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碱能神经系统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思宇 孙璇 +2 位作者 王欢 李姿涵 贾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4,共3页
基底前脑胆碱能功能低下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D早期就可以观察到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变性,胆碱乙酰转移酶减少。同时,研究证实,药物破坏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可以导致记忆和注意... 基底前脑胆碱能功能低下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AD早期就可以观察到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变性,胆碱乙酰转移酶减少。同时,研究证实,药物破坏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可以导致记忆和注意力缺陷。因此,形成了所谓的“胆碱能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前脑 胆碱能神经元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症候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解恒革 吕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9-731,共3页
结构性神经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影像学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直接的病因学诊断支持,提高诊断准确性,是痴呆和运动障碍病因学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方法[1]。基于认知、精神行为、运动等症候群特征,从全脑结构出发建立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 结构性神经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影像学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直接的病因学诊断支持,提高诊断准确性,是痴呆和运动障碍病因学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方法[1]。基于认知、精神行为、运动等症候群特征,从全脑结构出发建立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式,有利于建立一体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像诊断指标体系,改进临床诊断路径。1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见症候群与鉴别路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分为痴呆和运动障碍两大症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分子影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尹西 王淼 +2 位作者 高中宝 韩根成 王振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2-724,共3页
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防御性反应,但过度及持续的神经炎症也是神经系统疾病损伤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神经炎症反应涉及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炎性因子、趋化因子释放等,与多种神经系统疾... 神经炎症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防御性反应,但过度及持续的神经炎症也是神经系统疾病损伤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神经炎症反应涉及神经胶质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及炎性因子、趋化因子释放等,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神经炎症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多项基于此机制的免疫治疗方案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炎 脑血管病症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阳 刘陈晨 +4 位作者 王圆圆 尹西 王淼 高中宝 王振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7-57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2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VBD患者206例,根据是否出现VBD相关临床症状分为发病组112例和未...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至2024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VBD患者206例,根据是否出现VBD相关临床症状分为发病组112例和未发病组94例。所有患者完成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血液及相关指标检测,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识别老年VB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组SII、NLR、双侧椎动脉长度和椎动脉汇合部升高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基底动脉高度分级、基底动脉血管高信号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汇合部升高、高级别基底动脉血管高信号是老年VBD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椎动脉汇合部升高的老年VBD患者发病的风险是椎动脉汇合部未升高患者的2.143倍(95%CI:1.144~4.013,P=0.017),高级别基底动脉血管高信号的老年VBD患者发病的风险是非高级别基底动脉高信号患者的4.113倍(95%CI:2.213~7.646,P=0.000)。结论椎动脉汇合部升高、高级别基底动脉血管高信号可作为监测老年VBD患者进展的临床指标,有助于优化老年VBD患者的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磁共振成像 炎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效能的脑功能评价与管理的专家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解恒革 鲁向辉 +11 位作者 尚延昌 韦超 倪敬年 孙永安 秦斌 王铭维 杜怡峰 周玉颖 张巍 李磊 时晶 田金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0,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疾病可引起脑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而衰老、虚弱、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高原缺氧、社会孤立等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引起脑功能减退,但可以不伴有脑损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从全生命周期、全... 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疾病可引起脑功能的病理性衰退。而衰老、虚弱、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以及高原缺氧、社会孤立等各种社会心理因素也会引起脑功能减退,但可以不伴有脑损伤。健康中国行动提出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从全生命周期、全疾病过程、全防治要素促进全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卒中 自我评估 虚弱 专家建议 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频率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姚甲瑞 杨扬 +4 位作者 王娜 刘丹丹 罗玉君 蒋天裕 高中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 目的 评估不同运动频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5~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ehn-Yahr分期≤3期且接受稳定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PD患者9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G1组、G2组、G3组,每组30例,训练频率分别为1次/周、2次/周及3次/周,训练方式采取PD特异性康复训练操,每次训练时间为1 h,总训练周期为6个月。通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分、左旋多巴等效剂量、10 m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 10-MWT)、Fullerton高级平衡(Fullerton advanced balance, FAB)量表、连线测试A(trail making test-A,TMT-A)、九孔柱测试(nine-hole peg test, 9-HPT)及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are-39,PDQ-39)评估康复效果。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3组PDQ-39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G2组训练后10-MWT显著低于训练前,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G3组训练后UPDRS、UPDRS-Ⅲ、10-MWT、TMT-A、9-HPT及PDQ-39评分显著低于训练前[(30.72±11.31)分vs(31.41±10.42)分,P=0.001;(19.21±9.72)分vs(20.17±8.80)分,P=0.001;7.38(6.26,8.49)s vs 7.48(6.53,8.56)s,P=0.004;(53.97±8.74)s vs(54.07±8.62)s,P=0.026;38.71(33.71,49.71)s vs 38.90(33.78,49.82)s,P=0.001;28.00(14.50,36.00)分vs 30.00(15.50,38.50)分,P=0.001],训练后FAB显著高于训练前[23.00(16.00,33.00)分vs 21.00(16.00,32.00)分,P=0.005]。G3组患者在运动即刻康复效果最佳,至运动后第4周各项指标测评结果仍优于基线水平。结论 3次/周康复运动可显著提高PD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非运动症状及整体生活质量,且效果至少可持续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锻炼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
7
作者 张楠 解恒革 +3 位作者 王刚 周炯 郑坤木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919,共5页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64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分别计算CDR总评分(CDR-global score,CDR-GS)和CDR各项目总分(CDR-sum of box,CDR-SB)。观察治疗3个月内静脉滴注相关反应(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IRR)和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ARIA)发生情况。ARIA包括ARIA水肿(ARIA with edema and effusion,ARIA-E)和ARIA出血(ARIA with hemosiderin deposit,ARIA-H)。454例患者进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检测。对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CDR-GS为0.5分和1分的患者分别为301例(46.59%)和345例(53.41%);ApoEε4携带者202例(31.27%),其中ApoEε4纯合子携带患者17例(8.42%)。发生IRR 32例(4.95%),其中90.63%(29/32)发生于首次静脉滴注,轻度IRR 31例(96.88%),中度IRR 1例(3.1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晕、呕吐等。发生ARIA 16例(2.48%),其中ARIA-E 5例(31.25%),ARIA-H 10例(62.50%),ARIA-E伴ARIA-H 1例(6.25%)。5例ARIA-E中2例为症状性ARIA-E;影像学上,3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ARIA-E。10例发生ARIA-H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影像学上,6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ARIA-H。17例ApoEε4纯合子患者中发生ARIA-H 1例(5.88%),其影像学严重程度为中度。年龄增长有增加ARIA发生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AD患者具有年龄较轻但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特征,短期随访数据提示仑卡奈单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特征 仑卡奈单抗 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退休干部老年期痴呆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的回顾性研究
8
作者 尚延昌 韦超 解恒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为优化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和神经科认知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275例(男性占92.7%),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尔茨海...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为优化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和神经科认知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275例(男性占92.7%),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组131例,血管性痴呆(vasular dementia,VD)组44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20例,正常组36例,其他认知障碍(other cognitive impairment,OCI)组44例。通过电子病历检索,获取一般情况、痴呆及相关认知障碍诊断情况、重要共病、主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D组、VD组、MCI组和OCI组脑血管疾病(30.5%,100.0%,50.0%,22.7%vs 5.6%,P<0.05)和其他相关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1%,27.3%,15.0%,45.5%vs 8.3%,P<0.05)。与正常组比较,OCI组精神行为、锥体外系及运动表现患病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CI组精神行为表现患病率明显高于AD组、VD组和MCI组,锥体外系、运动表现患病率明显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D组锥体外系表现患病率明显低于VD和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22.2%)患者临床选择头颅CT检查,66例(24.0%)患者进行了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检查。VD组SWI脑微出血阳性率明显高于AD组(64.3%vs 30.0%,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式存在显著不同,本研究为基于临床需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选择和优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症状和体征 认知功能障碍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的核心问题与关键行动
9
作者 解恒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7-979,共3页
面对老年期痴呆日益严峻的挑战,2024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该计划是近5年来国家应对痴呆问题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在应对老年期痴呆问题上进入了新的阶段。2... 面对老年期痴呆日益严峻的挑战,2024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该计划是近5年来国家应对痴呆问题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在应对老年期痴呆问题上进入了新的阶段。201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到2030年,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设为结果性指标之一,明确了应对老年期痴呆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公共卫生 学科间信息交流 防治 国家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0
作者 刘韵涵 姜明明 +5 位作者 李冬梅 丁瑜 解恒革 何昆仑 周武红 程艳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8-704,共7页
目的 基于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并验证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 PSD)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含有完整吞咽... 目的 基于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并验证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 PSD)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含有完整吞咽功能表述的老年脑卒中患者3994例,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1390例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2010年10月至2019年1月的2604例作为训练组。将训练组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集1823例和内部验证集781例,根据是否发生PSD将训练组患者分为PSD组773例和非PSD组1831例。以PSD发生为终点事件,构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模型性能。优选最佳模型后,采用夏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 SHAP)方法量化特征。结果 PSD组肌力等级、脑卒中侧、脑损伤区域与非PS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SD组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非PSD组,血钾、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肌力等级、脑损伤区域、脑卒中侧、中性粒细胞、血清白蛋白、血钾是PSD的危险因素(P<0.05,P<0.01)。在外部验证中,RF、XGBoost、SVM、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3、0.902、0.877、0.868。SHAP值分布显示,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与PSD风险呈正相关;肌力等级与风险呈负相关;年龄增长与PSD风险呈正相关;幕下损伤比幕上或全区域损伤的预测作用更强;双侧和右侧损伤较左侧损伤的PSD风险更高。结论 基于XGBoost模型构建的老年患者PSD风险预测模型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吞咽障碍 预测 LOGISTIC模型 算法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精神症状评估量表评价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艳娥 郝卫军 +3 位作者 解恒革 尚延昌 孙永安 王华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评价神经精神症状评估(NPSA)量表的信效度评估,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点。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3月全国255家医院门诊诊断明确的AD患者4677例,进行NPSA量表评估,依据样品聚类分析结果分为分组1(2566例)、分组2... 目的评价神经精神症状评估(NPSA)量表的信效度评估,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点。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3月全国255家医院门诊诊断明确的AD患者4677例,进行NPSA量表评估,依据样品聚类分析结果分为分组1(2566例)、分组2(1063例)和分组3(1048例),评估NPSA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用变量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对NPSA量表的15个条目进行聚类。结果NPSA量表Cronbach的标准α系数为0.7500,在AD患者中NPSA量表阳性率最高的为第14条(65.21%)、第2条(63.87%)和第1条(62.45%),有8个条目阳性率在50%以上,认知症状越重,精神行为症状阳性率越高。分组1 NPSA量表所有15个条目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分组2和分组3(P<0.05)。分组2 NPSA量表第1~2条、第6~9条、第13~14条阳性率明显低于分组1和分组3(P<0.05),分组3 NPSA量表有5个条目阳性率最高,包括第3~5条、第11~12条。结论NPSA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能够用于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筛查,AD患者淡漠发生率最高,不同个体间的异质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状态检查表 认知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外侧眶额叶激活对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
12
作者 翟德琦 龚子骅 +5 位作者 刘颖元 杨春晓 袁慧娟 那伟楠 于生元 董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3-351,共9页
目的:探究腹外侧眶额叶皮质(ventro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vlOFC)在利扎曲坦(rizatriptan,RIZ)诱导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MOH)小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22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腹外侧眶额叶皮质(ventro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vlOFC)在利扎曲坦(rizatriptan,RIZ)诱导的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MOH)小鼠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22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Saline,SAL)组和利扎曲坦(RIZ)组,每组11只,分别使用SAL和RIZ灌胃。神经元激活或抑制调控实验则分别使用36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激活或抑制组、假激活或抑制组、对照病毒组,注射不同调控病毒。重复RIZ灌胃建立MOH模型,评估其基础痛阈,包括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眶周机械痛阈(head withdrawal threshold,HWT)。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Fos表达,分析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OFC)及相关脑区神经元激活水平;通过化学遗传技术调控神经元活性,评估其对MOH小鼠痛阈的影响。结果:RIZ组小鼠MWT和HWT显著低于SAL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IZ组小鼠vl OFC的c-Fos表达显著增加(t=3.821,P=0.012),而腹内侧丘脑(ventromedial thalamus,Vm)、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cingulate cortex,ACC)、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c-Fos表达与SA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统计发现OFC被激活的区域集中在腹外侧(t=2.723,P=0.042),而内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P=0.812)。使用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vl OFC脑区神经元,可以显著提高RIZ组小鼠MWT和HWT,抑制vl OFC效果不显著。结论:MOH小鼠vl OFC神经元活动增加,激活该脑区可缓解MOH引起的皮肤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化学遗传学 疼痛 眶额叶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2蛋白在常见神经变性病中的表达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圆圆 朱明伟 +4 位作者 王鲁宁 张红红 胡亚卓 韩志涛 张莹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3-580,共8页
目的评价P62蛋白在临床常见神经变性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病理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994年6月至2017年10月经临床和病理明确诊断的神经变性病脑组织标本共11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5例(其中2例合并嗜银颗粒病)、帕金森病3例... 目的评价P62蛋白在临床常见神经变性病特征性病理改变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病理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994年6月至2017年10月经临床和病理明确诊断的神经变性病脑组织标本共11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5例(其中2例合并嗜银颗粒病)、帕金森病3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例、多系统萎缩1例;另以3例无神经变性病的脑组织标本为对照。分别进行HE、卢卡斯快蓝及Gallyas-Braak银染,以及β-淀粉样蛋白、AT8、α-突触核蛋白和P62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神经变性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和P6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原纤维缠结、帕金森病路易小体和路易轴索、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丛状星形细胞、嗜银颗粒病的嗜银颗粒,以及多系统萎缩少突胶质细胞内包涵体均表达P62蛋白,且形态特征与其特异性抗体染色结果相一致;另外,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炎性斑仅少量表达P62蛋白,而弥散斑表达阴性;淀粉样小体P62蛋白表达亦呈阳性;正常对照脑组织不表达P62蛋白。结论P62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多系统萎缩等疾病特征性病理改变和淀粉样小体中均表达阳性,且形态与各种神经变性病组织学及相应特异性蛋白表达结果一致,推荐P62抗体作为神经变性病的辅助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衔接蛋白质类 信号转导 自噬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TDP⁃43蛋白在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杏仁核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圆圆 王鲁宁 朱明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7-794,共8页
目的总结病理性TDP⁃43蛋白在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检出率、形态特征及沉积程度,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收集199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治疗并行尸检的15例病例的脑组织标本,包括5例阿尔茨海默病、3... 目的总结病理性TDP⁃43蛋白在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的检出率、形态特征及沉积程度,并探讨其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收集1994年1月至201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治疗并行尸检的15例病例的脑组织标本,包括5例阿尔茨海默病、3例帕金森病、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5例正常脑老化,行HE染色、卢卡斯快蓝染色、Gallyas银染,以及磷酸化TDP⁃43抗体、β⁃淀粉样蛋白抗体、AT8抗体、α⁃突触核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性TDP⁃43蛋白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半定量法对病理性TDP⁃43蛋白沉积进行分级。结果磷酸化TDP⁃43抗体染色阳性见于5/15例老年脑组织杏仁核,包括2例阿尔茨海默病、1例帕金森病、2例正常脑老化。其中,2/5例阿尔茨海默病杏仁核可见以神经元胞质包涵体为主的重度病理性TDP⁃43蛋白沉积和轻度短神经营养不良线丝;1/3例帕金森病杏仁核罕见神经元胞质包涵体和短神经营养不良线丝;2/5例正常脑老化杏仁核可见罕见或轻度神经元胞质包涵体和短神经营养不良线丝;而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杏仁核磷酸化TDP⁃43抗体染色呈阴性;15例均未见杏仁核长神经营养不良线丝,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正常脑老化均未见胶质细胞胞质包涵体和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结论病理性TDP⁃43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杏仁核的沉积程度最严重,可加速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下降或降低认知功能障碍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TDP⁃43蛋白质病 DNA结合蛋白质类 杏仁核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与慢性病防控相结合的痴呆防治体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解恒革 田金洲 +3 位作者 解子怡 倪敬年 孙永安 时晶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1-244,共4页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过2亿的国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亿,占总人口的13.5%。“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净增长将超过1...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过2亿的国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报告,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亿,占总人口的13.5%。“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净增长将超过1200万,到“十四五”期末将突破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有近1000万患者^([1])。根据全球研究,从1990年至2016年,我国AD和其他痴呆症的患病率上升了5.6%,而全球患病率上升了1.7%^([2])。1990年以来我国痴呆症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因此,《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的行动目标。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对AD等痴呆相关疾病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全面防治和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危险因素 慢性病 痴呆风险预测模型 干预 健康中国行动 痴呆防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磁化率成像在帕金森病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高中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它日益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传递下降被认为是PD的核心病理特征,但仅在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5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它日益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传递下降被认为是PD的核心病理特征,但仅在黑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50%~60%时,临床上才出现肌强直,运动减少及震颤等运动症状,因此,PD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即使在典型的PD病例中,与病理诊断相比PD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只有7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深部脑刺激法 定量磁化率成像 铁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奈哌齐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红美 吕超 +5 位作者 孙璇 陈思宇 张小雪 冯雨欣 尹彤 贾建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连续疾病谱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连续募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分子病理初次诊断AD连续疾病谱时服用多奈哌齐治疗的患者72例。采取患者口腔颊黏膜细... 目的分析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连续疾病谱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连续募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分子病理初次诊断AD连续疾病谱时服用多奈哌齐治疗的患者72例。采取患者口腔颊黏膜细胞,应用MassARRAY核酸质谱技术检测细胞色素P450(CYP)2D6酶编码基因CYP2D6及乙酰胆碱转移酶编码基因CHAT基因型。随访9个月,通过神经功能量表、照料者评价及药物处方行为间接判断药物疗效,将其分为有效组28例和无效组22例;其中不良反应12例,无不良反应6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奈哌齐疗效与药物基因组学的相关性。结果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CHAT基因rs3793790携带G、rs2177370携带A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升高(35.71%vs 9.09%,P=0.029;42.86%vs 9.09%,P=0.0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T基因rs3793790携带G和(或)rs2177370携带A较均不携带者应用多奈哌齐有效(95%CI:1.20~34.47,P=0.030)。有、无不良反应患者CYP2D6基因调整后活性评分及是否携带*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D连续疾病谱患者中,多奈哌齐疗效与CHAT基因多态性相关,未发现多奈哌齐不良反应与CYP2D6基因型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奈哌齐 药物基因组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帕金森患者听力学特征及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分析
18
作者 毛海婷 冀飞 +7 位作者 张锦前 高中宝 李子博 李世博 汤若男 王淼 尹西 陶安周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5-911,共7页
目的分析老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出现重度以下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的听力学特征和血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差异。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 目的分析老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中出现重度以下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的听力学特征和血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差异。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的重度以下ARHL患者15例。根据是否罹患PD分为PD组13例,非PD组2例。15例患者均通过听力学测试,行全转录组RNA测序,根据听力损失程度、性别、年龄,分析其听力学和血浆中lnc RNA的差异表达特征。结果男性各频率平均听阈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各频率平均听阈与70~79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Ⅴ波引出率最高,Ⅰ波最低,相同性别,Ⅰ、Ⅲ、Ⅴ波引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70~79岁与60~69岁RNA-seq差异表达的lncRNA472个,上调239个,下调233个;PD组女性与男性RNA-seq差异表达的lncRNA535个,上调458个,下调77个;PD组轻度听力损失、中度听力损失RNA-seq差异表达的lncRNA550个,上调107个,下调443个;PD组中度听力损失与中重度听力损失差异表达的lncRNA1115个,上调226个,下调889个。结论PD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性别和年龄,听力学检测无显著差异,但外周血液中存在显著差异表达的lncRNA,可作为老年PD患者出现重度以下ARH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 长链非编码RNA 听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杏丽 王淼 +4 位作者 尹西 王炜 陈彤 王振福 高中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4-90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帕金森病门诊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66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38例和认知损害组28例。采用统一帕... 目的分析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帕金森病门诊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66例,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正常组38例和认知损害组28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39项(PDQ39)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认知损害组受教育时间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时间是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保护因素(OR=0.644,95%CI:0.490~0.846,P=0.002)。帕金森病患者MMSE总分、时间定向力、延迟回忆、语言功能与H-Y分级、PDQ39总分、UPDRS-Ⅰ、UPDRS-Ⅱ、UPDRS-Ⅲ评分中等程度相关(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与其受教育时间、疾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Α突触核蛋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血性脑卒中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柏秀娟 时霄冰 +3 位作者 郭艳娥 孙博 平荣宇 吴卫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类型是否有逆转作用。方法选择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选2只做TTC染色测脑梗死灶,另18只分为模型组和BMSC组(侧脑室定位注射5μl含BMSC 10~5个),每组9...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类型是否有逆转作用。方法选择成功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选2只做TTC染色测脑梗死灶,另18只分为模型组和BMSC组(侧脑室定位注射5μl含BMSC 10~5个),每组9只,2组分别于1、3和7 d各取3只大鼠断头取材,脑组织切片用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Iba)和抗CD206或TNF-α双重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双染重合阳性细胞。结果TTC染色示,模型大鼠脑梗死病灶呈苍白色。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示,与模型组比较,BMSC组1、3和7 d脑缺血区Iba+CD206双染细胞阳性数明显增加(P=0.000),3和7 d脑缺血区Iba+TNF-α双染细胞阳性数明显减少[(42.22±9.64)个/mm^(2)vs(86.43±12.68)个/mm^(2),(42.67±13.06)个/mm^(2)vs(88.89±13.70)个/mm^(2),P=0.000]。结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大鼠注入BMSC后,脑缺血区的抗炎型小胶质细胞增加,促炎型小胶质细胞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基质细胞 卒中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合酶 脂多糖类 小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