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MOS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12量表中的心理总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MCS)和生理总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PCS)无差异(P>0.05);术后1、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AROM、SF-12量表中MCS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NRS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PCS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得分(PCS)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12量表中的PCS、M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后的康复疗效确切,其对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6周治疗,n=48)。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试验组患者45例(93.8%),对照组患者47例(97.9%)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WOMAC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VAS和WOMA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疼痛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WOMAC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MR I上L4,5小关节积液和X线上矢状位腰椎动力位不稳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 I和站立位过伸过屈X线检查的98例L4,5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轴状位MR I T2像上测量L4,5小关节积液...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MR I上L4,5小关节积液和X线上矢状位腰椎动力位不稳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 I和站立位过伸过屈X线检查的98例L4,5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轴状位MR I T2像上测量L4,5小关节积液和站立位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影像评估腰椎不稳。记录L4,5小关节积液大小和动态不稳滑移参数。统计学分析是否小关节积液与腰椎动态不稳存在关系。结果:98例患者中,33例在站立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出现L4,5动态不稳,65例没有出现动态不稳。24例(73%)动态不稳患者出现小关节积液,平均滑移参数是11.6%(0%~32%),平均小关节积液数值是1.98mm(0~6.28mm)。22例(34%)没有出现动态不稳患者例出现小关节积液,平均小关节积液数值是1.02mm(0~4.36mm)。小关节积液大小与腰椎动态不稳存在联系,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R I上出现小关节积液信号提示腰椎退行性动态不稳,小关节积液量与腰椎动态不稳正相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MOS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12量表中的心理总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MCS)和生理总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PCS)无差异(P>0.05);术后1、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AROM、SF-12量表中MCS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NRS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PCS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得分(PCS)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12量表中的PCS、M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后的康复疗效确切,其对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摘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6周治疗,n=48)。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试验组患者45例(93.8%),对照组患者47例(97.9%)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WOMAC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VAS和WOMA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疼痛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WOMAC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