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阳 张志成 +4 位作者 张立志 李放 任大江 孟浩 王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患者获得78~144个月(95.4±15.6个月)随...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采用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患者获得78~144个月(95.4±15.6个月)随访,男97例,女66例;年龄31~60岁(43.5±11.7岁)。单节段固定117例,双节段固定42例,三节段固定4例。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节段和上位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椎间高度,评估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发生情况以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ROM分别为7.8°±2.1°、4.6°±1.4°和3.9°±1.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12.1±2.9mm、12.8±3.5mm和10.9±2.8mm,上位邻近节段ROM分别为8.3°±1.9°、9.2°±2.7°和10.2°±2.8°,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和术后3个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12.7±3.1mm、12.6±3.2mm和12.1±2.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2例(19.6%)患者手术节段ROM小于4°(临床融合组),131例(80.4%)大于4°(非融合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30例(18.4%)患者出现影像学ASD;2例(1.2%)患者出现症状学ASD,其中1例行翻修手术,另1例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术区深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痊愈;6例患者在术后5年随访时出现单侧螺钉松动,均未行手术治疗。2例患者出现椎弓根螺钉断裂,无不适症状未给予翻修手术。所有患者均无手术节段症状复发。结论:后路减压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疗效,并能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Dynesys动态内固定 长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椎间融合器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5
2
作者 孟海 杨雍 +17 位作者 孙天胜 伍骥 李中实 阮狄克 王炳强 孙常太 洪毅 李淳德 李放 杜俊杰 刘波 海涌 李利 丁立祥 刘宝戈 鲁世保 唐家广 藏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 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实施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等的常用手术方法,包括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TLIF),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腰椎退变性疾病 椎弓根钉棒系统 腰椎不稳 腰椎后路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肌间隙入路Dynesys动态内固定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志成 张阳 +2 位作者 张立志 杜培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5-300,307,共7页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选取相同时间段内行常规显露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做对比。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下肢放射痛VAS评分、ODI评分;测量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测量术后1年时多裂肌残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0~54个月。小切口组平均随访时间35.5±7.3个月,常规显露组平均随访时间34.8±5.1个月。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腿痛VAS、ODI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小切口组术后3d腰痛VAS评分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3d和5d的CRP水平低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节段在末次随访时仍存在4.1°±1.5°的活动度,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断钉及螺钉松动病例,小切口组减压侧多裂肌残留率高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在术后3个月时有所增高,但在末次随访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小切口组2例切口延迟愈合,常规显露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显露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较常规显露小,对肌肉组织损伤小,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动态内固定 Dynesys系统 肌间隙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27
4
作者 白玉树 翟骁 +29 位作者 陈自强 魏显招 杨明园 杨操 周许辉 李危石 李利 吴继功 许建中 赵建华 王达义 钱邦平 朱泽章 胡勇 孙武权 房敏 郑召民 王征 李淳德 丁文元 夏磊 沈建雄 仉建国 孙天胜 罗卓荆 海涌 吕国华 郝定均 邱勇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十分重要。经全国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ERAS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制定本共识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外科学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和体脂分布及骨矿含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2
5
作者 梁宇 焦秀敏 +2 位作者 张星光 郝平 吕肖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55-2660,2668,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大幅升高与肥胖和超重人群的不断增加有关,并以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为主。因此,T2DM患者的诊疗目标不应该只是降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控制体脂也十分重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超重T2DM患者... 背景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大幅升高与肥胖和超重人群的不断增加有关,并以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人群为主。因此,T2DM患者的诊疗目标不应该只是降糖,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控制体脂也十分重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超重T2DM患者脂联素水平和体脂分布及骨矿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的超重T2DM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达格列净治疗组和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各30例。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甘精胰岛素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联素,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全身体脂情况(包括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内脏脂肪含量所占比率(A/G),身体各部分(包括左臂、右臂、左腿、右腿、主干)体脂情况(包括脂肪质量和瘦质量),男性患者身体各部分骨矿含量及L1~4骨矿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FPG、HbA1c、TC、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SBP、DBP、T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脂联素高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全身总瘦质量、全身总骨矿含量(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格列净治疗组患者治疗12周后BMI、腰臀比、全身总脂肪百分比、全身总脂肪质量、A/G低于甘精胰岛素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臂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左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右腿脂肪质量及瘦质量、主干脂肪质量及瘦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左臂骨矿含量、右臂骨矿含量、左腿骨矿含量、右腿骨矿含量、主干骨矿含量、L1~4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甘精胰岛素相比,达格列净在降糖效果相当的情况下还能改善超重T2DM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明显减少患者的腹部脂肪沉积,增加脂联素的生成,同时具有不影响患者肌肉含量和骨矿含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达格列净 甘精胰岛素 体脂分布 骨矿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杰 张思萌 +2 位作者 李连华 李放 刘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6-433,共8页
目的:分析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CCS)手术治疗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CCS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入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 目的:分析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CCS)手术治疗的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CCS病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入院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针刺觉)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手内肌肌力评分及影像学资料信息[包括椎前高信号、后方韧带复合体、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髓内高信号范围、椎管最狭窄处矢状径、椎管最狭窄处百分比(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和脊髓最大受压百分比(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等]、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住院时间、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评分、随访时JOA评分等资料,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将JOA评分改善率>50%定义为预后好,≤50%定义为预后差,分析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48例CCS患者,其中男性36例(75%),女性12例(25%),年龄54.76±9.78岁。入院时ASIA运动评分67.23±21.98分,ASIA感觉评分96.58±13.39分;JOA评分9.19±3.08分,手内肌肌力评分7.04±4.50分。19例(39.58%)存在病理征。伤后5.46±2.10d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前路手术21例,后路手术27例。术后随访12~3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或神经功能恶化,末次随访时ASIA运动评分89.67±13.65分,ASIA感觉评分104.88±7.94分,JOA评分13.73±3.25分,较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和JOA评分的改善率与后纵韧带骨化(β=-0.447、P<0.001;β=0.524、P=0.001;β=-0.196、P<0.001)和入院ASIA感觉评分(β=0.526、P=0.011;β=0.894、P=0.02;β=-0.784、P<0.001)有显著相关性。预后好与预后差患者的年龄、椎前高信号、后纵韧带骨化、椎管最狭窄处矢状径、MCC、入院手内肌评分、入院ASIA运动评分和入院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良好预后(JOA评分改善率>50%)与年龄(β=5.889、P=0.015)、椎前高信号(β=15.799、P<0.001)、MCC(β=6.747、P=0.009)、入院手内肌评分(β=9.012、P=0.003)、入院ASIA运动评分(β=4.837、P=0.028)、入院ASIA感觉评分(β=5.205、P=0.023)和入院JOA评分(β=6.446、P=0.011)存在显著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无椎前高信号[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56,95%CI 0.585~0.928,P=0.006]、MCC<45.41%(AUC=0.731,95%CI 0.566~0.896,P=0.010)、入院手内肌评分>11分AUC=0.77,95%CI 0.628~0.913,P=0.003)、入院ASIA运动评分>75分(AUC=0.804,95%CI 0.683~0.924,P=0.001)、入院JOA评分>8.59分(AUC=0.755,95%CI 0.614~0.897,P=0.005)可作为良好预后的预测因子。结论:手术治疗CCS安全有效,无椎前高信号、MCC低(<45.41%)、入院手内肌评分高(>11分)、入院ASIA运动评分高(>75分)和入院JOA评分高(>8.59分)是CCS患者手术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手术治疗 预后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放 高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8-389,共2页
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CCS)是颈脊髓损伤的一种类型,英国医生William Thorburn于1887年首先报道了此类病例。1954年美国医生Richard Schneider在借鉴了前述病例的基础上,报道了一组特殊类型的颈脊髓损伤病例,即... 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central cord syndrome,CCS)是颈脊髓损伤的一种类型,英国医生William Thorburn于1887年首先报道了此类病例。1954年美国医生Richard Schneider在借鉴了前述病例的基础上,报道了一组特殊类型的颈脊髓损伤病例,即手部受累明显重于上臂和下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英国医生 特殊类型 BURN 综合征 手部 上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干预对腰椎术后恐动症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5
8
作者 宋莹莹 张岚 +3 位作者 刘秀梅 梁瑛琳 杨红梅 陈海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干预对腰椎术后恐动症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脊柱外科收治的172例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脊柱外科医生、麻... 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干预对腰椎术后恐动症患者康复结局的影响。方法将脊柱外科收治的172例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脊柱外科医生、麻醉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护士等多学科协作制订的干预方案实施干预。分别于术后24 h、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估患者恐动情况、腰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恐动症TSK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可以降低腰椎术后患者恐动程度,改善患者康复结局及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手术 恐动症 多学科协作 认知行为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版康复程序在镜下Latarjet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孙维 雷红 +2 位作者 景玮祎 张振东 黄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后应用改良版康复程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本中心共收治32例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7)。对照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Ban...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后应用改良版康复程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本中心共收治32例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治疗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7)。对照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Bankart修复术后康复程序,实验组采用改良版关节镜下Latarjet术后康复程序。术后严格按照本科室制定的制动及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肩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和肩关节功能评价。术后12个月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32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再脱位。术后3个月时,实验组VAS、肩关节AROM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2.149,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和肩关节AROM无显著性差异(|t|<1.481,P>0.05),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t|>2.300,P<0.05);术后12个月终末随访时,实验组恢复投掷运动的比例和患者满意度(t=-4.564,P<0.001)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肩关节镜Bankart修复术后康复程序相比,全关节镜下Latarjet手术后应用本科室改良版术后康复程序安全有效,患者功能恢复更快,满意度高,早期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 关节镜 Latarjet手术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融合技术治疗AIS是有价值的一种尝试
10
作者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1-871,共1页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目前已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畸形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尤其是通过King分型和Lenke分型等,分析总结了各种类型的AIS的特点,并制订了相应的手术策略,取得了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成功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目前已经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畸形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尤其是通过King分型和Lenke分型等,分析总结了各种类型的AIS的特点,并制订了相应的手术策略,取得了较为肯定的临床疗效,成功的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AIS畸形矫正和维持远期疗效的关键所在[1]。但是,在畸形得到矫正的同时,牺牲了手术节段的运动功能,这是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畸形矫正 非融合技术 手术策略 临床疗效 植骨融合内固定 临床实践 手术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