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患者血栓预防现状及抗凝方案疗效和安全性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宇飞 洛佳坤 +8 位作者 李涛 于焱 孙沙沙 黄鑫 杨明艳 刘睿涵 刘昱彤 曹剑 何昆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7期54-59,共6页
目的 分析单中心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预防现状,并评价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 610例,详细记录患者病... 目的 分析单中心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预防现状,并评价不同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3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 610例,详细记录患者病历资料,比较不同抗凝方案的应用现状,最终纳入长期就诊的随访患者867例,中位随访时间23d。根据在院抗凝方案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358例,胃肠外抗凝组290例和未抗凝组219例。记录各组终点(出血、缺血、全因死亡)事件发生,比较减低剂量利伐沙班、胃肠外抗凝和未抗凝之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全部患者在院期间抗凝率为74.8%,口服抗凝率为10.4%,胃肠外抗凝率为64.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胃肠外抗凝组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较未抗凝组增加(HR=12.385,95%CI:2.733~56.130,P=0.001),胃肠外抗凝组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较未抗凝组增加(HR=3.505,95%CI:1.158~10.614,P=0.026),利伐沙班组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未抗凝组降低(HR=0.178,95%CI:0.043~0.736,P=0.017);胃肠外抗凝组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6.398,95%CI:3.189~12.834,P<0.001),发生缺血事件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12.519,95%CI:4.452~35.208,P<0.001),新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利伐沙班组增加(HR=16.405,95%CI:5.350~50.308,P<0.001)。结论 老年下肢创伤或关节置换术后住院患者临床抗凝现状仍不理想,需要加强抗凝宣教和普及;低剂量利伐沙班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前提下,仍对老年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具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胃肠外抗凝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 关节置换 老年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侯柏村 罗昊 王刚石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第5期71-74,共4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即为老龄化国家。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占总人口17.3%;其中65岁及以...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日趋严重的世界性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7%,即为老龄化国家。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占总人口17.3%;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8亿,占总人口11.4%,因此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疾病防治、机体保健、居住环境、经济供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均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老龄相关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以保障老年人为主要任务的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术界 老年医学 老年学 世界卫生组织 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口 现状 老龄化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高莹卉 钱小顺 +6 位作者 赵力博 徐虎 徐伟豪 孔晓萱 车贺宾 王亚斌 刘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2,共3页
目的评估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入选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OSA患者7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AS斑块,分为AS组27例和无AS组44例。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监测睡眠呼吸暂停... 目的评估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入选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OSA患者7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AS斑块,分为AS组27例和无AS组44例。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pO2),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组平均SpO2显著低于无AS组[(93.57±5.59)%vs(95.58±2.79)%,P=0.048],平均SpO2与CIMT呈负相关(r=-0.361,P=0.002)。AS组与无AS组AH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0.59±11.27)次/h vs(19.92±10.61)次/h,P=0.803]。结论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OSA严重程度与A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颈动脉疾病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晓利 王耀辉 +4 位作者 范利 王强 刘霖 张金萍 尹慧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军队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及家属526例,根据NT-proBNP水平由低到高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0.8,38.0μg/L)131例,Q...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力衰竭(心衰)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北京地区军队干休所离退休干部及家属526例,根据NT-proBNP水平由低到高按四分位法分为Q1组(0.8,38.0μg/L)131例,Q2组(38.1,72.3μg/L)132例,Q3组(72.4,133.7μg/L)131例,Q4组(135.5,2901.6μg/L)132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对数NT-proBNP(logNT-proBN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Q1组、Q2组、Q3组、Q4组年龄、女性、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硝酸酯类药占比例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抗凝血酶Ⅲ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ogNT-proBNP与年龄、肌酐、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抗凝血酶Ⅲ活性、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ogNT-proBNP与年龄(β=0.015,95%CI:0.009~0.021,P=0.000)、女性(β=0.297,95%CI:0.199~0.396,P=0.000)、抗血小板药物(β=0.268,95%CI:0.160~0.376,P=0.000)、心房颤动(β=0.357,95%CI:0.201~0.513,P=0.000),冠心病(β=0.094,95%CI:0.013~0.175,P=0.024)及肌酐水平(β=0.004,95%CI:0.002~0.005,P=0.000)呈正相关,与抗凝血酶Ⅲ活性呈负相关(P=0.014)。结论老年人群NT-proBNP水平主要受到4类因素影响,生物学性状:年龄与性别;慢病与共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和肾功能不全;血液学成分: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抗凝血酶Ⅲ活性;心血管用药:抗血小板药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生物标记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天志 徐国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0-264,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开始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感染和死亡病例。截至目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开始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因多脏器衰竭而死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以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感染和死亡病例。截至目前,尚无专门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及特效药物。该文对COVID-19的病原学特点、临床症状、感染机制、流行病学、相关药物研究进展及临床效果等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SARS-CoV-2 发病机制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沙薇薇 皮红英 金妮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082-4084,共3页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治疗的96例失能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探讨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治疗的96例失能老年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接受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价值指标失效程度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护理4周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评价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护理配合度低、导管固定不佳、躁动、不当肢体约束、翻身致导管牵拉、陪护无效的优先风险系数得分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2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病房失能老年病人多管道安全管理中实施管道护理改进措施可改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降低失效模式评分及非计划拔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护理 老年人 失能 安全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评估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内出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冬月 曹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7-861,共5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血管再通术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但部分患者存在心肌微血管的灌注障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严重的微血管功能障碍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破坏,红细胞漏...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血管再通术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死亡发生率,但部分患者存在心肌微血管的灌注障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严重的微血管功能障碍可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破坏,红细胞漏出血管外,导致心肌内出血,后者可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的损伤,使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并可预测左室不良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心血管磁共振可利用红细胞裂解产生的含铁代谢物对局部心肌组织产生的顺磁性效应,实现对心肌内出血的在体评估。该文就磁共振评估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内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心肌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肿瘤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曹堇沫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89-1593,共5页
从症状管理、护理协调、药物制备与注射、机器人辅助、决策支持、临床试验管理等方面综述目前人工智能在肿瘤护理领域的应用,以期为肿瘤护理领域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肿瘤 护理 信息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沙沙 徐贤 +2 位作者 崔龙彪 蒋嘉诚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时代的紧迫任务。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18.70%。随着老龄化加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最高可达31.9%[1]。然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时代的紧迫任务。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18.70%。随着老龄化加剧,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最高可达31.9%[1]。然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其中,隐匿起病的多为变性病痴呆,常见于阿尔茨海默病,急性起病的多为非变性病痴呆,常见于血管性痴呆。然而,在临床上,神经认知量表是认知功能障碍筛查和诊断的主要依据,缺乏客观性和对痴呆分型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认知功能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多模态成像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 mapping和dGEMRIC对膝关节再生软骨的纵向评估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贤 陈敏 +3 位作者 张君 钟立森 安宁豫 李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T2 mapping和磁共振软骨延迟增强成像(dGEMRIC)评估膝关节再生软骨的修复过程。资料与方法对13例患者的20处再生软骨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后1、3、6、12个月进行磁共振T2 mapping和dGEMRIC检查,测量再生... 目的通过磁共振T2 mapping和磁共振软骨延迟增强成像(dGEMRIC)评估膝关节再生软骨的修复过程。资料与方法对13例患者的20处再生软骨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后1、3、6、12个月进行磁共振T2 mapping和dGEMRIC检查,测量再生软骨和邻近正常软骨的T2值和纵向弛豫率差(ΔR1)值,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再生软骨和正常软骨T2值和ΔR1值的差异,观察再生软骨T2值和ΔR1值在术后1、3、6、12个月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生软骨区T2值和ΔR1值在MACI术后1、3、6、12个月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CI术后1、3、6个月,再生软骨T2值和ΔR1值高于正常软骨(P均<0.01)。术后12个月,再生软骨的T2值和ΔR1值与正常软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磁共振T2 mapping和dGEMRIC能作为评价再生软骨生物特性的有效方法,为临床软骨移植工作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磁共振成像 关节软骨 T2 DGEMR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NT-IGFBP-4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代新春 于芃 +4 位作者 韩东 李聪叶 李伟杰 曹瑞华 曹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降解片段(NT-IGFBP-4)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西京医院心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接受经皮冠... 目的探索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降解片段(NT-IGFBP-4)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西京医院心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住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183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4例;对照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者24例。采用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浆NT-IGFBP-4浓度。随访3个月,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CS组的血浆中NT-IGFBP-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STEMI、NSTEMI、UAP 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75)。NT-IGFBP-4预测ACS患者PCI术后短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0.608~0.797,P=0.009),但与Gensini评分无相关(P=0.950)。结论血浆NT-IGFBP-4可作为判断ACS短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氨基末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片段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