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救治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 被引量:6
1
作者 鲁娟 张壹言 方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救治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CRRT的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CRRT后,血尿素氮(BUN)、...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救治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接受CRRT的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CRRT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10例合并高钠血症的患者,治疗前后血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患者中13例救治成功,成功率为61.91%。结论 CRRT用于救治烧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加强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烧伤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合并肺孢子虫肺炎诊治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宋岩 李冀军 +4 位作者 姚凤华 张壹言 陈凤锟 纪殿忠 赵长征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895-898,共4页
目的:提高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合并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KD合并PCP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4例临床均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等,3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1例顽固性低... 目的:提高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合并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KD合并PCP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资料,分析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4例临床均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等,3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1例顽固性低氧血症。其中3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姬姆萨染色找到伊氏肺孢子菌,1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PCR检测伊氏肺孢子菌虫体DNA(+)。4例中IgA肾病2例,肾淀粉样变性1例,膜性肾病1例。4例均应用激素治疗,有2例同时应用环磷酰胺(CTX),激素及CTX均为常规用法、用量。4例均予卡泊芬净及复方磺胺甲唑治疗,均好转出院,无副反应。结论:PCP是接受激素和(或)CTX治疗的CKD患者肺部机会感染之一。典型的胸部X线尤其是CT征像对PC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早期胸部X线和CT征像多不典型。对接受激素和(或)CTX治疗的CKD患者,如出现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应尽早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姬姆萨染色涂片找伊氏肺孢子菌或PCR检测伊氏肺孢子菌虫体DNA。卡泊芬净及复方磺胺甲唑治疗PCP效果均明确,无明显副作用,卡泊芬净可以作为治疗PCP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肺孢子虫肺炎 伊氏肺孢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征
3
作者 宋岩 李冀军 +4 位作者 张丽伟 姚凤华 张壹 陈凤琨 殷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冠心苏合丸 临床特征 肾脏损害 第一附属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病例资料 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施颖颖 李冀军 +1 位作者 宋岩 张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54-455,共2页
血管钙化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猝死的重要原因。在慢性肾脏病病因中,高血压肾病已成为第三位,而高血压可以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研究表明动脉血管硬化是机体异位钙化的最... 血管钙化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其心血管事件发生和猝死的重要原因。在慢性肾脏病病因中,高血压肾病已成为第三位,而高血压可以导致动脉血管硬化,引起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研究表明动脉血管硬化是机体异位钙化的最常见部位。因此,研究高血压肾病患者中血管钙化具有重要意义。血管钙化是由多因素参与的主动调节过程,调节机制比较复杂,主要调节机制为钙化激活和钙化抑制,分别由相应的因子参与。胎球蛋白A就是钙化抑制因子之一,对异位钙化具有抑制作用。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血管钙化是否与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有关,目前尚缺乏相应的临床证据。本实验通过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水平及相关项目的检测,探讨它与血管钙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胎球蛋白A 血管钙化 肾病患者 血清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肝素封管诱发肾穿术后出血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健 李冀军 陈凤锟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2期65-6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主诉乏力、纳差2月,胸闷、憋气2周于2011年6月12日收入我科,患者2011年6月于当地医院测血压249/149mmHg(1mmHg=O.133KPa),查血尿素氮(BUN)21.8mmol/L,血肌酐(Cr)758umol/L,予以置中心静脉导...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主诉乏力、纳差2月,胸闷、憋气2周于2011年6月12日收入我科,患者2011年6月于当地医院测血压249/149mmHg(1mmHg=O.133KPa),查血尿素氮(BUN)21.8mmol/L,血肌酐(Cr)758umol/L,予以置中心静脉导管,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诊断急性肾损伤3期、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肾损害。入院后查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急性肾损伤 术后出血 伤患者 肝素封管 恶性高血压 肾穿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疗效及治疗方案探讨 被引量:77
6
作者 宋岩 李冀军 +5 位作者 张壹言 李学义 陈凤琨 赵长征 姚凤华 殷培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11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 目的探讨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疗效、影响因素及溶栓方案。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28例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观察疗效、影响因素及预后。结果28例共44例次溶栓,32例次溶通(72.7%)。溶通组血栓形成时间明显短于溶栓失败组,溶栓失败组附壁血栓形成发生率较溶通组高。溶通组有53.13%患者发生再栓塞,再栓塞的发生率与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糖尿病患者再栓塞的发生率高。尿激酶量≤60万IU溶通率达81.3%,栓塞≤36h溶通率达96.9%。2例溶通后16~48h再次栓塞,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再次溶通。常见的副作用为皮下血肿、鼻衄及牙龈出血。结论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操作简单,溶通率高达72.7%,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溶栓效果与血栓形成时间、有无附壁血栓及原发病有关。溶栓用尿激酶剂量以不超过60万IU为佳,溶栓时机应选择在内瘘栓塞24h以内,最多不超过36h。溶通后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维持治疗可预防溶通后再发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动静脉内瘘 溶栓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地清除β_2微球蛋白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 被引量:80
7
作者 蔡砺 刘惠兰 +7 位作者 吴华 李冀军 徐丰博 汤天清 殷培 鲍云飞 程叙扬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中分子毒素水平与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名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透析(Fresenius F60或FX60,超纯透析液)6个月。试验前(0个月)、后3个月、6个... 目的前瞻性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中分子毒素水平与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名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透析(Fresenius F60或FX60,超纯透析液)6个月。试验前(0个月)、后3个月、6个月分别采透析前血样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胱抑素C(Cystatin C)水平。结果转换为高通量透析可以显著降低原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血β2-MG水平,从试验开始时0个月、3个月与6个月分别为(39.92±19.14)mg/L、(27.31±19.16)mg/L与(33.03±10.96)mg/L(P<0.001)。hsCRP水平也显著下降,分别为(11.23±21.77)mg/L、(8.37±11.61)mg/L与(8.82±11.66)mg/L(P=0.0412)。血cystatin C水平试验前后没有变化。结论高通量透析可以有效清除透析患者血液中的中分子毒素并减轻慢性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通量 Β2微球蛋白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血清铁调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殷培 李冀军 +3 位作者 宋岩 王建红 陈凤锟 赵长征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治疗后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高通量透析治疗12月。分别于0月、2月、6月、12月采血,检测血清Hepcidin、铁代谢相关指标、贫血指标及炎...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治疗后血清铁调素(Hepcid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高通量透析治疗12月。分别于0月、2月、6月、12月采血,检测血清Hepcidin、铁代谢相关指标、贫血指标及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血清铁调素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通量透析后各时间点血清Hepcidin水平均显著高于0月(P<0.01)。铁蛋白、hs-CRP与Hepcidin水平变化趋势大致相符。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epcidin与血清铁、转铁蛋白铁饱和度、铁蛋白、hs-CRP和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164、P<0.05,r=0.168、P<0.05,r=0.173、P<0.05,r=0.204、P<0.01,r=0.692、P<0.01)。多元回归显示,高通量透析治疗患者的转铁蛋白饱和度、hs-CRP、血红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血清Hepcidin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Hepcidin水平可以反映机体铁储备的状况,微炎症状态是影响Hepcidin表达的关键因素。高通量透析治疗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状态,患者的炎症状态变化是其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 铁代谢 炎症 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凤锟 李冀军 +3 位作者 陈璞 赵长征 龚红英 姚冬芳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5期245-248,共4页
目的通过自身对照比较无肝素透析前、后和封管后30min凝血指标与非透析日基线值的差异,了解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1年6~9月间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共26例,透析后使... 目的通过自身对照比较无肝素透析前、后和封管后30min凝血指标与非透析日基线值的差异,了解高危出血患者无肝素透析后肝素盐水封管对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2011年6~9月间无肝素透析的患者共26例,透析后使用1∶1肝素盐水(3125U/ml)按照导管标记容积封管。事先记录非透析日的血凝指标作为基线值,并于透析开始5min、透析后(封管前),封管后30min分别采血检测血凝指标。结果该组患者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为28.75(26.60~31.63)、32.65(28.30~54.03)、28.25(26.53~32.03)、47.90(35.80~199.65),其中透析后(封管前)数据较基线值无差异,但透析开始后5min、封管后30min的数据较基线值明显延长(P=0.0003,0.0001),其中位数比较基线值分别延长达13.6%和66.7%。其他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封管后较封管前也都有明显延长(P≤0.0001)。结论常规的无肝素透析对凝血各指标影响不明显,但1∶1肝素盐水封管将造成透析开始后短时间内和透析后一定时段内APTT的明显延长,因此,目前采用的肝素盐水封管方式很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治疗应用 肾透析 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诺贝特单独治疗引起横纹肌溶解症临床及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岩 李冀军 +4 位作者 李学义 陈凤琨 张壹言 赵长征 李晓锐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1期55-56,共2页
调脂药物引起横的纹肌溶解症多由他汀类药物所致,单独由非诺贝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十分少见。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非诺贝特单独治疗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资料,探讨临床及治疗特点,以加深对非诺贝特引起的... 调脂药物引起横的纹肌溶解症多由他汀类药物所致,单独由非诺贝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十分少见。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非诺贝特单独治疗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资料,探讨临床及治疗特点,以加深对非诺贝特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的危害性和早期诊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溶解症 单独治疗 非诺贝特 临床 第一附属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调脂药物 早期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法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及护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鲁娟 王建红 方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3期66-67,7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封管液对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对照组(以肝素钠10 000 U的生理盐水2.7 mL封管)和观察组(以纯肝素钠2.7 mL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堵塞... 目的观察不同封管液对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影响及护理。方法将60例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对照组(以肝素钠10 000 U的生理盐水2.7 mL封管)和观察组(以纯肝素钠2.7 mL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堵塞及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堵塞率及血流量不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纯肝素是较好的深静脉留置导管封管液,同时加强导管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管液 深静脉留置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度北京地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陈凤锟 李冀军 宋岩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2期680-683,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09个血液透析单位2007年度血液透析患者的登记资料,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根据该年度北京地区109个血液透析单位5065例透析龄资料完整的病例,按照患者透析龄及相应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进行分层分析。...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09个血液透析单位2007年度血液透析患者的登记资料,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根据该年度北京地区109个血液透析单位5065例透析龄资料完整的病例,按照患者透析龄及相应的性别、年龄、原发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随着透析龄延长,坚持血液透析的患者逐渐减少。透析龄在1~2年的患者数仅为透析龄0~1年的46.0%,其后透析龄每增加1年,剩余患者数是前一透析龄的75.0%左右。男女患者逐年退出的比例都与总体患者的退出规律相类似,但女性患者坚持透析的时间明显长于男性。50~80岁的患者在各个透析龄段人数均最多;30岁以下和80岁以上的患者在0~1年的透析龄中所占比例偏高(分别为59.5%和41.0%),而至透析龄1~2年时其下滑的幅度大于其它年龄段患者。原发病以原发和继发肾小球疾病所占比例最高,透析龄均数也最长。结论随着透析龄增长,坚持血液透析的人数减少,透析第1年前后退出的人数最多,以后退出人数似乎遵循着一定的比例。女性的平均透析龄长于男性。30~80岁患者人数在各个透析龄段均高于其它年龄段。不同原发病透析龄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肾透析 时间因素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殷培 李冀军 +3 位作者 宋岩 赵长征 龚红英 王建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1期610-612,共3页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30例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透析(Fresenius FX60,超纯透析液)治疗6月。试验前(0月)采透析前,试验后3、6月分...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30例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透析(Fresenius FX60,超纯透析液)治疗6月。试验前(0月)采透析前,试验后3、6月分别采透析前、后血样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水平。结果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原低通量血液透析比较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没有变化。血清叶酸透析前水平从实验开始时0、3、6月分别为(5.16±0.87)ng/ml,(4.94±0.85)ng/ml与(4.75±0.77)ng/ml。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t0/3=0.962,t0/6=1.826,t3/6=0.836,P>0.05)。血清叶酸水平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血维生素B12透析前水平在试验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120,t0/6=0.337,t3/6=0.436P>0.05),分别为(419.13±136.83)pg/ml,(414.00±153.16)pg/ml与(432.83±139.12)pg/ml,透析前后血维生素B12水平没有变化。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后未发现血清叶酸、维生素B12丢失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 叶酸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丰博 刘惠兰 +7 位作者 左力 吴华 李冀军 蔡砺 汤天清 殷培 程叙扬 鲍云飞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2期662-664,共3页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例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6个月。试验0、3、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白蛋白水平,进行食欲评分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136例维持性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患者,转换为高通量血液透析6个月。试验0、3、6个月分别测定患者白蛋白水平,进行食欲评分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结果对全部入选者的白蛋白水平无影响;升高了白蛋白低于25%分位患者的白蛋白,在0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36.4±3.1)g/L、(39.9±3.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006)。高通量透析6个月后食欲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49)。SGA在试验3个月及6个月均较0个月有显著升高(P<0.05),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营养基线水平较低的患者营养状况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透析 低通量透析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透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异位经验总结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岩 张壹言 +4 位作者 李冀军 陈凤琨 姚凤华 殷培 龚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228-228,共1页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 留置导管 血透患者 异位 第一附属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深静脉穿刺 临床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肝素封管液出血风险的认识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冀军 陈凤锟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期10-12,共3页
可靠的血管通路是完成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而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关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2014年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发布了《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1],旨在增强我国透析从业... 可靠的血管通路是完成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而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关乎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2014年中国医院管理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管通路学组发布了《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1],旨在增强我国透析从业人员对血管通路选择、建立、维护及并发症处理的认识,规范相应的医疗行为,并以此为依据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培训,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患者 肝素封管液 血管通路 风险 出血 生存质量 并发症处理 透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血液透析治疗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冀军 陈凤锟 +6 位作者 王建红 宋岩 方蓉 鲁娟 李娅 黎君友 俞力黎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设计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透析2~3次/w,实验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1月后,再应用平... 目的设计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透析2~3次/w,实验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1月后,再应用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1月,分别观察血液生化指标、血浆蛋白、肾功能以及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浆氨基酸谱显示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恢复到与健康人相仿的水平;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肾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电解质及钙、磷没有明显的变化;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转铁蛋白(Trf)等较前无明显变化,但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超敏C反应蛋白(SCRP)则较应用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和P<0.05)。结论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能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氨基酸丢失,部分改善其体内的氨基酸代谢紊乱,同时有可能减轻体内的微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 血浆游离氨基酸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闫彩芸 吕程 +3 位作者 闫军放 李铎 郭瑜玲 张凌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10期557-560,共4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的水平,分析其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生化指标的关系,探讨FGF-23对MHD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的水平,分析其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生化指标的关系,探讨FGF-23对MHD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MHD治疗的患者41例,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情况及化验指标,采集血清检测FGF-23,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MHD各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但MHD患者FGF-23显著高于对照组[(1077.4±967.46)pg/ml比(73.99±19.58)pg/ml,P<0.001];②依据甲状旁腺激素(iPTH)不同将MHD分为A组(低iPTH组)、B组(iPTH达标组)、C组(高iPTH组);FGF-23在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477.44±2293.53)pg/ml、(176.57±402.39)pg/ml、(1433.1±1984.76)pg/ml,P=0.016];③将MHD患者依据血磷不同水平分组比较,观察到高血磷组与非高血磷组相比,iPTH显著升高[(1319.66±1015.96)pg/ml比(583.36±980.81)pg/ml(P=0.012)]、FGF-23也显著升高[(1506.83±957.97)pg/ml比(452.31±696.12)pg/ml(P<0.001)];④相关性分析显示:血钙(r=0.381,P=0.005)、磷(r=0.593,P<0.001)、钙磷乘积(r=0.656,P<0.001)、碱性磷酸酶(ALP)(r=0.276,P=0.045)均与FGF-23呈正相关。而iPTH在B组及C组与FGF-23呈正相关(r=0.384,P=0.005),在A组与FGF-23无相关性。结论 MHD患者中FGF-23与血清钙、磷、钙磷乘积、ALP、iPTH密切相关,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甲状旁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成功救治高渗性昏迷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红英 王建红 倪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高渗性昏迷的成功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高渗性昏迷患者除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外,尽早施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救治,患者血浆渗透压逐渐下降,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意识恢复,救治成功。结论:尽早开展连续... 目的:探讨高渗性昏迷的成功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高渗性昏迷患者除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外,尽早施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经过积极救治,患者血浆渗透压逐渐下降,电解质紊乱得到纠正,意识恢复,救治成功。结论:尽早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救治高渗性昏迷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高渗性昏迷 救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度北京地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调查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凤锟 李冀军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4期185-188,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09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登记的2008年度与透析龄相关的数据,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部分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依据该年度该地区各血液透析单位登记了透析龄的7040例病例,按照透析龄及相应的性别、年龄、首次透析年龄、原发...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109家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登记的2008年度与透析龄相关的数据,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部分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依据该年度该地区各血液透析单位登记了透析龄的7040例病例,按照透析龄及相应的性别、年龄、首次透析年龄、原发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秩和检验提示透析龄长短的顺序为:女性患者长于男性;年龄方面0~40岁长于41~60岁,又长于>60岁的患者;首次透析年龄与之不同,是41~60岁长于0~40岁,>60岁的患者最短;对比2007年度间的调查结果,透析龄长短排序在年龄分层中变化显著,在首次透析年龄分层中则不很明显;样本较大的几种原发病方面以糖尿病的最短。结论性别、年龄、首次透析年龄和原发病对透析龄均有一定的影响,男性、首次透析年龄偏高或偏低和糖尿病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进入偏多或退出偏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肾透析 时间因素 流行病学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