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雷妥尤单抗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四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侯传东 蒲红斌 +3 位作者 秦然 钟亚迪 卢学春 杨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1-63,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一,男性,77岁,2020年7月21日体检时发现单克隆球蛋白升高,随即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血液科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定量IgG 1666.0 mg/dl,Ig轻链λ285.0 mg/dl;免疫... 1临床资料患者一,男性,77岁,2020年7月21日体检时发现单克隆球蛋白升高,随即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血液科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定量IgG 1666.0 mg/dl,Ig轻链λ285.0 mg/dl;免疫固定电泳结果为IgG-λ;骨髓活检提示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病理改变,但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CD38单克隆抗体 达雷妥尤单抗 骨髓瘤 安全性与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双硫死亡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2
作者 侯传东 贺培凤 +10 位作者 耿杰 陈浩然 何田田 张辉 李泓毅 张昊军 张力中 赵鹏 张虹 高楚萌 卢学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032-1041,共10页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33000作为训练数据集,提取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免疫浸润和GSVA富集分析... 目的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诊断性生物标志物。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GSE33000作为训练数据集,提取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免疫浸润和GSVA富集分析,比较AD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在不同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功能。利用共识聚类方法将AD患者分为两个亚组,并对AD组与健康对照组及AD分型亚组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将两个结果的交集基因作为AD特征基因。通过随机森林模型(RF)和支持向量机模型(SVM)、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LM)构建训练模型,筛选出最相关的5个基因作为诊断性标志物,并在GSE122063数据集中进行验证。结果在文献中已证实的24个双硫死亡相关基因中,有22个基因在AD发病过程中显著差异表达。免疫浸润分析发现浆细胞、CD8^(+)T细胞、单核细胞可能在双硫死亡调控AD中发挥重要作用。GSV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对比于C1亚组,C2亚组中双硫死亡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亨廷顿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中上调。通过共识聚类方法将AD基因分为两个亚组(C1和C2),通过WGCNA识别显著模块并将结果取交集后获得63个AD特征性基因。训练模型结果显示,SVM模型的残差分布最低,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最高(0.946)。SVM模型筛选的前5个AD特征基因为PARP10、MAP2K1、PTBP1、PAK1和NMS,并基于此建立AD诊断风险评估列线图。决策曲线和校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准确度良好。在GSE122063外部数据集中验证模型准确性,ROC结果显示AUC值为0.788,模型构建成功。结论双硫死亡在AD的发生和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未来可根据双硫死亡相关基因预测并筛选具有潜在治疗AD作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双硫死亡 机器学习 免疫细胞 诊断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骨髓脂肪化角度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紫宁 杨波 卢学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42-949,共8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造血微环境失调、免疫紊乱、药物与辐射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脂肪化是AA骨髓病理学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由早期的中胚层细胞发育而来,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1],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为多种细胞等的潜能。20世纪60年代Friedenstein等[2]首次从骨髓中提取BMSCs,BMSCs表面可表达CD105和CD73。此后不同学者从脐带血、脂肪、牙髓、外周血等中分离、培养得到BMSCs,并通过基础实验验证其在免疫调控、造血分化、组织再生等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AA患者相较健康个体而言BMSCs成脂分化增加[3],通过分泌脂肪酸和其他活性因子影响骨重塑,这一现象可影响BMSCs正常免疫调节和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疾病的进展[4]。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骨髓过度脂肪化与AA发病机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以期更深入地了解AA发病机制,为药物筛选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脂肪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造血微环境 骨髓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妥珠单抗在老年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侯传东 杨波 +10 位作者 蔡力力 秦然 蒲红斌 肖秧 钟亚迪 吕忠霖 郭搏 翟冰 范辉 张虹 卢学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864-865,共2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组临床异质性很大的肿瘤性疾病,易发生于老年群体,其经典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老年人常多病共存,因此对化疗耐受性较低且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事件^([1])。...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组临床异质性很大的肿瘤性疾病,易发生于老年群体,其经典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老年人常多病共存,因此对化疗耐受性较低且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事件^([1])。奥妥珠单抗(obinutuzumab,G)是第二代靶向B细胞表面CD20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比一代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并且与CD20结合更为稳定^([2])。目前对于奥妥珠单抗在老年NHL患者中的安全性缺乏评估。本文通过报告4例老年NHL患者使用奥妥珠单抗的诊疗过程和临床资料,旨在为老年NHL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奥妥珠单抗 利妥昔单抗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伊布替尼方案治疗高龄进展期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
5
作者 蒲红斌 王吉 +5 位作者 蔡力力 王晨欢 刘萃 朱宏丽 卢学春 杨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384-385,共2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2008年6月以右侧颈部肿大包块入院。超声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象各系为正常范围,且无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未给予治疗,随访观察。2009年1月复查超声提示双侧颈...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2008年6月以右侧颈部肿大包块入院。超声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血象各系为正常范围,且无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未给予治疗,随访观察。2009年1月复查超声提示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区淋巴结为异常肿大淋巴结。左侧腋窝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为“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伊布替尼 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RICHTER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贫血状况及病因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宝玲 朱宏丽 +3 位作者 王统民 翟冰 李素霞 刘彦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贫血的状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年龄≥60岁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0 3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进行分层,对各年龄段患者贫血发生率进行分析。考察性别、年龄、人...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贫血的状况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年龄≥60岁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0 307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进行分层,对各年龄段患者贫血发生率进行分析。考察性别、年龄、人员类别、就诊方式对贫血发生率的影响。依据患者临床诊断及各指标情况,分析贫血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贫血患者总发生率为23.4%(2 412/10 307)。随着年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升高(P<0.001)。就诊方式对贫血发生率有显著影响(P<0.001)。人员类别对贫血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贫血病因构成方面,居于首位的是不明原因性贫血,占46.4%(1 119/2 412),其次为慢性病性贫血,占34.6%(835/2 412),造血原料缺乏性贫血比例最小,占19.0%(458/2 412)。结论老年人易发生贫血,且病因复杂,需要临床医师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贫血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分子机制和干预药物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波 卢欣 +5 位作者 于睿莉 张皓旻 张钧栋 迟小华 叶芳 卢学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子机制及干预药物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探索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意义。方法从公共开放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利用R语言Impute程序包... 目的通过对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子机制及干预药物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探索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意义。方法从公共开放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取冠状病毒全基因组表达谱数据,利用R语言Impute程序包进行数据标准化,Limma程序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Robust rank aggregation算法筛选差异显著性基因。进一步的表观调控机制分析利用R语言Clusterprofile程序包,进行GO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Med),筛选潜在干预药物。结果在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的小鼠中,肺损伤相关通路为哮喘信号通路,心脏损伤相关通路为病毒性心肌炎信号通路,肾脏损伤相关通路为近端小管碳酸氢盐回收信号通路,肝脏损伤相关通路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信号通路,造血功能损伤相关通路为造血细胞谱系信号通路。EpiMed平台筛选出对SARS-CoV感染诱发的MODS具有潜在干预作用的药物,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虎杖、利托那韦、鱼腥草、奈韦拉平、败酱、泛昔洛韦、西多福韦、连翘、α干扰素、磷酸氯喹、瑞德西韦和阿比朵尔。结论SARS-CoV感染可通过器官特异性相关通路引起MODS,并基于这些通路预测出一系列潜在干预药物,有待进一步通过体内外实验和临床验证。这有助于指导COVID-19相关MODS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研究热点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毛亚詹 皮红英 +3 位作者 徐月 宋咪 苏清清 李卓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7期7-10,59,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近10年护理岗位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CBM、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发表的我国护理岗位管理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高频关键词聚类... 目的了解我国近10年护理岗位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CBM、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发表的我国护理岗位管理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11篇相关文献,发文量与国家政策倡导相一致,发文期刊143种,涉及作者1274位,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发文较多的城市为北京、武汉、重庆、上海、西安等地,研究热点已形成但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下岗位胜任力、分层培训、量化考核,不同科室的岗位设置及绩效管理,岗位分层管理,岗位绩效管理等方面。结论我国护理岗位管理是医院管理必然趋势,管理方法形式多样但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未来需进一步规范科研设计,全面整体深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管理 护理管理 岗位设置 聚类分析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机制的组学分析及治疗药物的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熙勐 张皓旻 +6 位作者 陈浩然 张钧栋 智鹏 李卓阳 王毅兴 迟小华 卢学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4-478,共5页
目的研究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机制并预测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GSE59185数据集,根据不同的亚型分为wt组、ΔE组、Δ3组、Δ5组和对照组。用R语言Limma程序包对各组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将各组... 目的研究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机制并预测可能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在基因表达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得到GSE59185数据集,根据不同的亚型分为wt组、ΔE组、Δ3组、Δ5组和对照组。用R语言Limma程序包对各组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将各组上调、下调表达基因分别取交集,作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学(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自主研发的表观精准治疗预测平台(EpiMed)进行治疗药物预测。用STRING数据库对共同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并筛选核心基因。结果各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共交集上调基因191个,下调基因18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共209个。GO富集分析发现,共同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病毒反应、病毒防御反应、Ⅰ型干扰素反应、γ干扰素调节、γ干扰素介导的信号通路、先天免疫反应调节等;KEGG通路富集主要与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TNF、Toll样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有关。通过EpiMed预测的药物主要为白藜芦醇、利托那韦、维甲酸、连翘、鱼腥草等。网络分析筛选得到干扰素调节因子7、干扰素刺激基因15、抗粘液病毒基因1、β型蛋白酶体亚基8、干扰素调节因子9、 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OAS)1、OAS2、OAS3、含基本S腺苷蛋氨酸域2、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样等核心基因。结论多个炎症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是冠状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原因。白藜芦醇、利托那韦、维甲酸、连翘、鱼腥草可能对此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心肌疾病 白细胞介素17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对策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紫宁 张钧栋 +1 位作者 张皓旻 卢学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223-227,共5页
在临床中,糖尿病和冠心病均为慢性多发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和冠心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对策以及生物信... 在临床中,糖尿病和冠心病均为慢性多发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和冠心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对策以及生物信息学指导下的精准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共病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长期腰背痛和自发骨折为表现的老年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11
作者 宋謌 杨波 +6 位作者 楼方定 阎丽 周长喜 吴璇 蔡力力 朱平 卢学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本文报道一例以长期持续腰背部疼痛及多发骨折就诊的72岁老年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因腰背痛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病程约17个月,多次行CT、MRI及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多发骨破坏,考虑重度骨质疏松。针对腰椎压缩性骨折,行腰2/4椎体... 本文报道一例以长期持续腰背部疼痛及多发骨折就诊的72岁老年不典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因腰背痛曾就诊于多家医院,病程约17个月,多次行CT、MRI及实验室检查,提示存在多发骨破坏,考虑重度骨质疏松。针对腰椎压缩性骨折,行腰2/4椎体骨折球囊撑开椎体后凸成形术及腰2椎体活检术,病理未发现肿瘤细胞。由于腰背痛持续加重,患者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综合评估,患者存在严重消瘦(恶液质状态)、纳差、卧床状态、全身多处疼痛、无法站立及行走、贫血、高钙血症、多发骨破坏,无M蛋白血症,考虑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如肺癌、前列腺癌、类癌等)骨转移、组织细胞增生症X及重度骨质疏松症等诊断。但经髂骨穿刺及活检、基于PET/CT肋骨破坏部位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均未发现肿瘤细胞(包括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浆细胞显著增生)。最后,经胸骨穿刺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随后,患者接受了连续6个周期的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简称PD或BD)方案和2个周期的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简称PAD)方案治疗,并每2个周期进行一次疗效评估,评估结果均为部分缓解(VGPR)。患者目前恢复为患病前的生活自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疏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衰老影响老年人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侯传东 王紫宁 卢学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943-946,共4页
免疫衰老是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最为显著的改变。免疫衰老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存在密切关系,且导致老年人在感染SARS-CoV-2后,容易进展成为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免疫衰老通过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 免疫衰老是免疫系统随年龄增长而发生最为显著的改变。免疫衰老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存在密切关系,且导致老年人在感染SARS-CoV-2后,容易进展成为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免疫衰老通过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改变免疫细胞数量、表型及功能,造成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失衡,增加老年患者的死亡风险和预后不良事件。通过分析免疫衰老与重型COVID-19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老年重型COVID-19的有效治疗方法,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免疫衰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起病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癌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亚迪 孙璐 +3 位作者 安云霞 杨波 卢学春 郭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38-539,共2页
1临床资料男性,83岁,2020年4月无明显症状,查体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影,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基底段异常代谢灶(2.3 cm×0.9 cm,SUVmax=5.... 1临床资料男性,83岁,2020年4月无明显症状,查体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影,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基底段异常代谢灶(2.3 cm×0.9 cm,SUVmax=5.08),肝顶部异常高代谢结节(1.6 cm×1.4 cm,SUVmax=7.45)。主要异常化验结果:乳酸脱氢酶为393 U/L,肿瘤标记物CA125为95 U/ml,其他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第二肿瘤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