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估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生智 杨娜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2期196-198,202,共4页
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56名肿瘤内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经双盲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8名,分别予以T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比较... 目的分析在肿瘤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56名肿瘤内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经双盲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28名,分别予以TBL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成绩指标(操作技能考试、理论考试、病例分析)、综合素养评分(团队协作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提升、临床技能提升)、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成绩指标、综合素养评分、教学满意度方面相比于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中应用TBL教学模式的效果显著,能提升实习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养,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科 TBL教学法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杞欣莲 邹晓 +5 位作者 王海军 李春林 张莎 孟现赛 李扬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六、八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的经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153例,根据患者年龄...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六、八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的经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153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46例,60~74岁老年组66例,≥75岁老年组41例,均按指南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选取同期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二、六、八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血脂控制不达标的年龄≥75岁心血管病高危未应用依洛尤单抗患者50例为常规治疗组,应用一种他汀类药物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比较各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用药第4、12周的血液指标和12周内药物不良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非老年组、60~74岁老年组和≥75岁老年组用药第4、12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较基线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组用药第12周LDL-C、T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老年组、60~74岁老年组、≥75岁老年组用药12周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2%vs 3.0%vs 2.4%,P>0.05)。≥75岁老年组和常规治疗组用药第12周LDL-C、TC水平显著低于基线(P<0.05,P>0.01);≥75岁老年组用药第12周LDL-C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36±0.44)mmol/L vs(1.87±0.56)mmol/L,P<0.01]。≥75岁老年组和常规治疗组用药12周内MA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12.2%vs 16.0%,P>0.05),2组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576)。结论各年龄组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均可在短期内取得良好疗效,75岁以上老年患者应用依洛尤单抗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依洛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鼻胃管在高龄长期管饲患者中的留置时间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吕月 丁瑜 +2 位作者 罗敏 葛杰 王丽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延长老年患者聚氨酯鼻胃管的留置时间,观察鼻胃管的理化性质及患者鼻咽部黏膜的损伤程度,判定鼻胃管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日至2021年10月26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三医学中心进行老年鼻饲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通过延长老年患者聚氨酯鼻胃管的留置时间,观察鼻胃管的理化性质及患者鼻咽部黏膜的损伤程度,判定鼻胃管的最佳留置时间。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日至2021年10月26日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三医学中心进行老年鼻饲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留置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鼻胃管留置时间为30 d)和试验A、B组(各50例,留置时间分别为30~60 d、60~90 d)。观察鼻胃管拔除后鼻胃管前端的硬度、颜色、反折回弹角度及带管过程中患者鼻咽部黏膜颜色,同时评估患者鼻咽部黏膜损伤情况。结果鼻胃管拔除后,3组鼻胃管前端硬度在不同硬度范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3组鼻胃管前端颜色增深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P>0.05);3组鼻胃管反折回弹角度在不同回弹角度范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3组鼻咽部黏膜损伤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结论聚氨酯鼻胃管最佳留置时间<90 d,可减轻因频繁更换鼻胃管对患者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鼻胃管 延长留置时间 老年患者 长期鼻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新思路 被引量:14
4
作者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9-1011,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因及诱因多种多样,病程随基础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长短不一,往往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老年人尤其多发。慢性心衰至今无特效治疗办法,五年死亡率接近50%,高于许多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心衰治疗面临的挑战...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病因及诱因多种多样,病程随基础疾病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长短不一,往往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老年人尤其多发。慢性心衰至今无特效治疗办法,五年死亡率接近50%,高于许多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心衰治疗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虽然导致心衰发生的病因及诱因众多,但心脏重构始终是贯穿心衰发生发展基本病理生理过程的最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脑啡肽酶 心肌肌球蛋白 降血糖药 血管收缩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降压策略 被引量:21
5
作者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共3页
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显示,年龄≥6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3.24%,而≥75岁患病率达59.8%[1]。心、脑是高血压最直接受损的靶器官,在我国约70%的脑卒中患者和50%的心肌梗死患者与血压异常有关。确切证据表明,积极有效控制血... 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显示,年龄≥6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3.24%,而≥75岁患病率达59.8%[1]。心、脑是高血压最直接受损的靶器官,在我国约70%的脑卒中患者和50%的心肌梗死患者与血压异常有关。确切证据表明,积极有效控制血压可使高血压所致的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卒中 降压 控制性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世界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家秀 任杰峰 +2 位作者 邹晓 徐伟豪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1-4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及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并服用利伐沙班治疗的老年患者384例,年龄65~102(87.16±7.83)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6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安全性及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并服用利伐沙班治疗的老年患者384例,年龄65~102(87.16±7.83)岁,根据年龄分为3组,65~79岁为老年组65例,80~89岁为高龄组136例,≥90岁为长寿组183例。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记录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出血累积发生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中,发生出血68例(17.7%),其中大出血17例(4.4%)。老年组、高龄组和长寿组出血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1.5%vs 11.8%vs 27.9%,P<0.01)。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出血事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58)、出血史(HR=2.503)、双联抗血小板治疗(HR=4.263)、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为15~29 ml/min的HR=10.242,肌酐清除率为30~49 ml/min的HR=6.524)及低剂量利伐沙班(HR=76.593)与出血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老年患者应用利伐沙班出血发生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年龄、出血史、利伐沙班剂量、双联抗血小板及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均是出血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出血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栓栓塞 肾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对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支架膨胀不良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蛟 段媛媛 +5 位作者 俞泓 荆丽敏 李屹 贾小伟 金德奎 刘惠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来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SB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时对支架膨胀不良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心内科行药物洗脱支...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来评价支架影像增强显影(SBS)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时对支架膨胀不良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6月~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心内科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老年STEMI患者126例,按照是否采用SBS指导PCI分为SBS组63例和CAG组63例,以OCT为金标准,评价规范SBS技术对STEMI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膨胀不良的影响。结果 SBS和OCT共纳入194个病变图像,SBS判断支架膨胀不良47个(24.2%),OCT判断支架膨胀不良50个(25.8%),两者Kappa=0.789(P<0.01)。SBS判断支架膨胀不良的敏感性80%,特异性96%,阳性预测值88%,阴性预测值93%。SBS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C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vs 14.8%,P<0.05)。结论与血管内超声和OCT比较,SBS是一种快速的支架成像处理技术,可以准确地量化支架的扩张程度,既省时又经济,从而帮助更多的临床医师优化PCI策略,以期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药物洗脱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岁及近百岁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防治应用现状及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丁新宇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百岁及近百岁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防治应用现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百岁及近百岁老年患者135例,根据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分为规范用药组75例和未规范用药组60例。再根据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43例和未出... 目的探讨百岁及近百岁老年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防治应用现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百岁及近百岁老年患者135例,根据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分为规范用药组75例和未规范用药组60例。再根据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43例和未出血组92例,随访6个月,详细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出血事件和血栓栓塞性事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规范用药组男性比例、出血事件发生率、HDL水平明显高于未规范用药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未规范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出血组既往出血史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HDL水平明显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出血史、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与增加出血事件风险明显相关(95%CI:1.193~4.062,P=0.012;95%CI:1.213~4.717,P=0.012),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相关(HR=0.322,95%CI:0.133~0.784,P=0.01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疗效事件的发生影响无显著差异(95%CI:0.830~1.161,P=0.828)。结论百岁及近百岁老年患者合理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与普通人群一样获得确切疗效,但出血风险也较普通人群显著增加,与抗血小板药物种类无关,须严密观察出血副作用,加强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出血 二级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的关系
9
作者 李珊 付治卿 +2 位作者 安莉 张帷 司全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6期732-737,共6页
目的 探讨胱抑素C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自贡心力衰竭研究的数据。自贡心力衰竭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786例,根据胱抑素C水... 目的 探讨胱抑素C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使用自贡心力衰竭研究的数据。自贡心力衰竭研究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786例,根据胱抑素C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三分位数1组[(1.10±0.17)mg/L]587例、三分位数2组[(1.60±0.17)mg/L]599例、三分位数3组[(2.91±0.90)mg/L]600例。主要终点为出院后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胱抑素C水平与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3组6个月无事件生存率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胱抑素C水平对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三分位数2组、三分位数3组是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复合终点的危险因素(HR=1.170,95%CI:0.970~1.390,P=0.111;HR=1.452,95%CI:1.190~1.756,P=0.000)。当将胱抑素C水平作为连续变量进行分析时,结果保持一致:胱抑素C水平每增加1个标准差,复合终点风险增加1.141(HR=1.141,95%CI:1.060~1.226);每增加1 mg/L,复合终点风险增加1.152(HR=1.152,95%CI:1.057~1.250)。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胱抑素C水平与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之间呈非线性的反J形关系,其风险拐点为2.13 mg/L。ROC曲线分析显示,胱抑素C水平预测6个月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复合终点,以及单独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2、0.667、0.554。结论 胱抑素C升高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死亡和再住院复合终点风险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力衰竭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