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中小医院早期救治批量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丽梅 王淑君 罗志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军队中小医院在批量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护理组织与管理办法。方法 2014年8月解放军第100医院收治8例重度烧伤患者,遂迅速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准备各种抢救物资,合理分配人员,高效实施救治。结果8例患者均平稳度过... 目的探讨军队中小医院在批量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的护理组织与管理办法。方法 2014年8月解放军第100医院收治8例重度烧伤患者,遂迅速启动批量伤员救治应急预案,准备各种抢救物资,合理分配人员,高效实施救治。结果8例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救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结论通过高效、规范的护理组织和管理,军队中小医院在批量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救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医院 中小医院 批量 重度烧伤 早期救治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路琳 柴家科 +1 位作者 杨红明 庹晓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8-930,共3页
目的:研究改进康复疗法对深度烧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方法:126例下肢深度烧伤(包括腘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改进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改进组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持续被动活动器(CPM)... 目的:研究改进康复疗法对深度烧伤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方法:126例下肢深度烧伤(包括腘窝周围皮肤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改进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改进组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持续被动活动器(CPM)+减重步态训练器+改进后的弹力套加压进行康复治疗。分别比较康复前后膝关节伸屈主动活动范围(ROM),被动ROM,平地行走45m、上下楼梯情况。结果:改进组康复前后膝关节伸屈主动ROM、被动ROM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地行走45m情况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上下楼梯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常规康复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CPM+减重步态训练器+改进弹力套加压治疗均可有效地恢复膝关节功能,但早期康复手段改进组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功能 康复 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患者卧翻身床尿袋放置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7
3
作者 鲁虹言 王淑君 +1 位作者 李方容 李旭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66-67,共2页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卧翻身床患者改进尿袋放置方法。方法将68例大面积烧伤后卧翻身床并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将尿袋放置在翻身床尾端,尿袋延长管放置在患者两腿之间;对照组将尿袋放置在翻身床一侧,尿袋延长管... 目的对大面积烧伤卧翻身床患者改进尿袋放置方法。方法将68例大面积烧伤后卧翻身床并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将尿袋放置在翻身床尾端,尿袋延长管放置在患者两腿之间;对照组将尿袋放置在翻身床一侧,尿袋延长管在一侧肢体的上方或下方。比较两组导尿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滑脱或尿道损伤、泌尿系感染、导管引流不畅、皮肤受压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大面积烧伤卧翻身床留置尿管患者将尿袋放置在翻身床尾端,尿袋延长管放置在患者两腿之间,可降低留置尿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护理操作的方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翻身床 留置导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部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建芬 卢军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4-585,共2页
手是烧伤的多发部位,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后常易形成瘢痕增生,甚至瘢痕挛缩,影响正常形态和功能。我科于2006年7月起在既往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草药离子喷雾和对瘢痕进行特定手法按摩,对手部深Ⅱ°烧伤创面自行愈合的患... 手是烧伤的多发部位,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后常易形成瘢痕增生,甚至瘢痕挛缩,影响正常形态和功能。我科于2006年7月起在既往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草药离子喷雾和对瘢痕进行特定手法按摩,对手部深Ⅱ°烧伤创面自行愈合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改进,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Ⅱ°烧伤 创面愈合后 康复护理 手部 中草药离子喷雾 Ⅱ°烧伤创面 瘢痕增生 多发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改巾 申传安 +2 位作者 程文凤 刘兆兴 王福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3例大面积烧伤(TBSA≥30%)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03例大面积烧伤(TBSA≥30%)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本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烧伤总面积分为30%~49%TBSA组(77例)、50%~79%TBSA组(70例)、≥80%TBSA组(56例),提取伤后第1、3、5、7、9、11、14、21、28、35、42天及对照组血清ChE数据,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及各病例组间血清ChE活性的差异,以及伤后21d各病例组血清ChE活性(伤后21d达到最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并分析各时点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的相关性。另根据预后将203例烧伤患者分为生存组(172例)和死亡组(31例),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清ChE活性及伤后21、28d血清ChE活性(伤后21、28d达到较低值)下降幅度的差异。结果除伤后第1天,其他各时点病例组血清ChE活性均低于对照组(8.18±1.15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第21、28天,30%~49%TBSA组血清ChE活性明显高于50%~79%TBSA组和≥80%TBSA组,且50%~79%TBSA组明显高于≥80%TBS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不同烧伤面积组血清ChE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活性与烧伤面积在伤后第3、5、7天呈明显正相关(P<0.01),在伤后第14、21、28天呈明显负相关(P<0.05,P<0.01),而在其余各时点无明显相关性(P>0.05)。伤后第21天,30%~49%TBSA组血清ChE下降幅度(1.18±1.70kU/L)小于50%~79%TBSA组(2.20±2.01kU/L)和≥80%TBSA组(3.35±1.89kU/L),且50%~79%TBSA组下降幅度小于≥80%TB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预后分组的结果可见,生存组伤后21d血清ChE活性降至最低值(4.89±1.48kU/L),而死亡组伤后28d降至最低值(4.21±1.37kU/L);伤后28d,生存组血清ChE活性(4.92±1.46kU/L)明显高于死亡组(4.21±1.37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伤后第21、28天,生存组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26±1.93、2.43±1.87kU/L)明显小于死亡组(分别为3.61±2.20、4.22±1.94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伤后血清ChE活性明显下降,且存在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伤后21d达最低值。烧伤面积与血清ChE活性呈负相关,且伤后14、21和28d相关性较高;血清ChE活性下降幅度越大,患者预后越差。血清ChE活性在反映烧伤严重程度和预测患者转归方面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胆碱酯酶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白蛋白的功能及其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段红杰 柴家科 邓虎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6-929,共4页
人血白蛋白(HSA)是一种小分子量、非糖基化、带负电荷的血清蛋白,具有物质结合转运、协调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抗氧化、抗炎、脏器功能保护、维持胶体渗透压等多种功能。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HSA用于危重症治疗,可降低并发... 人血白蛋白(HSA)是一种小分子量、非糖基化、带负电荷的血清蛋白,具有物质结合转运、协调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抗氧化、抗炎、脏器功能保护、维持胶体渗透压等多种功能。综合分析现有的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HSA用于危重症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某些疾病如脓毒症、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等,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不能确定其可降低危重病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白蛋白 危重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对大鼠Leydig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强 柴家科 +3 位作者 姜恩魁 尹会男 梁黎明 蔺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观察TNF-α对睾丸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分离获取大鼠Leydig细胞进行原代培养。HE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Leydig细胞培养48h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鼠TNF-α,使其终浓度达... 目的 观察TNF-α对睾丸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分离获取大鼠Leydig细胞进行原代培养。HE染色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Leydig细胞培养48h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大鼠TNF-α,使其终浓度达到0.1、1、10、100ng/ml,分别在培养的第1、2.3、4天取上清,通过放免法测定上清液中睾酮的含量,应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与丫啶橙(AO)染色检测及观察Leydig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原代细胞通过提纯后的细胞纯度可达70%~80%。HE染色后可见细胞胞质含量丰富,含有分泌颗粒,胞核圆。TNF-α在0.1~100ng/ml浓度范围内能呈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Leydig细胞睾酮的基础分泌。0.1、1、10、100ng/ml TNF-α作用24h后,对Leydig细胞睾酮分泌量的抑制率分别为22.03%、34.98%、52.95%、74.83%。各组Leydig细胞睾酮的分泌量随时间延长呈减少的趋势,但除100ng/ml组外,其他各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浓度TNF-α(10、100ng/m1)组具有抑制Leydig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作用,其增殖抑制率分别达到38.35%±4.17%、76.35%±8.65%,而凋亡率分别为13.23%±1.11%、26.43%±5.82%,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O染色见高浓度TNF-α(10、100ng/ml)组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TNF-α对Leydig细胞睾酮的基础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在较高浓度时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eydig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培养 LEYDIG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Ⅲ度烫伤切痂创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忠锋 柴家科 +1 位作者 杨红明 许明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72-975,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Ⅲ度烫伤切痂创面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酶消化法获取SD乳鼠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Fb)后进行体外培养,同时用高渗盐水/氢氧化钠法制备无细胞毒性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ADM),然后将Fb与Ⅰ型牛胶原混... 目的观察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Ⅲ度烫伤切痂创面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酶消化法获取SD乳鼠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Fb)后进行体外培养,同时用高渗盐水/氢氧化钠法制备无细胞毒性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ADM),然后将Fb与Ⅰ型牛胶原混合种植于PADM的表面,以SD乳鼠的第3代表皮细胞种植在真皮基质胶原面获取组织工程皮肤,以SD乳鼠的第3代表皮细胞制备表皮细胞膜片。对48只SD大鼠Ⅲ度烫伤切痂创面分别行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实验组)和单纯表皮细胞膜片移植(对照组),术后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收缩率。抗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后行创面微血管计数,抗Lamini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基底膜中层黏连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创面术后均未见对移植物的急性期免疫排斥反应,第2、4、6周实验组移植物成活率分别为75.05%±3.69%、83.12%±3.13%、92.03%±3.87%,与对照组(分别为77.63%±3.23%、83.17%±3.92%、9 1.0 9%±3.3 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术后第2、4、6周实验组移植物收缩率分别为9.1 3%±2.2 7%、18.52%±3.40%、23.92%±3.0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21%±3.05%、29.12%±3.02%、39.78%±3.42%,P<0.05)。术后6周实验组基底膜结构清晰、连续,对照组基底膜区模糊、不连续。第4、6周后实验组微血管数目分别为37.5±3.9、46.9±3.5个/HP,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0±2.0、27.5±2.7个/HP,P<0.05)。结论以Fb-胶原-PADM活性复合真皮基质为载体,与表皮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适用于修复Ⅲ度烫伤切痂创面,能改善创面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 人工 烧伤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改进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褚万立 刘军英 +2 位作者 刘雪峰 张强 林兆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9,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失血性休克组(n=8)。失血性休克组使用颈动脉失血-颈静脉失血回输的方式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40mmHg1h后...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失血性休克组(n=8)。失血性休克组使用颈动脉失血-颈静脉失血回输的方式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40mmHg1h后复苏,复苏后2h动物模型制作成功。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胃黏膜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胃黏膜细胞坏死、脱落、溶解,局部溃疡形成。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存在广泛的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胃黏膜血流量 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地区后勤部队军人健康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淑君 申传安 +4 位作者 李大伟 邓虎平 李方容 林彦璐 万凌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5期30-33,共4页
目的调查某高原地区后勤部队军人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改善其健康状况的措施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RHMS),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对2011年11月驻扎青海某高原地区的后勤部队共348人... 目的调查某高原地区后勤部队军人的健康状况,为制定改善其健康状况的措施提供依据及建议。方法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SRHMS),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法对2011年11月驻扎青海某高原地区的后勤部队共3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正向情绪、认知功能、社会健康总分及其社会支持分项外,高原军人SRHMS量表各维度、子量表的均分和总均分均低于一般人群(均P<0.01);在生理健康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兵龄、入伍前居住地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同部别、年龄、婚姻状况、兵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社会健康方面,不同性别、兵龄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生理健康得分与兵龄有相关性(P<0.05),社会健康得分与性别、文化、部别有相关性(均P<0.05),其余各项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原地区后勤部队军人健康状况处于中上水平,但多数项目仍低于一般人群;男性军人、已婚军人、年龄≥30岁的军人、兵龄≥10年的军人应视为重点保健对象;建议高原军队领导应重视健康管理和建立规范的军人健康自测系统,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军人 后勤部队 自测健康 影响因素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晓娟 陈越秀 +3 位作者 杜领娣 刘俭 宋慧锋 张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放射性溃疡 腹直肌肌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3866例急诊烧烫伤小儿患者受伤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迟云飞 王腊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6-916,共1页
关键词 烧伤儿童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治疗面部凹陷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佳义 朱文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41,共3页
面部凹陷畸形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年老、先天发育障碍等,其中以中老年人数量最多,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面部皮肤逐渐开始老化、变薄,进而导致皮下组织萎缩,出现皮下皱纹、凹陷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 面部凹陷畸形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外伤、年老、先天发育障碍等,其中以中老年人数量最多,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面部皮肤逐渐开始老化、变薄,进而导致皮下组织萎缩,出现皮下皱纹、凹陷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1]。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是将处理后的供区脂肪组织注射到受区,以达到改善受区外观为目的的一种微创美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 脂肪移植 面部凹陷 护理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细胞毒性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制备及转归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忠锋 柴家科 +2 位作者 杨红明 梁黎明 许明火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制备无细胞毒性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ADM),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并观察基质在体内的转归情况。方法取0.3~0.4mm厚的猪断层皮片,用高渗盐水浸泡去除表皮,然后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常温下水浴持续震荡去除真皮细胞,获得PADM,经交联和消毒... 目的制备无细胞毒性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ADM),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并观察基质在体内的转归情况。方法取0.3~0.4mm厚的猪断层皮片,用高渗盐水浸泡去除表皮,然后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常温下水浴持续震荡去除真皮细胞,获得PADM,经交联和消毒后进行细菌学及猪病毒微生物学检测。将PADM植入SD大鼠皮下,于术后动态观察PADM大体及组织学形态变化。结果所获PADM柔软而有弹性,易于塑形,便于手术操作。PADM内无任何细胞成分,胶原纤维排列规则有序,弹力纤维丰富。细菌和病毒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ADM植入SD大鼠皮下后未引发免疫排斥。术后3周,PADM与创面黏附牢固,不易从创面揭离;术后24周仍然可见其结构;早期PADM被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时间延长成纤维细胞逐渐增多,并出现新生的毛细血管,胶原纤维逐渐排列规则、致密。结论高渗盐水/氢氧化钠方法制备PADM过程简单,所得真皮基质无细胞毒性,生物安全性高,在体内可作为真皮支架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移植 去细胞真皮基质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在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全文 柳春明 +1 位作者 宋慧锋 柴家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利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的重组腺病毒(Ad-VEGF165),并观察Ad-VEGF165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后VEGF165的表达情况。方法将PCR获取的VEGF165目的基因插入到pAdTrack-CMV中,构建腺病毒穿... 目的利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携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的重组腺病毒(Ad-VEGF165),并观察Ad-VEGF165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后VEGF165的表达情况。方法将PCR获取的VEGF165目的基因插入到pAdTrack-CMV中,构建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VEGF165,经PmeI酶切线性化后,采用电穿孔法转化到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BJ5183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挑选同源重组菌落。提取质粒并用PacI酶切鉴定。线性化重组质粒pAdEasy-VEGF165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并扩增收集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Ad-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采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VEGF165的表达水平。结果经酶切鉴定,基因测序及绿色荧光观察证实成功构建了携带VEGF165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扩增出109pfu/ml的高滴度重组腺病毒。Ad-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RT-PCR证明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内有VEGF165mRNA表达。ELISA检测发现转染组上清液中VEGF165蛋白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Easy-VEGF165转染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而且骨髓基质细胞能够表达并分泌VEGF165,为研究骨组织工程血管化局部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骨髓基质细胞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宝玲 李素霞 +5 位作者 王统民 朱宏丽 汪海涛 李杰 刘洋 翟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1例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高龄CLL合并侵袭性曲霉菌(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感染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1例高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高龄CLL合并侵袭性曲霉菌(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感染患者的骨髓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应用显微镜观察骨髓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的免疫表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患者初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ai II期,B细胞性,给予1疗程RF方案(氟达拉滨50 mg×5,利妥昔单抗600 mg×5)化疗,完全缓解5年后疾病复发,再次给予多疗程化疗,疾病维持在稳定状态。于2012年7月末次化疗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2-38.7℃,肺CT发现团块状阴影,多次1,3-β-D-葡聚糖(G试验)阳性,考虑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2个月,肺CT提示感染明显好转。2013年3月因白血病持续进展,血象三系极低,肺部真菌感染复发,再次给予伏立康唑治疗效果差,最终因白血病快速进展和多器官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死亡。尸检提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转移及多器官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曲菌性败血症。结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是CLL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预后极差,因此早期诊断及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有可能会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伏立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护理管理见闻及其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淑君 宋雁宾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8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护理管理 护士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后发育期外周组织损伤对大鼠成年后痛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李萌萌 唐家广 +3 位作者 刘瑛辉 解葵 郝建华 陈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20-624,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发育期外周组织损伤对其成年后痛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后1、4、7、14、21、28d SD大鼠,每时间点4窝,每窝10只。每窝大鼠均随机均分为损伤组(皮下注射蜜蜂毒20μl,n=20)和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μl,n=20),饲养2个... 目的观察大鼠生后发育期外周组织损伤对其成年后痛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生后1、4、7、14、21、28d SD大鼠,每时间点4窝,每窝10只。每窝大鼠均随机均分为损伤组(皮下注射蜜蜂毒20μl,n=20)和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0μl,n=20),饲养2个月至大鼠成年后,测定自发缩足反射次数、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以反映大鼠成年后的基础痛阈,然后两组大鼠均给予0.4%蜜蜂毒50μl皮下注射,测定其痛反应性及痛阈改变情况。结果大鼠生后不同时间给予蜜蜂毒或生理盐水处理,成年后基础热痛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生后21d前给予蜜蜂毒处理的大鼠成年后基础机械痛阈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损伤组大鼠成年后蜜蜂毒引起的持续自发痛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0.01)。生后1~28d给予蜜蜂毒或生理盐水处理的大鼠成年后原发性热痛敏无明显差别(P>0.05),但生后4~21d给予蜜蜂毒处理的大鼠成年后并不诱致机械痛敏或触诱发痛,而生理盐水处理可引致成年后原发性机械痛敏。生后21、28d给予蜜蜂毒处理可显著增强成年后蜜蜂毒诱致的机械痛敏或触诱发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生后发育期不同时间点给予蜜蜂毒伤害性刺激可明显影响其成年后的基础机械痛反射阈值和机械痛敏感性,但对成年后基础热痛潜伏期和热痛敏感性无显著影响。生后21d可能是大鼠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新生 创伤和损伤 炎症 蜂毒液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型MRI扫描大鼠胰腺技术
19
作者 李大伟 陈志晔 +4 位作者 姜涛 李龙珠 尚玉茹 尹凯 申传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4-658,共5页
目的优化临床型MRI仪扫描大鼠胰腺的成像参数,提高其对大鼠胰腺的成像质量,为大鼠胰腺影像学实验研究提供更优的MRI图像质量和较为经济的研究方案。材料与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序列组、调整序列组和优化序列组,每组... 目的优化临床型MRI仪扫描大鼠胰腺的成像参数,提高其对大鼠胰腺的成像质量,为大鼠胰腺影像学实验研究提供更优的MRI图像质量和较为经济的研究方案。材料与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序列组、调整序列组和优化序列组,每组8只。常规序列组采用临床型MRI仪和常规参数进行扫描。调整序列组参数调整原则为:每次扫描仅变化与T1WI或T2WI成像质量密切相关的6个参数(TR、TE、层厚、激励次数、视野和矩阵)中的1个参数,每个参数在一定范围内设定4个变化值,固定其余参数进行扫描,经2名主治医师评估成像质量,以评估意见一致的成像质量参数作为优化参数,逐步得到所有优化参数,形成优化序列组参数。优化序列组大鼠扫描成像后与常规序列组比较胰腺信号强度和信噪比。结果临床型MRI仪扫描大鼠胰腺的优化参数为,T1WI(M3D/FSPGR/15):TR 6 ms,TE 2.5 ms,层厚2 mm,激励次数8次,视野7 cm×7 cm,矩阵120×120;T2WI(FSE-XL/90):TR 4000 ms,TE 71 ms,层厚2 mm,激励次数1次,视野8 cm×8cm,矩阵192×160。优化序列组T1WI和T2WI序列大鼠胰腺信号强度(t=5.16、3.80,P<0.01)和信噪比(t=5.65、3.26,P<0.01)均显著高于常规序列组。结论优化参数可显著提高临床型MRI仪对大鼠胰腺的成像质量,为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磁共振成像 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结构及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金玉翠 申传安 柴家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5-878,共4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肠肽激素,可通过其受体作用于胰腺组织,调控cAMP、PI3K和MAPK等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分泌、刺激β细胞增殖和抑制β细胞凋亡,还作用于神经系统、肝脏、骨...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肠肽激素,可通过其受体作用于胰腺组织,调控cAMP、PI3K和MAPK等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分泌、刺激β细胞增殖和抑制β细胞凋亡,还作用于神经系统、肝脏、骨骼肌和心肌等多种胰腺外组织,从多个靶点和环节调控糖代谢,并具有高血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GLP-1是近年来调控糖代谢药物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其结构、生物学作用和信号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分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