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骨科腰腿痛患者伴发精神障碍会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蒋虹 商卫林 +2 位作者 唐志雄 傅小玲 李柯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141,共1页
关键词 腰腿痛 精神障碍 会诊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黄小玲 唐金树 +7 位作者 李岩 张洪 章亚东 石秀秀 胡鸢 秦江 张轶超 张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8-873,898,共7页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 目的:评价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运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疼痛、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比较其与常规治疗模式干预的康复疗效差异。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前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就诊,第一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给予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模式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4周、12周、24周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MOS 12-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12)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SF-12量表中的心理总得分(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MCS)和生理总得分(mental component summary,PCS)无差异(P>0.05);术后1、4周时观察组膝关节AROM、SF-12量表中MCS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NRS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周时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PCS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周时观察组的膝关节HSS评分、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得分(PCS)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周及24周时观察组AROM、NR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SF-12量表中的PCS、MC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干预后的康复疗效确切,其对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心理功能以及缓解疼痛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的治疗模式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 康复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 被引量:38
3
作者 李振宙 侯树勋 +2 位作者 商卫林 宋科冉 吴闻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者,其中45例接受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其余13例接受药物、理疗及认知治疗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封闭前、封闭后、治疗后l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记录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腰椎MacNab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腰痛缓解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l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组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但均明显高于封闭后VAS评分(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牵涉痛疼痛缓解率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术后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27例,良17例,可l例;保守治疗组可6例,差7例。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 内窥镜 关节突关节源性疼痛 小关节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8
4
作者 李振宙 侯树勋 +2 位作者 宋科冉 商卫林 吴闻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1-777,共7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则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l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rain,平均45ra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RO.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l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经椎板间隙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腰椎间孔成形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振宙 吴闻文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52-756,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7年7月收治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应用自制椎间孔成形器械行经皮腰... 目的:观察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07年7月收治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其中L3/44例,L4/512例,L5/S110例。应用自制椎间孔成形器械行经皮腰椎间孔扩大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9个月时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术后9个月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5ml。2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突出,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9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6.3±2.5分,术后1d2.1±1.3分,术后3个月1.8±1.6分,术后9个月1.5±1.1分;腿痛VAS评分术前8.6±2.1分,术后1d1.1±0.7分,术后3个月0.5±0.6分,术后9个月0.3±0.1分;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术后9个月随访时优18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结论:经皮腰椎间孔成形、经椎间孔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非包含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创伤小、近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椎间孔成形 经椎间孔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PGP9.5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 被引量:22
6
作者 任东风 侯树勋 +1 位作者 吴文闻 商卫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与腰椎间盘MRI高信号的关系。方法:26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6~65岁,疼痛源性椎间盘MRIT2像均可见高信号区(HIz区),...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与腰椎间盘MRI高信号的关系。方法:26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6~65岁,疼痛源性椎间盘MRIT2像均可见高信号区(HIz区),均行手术治疗,取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行TNF—α和PGP9.5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与4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时取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对比。结果:椎间盘源腰痛患者椎间盘HIZ区对应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表现为血管化肉芽组织和不同退变程度的髓核,可见大量增生的软骨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观察到TNF-α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对照组没有观察到TNF-α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染色阳性细胞。HIZ区TNF—α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PGP9.5免疫阳性细胞亦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有大量TNF—α免疫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其可能是HIZ作为致痛源性椎间盘特异性影像标志物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高信号区 磁共振成像 肿瘤坏死因子-α 蛋白基因产物9.5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32
7
作者 吴闻文 李振宙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9月共收治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5例,其中伴有下肢疼痛不适4例,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分,均采用...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9月共收治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5例,其中伴有下肢疼痛不适4例,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分,均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腰痛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进行MaeNab评分。结果:2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随访12个月,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0.80±0.65分,术后1个月0.56±0.65分,术后3个月0.48±0.65分,术后6个月0.52±0.65分,术后12个月0.67±0.58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评分较术后1周无明显反弹(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12个月随访时优11例,良12例,可2例,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2%。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髓核摘除术 射频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胡鸢 唐金树 +4 位作者 侯树勋 秦江 石秀秀 李永各 曹晶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予以脉冲射频术治疗,n=48)和对照组(予以口服塞来昔布胶囊6周治疗,n=48)。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试验组患者45例(93.8%),对照组患者47例(97.9%)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和WOMAC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试验组VAS和WOMA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比较疼痛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方面,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WOMAC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效果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治疗 膝关节 骨关节炎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忠海 褚进 +2 位作者 刘谟震 李振宙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 目的:观察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收治慢性腰痛病人76例,所有病人均经对照性诊断阻滞确诊为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根据病人选择及知情同意,42例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治疗(射频组),34例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病人评价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病人满意度(patient Satisfaction Index, PSI),并行腰椎动力位X线检查,观察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的变化情况。所有病人接受6~30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后4周、12周及末次随访时,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和腰椎整体ROM与治疗后2周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2周后各时间点,射频组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腰椎整体ROM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与治疗后2周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脊神经后内侧支毁损术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脊神经后内侧支 毁损术 经皮 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0
作者 吴叶 侯树勋 +3 位作者 吴闻文 商卫林 彭宝淦 王晓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通过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1年后随访资料的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2~2003年,我们对26例通过椎间盘造影复制腰痛试验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髓核成... 目的:通过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1年后随访资料的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2~2003年,我们对26例通过椎间盘造影复制腰痛试验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年随访。通过患者手术后2天内与1年后症状改善率[(术前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前VAS评分×100%]和主观满意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6例患者术后2天内症状改善率为65%,患者主观满意率达88.5%;术后1年症状改善率为44%,患者主观满意率达30.8%。术后2天内及术后1年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率和主观满意率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术后短期内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1年后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成型术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1
作者 秦江 石秀秀 +7 位作者 胡鸢 唐金树 侯树勋 任能 田宇 张铁松 王晓晶 王金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49例老年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和对照组(n=22),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结合规律服用银杏叶提取物药物治疗,进行6周的颈部稳定性及牵伸训练,侧重颈部整体肌、局部稳定肌的康复训练,每次治疗40分钟,隔日1次;药物治疗服用6周。对照组仅行相同剂量和疗程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由同一名治疗师进行健康宣教,治疗结束后6个月不接受其他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当天及末次随访时比较两组患者颈椎残障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并在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以及激痛点查体。结果:4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83~6.70个月,平均6.01±0.49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NDI及VAS治疗结束后当天以及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则在末次随访时可见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X线片中椎体骨赘形成及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退变情况未见显著差异(P>0.05),合并颈项部激痛点人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性颈源性眩晕患者颈部功能、疼痛以及眩晕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半年随访疗效良好,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疗法 眩晕 颈椎 康复 药物治疗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 被引量:26
12
作者 朱海娜 杜宁 +1 位作者 陈巧灵 胡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并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住院病人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疼痛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并伴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住院病人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病人情绪状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病人疼痛强度。结果:最终干预组34例、对照组33例完成随访。两组病人治疗前SAS、SDS、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病人SAS、SDS评分均无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VAS评分同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虽然不能减轻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的疼痛强度,但可以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心理疗法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69
13
作者 李振宙 吴闻文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5例随访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为0(0~2),术后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H=61.680,P=0.000),且术后6个月内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反弹。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11例优,12例良,2例可,优良率92.0%(23/2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射频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自强 林斌 +5 位作者 高春林 张小雷 杨枭雄 宋科冉 任东风 唐家广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5-311,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提供依据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颈椎手术的5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颈椎... 目的 :探讨颈椎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提供依据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颈椎手术的5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硬脊膜粘连、手术入路、手术节段16个可能对发生脑脊液漏有影响的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与脑脊液漏发生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514例患者中25例发生脑脊液漏,经过术中修补或术后对症处理,2~15d后患者脑脊液不再漏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整体发生率为4.9%,其中合并硬脊膜粘连的脑脊液漏发生率(38.1%)最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硬脊膜粘连、后纵韧带骨化、骨折、狭窄与脑脊液漏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硬脊膜粘连、后纵韧带骨化、颈椎骨折和颈椎管狭窄是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需要根据不同的患病特点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来预防和应对脑脊液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术 脑脊液漏 多因素分析 处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慢性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运用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振宙 商卫林 +2 位作者 宋科冉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0-586,共7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慢性腰痛患者45例,经2次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 目的:前瞻性研究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慢性腰痛患者45例,经2次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阻滞,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采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包括封闭前、封闭后、术后1天、3个月、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评估术后12个月时腰椎MacNab功能评分。结果:术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1),而与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优27例,良17例,可1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 内窥镜 腰椎 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腰腿疼痛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商卫林 李振宙 +2 位作者 黄伟 蒋虹 唐志雄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了解大型综合医院慢性腰腿疼痛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慢性腰腿疼痛患者(研究组)和71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进行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MMPI测查中的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疑病... 目的:了解大型综合医院慢性腰腿疼痛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71例慢性腰腿疼痛患者(研究组)和71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进行调查并做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MMPI测查中的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疑病症(Hs)、抑郁(D)、癔病(Hy)的因子分大于60分,具有临床意义。结论:慢性腰腿疼痛患者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较高,这些患者呈"疑病-抑郁-癔症"神经三联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腿疼痛 心理因素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内破裂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东风 侯树勋 +2 位作者 彭宝淦 吴闻文 吴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内破裂模型并行组织学和椎间盘造影CT观察。方法:15只山羊,手术损伤L5,6前部全层纤维环,L6,7后部纤维环内层,术后3周和3、6个月观察椎间盘造影CT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评定纤维环损伤后的病理改变。结果:组织学和...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内破裂模型并行组织学和椎间盘造影CT观察。方法:15只山羊,手术损伤L5,6前部全层纤维环,L6,7后部纤维环内层,术后3周和3、6个月观察椎间盘造影CT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检查,评定纤维环损伤后的病理改变。结果:组织学和椎间盘造影CT显示L4,5和L5,6在实验期间未发现有后部纤维环内破裂,L6,7后部纤维环内层破裂处未愈合,并在3、6个月时破裂向纤维环外部不断延伸,但均未穿破纤维环外层。结论:经山羊腰椎间盘前方人为损伤后部纤维环内层,可以可靠、一致地制备椎间盘内破裂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纤维环刺伤 椎间盘造影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机制的再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商卫林 李振宙 +4 位作者 侯树勋 刘宁 刘茜 吴闻文 吴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重新评估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重新评估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具有类似的溶解作用。胶原酶盘内注射后在突出模型椎间盘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出现溶解空腔,终板破坏轻;而对正常椎间盘溶解部位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能有效溶解山羊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突出部位髓核组织。胶原酶注射后12周,退变间盘基质出现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化学髓核溶解术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胡鸢 秦江 唐金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1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人)和对照组(45人)。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共18次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腰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患者接受磁热治疗。在患者治疗前... 目的:研究腰椎稳定性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1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人)和对照组(45人)。两组患者均接受6周共18次治疗,治疗组患者进行腰椎稳定性训练,对照组患者接受磁热治疗。在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以及随访1年后分别评价其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在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在随访1年后仍然得到维持(P<0.05)。结论:腰椎稳定性训练是一种有效减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程度并改善其功能障碍的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运动疗法 随机对照实验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腰椎小关节积液影像对退行性腰椎动态不稳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任东风 侯树勋 +2 位作者 吴文闻 商卫林 吴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31-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MR I上L4,5小关节积液和X线上矢状位腰椎动力位不稳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 I和站立位过伸过屈X线检查的98例L4,5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轴状位MR I T2像上测量L4,5小关节积液... 目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MR I上L4,5小关节积液和X线上矢状位腰椎动力位不稳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腰椎MR I和站立位过伸过屈X线检查的98例L4,5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在轴状位MR I T2像上测量L4,5小关节积液和站立位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影像评估腰椎不稳。记录L4,5小关节积液大小和动态不稳滑移参数。统计学分析是否小关节积液与腰椎动态不稳存在关系。结果:98例患者中,33例在站立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出现L4,5动态不稳,65例没有出现动态不稳。24例(73%)动态不稳患者出现小关节积液,平均滑移参数是11.6%(0%~32%),平均小关节积液数值是1.98mm(0~6.28mm)。22例(34%)没有出现动态不稳患者例出现小关节积液,平均小关节积液数值是1.02mm(0~4.36mm)。小关节积液大小与腰椎动态不稳存在联系,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R I上出现小关节积液信号提示腰椎退行性动态不稳,小关节积液量与腰椎动态不稳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不稳 MRI 诊断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