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后新发尿道狭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杰 叶晨曦 +5 位作者 胡强 杨国荣 郝晓伟 卢崯 高帆 袁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42-134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估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后新发尿道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21年11月至2024... 目的系统评估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后新发尿道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21年11月至2024年8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接受HoLEP治疗的746例BPH患者,排除23例合并前列腺癌病例,最终纳入723例BPH患者。采集患者年龄、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临床资料、围术期参数等和术后1、3、6个月的随访数据。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变量进行分析,探寻HoLEP术后新发尿道狭窄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66.5(64.0,75.0)岁,术前中位前列腺体积为66(45,92)mL。中位导尿管留置时间为4(4,5)天。术后新发尿道狭窄发生率为5.8%(42/723)。狭窄部位以尿道膜部最为常见(61.9%),其次为尿道外口(21.4%)及膀胱颈(7.1%)。危险因素分析表明,偏瘦(<18.5 kg/m^(2),OR=4.682,P=0.037)、低龄(OR=0.946,P=0.005),及合并术后尿路感染(OR=4.513,P=0.001)是术后新发尿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列腺体积、导尿管留置时间等与术后新发尿道狭窄发生无显著关联。结论HoLEP术后新发尿道狭窄的发生与患者BMI、年龄及尿路感染显著相关,以上3种因素可以作为较好的HoLEP术后新发尿道狭窄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尿道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肥胖指数与夜尿症的关系:一项基于2007-2020年NHANES数据库的分析
2
作者 罗振君 郝晓伟 +5 位作者 王杰 黄帅 吴洋洋 吕凯凯 杨国荣 袁清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3-530,共8页
目的 分析美国成年人群内脏肥胖指数(VAI)与夜尿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07-202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中年龄≥20岁的受试者的相关数据,包括腰围、三酰甘油、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 目的 分析美国成年人群内脏肥胖指数(VAI)与夜尿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07-2020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中年龄≥20岁的受试者的相关数据,包括腰围、三酰甘油、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年龄、性别、种族、贫困收入比、学历、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睡眠障碍、抑郁、工作、高血压、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癌症及夜间小便情况等指标。采用加权、多因素logistic分析、广义加性模型(GAM)和曲线拟合等方法,通过调整年龄、性别、种族、贫困收入比、学历、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睡眠障碍、抑郁、工作、高血压、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癌症等因素,并按照年龄、性别、种族、高血压和糖尿病进行亚组分析,评估VAI与夜尿症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9 196名美国成年人。所有参与者根据VAI四分位数分为4组:Q_(1)组(0.32≤VAI<1.01)、Q_(2)组(1.01≤VAI<1.70)、Q_(3)组(1.70≤VAI<2.95)与Q_(4)组(2.95≤VAI≤13.59),其夜尿症发生率分别为28.5%、31.4%、33.3%、34.9%。在亚组分析中,随着VAI增加,20~40年龄段、女性以及其他西班牙裔夜尿症发生风险明显升高(OR=1.04,95%CI 1.01~1.08,P=0.006;OR=1.02,95%CI 1.00~1.04,P=0.035;OR=1.05,95%CI 1.01~1.09,P=0.026)。GAM分析结果显示,VAI与夜尿症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结论 VAI与夜尿症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可能是预测夜尿症发生风险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尿症 内脏肥胖指数 相关性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10年20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围手术期数据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国荣 吕超 +3 位作者 吕凯凯 吴洋洋 宋涛 袁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2-997,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术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接受BPH手术治疗的20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前期组(n=683)、中期组(n=683)、后期...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术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泌尿外科接受BPH手术治疗的20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前期组(n=683)、中期组(n=683)、后期组(n=684),各组患者累计时间分别为2012年1月-2017年2月、2017年3月-2020年9月及2020年10月-2022年8月。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血清三酰甘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BMI)、术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手术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膀胱造瘘情况、术中和术后输血情况、术后再入院率、术后病理等指标。分析BPH手术量及手术方式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TURP+激光术式逐年减少,而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剜除术占比不断增高,并在近两年成为主流术式;前期组、中期组、后期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9.7±7.9)岁、(68.7±7.4)岁和(69.8±8.5)岁(P=0.027);手术时间分别为108.0(80.0,130.0)min、80.0(60.0,110.0)min和75.0(60.0,100.0)min(P<0.001);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4.1(2.7,5.9)d、3.9(2.9,4.9)d和2.7(0.9,3.9)d(P<0.001);膀胱造瘘率分别为68.8%、66.6%和5.0%(P<0.001);术中及术后输血率分别为4.5%、3.1%、0.9%(P<0.001);术前住院时间分别为5.6(3.8,7.1)d、4.7(3.5,5.9)d和4.7(3.1,6.7)d(P<0.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7(4.8,7.0)d、4.7(3.0,5.9)d和2.8(1.0,4.0)d(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中心10年BPH手术患者术后再次入院37例(1.8%),术后病理异常或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64例,总检出率为3.1%。结论前列腺激光剜除术已成为本中心BPH外科治疗的主流术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膀胱造瘘率、手术输血率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均呈现明显改善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手术治疗 术式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尿路和外生殖器战创伤及其诊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国荣 吕凯凯 +2 位作者 吴洋洋 宋涛 袁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2,共8页
近年来,随着现代战争模式、武器及防护装备的不断革新,战创伤的发生机制、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防弹衣及简易爆炸装置的广泛使用使泌尿生殖系统战创伤发生率逐渐升高,且泌尿生殖系统战创伤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即从内部结构(肾脏、输尿... 近年来,随着现代战争模式、武器及防护装备的不断革新,战创伤的发生机制、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防弹衣及简易爆炸装置的广泛使用使泌尿生殖系统战创伤发生率逐渐升高,且泌尿生殖系统战创伤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即从内部结构(肾脏、输尿管、膀胱)转移到外部结构(阴囊、睾丸、阴茎、尿道),提示应将泌尿生殖系统战创伤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创伤。本文就数次现代战争中泌尿生殖系统战创伤的发生率、治疗以及预后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下尿路及外生殖器战创伤相关情况及其诊疗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下尿路 外生殖器 战创伤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同期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危险因素:UNOS数据库50230例分析
5
作者 夏新泽 赖文辉 +6 位作者 黄帅 安哲昆 郝晓伟 吕凯凯 罗振君 袁清 蔡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1-379,共9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行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T)或尸体肾移植(DDKT)后的移植肾及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SPKT术后影响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获取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数据库中2003年1月27日-2021年1月...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行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T)或尸体肾移植(DDKT)后的移植肾及患者生存情况,并分析SPKT术后影响患者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获取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UNOS)数据库中2003年1月27日-2021年1月1日接受肾脏移植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230例,其中DDKT组48669例,SPKT组1561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受者的移植肾及患者存活情况,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SPKT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DDKT组比较,SPKT组受者的中位年龄小(P<0.001)、男性占比高(P<0.001)、BMI低(P<0.001)、透析时间和移植等待时间短(P<0.001)、私人医保占比高(P<0.001)、既往移植占比低(P<0.001)、糖尿病确诊年龄低(P<0.001)、外周血管病史少(P=0.033);与DDKT组比较,SPKT组供者的中位年龄小(P<0.001)、男性占比高(P<0.001)、BMI低(P<0.001)、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少见(P<0.001);在移植相关因素上,与DDKT组比较,SPKT组的供肾冷缺血时间短(P<0.001)、HLA错配程度高(P<0.001)、KDPI低(P<0.001)。与DDKT组比较,SPKT组出院时血肌酐水平低(P<0.001)、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发生率和AR发生率低(P<0.001),住院时间长(P<0.001)。原始和PSM后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均显示SPKT组的移植肾和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DDKT组(P<0.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受者年龄、受者种族、供者年龄和供肾冷缺血时间是影响SPKT术后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2DM合并ESRD患者行SPKT较DDKT的远期移植肾和患者存活率高。受者年龄、受者种族、供者年龄和供肾冷缺血时间是影响SPKT术后患者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同期胰肾联合移植 倾向性评分匹配 生存分析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器官芯片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前景
6
作者 林禧龙 王玉 +2 位作者 彭江 魏红江 孙圣坤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2-508,共7页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供器官短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急性排斥反应、人畜共患病等。类器官芯片技术是指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微型细胞培养装置,近年来在同种移植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异种移植领域具有...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供器官短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急性排斥反应、人畜共患病等。类器官芯片技术是指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微型细胞培养装置,近年来在同种移植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异种移植领域具有较大应用前景,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本文就类器官芯片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结合异种器官移植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类器官芯片技术在解决异种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方案选择、配型、病毒再激活方面的应用,为解决当前异种器官移植领域面临的问题开辟新的途径,促进异种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芯片 异种移植 器官移植 基因修饰猪 配型 免疫抑制 排斥反应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研究的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的改进与实施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玉 李娟 +2 位作者 胡英娜 刘国俊 刘万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 :改进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理论基础,针对护士在尿路造口护理中的问题,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个步骤为指导形成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完成两轮循环的方案改进,比较... 目的 :改进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以行动研究为理论基础,针对护士在尿路造口护理中的问题,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个步骤为指导形成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完成两轮循环的方案改进,比较实施前后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及愈合情况、造口底盘的有效更换率。结果 :方案实施后,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发生率由46.67%下降到13.51%,发生时间由(2.64±0.74)天延迟至(4.60±0.55)天,刺激性皮炎的愈合率由50.00%上升至100.00%,愈合时间由(8.57±0.53)天缩短至(6.60±0.55)天,造口底盘的有效更换率由83.76%上升至96.03%(P均<0.05)。结论 :基于行动研究的尿路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护理方案设计科学、内容合理、可操作性强,可降低患者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发生率,提高造口周围刺激性皮炎的愈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造口 皮炎 护士 干预方案 行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A代谢及其调控T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姜皓文 樊文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5-1788,共4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负向调控环节起重要作用,对维持神经元激发与抑制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持续的探索,发现GABA在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同样不...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广泛分布的非蛋白质氨基酸,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负向调控环节起重要作用,对维持神经元激发与抑制平衡至关重要。随着持续的探索,发现GABA在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T细胞是淋巴细胞和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参与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预防疾病、感染和肿瘤的形成。近年来的证据显示,GABA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参与肿瘤、糖尿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由于GABA-A受体结构的异质性,靶向特定疾病的药物研发还为时尚早。本文将从GABA的代谢、GABA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机制以及GABA与疾病的相关性三个方面阐述GABA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Γ-氨基丁酸A受体 负向调控 免疫 活化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hBCG对重组巨细胞病毒糖蛋白B及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廷慧 李彬钰 +1 位作者 马锡惠 何秀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探讨含角鲨烯的水包油纳米乳剂-热灭活卡介苗(SE-hBCG)对重组巨细胞病毒糖蛋白B(CgB)及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Rab)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45只SPF级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进行以下实验。实验1:取25只小鼠,分成SE组、SE-hBCG组、Cg... 目的探讨含角鲨烯的水包油纳米乳剂-热灭活卡介苗(SE-hBCG)对重组巨细胞病毒糖蛋白B(CgB)及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Rab)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45只SPF级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进行以下实验。实验1:取25只小鼠,分成SE组、SE-hBCG组、CgB组、SE+CgB组、SE-hBCG+CgB组等5组,每组5只;于实验开始第0、2、4周分别给每只小鼠肌内注射SE、SE-hBCG、CgB、SE+CgB、SE-hBCG+CgB各0.2 ml,末次免疫后2周解剖小鼠。实验2:取120只小鼠,分成PBS组、Rab组、SE+Rab组、SE-hBCG+Rab组等4组,每组30只;于实验开始第0周及第1周每只小鼠分别腹腔注射PBS、Rab、SE+Rab、SE-hBCG+Rab各0.2 ml,于初免后第4、8、10、12、14、35天各解剖5只小鼠。无菌摘取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抗原特异的IFN-γ或IL-4的斑点形成细胞数(IFN-γ-SFC或IL-4-SFC);取小鼠眼球血,离心后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原特异的IgG水平。结果SE-hBCG组诱导小鼠产生CgB特异的IFN-γ-SFC(266.0±87.9)高于SE组(104.5±28.8,P<0.05);SE-hBCG+CgB组诱导小鼠产生抗-CgB IgG抗体滴度(18800.0±2396.0)及CgB特异的IFN-γ-SFC(440.5±38.4)高于CgB组(抗体滴度为3333.0±737.9,IFN-γ-SFC为189.2±21.4,P<0.05)。SE+Rab或SE-hBCG+Rab初免后第4天可诱导低水平抗-Rab IgG抗体(OD450≤0.2);Rab、SE+Rab及SE-hBCG+Rab组抗-Rab IgG抗体均于初免后第12天达到峰值;SE-hBCG+Rab组于初免后第8、10、14及35天检测的抗-Rab IgG抗体(分别为1700.0±200.0、19400.0±1661.3、23000±358.9、23600.0±6038.2)均高于Rab组(分别为310.0±97.9、6730.0±1655.4、6000.0±1655.6、4400.0±1655.5,P<0.05)。SE-hBCG+Rab组初免后第4、8、14及35天检测的Rab特异IFN-γ-SFC(分别为110.8±52.5、213.0±29.7、105.2±33.7、80.4±36.8)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4±3.5、32.2±12.9、11.4±5.1、4.4±2.5,P<0.05)。结论SE-hBCG可增强CgB及Rab的免疫原性,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增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油纳米乳剂 卡介苗 巨细胞病毒糖蛋白B 狂犬病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5例肾移植受者移植物丢失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炎忠 柏宏伟 +3 位作者 钱叶勇 李超 肖璐 朱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发生丢失的135例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受者移植肾丢失135例,移植肾丢失原因包括排斥反应70例(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肾丢失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肾移植术后移植物发生丢失的135例受者临床资料。结果 受者移植肾丢失135例,移植肾丢失原因包括排斥反应70例(51.8%)、受者带功能死亡37例(27.4%)、外科并发症12例(8.9%)、药物毒性4例(3.0%)、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4例(3.0%)、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3例(2.2%)、原发性无功能肾2例(1.5%)、原发病复发2例(1.5%)、肾前性急性肾衰1例(0.7%)。结论 肾移植术后受者移植物丢失原因主要原因是排斥反应,次要原因是受者带功能死亡,其他原因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丢失 排斥反应 受者带功能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