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实习”在烧伤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探讨
1
作者 杨龙龙 刘玲英 柴家科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51-53,共3页
针对烧伤专业医疗工作的特点和特殊性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乎医疗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护理实习"在烧伤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护理实习"对于烧伤专业研究生提高医疗水平、增强医患及医护沟通能力、提高... 针对烧伤专业医疗工作的特点和特殊性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乎医疗发展水平,本文分析了"护理实习"在烧伤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护理实习"对于烧伤专业研究生提高医疗水平、增强医患及医护沟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剖析了现状,提出了"护理实习"对于烧伤专业研究生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实习 烧伤专业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免疫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吴宗盛 卢中秋 姚咏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尽管有关脓毒症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临床脓毒症的诊治面临极大的困难,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十年来,大量有关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树突... 尽管有关脓毒症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临床脓毒症的诊治面临极大的困难,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十年来,大量有关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过度凋亡是导致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关键环节,抑制上述细胞凋亡能够显著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提高脓毒症动物的生存率。因此,明确脓毒症状态下,免疫细胞发生凋亡的诱导因素和信号传导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免疫细胞凋亡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及新的干预手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免疫细胞 细胞凋亡 治疗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浸浴疗法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4
3
作者 魏雪菁 王淑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6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烧伤 浸浴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冲复合伤急性肺损伤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旭龙 柴家科 李百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6期34-37,共4页
烧冲复合伤是由热力和冲击波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一种高死亡率创伤。其中,烧冲复合伤后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LI)是烧冲复合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烧冲复合伤后免疫调节在烧冲复合伤急性肺损伤的致伤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 烧冲复合伤是由热力和冲击波共同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一种高死亡率创伤。其中,烧冲复合伤后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LI)是烧冲复合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烧冲复合伤后免疫调节在烧冲复合伤急性肺损伤的致伤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及相关分泌因子的共同参与了烧冲复合伤急性肺损伤的免疫调节。现将烧冲复合伤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免疫调节研究进展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冲复合伤 急性肺损伤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盐糖液对烫伤大鼠肠内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及Na^+-K^+-ATP酶活性和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维维 赵莹 +5 位作者 李娟 喻文 白晓东 张慧萍 胡森 盛志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口服胃肠道补液是战时、火灾等恶劣条件下救治烧伤休克的一种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HCO3盐糖液有确切疗效。文中通过与之比较,研究丙酮酸盐糖液对3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肠内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intestinal mucosa blood... 目的口服胃肠道补液是战时、火灾等恶劣条件下救治烧伤休克的一种简便易行且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HCO3盐糖液有确切疗效。文中通过与之比较,研究丙酮酸盐糖液对35%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肠内补液时肠黏膜血流量(intestinal mucosa bloodflow,IMBF)、Na+-K+-ATP酶活性和吸收效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烫伤不补液组、HCO3盐糖液假烫组、丙酮酸(Pyruvat)盐糖液假烫组、HCO3盐糖液烫伤组、丙酮酸盐糖液烫伤组,每组18只,每组又分为伤后1.5 h和4.5 h亚组,分别检测小肠对水和Na+的吸收速率、IMBF和Na+-K+-ATP酶活性。结果与假烫组比较,烫伤补液组大鼠小肠对水和Na+的吸收速率均显著降低(P<0.05);自伤后1 h,丙酮酸盐糖液烫伤组对水和Na+的吸收速率均高于HCO3盐糖液烫伤组(P<0.05)。与假烫组比较,烫伤补液组大鼠的IMBF和Na+-K+-ATP酶含量在伤后1.5、4.5 h均明显降低(P<0.05);丙酮酸盐糖液烫伤组IMBF在伤后1.5、4.5 h[(95.250±5.096)、(112.765±7.215)U]明显高于HCO3盐糖液烫伤组[(80.764±7.852)、(94.671±8.46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酮酸盐糖液口服胃肠道补液可作为战时、火灾等恶劣条件下救治烧伤休克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口服补液 丙酮酸盐口服溶液 NA+-K+-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溶胶蛋白与脓毒症 被引量:7
6
作者 黄立锋 龚平 姚咏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5期469-473,共5页
凝溶胶蛋白是凝溶胶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其可通过切断、封端肌动蛋白丝,或使肌动蛋白聚集成核等方式来控制肌动蛋白的结构。凝溶胶蛋白除了在重组肌动蛋白丝中发挥作用以外,还在细胞运动、控制细胞程序... 凝溶胶蛋白是凝溶胶蛋白超家族的成员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其可通过切断、封端肌动蛋白丝,或使肌动蛋白聚集成核等方式来控制肌动蛋白的结构。凝溶胶蛋白除了在重组肌动蛋白丝中发挥作用以外,还在细胞运动、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等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回顾肌动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凝溶胶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在脓毒症患者中凝溶胶蛋白结合肌动蛋白的作用。临床上可通过监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文章最后对外源性凝溶胶蛋白的治疗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溶胶蛋白 脓毒症 肌动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栾樱译 姚咏明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85-487,共3页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现在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临床资料提示,MODS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日渐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各器官的储备及代偿功...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MODSE)是现在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临床资料提示,MODS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日渐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各器官的储备及代偿功能显著降低;同时部分患者伴有慢性基础疾病,非严重致病因素即可引起个别器官功能障碍,继而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多器官衰竭 机制 炎症 免疫 血液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血液透析治疗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冀军 陈凤锟 +6 位作者 王建红 宋岩 方蓉 鲁娟 李娅 黎君友 俞力黎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4期179-182,共4页
目的设计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透析2~3次/w,实验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1月后,再应用平... 目的设计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9例,透析2~3次/w,实验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1月后,再应用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1月,分别观察血液生化指标、血浆蛋白、肾功能以及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浆氨基酸谱显示绝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及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恢复到与健康人相仿的水平;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尿酸等肾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电解质及钙、磷没有明显的变化;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转铁蛋白(Trf)等较前无明显变化,但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超敏C反应蛋白(SCRP)则较应用前有明显的降低(P<0.01和P<0.05)。结论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能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氨基酸丢失,部分改善其体内的氨基酸代谢紊乱,同时有可能减轻体内的微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平衡型氨基酸透析液 血浆游离氨基酸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低温保护剂对皮肤组织β1整合素表达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彩虹 贾晓明 +2 位作者 于瑜 姚咏明 董宁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比较两种不同低温保护剂对皮肤组织β1integrin低温保存后表达的影响,为寻求皮肤组织低温保护剂的最佳配方提供试验依据。获取新鲜成人皮肤组织分为3组,新鲜对照组、海藻糖/二甲基亚砜(T/D)、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P)作为低温保护剂保存,... 比较两种不同低温保护剂对皮肤组织β1integrin低温保存后表达的影响,为寻求皮肤组织低温保护剂的最佳配方提供试验依据。获取新鲜成人皮肤组织分为3组,新鲜对照组、海藻糖/二甲基亚砜(T/D)、二甲基亚砜/丙二醇(D/P)作为低温保护剂保存,-196℃液氮冻存7天、14天复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组间皮肤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RT-PCR方法对不同低温保护剂保存后皮肤的β1integrin基因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光镜图象观察和基因水平分析结果说明,0.5M海藻糖/二甲基亚砜能够很好保护皮肤组织,β1integrin的基因表达量与新鲜皮肤组相似。海藻糖与二甲基亚砜联合应用对皮肤组织β1integrin的保护作用优于传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组织胚胎学 皮肤 低温保护剂 Β1整合素 海藻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重建外科的发展及女性盆底重建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4
10
作者 盛志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93-194,共2页
关键词 盆底重建 修复重建 外科 女性盆腔 生物材料 微创技术 几点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结合蛋白与CD14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意义初步探讨
11
作者 蔺静 姚咏明 +3 位作者 黄志红 于燕 柴家科 于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5期320-324,共5页
目的通过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Leu436→Phe基因多态性对CD14合成与释放的影响以及CD14 C-159T对LBP蛋白浓度的调节效应,阐明这两种基因多态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118例健康献血员及26例烧伤面积>30%的患者,采用限制性... 目的通过探讨脂多糖结合蛋白(LBP)Leu436→Phe基因多态性对CD14合成与释放的影响以及CD14 C-159T对LBP蛋白浓度的调节效应,阐明这两种基因多态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118例健康献血员及26例烧伤面积>30%的患者,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LBPLeu436→Phe及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CD14 mRNA表达、可溶性CD14(sCD14)及LBP浓度。结果体外全血培养实验中,脂多糖刺激与否,LBPLeu436→Phe对CD14 mRNA表达、sCD14水平均无明显影响(P>0.05),CD14-159位点基因型也与LBP浓度无关(P>0.05)。而对烧伤面积>30%的患者研究显示,CD14-159位点TT基因型患者LBP浓度于伤后第3、21天明显高于CC基因型(P<0.05)。结论CD14 C-159T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间接调节机制影响LBP产生,并与严重烧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脂多糖类 抗原 CD14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脂多糖刺激后人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于燕 邹曰坤 +4 位作者 胡森 杨红明 柴家科 周国勇 盛志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拟胆碱药物卡巴胆碱对脂多糖(LPS)刺激后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 (HLA-DR)表达率及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对照组仅加1640培养液,LPS组加LPS刺激,LPS+卡巴胆碱组先... 目的探讨拟胆碱药物卡巴胆碱对脂多糖(LPS)刺激后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DR (HLA-DR)表达率及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对照组仅加1640培养液,LPS组加LPS刺激,LPS+卡巴胆碱组先用不同浓度卡巴胆碱(100、10、1、0.1、0.01μmol/L)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LPS(100μg/L)刺激,培养12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LPS单独刺激单核细胞时,其HLA-DR表达率明显降低,用卡巴胆碱预处理后,HLA-DR表达率随着卡巴胆碱浓度的增高而增高。LPS单独刺激淋巴细胞时,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用卡巴胆碱预处理后,淋巴细胞凋亡率随着卡巴胆碱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卡巴胆碱对LPS引起的人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下调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 脂多糖类 单核细胞 HLA抗原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