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入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芳 潘文龙 高红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5-1259,共5页
随着介入技术发展及器械创新,神经介入手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之一。神经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脑血管病变复杂、血管路径迂曲、变异等,手术时间较长,且多选择全身麻醉治疗而易发生患者术中低体温。目... 随着介入技术发展及器械创新,神经介入手术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之一。神经介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脑血管病变复杂、血管路径迂曲、变异等,手术时间较长,且多选择全身麻醉治疗而易发生患者术中低体温。目前术中低体温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神经介入治疗中低体温相关研究较少,临床关注度不高。该文就低体温对机体影响、神经介入治疗特点、低体温原因、术中低体温防治措施等做一综述,以期为神经介入治疗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低体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路径行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文龙 王芳 罗永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2-1146,共5页
随着介入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穿刺入路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优势凸显,与以往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相比,患者有更好的舒适度和接受意愿,术后并发症减少,提高了诊疗质量。但围术期护理措施一直是基于冠状动脉介入... 随着介入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穿刺入路行神经介入治疗的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优势凸显,与以往经股动脉穿刺入路相比,患者有更好的舒适度和接受意愿,术后并发症减少,提高了诊疗质量。但围术期护理措施一直是基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其神经介入治疗的措施还处于经验总结阶段,尚缺乏经桡动脉路径的神经介入围术期护理相关指南性文件。现就经桡动脉穿刺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综述,包括选择桡动脉穿刺入路的优势分析、术前护理评估的重点、术中的护理对策、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脑血管 介入 护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分型及手术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振兴 满韦韬 +3 位作者 张会芳 王国琴 王贵怀 修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820,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分型和外科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治疗的68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根据修-孙分型分为背侧型42例、过渡型15例、混杂型11例,均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分型和外科手术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治疗的68例复杂脊髓脂肪瘤患儿,根据修-孙分型分为背侧型42例、过渡型15例、混杂型11例,均于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外科手术。评估术后1个月内(早期)及术后1年及以上(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早期疗效:根据Kirollos术中拴系松解分级评定法,61例(89.71%)脂肪瘤粘连松解程度达Ⅰ级,5例(7.35%)达Ⅱ级,2例(2.94%)达Ⅲ级;7例(10.29%)全切除,16例(23.53%)近全切除,45例(66.18%)大部切除。远期疗效:随访(5.00±0.20)年,神经功能评估,背侧型(χ^(2)=0.364,P=0.549)、过渡型(χ^(2)=0.125,P=1.000)、混杂型(χ^(2)=1.500,P=0.219)患儿手术前后McCormick脊髓功能损伤分级系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影像学随访,6例(8.82%)复发;术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无进展生存率达91.18%(62/68)。术后25例(36.76%)出现并发症,包括大小便障碍13例(19.12%)、肌力下降9例(13.24%)、脑脊液漏3例(4.4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急性脑积水2例(2.94%),其中2例同时出现肌力下降和大小便障碍。结论修-孙分型对儿童复杂脊髓脂肪瘤的手术策略具有指导意义,背侧型和大部分过渡型可选择近全切除甚至全切除,混杂型和髓包瘤型建议以减瘤为主;所有类型脊髓脂肪瘤均应行拴系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脊髓 显微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脊柱脊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4
作者 修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4-801,共8页
儿童脊柱脊髓肿瘤少见,且因其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易误诊,进而导致严重后果。儿童脊柱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脊柱恶性肿瘤罕见,主要包括骨肉瘤、尤文肉瘤、淋巴瘤和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脊柱脊髓肿瘤少见,且因其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易误诊,进而导致严重后果。儿童脊柱肿瘤大多为良性肿瘤,主要包括骨样骨瘤、成骨细胞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脊柱恶性肿瘤罕见,主要包括骨肉瘤、尤文肉瘤、淋巴瘤和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儿童脊髓肿瘤主要包括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神经鞘瘤;以及先天性良性肿瘤,如脊髓脂肪瘤和畸胎瘤,相对并不少见。本文对上述儿童脊柱脊髓肿瘤的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对儿童脊柱脊髓肿瘤的认识,指导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脊髓肿瘤 儿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纵裂诊治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
5
作者 修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84-87,共4页
脊髓纵裂是一种神经管畸形,表现为脊髓中间出现异常的骨性、纤维软骨性或纤维分隔物,将脊髓节段性分为左右两部分,造成脊髓被分隔物卡压、限制和牵拉,进而导致脊髓拴系症状。手术是脊髓纵裂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 脊髓纵裂是一种神经管畸形,表现为脊髓中间出现异常的骨性、纤维软骨性或纤维分隔物,将脊髓节段性分为左右两部分,造成脊髓被分隔物卡压、限制和牵拉,进而导致脊髓拴系症状。手术是脊髓纵裂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手术原则:切除纵裂脊髓间的骨性分隔物及所有软组织,去除所有拴系因素。同时,要尽量避免手术并发症,并注意保留脊椎小关节和维持脊柱稳定性。本文旨在阐述脊髓纵裂畸形诊治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为提高诊治正确率、有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纵裂 畸形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态脑电在意识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勇 梁振虎 +5 位作者 夏小雨 白洋 杨艺 刘养凤 何江弘 李小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2,共9页
意识障碍患者的精确判定对制定诊疗计划和预测恢复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可靠的意识检测方法十分必要。50名意识障碍患者(25名植物状态(VS)患者和25名微意识状态(MCS)患者)被纳入研究,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采集脑电数据,并计算... 意识障碍患者的精确判定对制定诊疗计划和预测恢复结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可靠的意识检测方法十分必要。50名意识障碍患者(25名植物状态(VS)患者和25名微意识状态(MCS)患者)被纳入研究,利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采集脑电数据,并计算信号复杂度和相对功率;通过双样本t检验分析MCS和VS组间脑电特征差异,利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脑电特征与临床评分的量化关系,探索区分不同意识状态的脑电特征。利用以上脑电特征构建基于决策树的意识分类模型,应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排序熵(PE)、排序Lempel-Ziv复杂度(PLZC)、gamma频段相对功率在VS和MCS间存在显著差异(PE:0.71±0.07 vs 0.75±0.07,P<0.01;PLZC:0.53±0.07 vs 0.56±0.06,P<0.01;gamma:0.13±0.07 vs 0.16±0.06,P<0.01),且PE与临床评分相关性最高(r=0.81,P<0.001)。基于PE构建的意识分类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和准确度(ACC)(AUC=0.931,ACC=0.92)优于BIS构建的分类模型(AUC=0.905,ACC=0.90)的相应参数,表明静息态脑电有望成为意识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脑电 意识障碍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垂体相关激素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艺 党圆圆 +5 位作者 夏小雨 徐珑 陈雪玲 耿小丽 刘伟明 何江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430-1436,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consciousness, 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激素水平与患者意识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 目的研究慢性意识障碍(prolonged disorders consciousness, 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激素水平与患者意识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7例pDO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识改善的情况,分为意识恢复组(39例)和意识未恢复组(48例),测定两组患者的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水平,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tisol)、催乳激素(PRL)。根据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 CSR-R)评分,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意识水平组: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VS)组(61例)和微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ness state, MCS)组(26例),分析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的变化水平与意识的关系;根据激素水平的正常标准,将患者分为激素水平正常组(25例)与激素水平异常组(62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变化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致伤原因、病程、术前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及受伤部位等]。结果 87例pDOC患者中62例发生垂体激素异常(71.3%);42例发生单项激素异常(67.7%),两项以上改变的有20例(32.3%)。垂体激素异常的类型例数及比例依次为:GH 18例(29.0%)、TSH及FT3/FT4 19例(30.6%)、PRL 11例(17.7%)、ACTH 8例(12.9%)、COR 6例(9.7%)。比较两个不同意识水平(VS组和MCS组)垂体相关激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发现两组GH、TSH、PRL、AC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激素水平正常组相比,激素水平异常组的发病年龄更高(P=0.001),MCS患者所占比例(P=0.001)和CRS-R评分(P<0.001)更低,ICU停留时间更长(P<0.001),而合并阵发性交感神经多度兴奋综合征(paroxysmal sympathetic hyperactivity, PSH)的比率更高(P=0.001),单纯皮层损伤的比例偏低。采用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316,P=0.006)、CRS-R评分(OR=0.200,P=0.037),ICU停留时间(OR=3.991,P=0.040)和PSH症状(OR=11.874,P=0.045)是导致垂体激素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pDOC患者垂体相关激素变化发生比例较高,与患者意识水平CRS-R评分正相关,年龄、ICU停留时间与PSH症状是垂体激素水平异常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垂体相关激素水平 疾病特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卒中单元车载手术1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松韬 李洪岩 +3 位作者 张洪钿 李方睿 吴喜 郭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7岁,主因"突发头痛、头晕2 d,意识障碍5 h"于2021年5月26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该患者就诊前两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肢体无力及麻木症状,在家中观察逐...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7岁,主因"突发头痛、头晕2 d,意识障碍5 h"于2021年5月26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该患者就诊前两天,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痛、头晕,伴恶心、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肢体无力及麻木症状,在家中观察逐渐加重,就诊当日中午出现意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卒中单元 车载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锁孔内镜和立体定向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术式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35
9
作者 毛锦龙 徐永革 +4 位作者 罗永春 张国珍 梁明 胡野风 沈春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3-520,共8页
目的比较锁孔开颅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KAES)与立体定向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SAU)两种微创术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7例患者(KAES组63例、SAU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管留置... 目的比较锁孔开颅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KAES)与立体定向置管联合尿激酶引流(SAU)两种微创术式在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7例患者(KAES组63例、SAU组5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长。评估术后超早期、早期和短期的残留血肿体积、血肿清除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估术后30 d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的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两组术前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ES组较SAU组手术时间更长、失血量更多、引流管留置时间更短(P均<0.001);术后超早期KAES组血肿清除率更高(P<0.001);而术后早期及短期两组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超早期和早期,两组GCS和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短期SAU组NIHSS优于KAES组(P=0.034)。术后30 d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mRS≤3分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均安全有效,KAES术后超早期血肿清除率及残留血量占优,随后SAU组快速追赶并与KAES组相当,SAU组近期和远期效果均不亚于KA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内镜手术 立体定向穿刺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