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外科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乔治 李荣 +2 位作者 黎沾良 李基业 陆连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BT)及BT与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及血细菌培养。观察患者30...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手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BT)及BT与感染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34例择期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于术前2h和术后2、24、48h采集外周血,进行全血细菌DNA、血D-乳酸、内毒素(LPS)浓度检测及血细菌培养。观察患者30天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7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38.9%,无SIRS组为0%(P<0.0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100%,阴性组为40.7%(P<0.01)。PCR阳性者85.7%发生感染并发症,阴性者无一发生(P<0.01)。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5.9%,显著低于PCR的检测结果(20.6%,P<0.01);血培养阳性者,PCR检测均呈阳性。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占71.4%。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及LPS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结论胃肠外科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术后早期(2h)即可发生BT,以大肠杆菌为主,术后SIRS和感染并发症与BT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细菌移位 聚合酶链反应 乳酸 内毒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被引量:25
2
作者 田文 马冰 +5 位作者 臧传波 姚胜 杜晓辉 肖西平 李荣 陈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Bard CruraSoft PTFE/ePTFE Mesh)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和部分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8月~2007年4月,对13例食管裂孔疝(Ⅰ型6例,Ⅲ型7例)腹腔镜下用超声刀进行食管裂孔疝游离、腔内缝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Bard CruraSoft PTFE/ePTFE Mesh)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和部分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8月~2007年4月,对13例食管裂孔疝(Ⅰ型6例,Ⅲ型7例)腹腔镜下用超声刀进行食管裂孔疝游离、腔内缝合器行补片固定完成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并同期行部分胃底折叠术。结果13例手术全部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15~185min,平均142min;术中出血量25~120ml,平均75ml。术后平均32h(26~37h)排气并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3~6d,平均4d。13例术后随访4~11个月,平均6.5月,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3例手术后3个月行钡餐造影检查未见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和部分胃底折叠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裂孔疝 腹腔镜 补片 胃底折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急诊早期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毅 马俊勋 +4 位作者 陈晓雄 赵晓东 涂玉亮 姚胜 张立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0-86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确诊为急性...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栓塞 诊断 治疗 急诊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置补片修补巨大造口旁疝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瑛梅 王慧兰 费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5期1159-1160,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内置补片修补巨大造口旁疝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某院收治了12例巨大造口旁疝需行腹腔内置补片治疗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腹壁血肿,1例患... 目的探讨腹腔内置补片修补巨大造口旁疝的护理方法。方法 2007年7月至2009年7月某院收治了12例巨大造口旁疝需行腹腔内置补片治疗患者,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腹壁血肿,1例患者出现超过1个月的术区疼痛,均经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后顺利出院,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造口旁疝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腹壁疝,行腹腔内置补片修补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合理的护理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疝 补片 造口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