两套袖法"基础上,以"支架法"建立肝动脉重建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并随机分为CP1h、CP12h组(供肝在4℃UW液中分别冷保存1h、12h后行OLT)、雷帕霉素(RPM)组(CP12h组术后给予RPM),和对照(C)组。分别于术后1、3、7、14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IL-6mRNA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原位检测肝BEC内活化型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EC增殖情况。结果CP1h组术后1d肝内IL-6mRNA表达升高(0.41±0.03),随后(3、7、14d分别为0.28±0.03、0.23±0.03、0.27±0.05)逐渐接近C组水平;BEC内STAT3的活化水平(94±8、61±6、39±4、34±3),及肝内BEC增殖率(分别为2.1%±0.3%、5.9%±0.5%、2.6%±0.5%、2.3%±0.5%)的变化也呈现相同趋势。与C组及CP1h组相比,CP12h组术后各时相点肝组织IL-6mRNA表达明显增加(分别为0.60±0.03,0.73±0.02,0.38±0.02,0.30±0.04);BEC内STAT3活化水平(167±17、247±13、110±9、74±8)和BEC增殖率(分别为7.0%±0.5%、27.8%±1.8%、23.1%±1.6%、17.8%±1.2%)亦明显升高,且IL-6mRNA表达水平与STAT3活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RPM可明显降低CP12h组BEC内STAT3的活化水平(分别为88±7、106±4、84±5、40±4)和BEC增殖率(4.2%±0.5%、11.2%±1.2%、12.9%±1.3%、8.5%±0.6%)。结论严重的冷保存-再灌注损伤活化BEC内IL-6/STAT3信号通路,可能是调控移植肝BEC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管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6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改进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德华 石炳毅 +6 位作者 洪宝发 蔡明 钱叶勇 杜国盛 周文强 翟树森 裴雪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体会,详细阐述了用“二袖套”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改进方法,以帮助初学者掌握本技术。方法将136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者两组。在Kamada的“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技术基... 目的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体会,详细阐述了用“二袖套”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改进方法,以帮助初学者掌握本技术。方法将136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供、受者两组。在Kamada的“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供者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供受者肝上下腔静脉用7-0线连续端端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端端吻合。术后观察受者大鼠存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供肝切取时间23-35min,修整供肝时间8-13min,受体无肝期16-19min,胆管插管时间2-3min。受者术后48h存活率为95.5%,1周存活率为89.7%。术后48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存活超过48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胆管梗阻、胆漏及肝叶坏死。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肝移植实验研究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移植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移植术后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国盛 石炳毅 +6 位作者 蔡明 武若君 宋继勇 金海龙 钱叶勇 戴新 朱志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以术后早期氧饱和指数低于200作为诊断急性肺损伤的标准。211例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其中22例死亡,对存活的189例患者术后早期行血气分析及相关检查,分析急性肺损伤与患...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以术后早期氧饱和指数低于200作为诊断急性肺损伤的标准。211例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其中22例死亡,对存活的189例患者术后早期行血气分析及相关检查,分析急性肺损伤与患者原发病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效循环量的相关性;所有肝移植患者术后均给予氧疗、抗感染、抗排斥反应、保肝、营养代谢支持、利尿与扩血管等综合治疗,根据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压分别调整氧浓度和循环液体量。结果189例中,146例发生急性肺损伤,占77.5%。经治疗后各脏器功能均恢复正常。发生急性肺损伤与术前肝功能失代偿、术中出血、术后出入量有关。结论除氧疗外,重视术前对原发病的治疗,术中减少出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做好全身支持治疗是预防及减轻急性肺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志东 石炳毅 +5 位作者 杜国盛 蔡明 宋继勇 戴新 金海龙 钱叶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6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发生结核感染的3例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及诊断和抗结核治疗经过。结果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发生率为1.2%(3/246)。3例中...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6例肝移植患者中术后发生结核感染的3例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及诊断和抗结核治疗经过。结果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发生率为1.2%(3/246)。3例中1例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为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肝脏结核,经抗结核治疗痊愈,未再复发;1例术前有结核空洞,术后合并多种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死于肺部感染。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历时30d;血清免疫指标均为阴性,PPD试验仅1例阳性;抗结核治疗安全有效,取得了满意疗效。应用抗结核药后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下降,可通过增加免疫抑制剂剂量后可纠正。无一例患者因抗结核药物的肝毒性而需中断治疗。结论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上有其特殊性,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结核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受体LAIR-1表达在移植物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州利 石炳毅 +4 位作者 蔡明 洪宝发 张赟 徐竹蔚 金伯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LAIR-1(sLAIR-1)表达与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及162例肝、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sLAIR-1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例健康志愿者和98例移植物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作为... 目的探讨可溶性LAIR-1(sLAIR-1)表达与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及162例肝、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sLAIR-1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例健康志愿者和98例移植物功能正常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其血清sLAIR-1均有低水平的表达,分别为4.3±2.3μg/L和6.3±3.7μg/L,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6例移植肝急性排斥、20例移植肾急性排斥以及5例移植肾失功的患者血清中sLAIR-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47.2±25.9、36.3±14.7和28.8±9.4μg/L,与健康志愿者和移植物功能正常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在1例移植肝重度排斥患者中,血清sLAIR-1水平高达117.3μg/L。5例移植肝慢性排斥、27例移植肾慢性排斥以及6例等待肾移植的透析患者血清sLAIR-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1±6.4、13.1±5.5和11.2±4.6μg/L,亦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和移植物功能正常组(P<0.01)。结论sLAIR-1在发生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患者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有望成为移植物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CD30和Th1/Th2检测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免疫状态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欧阳昀 钱叶勇 +5 位作者 石炳毅 肖漓 唐萌 范宇 杜源 刘路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将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RAD)患者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结合移植肾穿刺活检,选取移植术后远期(>6个月)免疫损伤为主的慢性移植肾功能不... 目的探讨将血清可溶性CD30(sCD30)和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CRAD)患者免疫状态的价值。方法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结合移植肾穿刺活检,选取移植术后远期(>6个月)免疫损伤为主的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A组)、非免疫损伤为主的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患者(B组)和移植肾功能正常患者(C组)各1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每例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IFN-γ和IL-4表达率,以IFN-γ和IL-4表达率之比作为Th1/Th2比例,同时留取标本以ELISA法行血清sCD30水平测定。结果A、B、C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IFN-γ表达率(11.2%±6.2%、10.9%±6.4%、12.3%±6.9%)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IL-4表达率(4.0%±2.8%)明显低于B、C组(7.9%±5.5%、10.2%±7.5%,P<0.01),且其Th1/Th2比例(3.1±1.1)明显高于B、C组(1.5±0.5、1.4±0.5,P<0.01)。B、C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IL-4表达率和Th1/Th2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血清sCD30水平(20.2±12.4ng/ml)明显高于B、C组(7.8±3.1ng/ml、7.6±3.0ng/ml,P<0.01),而B、C组患者血清sCD3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当Th1/Th2比例取1.95时,鉴别以免疫损伤为主的CRAD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0%;血清sCD30水平取10.0ng/ml时,鉴别以免疫损伤为主的CRAD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86.7%。结论以免疫损伤为主的CRAD患者大都存在Th1/Th2平衡失调(向Th1方向偏移),且血清sCD30水平相对较高。根据外周血CD3+CD8-T细胞Th1/Th2比例和血清sCD30水平鉴别以免疫损伤为主的CRAD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SCD30 TH1/TH2 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 免疫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向调节树突状细胞对心脏移植大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德华 石炳毅 +5 位作者 邹一平 蔡明 钱叶勇 洪宝发 窦立萍 黎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受者树突状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对心脏移植受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移植心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SD大鼠为无关供者,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 目的:探讨受者树突状细胞(DC)与体外光化学法(PUVA)处理的供者脾淋巴细胞共培养,对心脏移植受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移植心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以DA大鼠为供者,Lewis大鼠为受者,SD大鼠为无关供者,建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离正常的供者脾淋巴细胞(SP),制备经PUVA处理的供者脾淋巴细胞(PU-VA-SP)。在体外将DA大鼠PUVA-SP或SP与受者骨髓来源的DC共同培养,收集经上述处理后受者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表面分子CD80、CD86以及OX6的表达状况。根据受者术前静脉输注的成分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①Control组:单纯输注PBS,n=7;②SPDC组:输注加载供者SP的受者大鼠DC,n=8;③PUVA-SPDC组:输注加载PUVA处理的供者SP的受者大鼠DC,n=8。移植术前7d,经外周静脉给受者输注与PUVA-SP共培养后的DC(PUVA-SPDC组)、正常受者DC(DC组)或只输注PBS(Control组),移植术后观察受者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检测受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的比例及其Foxp3表达状况。过继转移PUVA-SPDC组受者大鼠的T细胞后,检测正常LEW大鼠对供者抗原或无关抗原的DTH反应。结果:受者DC与供者未经处理的脾淋巴细胞(SP)混合培养后,其表面分子CD80、CD86以及OX6的表达分别为16.6%±0.72%、36.5%±0.87%及65.6%±1.45%,明显高于未处理DC组(3.53%±0.27%、13.0%±0.57%及27.7%±1.23%)(P<0.01);而受者DC与PUVA处理过的供者脾淋巴细胞(PUVA-SP)混合培养后,其表面分子的表达仍保持较低的水平,CD80、CD86以及OX6的表达分别为3.9%±0.12%、13.4%±0.59%及28.0%±1.73%,与未经任何处理的受者DC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术后,PUVA-SPDC组受者,外周血CD4+CD25+T、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的比例分别是18.97%和3.81%,明显高于输注DC组(4.40%和0.81%)和Control组(3.11%和0.09%)的大鼠(P<0.01)。PUVA-SPDC组大鼠外周血CD4+CD25+T细胞中Foxp3表达率为29%±1.73%,CD4+CD25highT细胞中Foxp3阳性率高达95%±1.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2%±0.58%和19.3%±2.03%)及DC(16.3%±0.88%和52.0%±1.73%)组(P<0.01)。PUVA-SPDC组大鼠移植心存活时间为(27.3±0.98)d,与Control组(6.7±0.29)d及DC组(11.0±0.32)d相比,明显延长(P<0.01)。过继转移实验显示,接受PUVA-SPDC组受者T细胞的正常LEW大鼠对DA大鼠抗原的刺激呈特异性免疫低应答状态。结论:PUVA-SPDC能够在移植受者体内诱生CD4+CD25+Foxp3+Treg,同时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低反应,进而延长异基因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PUVA 心脏移植 调节性T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G5在健康人和肝肾移植受者体内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漓 石炳毅 +1 位作者 蔡明 周文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了解国内健康人和器官移植受者体内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5)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表达的时间规律。方法 分别采集30例健康人(健康查体正常)、50例肝移植受者(肝移植术后3个月且肝功能稳定)、50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术后3... 目的 了解国内健康人和器官移植受者体内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5)的表达情况,并探索其表达的时间规律。方法 分别采集30例健康人(健康查体正常)、50例肝移植受者(肝移植术后3个月且肝功能稳定)、50例肾移植受者(肾移植术后3个月且肾功能稳定)的外周血各3ml,并采集33例肝肾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1周、4周、12周、1年的外周血各3ml。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LAG5水平。结果 30例健康人中,28例HLAG5的A值低于0.5,根据标准曲线含量为0.0ng/ml,2例分别为8、9ng/ml。50例肝移植受者HLA-G5表达阳性者16例,阳性率为32%,其中4例含量高于30ng/ml。50例肾移植受者HLA-G5表达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20%,有1例含量为25ng/ml。健康人、肝移植、肾移植3组血清中HLA-G5平均含量分别为0.56±0.20、8.34±1.50和3.26±0.25ng/ml。对33例肝肾移植受者进行动态检测显示,有1例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HLA-G5呈阳性,4例术后4周阳性,12例术后12周阳性,追踪至术后1年有11例阳性。结论 HLA-G5在健康人体内低表达,与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有一定相关性。在移植后移植物接受良好的情况下,HLA-G5有不同水平的表达,肝移植受者的HLA-G5表达量高于肾移植受者。33例肝肾移植受者的动态结果证实了HLA-G5的表达从mRNA转录到蛋白表达的时间为15-60d的观点,HLAG5的表达在第60天到达高峰,并具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 肝移植 肾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