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四项评价临床患者凝血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3
1
作者 陈冠伊 欧阳锡林 +5 位作者 吴靖辉 王丽华 杨金华 谷立男 卢祝杰 赵淆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6-55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凝血四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在住院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9月重症监护科和消化内科共182例住院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凝血四...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thromboelastography,TEG)与凝血四项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两种方法在住院患者凝血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9月重症监护科和消化内科共182例住院患者的血栓弹力图、凝血四项和血常规中血小板计数的结果,将TEG检测的各参数结果与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Kappa一致性分析和配对卡方检验;同时评价TEG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对诊断出血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TEG检测的R时间与PT、APTT呈线性相关(P<0.01),TEG的K值、α-Angle、MA值分别与Fib和Plt呈线性相关(P<0.001);TEG R时间与PT、APTT的Kappa值分别为0.038(P>0.05)、0.061(P>0.05),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35.309(P<0.001)、X2=15.848(P<0.001);K值、α-Angle和MA值与Fib的Kappa值分别为0.323(P<0.001)、0.288(P<0.001)、0.427(P<0.001),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1.091(P=0.296)、X2=1.361(P=0.243)、X2=0.108(P=0.742);K值、α-Angle和MA与Plt的Kappa值为0.379(P<0.001)、0.208(P<0.001)、0.352(P<0.001),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37.5(P<0.001)、X2=37.23(P<0.001)、X2=26.630(P<0.001);TEG和凝血四项对出血患者的诊断灵敏度均低于50%。结论:TEG与凝血四项之间显著相关但一致性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两种方法诊断出血的灵敏度均较低,目前尚无法判断哪种方法能更好地反应患者的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试验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保存增强血小板促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欧阳锡林 周丹 +3 位作者 吴靖辉 王丽华 郝军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0-932,共3页
为了探索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相关分子变化与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凝血功能增强之间的可能联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新鲜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Ⅴ因子结合能力、血小板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CD42a)密度,用血凝仪测定激活血小... 为了探索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相关分子变化与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凝血功能增强之间的可能联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新鲜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Ⅴ因子结合能力、血小板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CD42a)密度,用血凝仪测定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aPACT)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MPⅤ和PDW。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血小板比较,深低温保存后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缩短43.9%;结合Ⅴ因子的荧光强度平均增加117%;结合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的荧光强度增加32%。结论: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可止凝血功能增强,可能与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分子表达增加或功能增强,促凝血功能明显增强,发挥快速止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深低温保存 血小板 促凝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