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胱抑素C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的关系
1
作者 李珊 付治卿 +2 位作者 安莉 张帷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 探讨胱抑素C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自贡心力衰竭研究的数据。自贡心力衰竭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786例,根据胱抑素C水... 目的 探讨胱抑素C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自贡心力衰竭研究的数据。自贡心力衰竭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786例,根据胱抑素C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三分位数1组[(1.10±0.17)mg/L]587例、三分位数2组[(1.60±0.17)mg/L]599例、三分位数3组[(2.91±0.90)mg/L]600例。主要终点为出院后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6个月无事件生存率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胱抑素C水平对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三分位数2组、三分位数3组是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复合终点的危险因素(HR=1.170,95%CI:0.970~1.390,P=0.111;HR=1.452,95%CI:1.190~1.756,P=0.000)。当将胱抑素C水平作为连续变量进行分析时,结果保持一致:胱抑素C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复合终点风险增加1.141(HR=1.141,95%CI:1.060~1.226);每增加1 mg/L,复合终点风险增加1.152(HR=1.152,95%CI:1.057~1.250)。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胱抑素C水平与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之间呈非线性的反J形关系,其风险拐点为2.13 mg/L。ROC曲线分析显示,胱抑素C水平预测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以及单独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2、0.667、0.554。结论 胱抑素C升高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复合终点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外周血MLPH基因高甲基化与冠心病相关
2
作者 金家列 王菲 +4 位作者 朱丽雅 赵晓静 王金鑫 朱超 杨蓉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59-1866,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外周血肿瘤抑制可转移候选基因1(TSSC1)和黑素亲和素(MLPH)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CHD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使用定量质谱法检测TSSC1和MLPH基因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使用Mann-Whitney秩...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外周血肿瘤抑制可转移候选基因1(TSSC1)和黑素亲和素(MLPH)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6例CHD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使用定量质谱法检测TSSC1和MLPH基因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使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组间的甲基化水平差异。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和列联系数分别评估甲基化水平与年龄、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LPH基因高甲基化与心肌梗死亚型相关(MLPH_CpG_2.7:P=0.045;MLPH_CpG_3/cg06639874:P=0.049;MLPH_CpG_5:P=0.019)。MLPH基因高甲基化与CHD的相关性在年龄<65岁组(MLPH_CpG_2.7:P=0.014;MLPH_CpG_4:P=0.001)和男性(MLPH_CpG_2.7:P=0.004;MLPH_CpG_3/cg06639874:P=0.044)中更加明显。未观察到外周血TSSC1基因甲基化改变与CHD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结论中国人群外周血中MLPH基因高甲基化与CHD及心肌梗死具有相关性,尤其是65岁以下群体和男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TSSC1 MLPH DNA甲基化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
3
作者 李珊 安莉 +2 位作者 付治卿 张帷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的关联。方法纳入1999~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939例,根据NLR四分位数将其分为Q_(1)组246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的关联。方法纳入1999~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939例,根据NLR四分位数将其分为Q_(1)组2461例,Q_(2)组2460例,Q_(3)组2522例,Q_(4)组2496例。生存状态通过与国家死亡指数记录的链接确定。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生存分析和ROC分析。结果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NLR水平升高与全因死亡和病因特异性死亡风险存在显著的递增关联。与Q_(1)组比较,Q_(4)组调整后全因死亡(HR=1.52,95%CI:1.32~1.74,P=0.000)、心血管死亡(HR=2.04,95%CI:1.63~2.56,P=0.000)、非心血管死亡(HR=1.30,95%CI:1.11~1.53,P=0.000)显著增加。3次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NLR与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非心血管死亡均呈单调的正相关。在未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个体中,NLR与心血管死亡的关联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ROC分析显示,NLR对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非心血管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2、0.597、0.581,优于高敏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结论NLR水平升高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和病因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独立相关。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NLR与心血管死亡的关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高血压 死亡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老年人群全因死亡和原因特异性死亡的关联: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4
作者 吕月 付治卿 +1 位作者 安莉 李珊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9-1096,共8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老年人群全因死亡及原因特异性死亡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与最低死亡风险相关的最佳HDL-C浓度范围。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999-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中≥60岁的老年...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老年人群全因死亡及原因特异性死亡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与最低死亡风险相关的最佳HDL-C浓度范围。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999-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中≥60岁的老年个体16632例。根据HDL-C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40 mg/dl组(n=2933)、40~49 mg/dl组(n=4602)、50~59 mg/dl组(n=3824)、60~79 mg/dl组(n=3988)和≥80 mg/dl组(n=1285)。死亡信息通过与国家死亡指数(NDI)记录链接确定。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HDL-C与死亡风险的关联,并进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多变量调整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与50~59 mg/dl HDL-C组比较,HDL-C<40 mg/dl组全因死亡(HR=1.17,95%CI 1.05~1.31,P=0.006)、心血管死亡(HR=1.32,95%CI 1.08~1.58,P=0.001)和非心血管死亡(HR=1.14,95%CI 1.02~1.27,P=0.013)风险明显增加;HDL-C≥80 mg/dl组全因死亡(HR=1.18,95%CI 1.03~1.35,P=0.027)和非心血管死亡(HR=1.23,95%CI 1.03~1.46,P=0.029)风险明显增加,而心血管死亡无明显影响(HR=1.07,95%CI 0.88~1.28,P=0.492)。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显示,HDL-C水平与全因死亡和非心血管死亡呈U型关联,而与心血管死亡呈反J型关联。这些关联模式在老年男、女性中均持续存在。与最低的全因、心血管和非心血管死亡风险相关的HDL-C水平分别为56 mg/dl(95%CI 53~59 mg/dl)、54 mg/dl(95%CI 51~57 mg/dl)和59 mg/dl(95%CI 56~62 mg/dl)。亚组分析未发现明显的效应变化。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在老年人群中,极高水平的HDL-C可增加全因死亡和非心血管死亡风险,但是未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HDL-C浓度为56 mg/d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老年 全因死亡 心血管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特殊类型的心脏破裂病例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谭国娟 刘宏斌 +5 位作者 刘宏伟 肖湖南 肖苍松 吴扬 王荣 智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特殊类型的价值。方法2017年4月6日以"急性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心脏破裂?"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患者男性,75岁,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心室壁梗死...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特殊类型的价值。方法2017年4月6日以"急性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心脏破裂?"收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患者男性,75岁,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观测心室壁梗死、心脏功能受损、心脏压塞、心脏瓣膜及乳头肌情况。结果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脏破裂进行准确检出及分型,及时发现心脏压塞,指导临床进行心包穿刺等。胸部X线仅对心脏破裂起辅助诊断作用。心外科心肌修补术则是最根本治疗方法,并对床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做出最终判定。结论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能对临床医师快速准确抢救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心脏破裂 急诊室 医院 心脏压塞 心包穿刺术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达格列净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肖童 刘媛 +2 位作者 陈静芳 赵宇洁 王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达格列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9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63例:标...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达格列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3~9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及高尿酸血症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达格列净组63例: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常规降糖方案+口服达格列净10mg/次,1次/d;对照组63例: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常规降糖方案。研究期间,2组各排除3例,每组最终入选60例。2组持续治疗6个月。记录各组治疗7d及6个月后血尿酸水平,痛风发作情况;治疗6个月后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LVEF;治疗6个月期间不良事件(低血糖、泌尿生殖系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结果达格列净组治疗7d及6个月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达格列净组治疗6个月痛风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0%vs 16.7%,P=0.040)。达格列净组治疗6个月LVEF和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6个月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格列净组治疗期间泌尿生殖系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3.3%vs 3.3%,P=0.048)。结论达格列净既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还能减少心力衰竭恶化风险,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整体安全性较好,适合于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糖尿病 2型 高尿酸血症 降血糖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6 位作者 胡家宾 王强 张金花 尹慧君 白秉学 孙沛 张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部分驻京部队干休所的老年患者614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144例。女性分为女性事件组43例和女性对照组101例,男性分为男性事件组127例和...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部分驻京部队干休所的老年患者614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144例。女性分为女性事件组43例和女性对照组101例,男性分为男性事件组127例和男性对照组343例。比较基线临床资料分布特征。随访4.5~6.7(5.6±0.9)年分析终点事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高血压(2级、3级)、高胆固醇血症、抗血小板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降糖药物比例明显升高,吸烟、慢性肾功能不全、他汀类药物、硝酸盐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与女性对照组比较,女性事件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升高(9.3%vs 1.0%,P=0.03)。与男性对照组比较,男性事件组年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硝酸盐类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终点事件与冠心病(HR=2.56,95%CI:1.19~5.54,P=0.017)、高血压2级(HR=3.29,95%CI:1.14~9.52,P=0.028)、高血压3级(HR=2.77,95%CI:1.08~7.12,P=0.034),高胆固醇血症(HR=2.61,95%CI:1.27~5.36,P=0.009)和慢性肾功能不全(HR=22.70,95%CI:5.22~98.78,P=0.000)相关。而男性终点事件与年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P<0.05,P<0.01)。结论老年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及其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远期心血管病事件发生更多与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对肥胖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进辽 陈薇 +6 位作者 胡家宾 郭玉松 刘璐 黄鑫 邹晓 狄艳琪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6-862,共7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L-4F)对肥胖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喂食普通饲料为对照组,另40只喂食高脂饲料8周后,肥胖模型造模成功率75%,将肥胖模型成功大鼠30只再随机分为肥胖组、诱导剂组[血红...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Ⅰ模拟肽(L-4F)对肥胖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喂食普通饲料为对照组,另40只喂食高脂饲料8周后,肥胖模型造模成功率75%,将肥胖模型成功大鼠30只再随机分为肥胖组、诱导剂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诱导剂L-4F]和抑制剂组(HO-1抑制剂SnMP),每组10只,各组每天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持续8周。心脏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检测后,自腹主动脉取血,ELISA检测各项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测心肌组织HO-1、脂联素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干预8周体质量较基线体质量增加显著升高(P<0.01),血糖、胰岛素、TNF-α、白细胞介素6和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胆红素、超氧化物歧化酶[(3.26±0.51)μg/L和(5.90±0.49)μg/L vs (8.66±0.70)μg/L,P<0.05,P<0.01]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4.16±0.75)μg/L和(4.62±0.52)μg/L vs (6.72±1.09)μg/L,P<0.05],诱导剂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增大(P<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LVEF及左心室最大压力最大变化速率显著降低(P<0.05,P<0.01),肥胖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P<0.01),而诱导剂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肥胖组和抑制剂组心肌组织HO-1和脂联素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0.01);诱导剂组HO-1和脂联素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肥胖组和抑制剂组(P<0.01);而抑制剂组与肥胖组HO-1和脂联素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肥胖组心肌细胞肥大、充血,心肌细胞间有较明显的纤维条索形成,慢性炎性反应明显,抑制剂组心肌组织也有较明显的充血、心肌细胞肥大,纤维条索形成,但是较肥胖组减轻;诱导剂组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L-4F上调肥胖大鼠HO-1与脂联素轴,降低肥胖大鼠体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抑制心肌重构,改善肥胖大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Ⅰ 肥胖症 血红素加氧酶-1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训练和雌激素补充预防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惠海鹏 陈薇 +1 位作者 张忠梅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6-767,共2页
近年来,尽管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发达社会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1-2]。目前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2]。随着老龄化进展,心... 近年来,尽管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发达社会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原因[1-2]。目前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是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高发人群[2]。随着老龄化进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会急剧上升。预防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目标是延缓和预防血管老化[3-5]。血管老化主要表现为大动脉僵硬和血管内皮功能下降。研究证实,体育活动,特别是规律有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法 雌激素类 心血管疾病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微小RNA-214在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阴大伟 付治卿 +1 位作者 赵倩 鲁晓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唾液微小RNA(microRNA,miR)-214在心力衰竭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我院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51例(心衰组),对照组采用2?1的方式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者24例。收集患者晨起端坐位10 ml唾液,提取RNA,定量RT-PCR检测6种唾... 目的探讨唾液微小RNA(microRNA,miR)-214在心力衰竭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入选我院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患者51例(心衰组),对照组采用2?1的方式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者24例。收集患者晨起端坐位10 ml唾液,提取RNA,定量RT-PCR检测6种唾液microRNA(miR-1,hmiR-18b-3p,miR-199a-3p,miR-214,miR-211,let-7b)。结果6种唾液microRNA仅miR-214在心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80±0.34 vs 1.57±0.30,P=0.027);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14在心力衰竭诊断中曲线下面积(AUC)=0.694(95%CI:0.513~0.778,P=0.007),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AUC=0.924(95%CI:0.860~0.988,P=0.000);miR-214与NT-proBNP对比显示,P=0.002,miR-214的临床诊断价值低于NT-proBNP。结论唾液microRNA可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miR-214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需要进一步探讨其他可能的microRNA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微RNAS 心力衰竭 生物标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勿动蛋白及其信号通路分子Rho A与Rho相关蛋白激酶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与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宇 陈薇 李世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勿动蛋白(Nogo)/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信号通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纤维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7周龄SPF级同源同系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ogo受体拮抗剂(NEP1-40... 目的探讨勿动蛋白(Nogo)/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信号通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纤维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7周龄SPF级同源同系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ogo受体拮抗剂(NEP1-40)组、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组和NET抑制剂(氟西汀)组,每组5只,饲养7周。分离称量左心室质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肥厚标志物心钠肽、脑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基因表达,以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心肌胶原组织Ⅰ型(CollagenⅠ)、心肌胶原组织Ⅲ型(CollagenⅢ)和NE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EP1-40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心钠肽、脑钠肽、β-MHC表达明显增高,法舒地尔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心钠肽、脑钠肽、β-MHC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NEP1-40组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明显增高,法舒地尔组NET表达明显升高,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NET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氟西汀组心钠肽、脑钠肽、β-MHC、CTGF和CollagenⅠ表达明显增高[(1.37±0.05)%vs (1.26±0.03)%,(1.27±0.04)%vs (1.18±0.07)%,(1.26±0.04)%vs (1.22±0.03)%,2.05±0.01 vs 1.44±0.11,1.86±0.06 vs 1.29±0.05,P<0.05]。结论Nogo/ROCK-NET信号通路参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纤维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相关激酶类 神经生长因子类 高血压 肥大 左心室 纤维化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心血管疾病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一级预防的调脂策略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5-228,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LDL-C水平增高是老年人ASCVD的主要致病性危险因素。调脂治疗对ASCVD的二级预防具有与年轻人同样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他汀类药物是最为广泛研究和应用的药物,大量的随机...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LDL-C水平增高是老年人ASCVD的主要致病性危险因素。调脂治疗对ASCVD的二级预防具有与年轻人同样显著的心血管获益。他汀类药物是最为广泛研究和应用的药物,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奠定了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作用。然而,由于社会老龄化变迁,7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及在人群占比趋于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 一级预防 降血脂药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孙沙沙 蔡毅 +5 位作者 徐伟豪 黄鑫 杨雯伊 洛佳坤 马宇飞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3例,根据诊断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122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621例。采用Cox比例...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3例,根据诊断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122例和非高尿酸血症组621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年龄、冠心病和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非高尿酸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41.6%vs 33.7%,P=0.0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是非高尿酸血症组的1.570倍(95%CI:1.062~2.322,P=0.024)、2.278倍(95%CI:2.278~4.902,P=0.035)。结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全因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玉姣 陈薇 +6 位作者 黄鑫 洛佳坤 马宇飞 于焱 王一茹 李越 罗渝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回旋支(LCX)和(或)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LCX/RCA组)31例、单纯左前降支(LAD)...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总应变,及其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肌梗死患者104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回旋支(LCX)和(或)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LCX/RCA组)31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组(LAD单支组)34例、包含LAD的2支或3支病变组(多支组)39例,另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测算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及整体总应变矢量(ε)及其与左心室短轴平面间的角度(θ),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算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CX/RCA组左心室前壁ε,LAD单支组下侧壁、下壁ε未见明显减低(P>0.05),LCX/RCA组、LAD单支组、LAD多支组其余不同心肌节段ε明显减低(P<0.05),且LCX/RCA组下侧壁、下壁θ,LAD单支组前间隔、前壁θ及多支组各部位θ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LCX/RCA组、LAD单支组和LAD多支组整体ε、LVRI均显著降低,整体θ显著升高(P<0.05)。LCX/RCA组、LAD单支组和多支组整体ε(r=-0.815,P=0.014;r=-0.747,P=0.031;r=-0.768,P=0.024)、θ(r=-0.719,P=0.043;r=-0.763,P=0.021;r=-0.753,P=0.029)均与LVR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老年AMI患者左心室心肌ε大小及θ能反映局部及整体的心肌应变能力,整体ε、θ与LVRI均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心肌纤维化及炎性相关标志物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建桥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0,共3页
心力衰竭(心衰)指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所引起的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提出,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衰细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 心力衰竭(心衰)指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所引起的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提出,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将心衰细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1]。HFpEF患者年龄较大,多伴随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慢性肾脏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诱发机体促炎状态、微血管内皮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引起间质纤维化,心室重构和心室僵硬度增加,从而导致心功能恶化,诱发心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白细胞介素1 生长分化因子15 半乳糖凝集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和戒烟行为对老年男性人群代谢的影响及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蔡雨伦 李慧颖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吸烟和戒烟行为对于老年人群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本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定点保健男性515例,均随访3年,分为吸烟组74例、戒烟组117例、不吸烟组324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用... 目的探讨吸烟和戒烟行为对于老年人群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关联。方法选取本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定点保健男性515例,均随访3年,分为吸烟组74例、戒烟组117例、不吸烟组324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CE风险因素。结果与吸烟组比较,戒烟组和不吸烟组血红蛋白下降[(133.431±13.637)g/L、(134.620±14.923)g/L vs (138.657±15.742)g/L]、白细胞计数下降[(6.110±1.827)×109/L、(6.022±2.093)×109/L vs (6.922±2.832)×109/L]、TG下降[(1.262±0.660)mmol/L、(1.248±0.650)mmol/L vs (1.530±1.054)mmol/L]和游离T3下降[(4.024±0.802)pmol/L、(4.161±0.720)pmol/L vs (4.440±0.627)pmol/L];戒烟组室间隔厚度下降[(10.047±1.054)mmvs (10.569±1.65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校正年龄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现在吸烟和有吸烟史者因MACCE再入院风险显著提高(OR=2.71、1.96);白细胞计数和D-二聚体对风险也有预测价值(OR=1.13、1.20)。结论吸烟影响老年男性人群代谢和心脏结构,提高MACCE风险,戒烟有助于部分生理指标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戒烟 白细胞计数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冠心病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沙沙 陈薇 +1 位作者 胡家宾 曹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4-665,共2页
新型口服抗凝药又称为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是指作用机制不同于华法林等传统抗凝药,能够直接作用于凝血瀑布Ⅹa和Ⅱa因子的口服抗凝药,Ⅹa因子抑制剂主要包括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Ⅱa因子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当前,DOAC 已... 新型口服抗凝药又称为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是指作用机制不同于华法林等传统抗凝药,能够直接作用于凝血瀑布Ⅹa和Ⅱa因子的口服抗凝药,Ⅹa因子抑制剂主要包括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Ⅱa因子抑制剂的代表药物为达比加群酯。当前,DOAC 已经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脑卒中预防、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血栓性疾病的治疗中。我们对当前DOAC在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NVAF患者中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抗凝药 心房颤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双向效应争论中的共识与分歧 被引量:12
18
作者 任金霞 骆雷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3747-3754,共8页
当今世界饮用酒精饮料的人群日益增加。饮酒可诱发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其对心血管系统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尚有争议。传统观念认为,少到中等量饮酒(女性每日摄取纯酒精 ≤ 1个标准量,男性每日摄取纯酒精 ≤ 2个标准量,1个... 当今世界饮用酒精饮料的人群日益增加。饮酒可诱发多种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但其对心血管系统是否存在积极影响尚有争议。传统观念认为,少到中等量饮酒(女性每日摄取纯酒精 ≤ 1个标准量,男性每日摄取纯酒精 ≤ 2个标准量,1个标准量=12~15 g纯酒精)可能有益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过量饮酒(每日摄取纯酒精 > 2个标准量)则会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即“J”型曲线的双向效应。近年来,针对上述传统观念是否正确的争论愈演愈烈,并涉及饮酒方式、酒精饮料类型及所影响的不同类型心血管疾病等诸多方面。本文通过汇总、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饮酒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双向效应争论中的共识与分歧,发现尽管目前相关研究并未形成一致观点,但多数研究结果提示,少到中等量饮酒可能有益于心血管健康,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及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为今后制订与心血管疾病防控相关的生活方式干预指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饮酒 酒精性饮料 酗酒 “J”型曲线效应 葡萄酒 异议和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评价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内及心室间运动不同步
19
作者 邓玉姣 陈薇 +3 位作者 黄鑫 王光磊 王一茹 罗渝昆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评价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内及左右心室间运动不同步。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冠状动脉病变组39...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评价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内及左右心室间运动不同步。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左冠状动脉病变组39例(共计546节段,其中左心室468节段),以左前降支和(或)左回旋支闭塞或严重狭窄为主;右冠状动脉病变组32例(共计448节段,其中左心室384节段),以右冠状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为主。另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共计420节段,其中左心室360节段)。测量各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Ts),计算左心室12节段Ts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Ts-SD、Ts-maxD)及左右心室收缩延迟(L-RV-D)。结果对照组左心室心肌运动表现为较均匀分布的绿色,极少数节段呈黄、绿色。左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组左心室心肌Ts彩色编码呈绿、黄、橙、红浓度分布不均。与对照组比较,左冠状动脉病变组左心室前壁、前侧壁、后侧壁、前间隔Ts明显升高,右冠状动脉病变组左心室下壁、后间隔和右心室侧壁Ts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左冠状动脉病变组和右冠状动脉病变组左心室12节段Ts-SD、Ts-maxD明显升高,且左冠状动脉病变组左心室12节段Ts-SD、Ts-maxD明显高于右冠状动脉病变组[(47.95±10.16)ms vs(35.62±7.03)ms,P<0.05;(149.72±27.51)ms vs(107.55±19.23)ms,P<0.05],L-RV-D明显低于右冠状动脉病变组[-(57.42±45.19)ms vs(48.26±29.57)ms,P<0.05]。结论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能够定性、定量观测收缩运动延迟的心肌节段,定量评价左心室内及左、右心室间运动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收缩 心肌缺血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识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辛然 窦冠华 +7 位作者 李超 荆晶 陈韬 穆洋 王晶 杨俊杰 郭军 陈韵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8-455,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 目的:探究基于CT的影像组学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检出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先后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364例,以TEE诊断左心耳血栓为金标准分为血栓组(n=33)和非血栓组(n=331)。分别测量左心耳感兴趣区(ROI)内最低CT密度值(LAAmin)与同一轴面的升主动脉根部ROI内最低CT密度值(AAmin),并计算二者比值(LAAmin/AAmin)。自动提取左心耳ROI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利用RMS包构建影像组学评分。基于CHA_(2)DS_(2)-VASc评分、CT参数和影像组学评分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临床模型、影像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复合模型。绘制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进行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等效能评价。结果:两组间左心耳开口直径、左心耳长径、LAAmin和LAAmin/AAmi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提取1232个影像组学特征,并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23个特征。模型效能评价方面,复合模型的AUC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学模型(0.922 vs.0.742,P<0.001;0.922 vs.0.8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影像组学模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22 vs.0.905,P>0.05)。与其余三个模型相比,复合模型的准确度(ACC)、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PLR)、阳性预测值(PPV)和Kappa值更高(ACC:89.0%;SPE:88.8%;PLR:8.133;PPV:44.8%;Kappa值:0.54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提示复合模型具有更高的校准度和临床净获益。结论:影像组学技术可以提高CCTA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计算机体层摄影 左心耳血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